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浙江省國有土地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浙江省國有土地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發布時間: 2025-04-30 05:34:34

Ⅰ 浙江省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2020修正)

第一條為了規范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活動,維護公共利益,保障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以下簡稱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務院《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以下簡稱國務院房屋徵收補償條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國有土地上,因公共利益需要實施房屋徵收與補償,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房屋徵收與補償應當遵循決策民主、程序正當、補償公平、結果公開的原則。第四條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設區的市與市轄區人民政府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職責分工,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確定。

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確定的房屋徵收部門,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

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和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分工,互相配合,保障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順利進行。第五條房屋徵收部門可以委託房屋徵收實施單位承擔房屋徵收與補償的具體工作。

房屋徵收實施單位不得以營利為目的,其實施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所需經費由財政予以保障。

房屋徵收部門對房屋徵收實施單位在委託范圍內實施的房屋徵收與補償行為負責監督,並對其行為後果承擔法律責任。第六條上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下級人民政府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監督。

省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省財政、自然資源、發展改革等有關部門,加強對房屋徵收與補償實施工作的指導。

設區的市房屋徵收部門及其所屬的房屋徵收補償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對縣(市、區)房屋徵收補償標準的制定與執行、徵收補償信息公開等房屋徵收與補償實施工作的指導。

監察機關應當加強對參與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政府、有關部門或者單位及其工作人員的監察。審計機關應當及時對徵收補償費用管理和使用情況予以審計,並公布審計結果。第七條符合國務院房屋徵收補償條例規定的公共利益情形,確需徵收房屋的,由建設活動組織實施單位向房屋徵收部門提出擬徵收房屋范圍,說明符合公共利益的具體情形。

發展改革、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向房屋徵收部門提供建設活動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的證明文件。因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舊城區改建需要徵收房屋的,發展改革主管部門還應當提供建設活動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的證明文件。

房屋徵收部門經審查認為房屋徵收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報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認為符合公共利益、確需徵收房屋的,應當根據規劃用地范圍和房屋實際狀況確定房屋徵收范圍,並予以公布。第八條因舊城區改建需要徵收房屋的,房屋徵收范圍確定後,房屋徵收部門應當組織征詢被徵收人的改建意願;百分之九十以上被徵收人同意改建的,方可進行舊城區改建。第九條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對房屋徵收范圍內房屋的權屬、區位、用途、建築面積等情況組織調查登記,被徵收人應當予以配合;對未經產權登記和所有權人不明確的房屋,應當提請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依法進行調查、認定和處理。調查、認定結果應當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向被徵收人公布。對認定為違法建築的,不予補償。

房屋徵收范圍內有公房管理部門直管住宅公房或者單位自管住宅公房的,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公房管理部門和單位自管住宅公房的所有權人對承租人是否符合房改政策予以調查、認定。

公房承租人符合房改政策的,享有按照房改政策購買被徵收房屋的權利。承租人按照房改政策購房後,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對其按照被徵收人予以補償。第十條房屋徵收部門擬定徵收補償方案,報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

徵收補償方案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房屋徵收事由和目的;

(二)房屋徵收范圍和被徵收房屋情況;

(三)被徵收房屋價值(含房屋裝飾裝修價值)補償標准;

(四)用於產權調換房屋、周轉用房的基本情況和交付時間;

(五)搬遷費和臨時安置費標准;

(六)停產停業損失補償標准;

(七)補助和獎勵標准;

(八)簽約期限;

(九)其他事項。

前款規定的用於產權調換房屋,有條件的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安排為現房。

Ⅱ 杭州市徵收集體所有土地房屋補償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徵收集體所有土地房屋補償的管理,保障城市建設的順利進行,保護房屋所有權人的合法權益,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市轄區范圍內,因公共利益需要徵收集體所有土地涉及房屋及其附屬物補償安置的(以下簡稱征地房屋補償),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主管本市征地房屋補償管理工作;市轄各區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負責本區內征地房屋補償管理的實施工作。第四條被補償人房屋所在地的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村(居)民委員會,以及發展和改革、城鄉建設、公安、司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規劃、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工商行政等主管部門,應當依據各自職責,配合、支持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做好補償管理工作。
規劃主管部門在審核建設用地范圍時,對用地范圍內的住宅用地和確需搬遷的企業用地以及鄉(鎮)村市政公用設施、公益事業設施建設用地,應當按照城鄉規劃的要求同時統籌安排。第五條本條例所稱補償人是指市、區人民政府設立或者指定的實施征地房屋補償工作的機構;被補償人是指被徵收土地涉及補償的房屋及其附屬物的合法所有權人。第六條實施征地房屋補償應當先補償、後搬遷。補償人應當按照本條例的規定,對被補償人給予補償和安置;被補償人應當在規定的簽約期限內完成簽約並按照協議約定搬遷。
被補償人所在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做好被補償人的搬遷動員工作。第二章補償管理第七條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核定用地范圍後,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當將征地范圍公告並通知有關部門在征地范圍內暫停辦理下列事宜:
(一)通知公安部門暫停辦理戶口的遷入、分戶;
(二)通知有關部門暫停辦理房屋的買賣、交換、翻(擴)建、析產、贈與、分戶、租賃、抵押等;
(三)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暫停核發營業執照、臨時營業執照。
暫停辦理有關事宜的期限為三十個月。因特殊情況需要延長暫停辦理有關事宜期限的,應當在期滿前一個月報經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批准,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時間最長不超過十二個月。
暫停期滿或者實行暫停措施後一年內征地房屋補償實施方案未獲得批準的,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當通知有關部門恢復辦理第一款規定的事宜。
暫停期間內,因出生、婚嫁需遷入戶口,或者復轉退軍人、離退休人員、大中專院校學生以及刑滿釋放人員回原籍確需辦理戶口遷入的,公安部門應當按照戶籍管理規定辦理戶口遷入手續,並及時抄告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
被補償人在征地房屋補償實施方案公告之日起至正式安置前出生的人口應當作為安置人口。第八條區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根據補償人提交的征地房屋補償初步方案編制征地房屋補償實施方案,公開告知被補償人和其他利害關系人有要求聽證的權利。被補償人和其他利害關系人申請聽證的,區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當及時組織聽證,但此前已經對征地房屋補償實施方案公開告知聽證權利的,不作重復告知。
征地房屋補償實施方案應當經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批准。征地房屋補償實施方案的內容應當包括:補償人、實施范圍、補償安置的方式和標准、簽約期限、過渡方式、過渡期限和實施步驟等。
征地房屋補償實施方案經批准後,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當予以公告。
實施房屋補償不得超越經批準的實施范圍。實施范圍外的房屋與實施范圍內的房屋不可分割時,應當一並納入實施范圍,按本條例規定進行補償安置。
補償人如需變更實施范圍的,應當重新辦理征地房屋補償實施方案審批手續;需要變更補償人的,應當辦理變更手續;終止項目的,應當及時辦理終止手續。變更及終止等事項應當予以公告。第九條補償人應當按照規定查明被補償人的戶籍、被補償房屋及其附屬物狀況等事項。
被補償人應當如實申報被補償房屋及其附屬物的產權、戶籍等有關情況,並提供土地權屬證明等材料。第十條在征地房屋補償實施方案確定的簽約期限內,補償人與被補償人應當按照本條例規定和經批準的征地房屋補償實施方案,就補償、安置等事項簽訂征地房屋補償安置協議。協議應當明確規定補償形式、補償金額、安置方式、安置用房面積、安置地點、搬遷期限、過渡方式、過渡期限和違約責任等事項。征地房屋補償安置協議應當送區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備案。協議可以向公證機關辦理公證。
安置被補償人的住宅用房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建築設計規范和工程質量標准,並有相應的通水、通電、排污等附屬設施。
根據本條例簽訂的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力,雙方當事人應當遵守,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變更協議內容。協議一方不履行協議約定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Ⅲ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590號令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是為規范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活動,維護公共利益,保障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的合法權益制定。由國務院於2011年1月21日發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第一條為了規范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活動,維護公共利益,保障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的合法權益,制定本條例。第二條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徵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個人的房屋,應當對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以下稱被徵收人)給予公平補償。第三條房屋徵收與補償應當遵循決策民主、程序正當、結果公開的原則。

Ⅳ 浙江省拆遷政策

拆建單位依照規定標准向被拆遷房屋的所有權人或使用人支付的各種補償金。一般有:
(1)房屋補償費(房屋重置費),用於補償被拆遷房屋所有權人的損失,以被拆遷房屋的結構和折舊程度劃檔,按平方米單價計算。
(2)周轉補償費,用於補償被拆遷房屋住戶臨時居住房或自找臨時住處的不便,以臨時居住條件劃檔,按被拆遷房屋住戶的人口每月予以補貼。
(3)獎勵性補償費,用於鼓勵被拆遷房屋住戶積極協助房屋拆遷或主動放棄一些權利如自願遷往郊區或不要求拆遷單位安置住房,房屋拆遷補償費的各項標准由當地人民政府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和國家有關法律政策加以確定。
由宅基地區位補償價、被拆遷房屋重置成新價構計算公式為:房屋拆遷補償價=宅基地區位補償價×宅基地面積+被拆遷房屋重置成新價。
(一)房屋拆遷補償計算標准
(1)房屋拆遷貨幣補償=合法擁有房產評估價格+房屋裝修裝飾商定補償金額(或經評估確定的房屋裝修裝飾補償金額)。
(2)房屋拆遷補償差價=合法擁有房產評估價格+房屋裝修裝飾商定補償金額或經評估確定的房屋裝修裝飾補償金額)-被拆遷人獲得調換產權的房屋的評估價格。
(二)房屋拆遷安置費計算標准
(被拆遷人或承租人)房屋拆遷安置費=搬遷補助費+沒有提供周轉房情況下的臨時安置補助費+超過過渡期限的臨時安置補助費+非住宅房屋因停產、停業造成的損失賠償費。
1、如果拆遷人提供周轉房且拆遷房屋使用人居住,則公式第二項補助費為0;
2、如果拆遷房屋屬住宅房屋,則公式第四項賠償費為0;
3、被拆遷人獲得補償,表明該房屋由其自用。

法律依據: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第八條 為了保障國家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要徵收房屋的,由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
(一)國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
(三)由政府組織實施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環境和資源保護、防災減災、文物保護、社會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業的需要;
(四)由政府組織實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需要;
(五)由政府依照城鄉規劃法有關規定組織實施的對危房集中、基礎設施落後等地段進行舊城區改建的需要;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Ⅳ 浙江省 征地補償標準是如何規定的

法律分析:浙江省徵收農村集體土地征地區片綜合價由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組成,青苗和地上附著物補償費另行計算。自2017年9月1日起,全省征地補償最低區片綜合價按以下標准執行:徵收耕地、其他農用地(除林地以外)和建設用地,一類地區不低於5.4萬元/畝、二類地區不低於4.5萬元/畝、三類地區不低於3.7萬元/畝;徵收林地、未利用地,一類地區不低於2.8萬元/畝、二類地區不低於2.3萬元/畝、三類地區不低於1.9萬元/畝。各地區分類不作調整。

法律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第八條 為了保障國家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徵收房屋的,由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

(一)國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

(三)由政府組織實施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環境和資源保護、防災減災、文物保護、社會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業的需要;

(四)由政府組織實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需要;

(五)由政府依照城鄉規劃法有關規定組織實施的對危房集中、基礎設施落後等地段進行舊城區改建的需要;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Ⅵ 浙江省集體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一、浙江省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部分) 1、 房屋徵收 部門可以委託房屋徵收實施單位承擔房屋徵收與補償的具體工作。 房屋徵收實施單位不得以營利為目的,其實施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所需經費由財政予以保障。 房屋徵收部門對房屋徵收實施單位在委託范圍內實施的房屋徵收與補償行為負責監督,並對其行為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2、符合國務院房屋徵收補償條例規定的公共利益情形,確需 徵收房屋 的,由建設活動組織實施單位向房屋徵收部門提出擬徵收房屋范圍,說明符合公共利益的具體情形。 3、因舊城區改建需要徵收房屋的,房屋徵收范圍確定後,房屋徵收部門應當組織征詢被徵收人的改建意願;百分之九十以上被徵收人同意改建的,方可進行舊城區改建。 4、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對房屋徵收范圍內房屋的權屬、區位、用途、建築面積等情況組織調查登記,被徵收人應當予以配合;對未經產權登記和所有權人不明確的房屋,應當提請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依法進行調查、認定和處理。調查、認定結果應當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向被徵收人公布。對認定為違法建築的,不予補償。 二、徵收補償方案的內容 1、房屋徵收事由和目的; 2、房屋徵收范圍和被徵收房屋情況; 3、被徵收房屋價值(含房屋裝飾裝修價值)補償標准; 4、用於產權調換房屋、周轉用房的基本情況和交付時間; 5、搬遷費和臨時安置費標准; 6、停產停業損失補償標准; 7、補助和獎勵標准; 8、簽約期限; 9、其他事項。 前款規定的用於產權調換房屋,有條件的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安排為現房。 由於農村 集體土地徵收 補償標准三年一調,所以具體的條例,還需咨詢當地的相關部門。面對房屋被徵收的這種情況下,要按照相關流程的規定處理,如果覺得自己的合法利益在這期間收到了侵犯,可以向上 申訴 ,但不要妨礙司法執法。

熱點內容
經營風險包括哪些經濟法 發布:2025-05-01 02:05:11 瀏覽:981
司法考試2016年改革 發布:2025-05-01 00:51:19 瀏覽:429
勞動法實習規定 發布:2025-05-01 00:05:48 瀏覽:168
法院合同法警 發布:2025-05-01 00:01:21 瀏覽:182
中國法官協會成員 發布:2025-04-30 23:32:23 瀏覽:141
法院辦公室先進材料 發布:2025-04-30 23:26:23 瀏覽:272
環衛工人有勞動法嗎 發布:2025-04-30 23:11:12 瀏覽:682
北大國際經濟法大綱 發布:2025-04-30 23:10:58 瀏覽:137
司法局簽名 發布:2025-04-30 22:23:56 瀏覽:124
街道機關規章制度總則 發布:2025-04-30 22:04:22 瀏覽: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