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系條例施行細則
A. 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系條例原文
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系條例規定了一系列關於兩岸交流與管理的條款,以保障雙方安全和規范往來。主要內容包括:
1. 定義與適用范圍: 大陸人民在國外時適用該條例,行政院有權設立機構處理兩岸事務,民間團體需監督相關活動。
2. 協議與設立機構: 未經許可,大陸地區機構不得在台灣設立分支,文書驗證真實後可由司法機關委託民間團體送達或調查。
3. 人員往來與活動限制: 台灣、大陸人民進出需許可,活動受到特定條件管控,僱用大陸人員需先在台招募,眷屬不得請領勞保。
4. 居留與定居: 大陸配偶及直系親屬有條件申請在台定居,名額可能有限制,居留許可可有條件撤銷或強制出境。
5. 違規行為與處罰: 違反條例者可能面臨強制出境、罰款或監禁,特定條款列舉了詳細的罰則,如未經許可往來、違反就業規定等。
此外,條例還涉及航空限制、船舶航行規定、民間交流限制、法律適用等多方面內容,強調台灣與大陸人民的民事事件適用各自法律,如有沖突,依條例決定。
(1)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系條例施行細則擴展閱讀
《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系條例》(簡稱《兩岸人民關系條例》)是台灣一個律例,立法公布於1992年7月31日,為台灣政府為規范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的經濟、貿易、文化等往來並處理衍生之法律事件所訂定的律例。該條例經過多次修正後,今仍為台灣政府對中國大陸地區重要法律之一,之後亦有《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系條例施行細則》、《大陸地區人民來台從事商務活動許可辦法》及《大陸地區人民來台從事觀光活動許可辦法》等子法。
B. 大陸公務員可以和台灣人結婚嗎
現行《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系條例》(2003年修訂)規定: 第九條 (台灣地區人民進入大陸地區之申請許可) 台灣地區人民進入大陸地區,應經一般出境查驗程序。 主管機關得要求航空公司或旅行相關業者辦理前項出境申報程序。 台灣地區公務員,國家安全局、國防部、法務部調查局及其所屬各級機關未具公務員身份之人員,應向內政部申請許可,始得進入大陸地區。 台灣地區人民具有下列身份者,進入大陸地區應經申請,並經內政部會同國家安全局、法務部及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組成之審查會審查許可: 一、政務人員、直轄市長。 二、於國防、外交、科技、情治、大陸事務或其它經核定與國家安全相關機關從事涉及國家機密業務之人員。 三、受前款機關委託從事涉及國家機密公務之個人或民間團體、機構成員。 四、前三款退離職未滿三年之人員。 五、縣(市)長。 前項第二款至第四款所列人員,其涉及國家機密之認定,由(原)服務機關、委託機關或受託團體、機構依相關規定及業務性質辦理。 第四項第四款所定退離職人員退離職後,應經審查會審查許可,始得進入大陸地區之期間,原服務機關、委託機關或受託團體、機構得依其所涉及國家機密及業務性質增減之。 遇有重大突發事件、影響台灣地區重大利益或於兩岸互動有重大危害情形者,得經立法院議決由行政院公告於一定期間內,對台灣地區人民進入大陸地區,實行禁止、限制或其它必要之處置,立法院如於會期內一個月未為決議,視為同意;但情況急迫者,得於事後追認之。 台灣地區人民進入大陸地區者,不得從事妨害國家安全或利益之活動。 第二項申報程序及第三項、第四項許可辦法,由內政部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 ★★第九條之一 (台灣地區人民不得在大陸地區設籍或領用其護照) 台灣地區人民不得在大陸地區設有戶籍或領用大陸地區護照。 違反前項規定在大陸地區設有戶籍或領用大陸地區護照者,除經有關機關認有特殊考慮必要外,喪失台灣地區人民身份及其在台灣地區選舉、罷免、創制、復決、擔任軍職、公職及其它以在台灣地區設有戶籍所衍生相關權利,並由戶政機關注銷其台灣地區之戶籍登記;但其因台灣地區人民身份所負之責任及義務,不因而喪失或免除。 本條例修正施行前,台灣地區人民已在大陸地區設籍或領用大陸地區護照者,其在本條例修正施行之日起六個月內,注銷大陸地區戶籍或放棄領用大陸地區護照並向內政部提出相關證明者,不喪失台灣地區人民身份。 前項許可條件、程序、方式、限制、撤銷或廢止許可及其它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內政部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 此外,還要參考這個條例的《施行細則》
C. 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系條例的介紹
《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系條例》(簡稱《兩岸人民關系條例》)是台灣一個律例,立法公布於1992年7月31日,為台灣政府為規范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的經濟、貿易、文化等往來並處理衍生之法律事件所訂定的律例。該條例經過多次修正後,今仍為台灣政府對中國大陸地區重要法律之一,之後亦有《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系條例施行細則》、《大陸地區人民來台從事商務活動許可辦法》及《大陸地區人民來台從事觀光活動許可辦法》等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