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人保護條例
① 兩本結婚證上的持證人都是同一人名字,在法律上他們的婚姻受保護嗎
兩本結婚證上的持證人都是同一人名字,這里就有重婚罪的嫌疑,在法律上他們的婚姻不受保護。法律會判決後面的一本結婚證無效,同一名字的人會判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
第二百五十八條 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證人保護條例擴展閱讀:
防範重婚罪,加快落實全國婚姻登記信息聯網
近日,《南京零距離》欄目報道了一出發生在江蘇省崑山市的「荒唐的重婚鬧劇」,35歲的張某利用各省間婚姻系統沒有聯網的漏洞,先後在江蘇、河南和安徽三省,分別與三任妻子領證結婚,並均生育一個孩子,三任妻子被張某安排在方圓一公里的三個小區內。
但紙終究包不住火,第二任妻子陳女士最早發現丈夫的「貓膩」,並向崑山警方舉報丈夫重婚,警方查實後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
檢察院經依法審查,認為犯罪嫌疑人張某有配偶而重婚,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58條,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應當以重婚罪追究其刑事責任,並最終提起公訴。
針對此案暴露出的法律問題,澎湃新聞對法律文書資料庫openlaw中以「重婚罪」為案由的一審刑事判決書做了詳盡數據分析,發現近5年全國至少有2193人因重婚罪被判刑,其中,女性犯重婚罪的比例並不低,佔到46%。
與崑山重婚案中的張某類似,很多重婚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辯稱自己並不知道其行為觸犯了刑法,以為只是道德問題。這種法律意識淡薄的情形在外出務工人員中比例較高,甚至有的認為夫妻分居滿幾年就算是離婚。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婚姻是以永久生活為目的的兩性結合,和諧的婚姻關系是維系家庭穩定的基礎和紐帶。重婚罪是多重婚姻疊加而導致的犯罪行為,侵害了無過錯方的基本權利,破壞了婚姻家庭關系,敗壞了社會風氣。
崑山重婚案這一個例,以及外出務工人員重婚情形較多這一現象,暴露出部分公民對婚姻制度以及重婚罪還存有認識誤區。加之我國城鄉差異較大,人口流動性較強等客觀因素,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重婚案件可能仍然常見。
因此,應當加強普法工作,提高公民對重婚罪的基本法律認知,同時,要盡快落實全國婚姻登記信息聯網以及紙質檔案電子化,切實堵住跨省重婚領證的漏洞,減少重婚、騙婚等行為。
重婚罪的立法規定
重婚罪規定於刑法第258條,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此外,重婚罪涉及婚姻關系,因此婚姻法及其相關解釋也是重婚罪認定中所要考慮的重要法律規定。
尤其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解釋(一)》)第5條對認定事實婚姻的規定,「未按婚姻法第八條規定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訴到人民法院要求離婚的,應當區別對待:
(一)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前,男女雙方已經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按事實婚姻處理;
(二)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後,男女雙方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補辦結婚登記;未補辦結婚登記的,按解除同居關系處理。」
②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
第六十一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
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章證據節選:
第四十八條 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
證據包括:
(一)物證;
(二)書證;
(三)證人證言;
(四)被害人陳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六)鑒定意見;
(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
(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第四十九條 公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人民檢察院承擔,自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自訴人承擔。
第五十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供證據的條件,除特殊情況外,可以吸收他們協助調查。
第五十一條 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人民檢察院起訴書、人民法院判決書,必須忠實於事實真象。故意隱瞞事實真象的,應當追究責任。
第五十二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收集、調取證據。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證據。
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和查辦案件過程中收集的物證、書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等證據材料,在刑事訴訟中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
凡是偽造證據、隱匿證據或者毀滅證據的,無論屬於何方,必須受法律追究。
第五十三條 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
(二)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
(三)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第五十四條 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時發現有應當排除的證據的,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起訴意見、起訴決定和判決的依據。
第五十五條 人民檢察院接到報案、控告、舉報或者發現偵查人員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的,應當進行調查核實。對於確有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應當提出糾正意見;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六條 法庭審理過程中,審判人員認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
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有權申請人民法院對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依法予以排除。申請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的,應當提供相關線索或者材料。
第五十七條 在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的過程中,人民檢察院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證明。
現有證據材料不能證明證據收集的合法性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提請人民法院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也可以要求出庭說明情況。經人民法院通知,有關人員應當出庭。
第五十八條 對於經過法庭審理,確認或者不能排除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對有關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第五十九條 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質證並且查實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的時候,應當依法處理。
第六十條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第六十一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
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六十二條 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採取以下一項或者多項保護措施:
(一)不公開真實姓名、住址和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
(二)採取不暴露外貌、真實聲音等出庭作證措施;
(三)禁止特定的人員接觸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及其近親屬;
(四)對人身和住宅採取專門性保護措施;
(五)其他必要的保護措施。
證人、鑒定人、被害人認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請求予以保護。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依法採取保護措施,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
第六十三條 證人因履行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費用,應當給予補助。證人作證的補助列入司法機關業務經費,由同級政府財政予以保障。
有工作單位的證人作證,所在單位不得剋扣或者變相剋扣其工資、獎金及其他福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