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民航管理條例

民航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5-05-22 08:49:34

『壹』 中國民用航空標准化管理規定(CCAR-375SE)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民用航空標准化工作,提高標准化水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實施條例》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適用於中國民用航空(以下簡稱民航)標准化工作。
民航標准化工作包括建立標准體系、制定標准、實施標准、檢查標准實施及組織採用國際標准。第三條中國民用航空總局(以下簡稱民航總局)對民航標准化工作實施統一管理。
民航總局、民航地區管理局標准化職能部門和受民航總局委託的民航標准化技術歸口單位具體組織民航標准化工作和監督檢查標准實施情況。第四條民航企業推行標准化工作是實現企業規范化管理的基礎,民航企業對法律、行政法規規章規定的標准應當依法執行。
鼓勵民航企業制定嚴於有關標準的企業標准。第五條鼓勵直接採用國際標准和國外先進標准,包括公認的權威組織的標准和技術文件。鼓勵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工作。第二章組織、管理和監督第六條民航總局標准化職能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民航標准化管理工作,其職責如下:
(一)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標准化的法律、行政法規、規章,擬訂民航標准化工作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並組織實施;
(二)編制有關國家標准、行業標准項目計劃;
(三)組織制定有關國家標准、行業標准並監督協調,辦理標準的審批、編號、發布和備案事宜;
(四)組織實施或會同民航總局有關職能部門實施有關標准,並組織監督檢查;
(五)指導民航企業的標准化工作,根據企業申請組織對其標准化水平的評估;
(六)組織民航標准化人員的培訓、考核;
(七)組織民航標准化科技成果的申報工作;
(八)組織、參加國內外標准化會議和有關專業標准化技術委員會活動,指導民航標准化技術歸口單位和民航行業標准化技術委員會的工作;
(九)監督民航重大引進技術、設備、工程等項目的標准化審查;
(十)管理國際標準的採用工作。第七條民航總局各有關職能部門分工負責管理本業務范圍內的民航標准化工作,其職責如下:
(一)根據民航標准項目計劃,制定或委託制定有關標准;
(二)組織實施相關標准,並開展監督檢查;
(三)負責民航重大引進技術、設備、工程等項目的標准化審查;
(四)組織採用國際標准工作。第八條民航地區管理局標准化職能部門負責管理所轄地區的民航標准化工作,其職責如下:
(一)貫徹執行有關標准化的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制定標准化工作管理文件,並組織實施;
(二)承擔民航總局下達的標准制定、修訂任務;
(三)受民航總局有關職能部門的委託,在本地區組織實施標准,並監督檢查;
(四)指導、協調各單位的標准化工作,推行採用國際標准,負責企業標准備案工作;
(五)受民航總局標准化職能部門委託,組織民航企業標准化水平評估、標准化科技成果評定、標准化人員培訓;
(六)監督本地區民航重大引進技術、設備、工程等項目的標准化審查工作。第九條民航企業的標准化工作機構,負責本單位下列工作:
(一)貫徹執行有關標准化的法律、行政法規、規章;
(二)受民航總局委託,承擔有關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起草工作;
(三)制定本企業的企業標准;
(四)實施有關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本企業的企業標准,並接受檢查;
(五)根據企業需要,組織標准化水平評估事宜;
(六)開展標准化宣傳及人員培訓,組織表彰獎勵活動;
(七)參加引進技術、設備、工程等項目的標准化審查;
(八)開展採用國際標准工作。第十條民航標准化技術歸口單位,受民航總局委託,承擔民航行業標准化技術管理的下列工作:
(一)開展民航標准化基礎理論和政策研究,提出標准化工作的建議;
(二)審查國家標准、行業標准項目的立項申請並提出建議;
(三)初審、復核標准草案,組織、參加有關標準的審定、實施和監督檢查;
(四)起草專項基礎標准;
(五)組織開展標准信息交換、檔案管理、技術咨詢、行業標准出版發行和人員培訓工作;
(六)組織或參與本行業有關的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工作,負責與有關標准化國際組織技術交流;
(七)參加標准化水平評估,跟蹤國內、外標准化發展動態。

『貳』 航班正常管理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提高航班正常率,有效處置航班延誤,提升民航服務質量,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和航空運輸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民用機場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適用於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設立的承運人(以下簡稱國內承運人)、機場管理機構、地面服務代理人、航空銷售代理人、空中交通管理部門(以下簡稱空管部門)、機場公安機關,以及航空油料企業、航空器材企業、航空信息企業等其他服務保障單位在航班正常保障、延誤處置及旅客投訴管理方面的活動。
港澳台地區承運人、外國承運人航班始發點或者經停點在我國境內(不含港澳台)機場時航班正常保障、延誤處置及旅客投訴管理方面的活動也適用本規定。
貨郵航班不適用本規定。第三條本規定中下列用語的含義:
(一)「承運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從事旅客、行李或者貨物運輸的公共航空運輸企業,包括國內承運人、港澳台地區承運人和外國承運人。
(二)「航班延誤」是指航班實際到港擋輪擋時間晚於計劃到港時間超過15分鍾的情況。
(三)「航班出港延誤」是指航班實際出港撤輪擋時間晚於計劃出港時間超過15分鍾的情況。
(四)「航班取消」是指因預計航班延誤而停止飛行計劃或者因延誤而導致停止飛行計劃的情況。
(五)「機上延誤」是指航班飛機關艙門後至起飛前或者降落後至開艙門前,旅客在航空器內等待超過機場規定的地面滑行時間的情況。
(六)「民航行政機關」是指中國民用航空局(以下簡稱民航局)和中國民用航空地區管理局(以下簡稱民航地區管理局)。
(七)「大面積航班延誤」是指機場在某一時段內一定數量的進、出港航班延誤或者取消,導致大量旅客滯留的情況。某一機場的大面積航班延誤由機場管理機構根據航班量、機場保障能力等因素確定。第四條民航局負責對全國航班正常保障、延誤處置、旅客投訴等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民航地區管理局負責對所轄地區的航班正常保障、延誤處置、旅客投訴等實施監督管理。第二章航班正常保障第五條承運人、機場管理機構、空管部門、地面服務代理人及其他服務保障單位應當分別建立航班正常運行保障制度,保證航班正點運營。
航班正常運行保障制度應當包括航班正常工作的牽頭部門、管理措施、考核制度等內容。第六條承運人應當按照獲得的航班時刻運營航班。第七條承運人應當提高航空器及運行人員的運行能力,充分利用儀表著陸系統或者等效的精密進近和著陸引導系統,積極開展相關新技術的應用,保障航班安全、正常運行。第八條承運人應當合理安排運力和調配機組,減少因自身原因導致航班延誤。第九條機場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對設施設備的檢查和維護,保障航站樓、飛行區的設施設備運行正常,減少因設施設備故障導致的航班延誤。第十條機場管理機構與空管部門應當加強協同,研究優化機坪運行管理,提高地面運行效率,並對所有進出港航班運行進行有效監控。第十一條機場管理機構應當按照相關規定安裝、使用儀表著陸系統或者等效的精密進近和著陸引導系統,積極開展相關新技術的應用,保障航班安全、正常運行。第十二條地面服務代理人、自營地面服務業務的承運人、代理承運人地面服務業務的機場管理機構,應當按照保障業務的實際需求配備足夠數量的運行保障設備和人員。第十三條空管部門應當依據職責嚴格執行空管運行工作程序和標准,加快空中流量,保證航班正常。第十四條空管部門應當依據職責積極推動新技術應用,提高運行保障能力,保證航班正常。第十五條空管部門應當加強天氣監測和預報能力建設,按照規定為承運人提供准確的航空氣象服務。第十六條航空油料企業、航空器材企業、航空信息企業等服務保障單位,應當做好航油供應、航材保障和信息服務等工作,減少因自身原因影響航班正常。第三章延誤處置第一節一般規定第十七條承運人應當制定並公布運輸總條件,明確航班出港延誤及取消後的旅客服務內容,並在購票環節中明確告知旅客。
國內承運人的運輸總條件中應當包括是否對航班延誤進行補償;若給予補償,應當明確補償條件、標准和方式等相關內容。

『叄』 民用機場建設管理規定(2012修訂)

第一章總則一、根據《行政許可法》的有關要求,對運輸機場選址、初步設計、總體規劃等行政許可事項的審批程序、專家評審要求、審查時限等進一步細化,使之更為明確和規范。二、《民用機場管理條例》規定飛行區指標為4E(含)以上、4D(含)以下的運輸機場的總體規劃分別由民航局和所在地民航地區管理局負責審批。因此,將129號令有關條款做了相應修改。三、《民用機場管理條例》第八條規定「運輸機場建設項目法人編制運輸機場總體規劃,應當徵求有關軍事機關意見」。因此修訂129號令時補充了上述規定。四、《民用機場管理條例》第九條要求地方政府將運輸機場總體規劃納入城鄉規劃,第四章中規定地方政府應按照有關規定保護好民用機場的凈空、電磁等環境。此次修訂也將上述內容納入129號令。五、《民用機場管理條例》規定飛行區指標為4E(含)以上的運輸機場專業工程的初步設計由民航局批准。129 號令規定飛行區指標為4E(含)以上,且批準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總投資 5000 萬以下的運輸機場工程初步設計由所在地民航地區管理局批准。按照民航局確定的行政管理事項向民航地區管理局下移的精神,本次修訂後飛行區指標為4E(含)以上,且批準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總投資2億元以下的運輸機場工程初步設計,授權所在地民航地區管理局批准。六、根據《關於加強民航專項基金投資項目管理有關事宜的通知》(民航辦規發[2009]3 號),對民航局安排民航專項基金的機場建設項目,工程的初步設計及概算按照 129號令執行。因此,修訂後的129號令規定,除中央政府直接投資、資本金注入方式投資的機場工程外,以資金補助方式投資的機場工程也應履行初步設計審批程序。第二章運輸機場選址七、依據《國務院關於第四批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國發[2007]33號),此次修訂對129號令做了相應修改,並規定非民航專業工程施工圖設計的審查程序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八、為進一步對運輸機場專業工程行業驗收加以規范,增加相應條款,規定了行業驗收應當具備的七個條件。九、129 號令未涉及民航空管建設工程。為了規范民航空管建設工程的建設,明確審批程序,此次修訂增加了相應條款,對民航空管建設工程的初步設計審批、施工圖審查、工程驗收及工程建設信息報告等事項做出了規定。十、為了進一步加強空管工程前期工作和建設管理,將六部委《關於加強軍民航空管工程前期工作和建設管理工作的通知》(發改基礎2012[2122]號)中有關空管工程建設管理的內容納入到129號令。十一、第十章法律責任按照《民用機場管理條例》的相關內容作了調整,並對違反空管工程管理規定的行為設定了相應處罰。第十二條運輸機場所在地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運輸機場場址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統籌安排,並對場址實施保護。第三章運輸機場總體規劃第十三條運輸機場總體規劃應當由運輸機場建設項目法人(或機場管理機構)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編制。
未在我國境內注冊的境外設計咨詢機構不得獨立承擔運輸機場總體規劃的編制,但可與符合資質條件的境內單位組成聯合體承擔運輸機場總體規劃的編制。第十四條運輸機場總體規劃應當符合《民用機場總體規劃編制內容及深度要求》。第十五條新建運輸機場總體規劃應當依據批準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或核準的項目申請報告編制。

改建或擴建運輸機場應當在總體規劃批准後方可進行項目前期工作。第十六條運輸機場總體規劃應當遵循「統一規劃、分期建設,功能分區為主、行政區劃為輔」的原則。規劃設施應當布局合理,各設施系統容量平衡,滿足航空業務量發展需求。
運輸機場總體規劃目標年近期為10年、遠期為30年。第十七條運輸機場總體規劃應當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適應機場定位,滿足機場發展需要;
(二)飛行區設施和凈空條件符合安全運行要求。飛行區構型、平面布局合理,航站區位置適中,具備分期建設的條件;
(三)空域規劃及飛行程序方案合理可行,目視助航、通信、導航、監視和氣象設施布局合理、配置適當,塔台位置合理,滿足運行及通視要求;
(四)航空器維修、貨運、供油等輔助生產設施及消防、救援、安全保衛設施布局合理,直接為航空器運行、客貨服務的設施靠近飛行區或站坪;
(五)供水、供電、供氣、排水、通信、道路等公用設施與城市公用設施相銜接,各系統規模及路由能夠滿足機場發展要求;
(六)機場與城市間的交通連接順暢、便捷;機場內供旅客、貨運、航空器維修、供油等不同使用要求的道路設置合理,避免相互干擾;
(七)對機場周邊地區的雜訊影響小,並應編制機場雜訊相容性規劃。機場雜訊相容性規劃應當包括:針對該運輸機場起降航空器機型組合、跑道使用方式、起降架次、飛行程序等提出控制機場雜訊影響的比較方案和雜訊暴露地圖;對機場周邊受機場雜訊影響的建築物提出處置方案,並對機場周邊土地利用提出建議;
(八)結合場地、地形條件進行規劃、布局和豎向設計;統籌考慮公用設施管線,建築群相對集中,充分考慮節能、環保;在滿足機場運行和發展需要的前提下,節約集約用地。

熱點內容
地方法規的規范性 發布:2025-05-22 13:36:40 瀏覽:290
公安分局法律顧問述職 發布:2025-05-22 13:36:34 瀏覽:714
簡訊或微信記錄能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22 13:35:06 瀏覽:526
中國勞動法最新版文件編號 發布:2025-05-22 13:10:29 瀏覽:423
簽勞動合同員工只簽字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22 13:10:28 瀏覽:326
經濟法考了75分 發布:2025-05-22 13:10:26 瀏覽:240
國家在國際經濟法中只是作為 發布:2025-05-22 13:09:16 瀏覽:69
沂源新法院 發布:2025-05-22 13:08:24 瀏覽:190
勞動法發布的時間 發布:2025-05-22 12:52:58 瀏覽:864
類似法規庫系統 發布:2025-05-22 12:50:32 瀏覽: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