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規排序
法律分析:
(1)刑事方面。它又分兩類,一類是實體法,即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的,犯了什麼罪,將要受到怎樣的處罰等。如:刑法、懲法軍人違反職責罪暫行條例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作的有關決定、通知、補充規定等。另一類是程序法,即規定辦理刑事案件程序、步驟的法律。如刑事訴訟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作的有關補充規定等。
(2)民事方面。它也分兩類,一類是實體法,如民法通則、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著作權法等等,以及有關的補充規定。另一類是程序法,如民事訴訟法、仲裁條例等,也包括各種有關的補充規定、暫行規定等。
(3)經濟方面。實體法主要有經濟合同法、技術合同法、稅法、產品質量法等。程序法與民事方面的程序法相同或基本相同。
(4)行政方面。實體法有食品衛生法、環境保護法、勞動法、安全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程序法有行政訴訟法、行政復議條例和其他有關補充規定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條 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衍生問題:
我國合同分類有哪些?
1、法定分類。我國合同法分則列出了以下15種合同:買賣合同,供用電、水、氣、熱力合同,贈與合同,借款合同,租賃合同,融資租賃合同,承攬合同,建設工程合同,運輸合同,技術合同,保管合同,倉儲合同,委託合同,行紀合同,居間合同。以上15種在合同法中專門列出的合同,在法學理論上稱為「有名合同」。但並不是只有有名合同才是有效的,凡是人們自願訂立的合同,只要不違反國家的法律法規,不違反社會的公序良俗,哪怕《民法典》(2021.1.1生效)沒有專門將它列出也是有效的,同樣受國家法律的保護。
2、學理分類。主要有如下分類:
(1)雙務合同與單務合同
雙務合同即締約雙方相互負擔義務,雙方的義務與權利相互關聯、互為因果的合同。如買賣合同、承攬合同、委託合同(無償有償都是雙務)、保管合同(無償有償都是雙務)。
單務合同指僅由當事人一方負擔義務,而他方只享有權利的合同。如贈與(唯一一個純粹的無償合同)、自然借款(無償有償都是單務)等合同為典型的單務合同。
(2)有償合同與無償合同
有償合同為合同當事人一方因取得權利需向對方償付一定代價的合同,如買賣、互易合同等。
無償合同即當事人一方只取得權利而不償付代價的合同,故又稱恩惠合同,如贈與、使用合同等。
有些合同既可以是有償的也可以是無償的,由當事人協商確定,如委託、保管等合同。雙務合同都是有償合同,單務合同原則上為無償合同,但有的單務合同也可為有償合同,如有息貸款合同。
(3)諾成合同與實踐合同
以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即告成立的,為諾成合同。
除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尚須實物給付,合同始能成立,為實踐合同,亦稱要物合同。
(4)要式合同與非要式合同
凡合同成立須依特定形式始為有效的,為要式合同;反之,為非要式合同。法人之間的合同除即時清結者外,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公民間房屋買賣合同除用書面形式訂立外,尚須在國家主管機關登記過戶。
(5)主合同與從合同
凡不依他種合同的存在為前提而能獨立成立的合同,稱為主合同。凡必須以他種合同的存在為前提始能成立的合同,稱為從合同。例如債權合同為主合同,保證該合同債務之履行的保證合同為從合同。從合同以主合同的存在為前提,故主合同消滅時,從合同原則上亦隨之消滅。反之,從合同的消滅,並不影響主合同的效力。
2. 法律法規排序
憲法-----法律、最高院司法解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部門規章、
對於條約與國版內法的相權比較的效力,我國在這一問題上亦無原則性法律規定。但一些專門的法律、法規作出條約與國內法發生沖突時,條約效力高於國內法規定。我國的《民法通則》第142條有相關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規定的,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但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國際慣例。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國際條約的效力肯定是低於憲法的。
3. 1.國內法律法規的地位性是怎樣排序的
一,特警,武警和民警被授予權利的法規不一樣
1,武警特警和武警都屬於現役軍人,屬於義務兵,他們權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等軍隊法律規定和賦予的。
2,公安特警和民警屬於公安系統的,都屬於公務員,他們的權利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警察法》等和警察系統相關法規賦予的。
二,特警分為武警特警和公安特警,屬於義務兵,民警屬於公務員。
1,武警是從各地徵兵,而武警特警是從武警里挑選的精英,相當與選拔特種兵一樣,所以武警特警屬於服兵役的義務兵。
2,公安特警是指公安機關內部的特警隊伍,屬於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的一個沒有標準的、定義不準確的警種。他們不是單指SWAT那樣的特警突擊隊,而是一個包括防暴警察、持自動槍械巡警(所謂「巡特警」或「特巡警」)和傳統意義上的SWAT(公安稱為"突擊隊")以及其他公安系統擁有武力的警種在內的機動體系。
3,人民警察(簡稱民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警察的正式名稱。包括公安系統(由公安部領導)、國家安全系統(由國家安全部領導)、監獄/勞教系統(分別由司法部下屬的監獄管理局和勞教管理局領導)的在職公務員和事業編制的行業警察(鐵道公安、森林公安等)。他們的警服臂章上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警察」字樣。
附:
我國警察分為警察和武警部隊
一,警察,是國家公務員,制服顏色以藏青色為主,實行警監、督、司、員的警銜制度,按照隸屬關系分為四大類或者五大類
1,公安警察,由公安部領導,主要有戶籍、治安、刑偵、交通等警種
此外,還有公安部與國家相關部委共同領導的行業警察,包括鐵道、海關、森林等
2,國家安全警察,由國家安全部領導
3,司法部門警察,由司法部監獄管理局領導
4,法院、檢察院的司法警察
二,武警部隊,是國家武裝力量,成員是現役軍人,制服顏色以橄欖綠色為主,實行將、校、尉、士官、兵的警銜制度,由中央軍委和國務院共同領導,,統帥機關是武警總部
1,內衛部隊,是武警部隊的主體
2,專業建設部隊,分為黃金、水電、交通、森林,由武警總部各專業指揮部領導
3,公安武警部隊,是列入武警序列,但是事實上由公安部領導的現役部隊,分為邊防、消防和警衛
公安民警、鐵路民警和武警部隊等系統內部,都有自己的特警部隊,應付突發事件
4.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怎麼排序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的優先順序順序應為:憲法高於法律高於行政法規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法的效力等級是指在一個國家法律體系的各種法的淵源中,由於其制定主體、程序、時間、適用范圍等不同,各種法的效力也不同,由此而形成的一個法的效力等級體系。法律效力位階,是指每一部規范性法律文本在法律體系中的縱向等級。下位階的法律必須服從上位階的法律,所有的法律必須服從最高位階的法。憲法效力最高,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法律效力次之,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賦予的約束力。規范性法律文件與非規范性法律文件都有一定的約束力,要求人們按照法律文件規定的那樣行為。法律效力有時還指某種行為或事實在法律上的效果,即能夠獲得肯定性法律後果,例如一份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能夠獲得法律的保護。顯然,規范性法律文件以及合法的行為和事實的效力是規范性法律文件所賦予的。只要國家機關依據法定的職權和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就當然地具有一定的效力。
5. 法,通知,條例,辦法,規定,意見,決定,解釋,批復,細則,公告,這些法律法規的層級
法是最高的,是法律
條例、辦法屬於部門法規
規定、意見、解釋、細則是部門規章
公告、批復、決定、公告是部門意見
6. 法律法規層級劃分
法律分析:層級由高到低排序:1、法律;2、行政法規;3、部門規章;4、地方性法規。根據行政級別也有高低,比如省級人大的地方性法規高於省政府所在市人大的法規高於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另外,憲法是根本法,任何法律法規都不得與之相抵觸。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第六十五條 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
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