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適用范圍有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適用范圍有

發布時間: 2025-07-11 20:25:31

① 怎樣制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為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危害,確保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社會和經濟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制定本預案。

一、適用范圍: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下簡稱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

發生以下具體突發事件時,根據有關規定啟動本預案。

(一)重大傳染病疫情:

1、出現鼠疫和肺炭疽首發病例以及霍亂的爆發流行;

2、乙類、丙類傳染病爆發或多例死亡;

3、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如心因性反應、群體性急性出血熱綜合征、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急性腹瀉綜合征、急性黃疸綜合征和其他不明原因疾病);

4、新出現的傳染病;

5、各種自然災害過程中及發生後疾病的爆發流行。

(二)其他突發事件:

1、食源性、水源性疾病爆發;

2、重大群體性的食物中毒事件;

3、群體性職業中毒和農葯、鼠葯或其他化學互不品引起的中毒事件;

4、重大的群體性醫院感染;

5、群體性的或出現死亡病例的免疫接種事故;

6、生物、化學、核輻射恐怖襲擊事件;

7、其他非常規性公共衛生事件。

二、應急處理的指揮機構

(一)醫院成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負責對突發事件處理的統一領導和指揮。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二)成立臨床應急搶救小組,由臨床科室副主任醫師及以上職稱的人員組成,負責一般突發事件的搶救工作。

三、應急救治流程:

四、醫院有關部門及人員工作職責: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遵循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方針,貫徹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反應及時、措施果斷、依靠科學,加強合作的原則。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的直接領導下,門診部、醫務科、應急辦、公共衛生科、護理部、院辦、總務科、器械科、保衛科、葯劑科、感染管理辦公室及各臨床醫技科室等相關部門通力配合,切實履行各自的職責,保證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的有序進行。

(一)醫院領導職責:

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做好傳染病防治和公共衛生管理工作,及時防範,應對突發事件的發生;組織各方面力量處理突發事件,指揮應急救援,落實應急處理責任制,控制事態的蔓延和擴大;檢查督促各有關部門和科室做好突發事件傷員或病員的救治處理和指揮、協調、善後工作,及時發現、解決有關部門的問題。

(二)各職能部分及人員職責

1、門、急診、公共衛生科、應急辦負責開展日常監測,確保監測和預警系統正常進行;督導緊急處理的消毒、隔離、個人防護規范到位;定期組織醫務人員進行相關培訓,向公眾開展應急知識教育;組織突發事件的報告、控制、調查、分析和評價工作,及時向區疾控中心報告處理進展情況,必要時請求上級部門支援;

2、醫務部負責緊急現場指揮救治工作,調配各相關臨床科室醫療救治力量迅速參與救治,開通急診綠色通道,以最快的速度和效率保證醫、技、葯的密切配合,必要時組織全院大會診,集中各專科技術優勢,保證急、危、重症患者的有效救治。及時向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衛生監督所報告處理進展情況,必要時請求上級部門支援;

3、護理部負責緊急調配各臨床相關科室的護理人員立即到位,並迅速投入救治工作,保證各分流科室的護理力量充足,確保醫療救治安全。

4、辦公室負責全院各職能部門與臨床科室的有效協調,確保領導的指示貫徹落實,協調各部門的人力、物力,保障臨床工作的順暢運行;負責與上級行政部門的溝通聯系。

5、器械科負責醫院的設備處於良好應急狀態,隨時能投入常態工作,確保突發事件的診斷、搶救、治療儀器和設施的正常運轉,有力配合臨床救治工作;

6、後勤服務中心負責院內後勤物資的正常充足供應,在緊急應變狀態下保證供應及時,並確保醫療垃圾的安全規范運送;確保水電安全;

7、保衛科負責全院消防、安全保衛工作,確保良好醫療秩序,防範突發公共衛生應急處理過程中的保安消防漏洞,確保醫院全體醫、患人員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8、行政總值班負責突發事件的院內報告(門診部、公共衛生科、醫務部、護理部、辦公室、感染管理辦公室)及初步的協調工作,並負責立即通知臨床應急搶救小組成員到急診科支援。

(三)各臨床醫技科室及人員職責:

1、急診科負責全院急診救治工作,確保急、危、重症患者能及時接送人院並得到快速有效處理。負責公共衛生應急處理過程中各專科支援醫務人員的組織、調配和救治流程合理,保證各種搶救設備及各搶救物品齊備,並保持其應急狀態,確保綠色通道暢通。

(1)急診科主任職責:

①第一時間現場組織和指揮急診科及臨床應急搶救小組的醫生的醫療工

作,分組救治患者;

②制定臨時處方及搶救方案;

③重點負責危重患者的緊急搶救;

④協調各相關部門(葯劑科、醫技科、總務科、其他臨床科室);

⑤及時向醫務科、門診及院領導匯報工作情況,提出工作建設。

(2)急診科護士長職責:

①組織和協調本科及支援的護士,分組救治患者;

②協調各相關部門(葯劑科、醫技科、總務科、其他臨床科室);

③加強患者的巡查和護士的督導。

(3)急診科副主任職責:

①協助科主任搶救患者;

②重點負責分組患者的治療搶救,指導分組及支援醫生的醫療工作。

(4)急診科現場醫生職責:

①立即了解清楚患者姓名、年齡、性別、發病時間、地點、人數,作出初步診斷、應急處理,報告急診科主任和護士長,並及時報告門診部;

②普通患者治療組:副主任醫師為組長,醫生負責患者的治療、病情觀察、病歷記錄;

③危重患者治療組:副主任醫師為組長,醫生負責患者的治療、搶救、監護、病情觀察、病歷記錄。

(5)急診科現場護士職責:

①護士接診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通知的電話時需了解以下內容:事發地點、傷亡人數、起因、臨床表現,如有毒物等應囑取樣本並帶來醫院。同時立即根據首診醫生提供的情況協助報告工作;

②設一名護士專職接診、登記,內容包括:姓名、年齡、地址、聯系人員及電話、轉入院情況,並做好統計工作。同時將普通患者及危重患者引導到各治療組;

③護士分配葯組、普通治療組、搶救組、巡視(分流)組,其中搶救負責危重患者的搶救工作;

④各組合作,保證搶救過程有條不紊。

2、各臨床醫療科室負責本科室專業傷患者轉送入院時的救治力量和救治措施流程規范合理,負責在突發公共衛生應急事件處理時的緊急人員支援和緊急會診,並在需要時迅速加入急救處理隊伍中。

3、特殊專科尤其發熱門診、感染性疾病科、兒科、消化科及燒傷病區履行各自職責,嚴格按規范操作,在相關突發事件發生時隨時進入應急處理狀態,保證重點病例或群體病員的有效、及時、特殊救治。

4、各醫技科室負責檢查診斷工作,確保在緊急事件處理時,及時調配人力完成應急檢查任務,確保以最快速度協助臨床的診治。

5、葯劑科負責保障全院各臨床科室的用葯需要,確保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時提供充足特效葯品,並隨時協調解決臨床急需葯劑的緊急采購,保證救治成效。

五、報告制度:

各科室、部門和個人發現發生或可能發生突發事件時,都應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門診部和醫務部報告,門診部為向上級報告的第一責任部門。各科室、部門和個人對突發事件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高效的突發事件反應組織體系和動作機制:

突發事件應急反應組織體系的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制定相應的應急處理實施方案,調動本部門人力和物資儲備迅速處理突發事件。發生突發事件後,醫院和有關部門按有關規定立即啟動應急處理預案,領導指揮機構和技術隊伍馬上投入動作。

(二)落實財政支持政策:

醫院定期組織開展防治突發事件的相關科室研究,建立突發事件應急調查、傳染源隔離、醫療救護、設備、設施、技術和人才資源儲備,所需經費列入醫院財政預算。

對參加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醫務人員,醫院給予適當的補助和保健津貼;對作出貢獻的人員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因參與處理工作而致病、致殘、死亡的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相應的補助和撫恤。

(三)加強應急反應隊伍的建設和培訓:

醫院定期組織突發事件應急反應隊伍的技術培訓和現場演練,熟悉預案要求,加強配合默契,同時找出薄弱環節,重點加以克服和提高,建立一支反應迅速、機動靈活、裝備精良、業務過硬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隊伍。

(四)開展宣傳教育,提高防範意識:

大力開展公共衛生科普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醫務人員對突發事件的識別能力,報告意識,自我防護能力,掌握正確的報告途徑,以確保第一時間組織援救和應急處理工作。

② 烏魯木齊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提升公共衛生社會治理水平,有效預防、控制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保障公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等級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四條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遵循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常備不懈、生命至上的方針,實行黨委統一領導、政府分級負責、兵地協調聯動、社會共同參與,落實屬地、部門、單位和個人責任,堅持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第五條市、區(縣)人民政府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建立健全疾病預防控制、醫療救治、應急物資保障等體系以及醫療保險、救助等制度,完善及時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有效救治的應急機制,並將應急保障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後,市、區(縣)人民政府根據應對工作需要成立市、區(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組織、指導、協調本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片區管委會)應當做好轄區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管理工作。

居民委員會(社區工作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網路化管理工作,指導轄區內單位和個人做好防控工作。第六條衛生健康部門按照職責,組織和指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預警工作,組織實施公共衛生管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調查、控制和醫療救治工作。

發展和改革、商務、工業和信息化、應急管理、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組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物資的徵用、生產、采購、儲備,以及基本生活必需品的調度供應等工作。

民政部門負責指導養老服務機構、兒童福利機構、殘疾人養護機構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與處置工作,指導開展慈善捐贈、志願服務相關活動。

教育部門負責指導監督學校(幼兒園)和校外培訓機構落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與處置措施,制定並組織實施應急處置期間的停學和復學方案。

公安、交通、司法、財政、林業和草原、生態環境、農業農村、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城市管理、文化和旅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醫療保障、科技、民族宗教、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和應急處置責任制,做好預防與應急處置相關工作。第七條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紅十字會等社會團體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第八條市、區(縣)人民政府應當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區域合作,建立和完善信息通報制度,實行信息數據共享,聯合開展應急演練,實行應急資源合作、應急物資生產聯合保障、應急措施聯動,共同做好區域聯防聯控相關工作。第九條市、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社會動員機制,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知識宣傳教育,組織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增強公眾公共衛生風險防控意識,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認知水平和預防自救互救能力。第十條本市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應當按照有關規定落實責任,積極參與、配合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病人、疑似病人和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第十一條市、區(縣)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對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應急准備第十二條市、區(縣)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國家、自治區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並向社會公布。

市、區(縣)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片區管委會)應當根據市或者區(縣)人民政府的應急預案,制定本部門、本區域的相關應急預案。

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場所以及其他人員密集場所的經營管理單位應當制定本單位的具體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編制單位應當建立應急演練制度,定期或者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應急演練,並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演練發現的問題及時修訂應急預案。

③ 國家公共突發事件處理應急條例

為了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制定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

突發事件發生後,國務院設立全國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負責對全國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統一領導、統一指揮。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有關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成立地方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負責領導、指揮本行政區域內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具體負責組織突發事件的調查、控制和醫療救治工作。

突發事件應急工作,應當遵循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方針,貫徹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反應及時、措施果斷、依靠科學、加強合作的原則。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及其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參加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醫療衛生人員,給予適當補助和保健津貼。對因參與應急處理工作致病、致殘、死亡的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相應的補助和撫恤。

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分類指導、快速反應的要求,制定全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全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應當包括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的組成和相關部門的職責、突發事件的監測與預警、突發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報告、通報制度等內容。

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應當根據突發事件的變化和實施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修訂、補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做好傳染病預防和其他公共衛生工作,防範突發事件的發生。

國家建立統一的突發事件預防控制體系。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和完善突發事件監測與預警系統。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指定機構負責開展突發事件的日常監測,並確保監測與預警系統的正常運行。

國家建立突發事件舉報制度,公布統一的突發事件報告、舉報電話。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向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報告突發事件隱患,有權向上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舉報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不履行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職責,或者不按照規定履行職責的情況。

接到報告的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規定報告的同時,應當立即組織對報告事項調查核實、確證,採取必要的控制措施,並及時報告調查情況。

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發生突發事件的情況,及時向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以及軍隊有關部門通報。

突發事件發生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向毗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通報。接到通報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必要時應當及時通知本行政區域內的醫療衛生機構。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已經發生或者發現可能引起突發事件的情形時,應當及時向同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通報。

國家建立突發事件的信息發布制度。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向社會發布突發事件的信息。信息發布應當及時、准確、全面。

突發事件發生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專家對突發事件進行綜合評估,初步判斷突發事件的類型,提出是否啟動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建議。

全國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對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進行督察和指導,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予以配合。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根據突發事件的實際情況,做好應急處理准備,採取必要的應急措施。

交通工具上發現根據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需要採取應急控制措施的傳染病病人、疑似傳染病病人,其負責人應當以最快的方式通知前方停靠點,並向交通工具的營運單位報告。

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因突發事件致病的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對就診病人必須接診治療,並書寫詳細、完整的病歷記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突發事件現場等採取控制措施,宣傳突發事件防治知識,及時對易受感染的人群和其他易受損害的人群採取應急接種、預防性投葯、群體防護等措施。

傳染病暴發、流行時,街道、鄉鎮以及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組織力量,團結協作,群防群治,協助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醫療衛生機構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和報告、人員的分散隔離、公共衛生措施的落實工作,向居民、村民宣傳傳染病防治的相關知識。

在突發事件中需要接受隔離治療、醫學觀察措施的病人、疑似病人和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在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機構採取醫學措施時應當予以配合;拒絕配合的,由公安機關依法協助強制執行。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提供必要資金,保障因突發事件致病、致殘的人員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

在突發事件發生期間,散布謠言、哄抬物價、欺騙消費者,擾亂社會秩序、市場秩序的,由公安機關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警察部隊醫療衛生機構參與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和軍隊的相關規定執行。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熱點內容
社會與法內容2017 發布:2025-07-12 08:22:06 瀏覽:906
香港出入境條例 發布:2025-07-12 08:14:16 瀏覽:393
行政法基本知識2018 發布:2025-07-12 08:05:34 瀏覽:607
民法的條例 發布:2025-07-12 08:02:15 瀏覽:805
有法院築牢 發布:2025-07-12 07:59:16 瀏覽:913
秦腔戲刑法 發布:2025-07-12 07:38:11 瀏覽:86
潘業文律師 發布:2025-07-12 07:37:59 瀏覽:974
幼兒證言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12 07:12:35 瀏覽:404
勞動法職業四大類 發布:2025-07-12 06:59:21 瀏覽:473
貴陽請一個律師多少錢 發布:2025-07-12 06:56:06 瀏覽: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