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銀行理財法規

銀行理財法規

發布時間: 2021-01-24 05:36:03

❶ 銀行從業只過了法律法規 個人理財沒過 怎麼算

您好,
銀行從業考試成績實行2次為一個周期的滾動管理辦法。考試只通過了專一門,成績只保屬留到下一次考試。也就是需要再下一次考試通過另外一門考試,否則上次一次那門考試成績將作廢。
例:2017年上半年報考《銀行業法律法規與綜合能力》、《個人理財》兩門科目。考試只通過了《銀行業法律法規與綜合能力》,那麼在2017年下半年必須通過《個人理財》或者其他專業科目,否則2017年上半年《銀行業法律法規與綜合能力》成績作廢;如需取得證書,2018年需重新參加《銀行業法律法規與綜合能力》與《銀行業專業實務》科目下任意一個專業類別方可取得,以此類推。
希望能解答您的問題。

❷ 法律是否規定理財產品不準有保本保息的字眼

有規定。

《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第十五條,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銷售機構不得向投資者承諾投資本金不受損失或者承諾最低收益。

《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確指出:「資產管理業務是金融機構的表外業務,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出現兌付困難時,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金融機構不得開展表內資產管理業務。」

(2)銀行理財法規擴展閱讀:

《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第二十三條,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託管人、私募基金銷售機構及其他私募服務機構及其從業人員從事私募基金業務,不得有以下行為:

(一)將其固有財產或者他人財產混同於基金財產從事投資活動;

(二)不公平地對待其管理的不同基金財產;

(三)利用基金財產或者職務之便,為本人或者投資者以外的人牟取利益,進行利益輸送;

(四)侵佔、挪用基金財產;

(五)泄露因職務便利獲取的未公開信息,利用該信息從事或者明示、暗示他人從事相關的交易活動;

(六)從事損害基金財產和投資者利益的投資活動;

(七)玩忽職守,不按照規定履行職責;

(八)從事內幕交易、操縱交易價格及其他不正當交易活動;

(九)法律、行政法規和中國證監會規定禁止的其他行為。

第二十四條,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託管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如實向投資者披露基金投資、資產負債、投資收益分配、基金承擔的費用和業績報酬、可能存在的利益沖突情況以及可能影響投資者合法權益的其他重大信息,不得隱瞞或者提供虛假信息。信息披露規則由基金業協會另行制定。

❸ 銀行對理財資金池的法規有哪些

資金池理財是指銀行將抄發行多款理財產品募集到的資金匯集起來,形成一個「大池子」。同時,銀行對池子里的資金進行統一管理和投資,投向一個由債券、回購、信託融資計劃、存款等多元化產品組成的集合性資產包,並將此資產包的整體收益作為多款理財產品收益的統一來源。銀行利用資金與資產的期限錯配賺取期限溢價,並通過理財產品的循環發行來保證「大池子」中資金的穩定性。
這一模式的風險在於將短期風險不斷延後,一旦資金鏈斷裂,將造成嚴重的流動性危機。而且在「資金池」中,資金無法與投資標的一一對應,導致銀行和客戶都很難估算投資成本與風險參數。

❹ 銀行理財產品相關法律法規

銀監會關於進一抄步規范商業襲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投資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

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於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

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於調整商業銀行代客境外理財業務境外投資范圍的通知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印發《信託公司受託境外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辦公廳關於商業銀行開展代客境外理財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辦公廳關於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外資銀行代客境外理財業務和託管業務市場准入事項的通知

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發布《商業銀行開辦代客境外

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外匯管理局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

❺ 根據新的資管法規,目前發行的銀行理財產品和之前的銀行理財產品有什麼區別

沒什麼區別,都是理財產品,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❻ 銀行員工代客理財屬於違反國家法規

這個肯定是違規操作

❼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主要涉及哪些法律法規'

互聯網金融視野短淺,懼寡頭政治
http://bbs.xueshandai.com/thread-13392-1-1.html
(出處專: 【雪山貸p2p論壇】屬)

❽ 銷售理財產品需要什麼經營許可,什麼資質嗎,不是銀行的話是根據什麼法律法規條例規定的呢

銷售理財產品有兩種形式,一是金融機構銷售自行開發的產品,二是非金融機構代銷理回財產品。答兩種形式的銷售都要取得國家金融管理機構的授權和許可。
具體管理部門有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
沒有取得備案和許可的理財產品銷售,均為不合法。
目前國家對非法經營理財產品的定性一般就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和「擾亂金融秩序」罪。

❾ 為什麼很多銀行買保本理財產品,法律規定不是理財產品不能保本嗎

根據證監會及銀監會法律抄條文規定,銀行及證券推出的理財產品絕對不能有「保證收益」或「固定收益」等字樣。此處是針對收益的。至於保本問題,我記得法律規定銀行不能以以書面形式承諾風險和收益的。所以若標明保本,文書應該是鑽的沒有明確針對本金這部分制約的空子。

熱點內容
金融單位采購法律服務內容 發布:2025-07-04 17:47:19 瀏覽:634
古董鑒定報告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7-04 17:24:20 瀏覽:811
民法脅迫行為 發布:2025-07-04 17:24:09 瀏覽:972
律師核實證據 發布:2025-07-04 17:23:22 瀏覽:700
死刑罪名在立法上的變化 發布:2025-07-04 17:23:03 瀏覽:1
授權委託書上合同章是否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04 17:21:36 瀏覽:902
司法改革相關文件 發布:2025-07-04 17:20:04 瀏覽:416
丘敏律師 發布:2025-07-04 17:07:44 瀏覽:43
司法考試培訓加盟 發布:2025-07-04 17:06:13 瀏覽:834
法官辛苦還是警察辛苦 發布:2025-07-04 17:06:13 瀏覽: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