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米蘭達法規

米蘭達法規

發布時間: 2021-01-24 09:48:58

『壹』 米蘭達法則是否在中國適用

中國沒有米蘭達法則。米蘭達法則也不是所有判例法國家都遵循的規則。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專法律體系,除國屬際法外,不會承認國外的法律在自己國內具有法律效力。即便是應用了某些規則,也是自己在制定法律或判例中自行闡述,不會直接將國外法律或判例在自己國內應用。

『貳』 簡述米蘭達規則的概念

你好,樂意為你解答此題:
美國刑事訴訟中的miranda rights-米蘭達權利,也內就是犯罪容嫌疑人保持沉默的權利,是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法律制度。「你有權保持沉默。如果你不保持沉默,那麼你所說的一切都能夠用來在法庭作為控告你的證據。你有權在受審時請律師在一旁咨詢。如果你付不起律師費的話,法庭會為你免費提供律師。你是否完全了解你的上述權利?」這句話就是著名的「米蘭達警告」,也稱「米蘭達告誡」,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訊問時,有保持沉默和拒絕回答的權利。

簡單:「你有權保持沉默。如果你不保持沉默,那麼你所說的一切都能夠用來在法庭作為控告你的證據

『叄』 什麼是米蘭達規則

你有權保持沉默,但你說的每一句話將會作為呈堂證供;你有權請律師,如果你承擔不起,法院會為你指定律師,你是否聽明白了上述權利

『肆』 米蘭達規則是不是一項憲法性權利

美國刑事訴訟中的米蘭達規則,即犯罪嫌疑人保持沉默的權利,由於這條規則是寫入了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的,因此這是一項憲法性權利。
"你有權保持沉默。如果你不保持沉默,那麼你所說的一切都能夠用來在法庭作為控告你的證據。你有權在受審時請律師在一旁咨詢。如果你付不起律師費的話,法庭會為你免費提供律師。你是否完全了解你的上述權利?"這句話就是著名的"米蘭達警告",也稱"米蘭達告誡",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訊問時,有保持沉默和拒絕回答的權利。米蘭達規則的是非爭議一直不斷,但是這不影響它作為憲法第五修正案的法律地位。米蘭達規則對警察的訊問程序產生了廣泛而又深遠的影響,它已經深深根植於美國警察的日常工作中,向犯罪嫌疑人宣讀米蘭達警告已經成為每一個警察必須履行的程序。米蘭達規則創立的初衷就是為了保證犯罪嫌疑人禁止強迫自證其罪的特權,它能夠有效的抑制刑訊逼供或者以其他非法手段獲得供述,因而也就逐漸發展成為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的一項重要的程序性保障措施。
參考資料: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2013-04/25/c_124631167.htm

『伍』 米蘭達規則在中國實施了嗎 多謝律師

沒有
歐美法系和中國抄法襲系是有很大區別的
答案補充
那是因為中國的法律自古都是人治。現代法律很多是照抄或者從歐美法條移植過來的但是在推定犯罪方面,中國始終和外國有著差距美國的法律認為:在沒有確定嫌疑犯之前,任何人都是有罪的。這在我們聽起來是很荒謬的,但是外國人卻接受這一觀點~所以說,文化和觀念是不同的,原則也有不同

『陸』 中國有類似於米蘭達告誡的法律嗎

米蘭達規則即米蘭達警告。
美國刑事訴訟中的miranda rights-米蘭達權利,也就是犯罪嫌疑人保持沉默的權利,是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法律制度。「你有權保持沉默。如果你不保持沉默,那麼你所說的一切都能夠用來在法庭作為控告你的證據。你有權在受審時請律師在一旁咨詢。如果你付不起律師費的話,法庭會為你免費提供律師。你是否完全了解你的上述權利?」這句話就是著名的「米蘭達警告」,也稱「米蘭達告誡」,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訊問時,有保持沉默和拒絕回答的權利。

在中國,你沒有沉默權。因為《刑事訴訟法》第93條中規定,犯罪嫌疑人對偵查人員的提問,應當如實回答。在司法實際中,公訴人在法庭上訊問被告人時通常會說:「被告人某某,本公訴人現向你提問,希望你如實回答。」審判員在訊問被告人時通常也會說類似的話。而且在公訴意見、辯護意見和法庭的評議中,通常也將被告人的認罪態度、是否如實回答等作為量刑輕重的一個酌定情節提出。

在者,美國的律師介入階段是犯罪嫌疑人被詢問之前,而中國則是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及進行偵查的其他法定機關對犯罪嫌疑人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詢問作為搜尋證據的主要來源,在我國現階段還達不到讓律師提前介入的條件,取證方面相對還不成熟。

綜上,在我國,犯罪嫌疑人沒有沉默權。

『柒』 米蘭達規則體現的美國法律精神

規格一種是一輩子的話就是你們如此不過一個勁的士都勻、在一起就此進行討論……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到期了一個很

『捌』 何謂米蘭達規則含義和應用

美國警察在訊問犯罪嫌疑人時,首先要向其宣布:你有權保持沉默,因為你的任何供述都可能成為對證明你有罪的證據;你在供述前有獲得律師幫助的權利,若你請不起律師,政府會免費為你提供。這就是有名的「米蘭達規則」。其他如香港特別行政區及法國等西方國家都有類似的規則。 1963年3月13日,被告米蘭達在自己家中被捕,被警察帶到警察局,事後警方承認,訊問前未告知其有獲得律師幫助的權利。二小時後,米蘭達在警察「為什麼要干」的訊問下供認了犯罪事實,在訊問筆錄上也簽了字,據此他被以強奸罪和綁架罪提起訴訟,經法院幾次審理都被判有罪,判處監禁50年。米蘭達不服,最後上訴到聯邦最高法院。當時的首席大法官沃倫經審理認為:警察的訊問違背了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即任何人不得被迫在刑事案件中自證其罪。所以由此獲得的被告承認有罪的供述不能作為定罪的證據,故撤銷原判決,立即釋放被告。 該案的判決對美國社會震動很大,由此使警察在履行公務時必須遵守「忠告」義務,保護嫌疑人的合法權利。 米蘭達規則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沉默權。這已為世人所共知,並成為保護犯罪嫌疑人基本人權的強有力的工具。沉默權,即對提問可以不回答,從而減少和避免刑訊逼供、誘供或懼於強權的假供,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確立的無罪推定原則下犯罪嫌疑人擁有的一項重要權利,它肯定了犯罪嫌疑人不得被迫自證有罪; 二、獲得律師幫助的權利。嫌疑人個人的力量不足以保證訊問的「正常」進行,律師的參與對訊問程序的合法有效起到監督保證作用,在一定程序上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對無力聘請律師的,應由政府免費提供,以確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玖』 「米蘭達」規則共有幾條分別是什麼

1966年,美國最高法院在「抄米蘭達對亞利桑那州」一案作出的判例中,規定警察局在訊問在押的嫌疑分子之前必須告知嫌疑分子:你擁有美國憲法修正案第五條和第六條所規定的權利,即有權不作自證其罪的供詞,以及有權聘請法律顧問。此後這種告知成為米蘭達警告,具體內容為:①你有權保持緘默。②你所說的任何事情都可以、並將要在法庭作為對你不利的依據。③你有權同律師進行談話,並有權要求在你被訊問時,有律師同你一起在場。④如果你需要律師而又無力聘請的話,將在進行任何訊問之前代你指定律師。
米蘭達規則本意不在阻止嫌疑分子說話 、自白或解釋,它僅僅要求必須告知嫌疑分子,他可以請一位律師,並且如果本人願意,也可以不說話。假使他能通過回答警察局所提的問題,把他所受的牽連解釋清楚,他也可以放棄保持緘默和聘請律師的權利 。這一規則的實施 ,被認為有以下效果:使一般偵查人員的地位有所提高,並使訊問獲得了一種新的尊嚴;供認也獲得了一種新的誠實性和可靠性;罪犯對並非因強逼而作的供認,不大會再行否認,而且能使罪犯自己認罪。

『拾』 什麼是米蘭達法則

米蘭達法則一般指米蘭達警告。

美國刑事訴訟中的miranda rights——米蘭達權利,也就是犯罪嫌疑人保持沉默的權利,是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法律制度。

「你有權保持沉默。如果你不保持沉默,那麼你所說的一切都能夠用作為你的呈堂證供。你有權在受審時請一位律師。如果你付不起律師費的話,我們可以給你請一位。你是否完全了解你的上述權利?」

這句話就是著名的「米蘭達警告」,也稱「米蘭達告誡」,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訊問時,有保持沉默和拒絕回答的權利。

(10)米蘭達法規擴展閱讀:

米蘭達權利歷史中一些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案件:

1971年:「哈里斯訴紐約」(Harris vs. New York)一案的裁決經常被稱為是對米蘭達權利的第一次打擊。最高法院裁決,沒有被告知米蘭達權利的被告所做陳述可以用來反駁其法庭供詞。

1975年:「俄勒岡州訴哈斯」(Oregon vs Hass)一案最高法院裁決,即使犯罪嫌疑人要求有律師在場後,警方訊問所得陳述仍然可用來反駁其法庭供詞。

1999年:弗吉尼亞州里士滿(Richmond, Virginia)聯邦上訴法院裁決,公訴人可採用未向他宣讀其權利前所做的供狀。

這一告誡的形成,緣於美國的一個案例。

熱點內容
古董鑒定報告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7-04 17:24:20 瀏覽:811
民法脅迫行為 發布:2025-07-04 17:24:09 瀏覽:972
律師核實證據 發布:2025-07-04 17:23:22 瀏覽:700
死刑罪名在立法上的變化 發布:2025-07-04 17:23:03 瀏覽:1
授權委託書上合同章是否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04 17:21:36 瀏覽:902
司法改革相關文件 發布:2025-07-04 17:20:04 瀏覽:416
丘敏律師 發布:2025-07-04 17:07:44 瀏覽:43
司法考試培訓加盟 發布:2025-07-04 17:06:13 瀏覽:834
法官辛苦還是警察辛苦 發布:2025-07-04 17:06:13 瀏覽:858
河北司法所脹 發布:2025-07-04 17:00:26 瀏覽: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