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藏傳佛教漢地傳法規定

藏傳佛教漢地傳法規定

發布時間: 2021-01-24 16:10:41

❶ 藏傳佛教都有哪些派別是如何分的

是如何分的藏傳佛教分成哪幾大流派藏傳佛教的派別有那些?它們信奉的神是誰?專藏傳佛教中的屬四大派別的區別??請問四川的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是藏傳佛教的一個派別嗎?藏傳佛教有幾個派別?黃教是怎麼回事?藏傳佛教:密宗 藏傳佛教:音樂 藏傳佛教:法器 藏傳佛教:活佛藏傳佛教的密宗是什麼?藏傳佛教密宗是幾皈依藏傳佛教密宗奇觀書封面圖案是什麼??一些藏傳佛教密宗的知識我想知道藏傳佛教密宗的基本常識,要通俗易懂 glassb

❷ 藏傳佛教與漢地佛教有何不同

藏傳佛教,使用藏語書寫的經典,是藏化的佛教!向來對小乘、大乘、密乘三乘的戒律格外重視內,容但由於地理環境等因素的限制,素食只為少數行者所受持。相比之下,漢傳佛教的素食觀實在很殊勝,自古以來的素食傳統,不知饒益了多少眾生。若能學習這種慈悲為懷的素食觀,則可減少現今藏傳佛教中的諸多過患。藏地許多活佛、大德的住處過於奢華。漢傳佛教:使用漢語書寫的經典,也就是漢化的佛教!雖有許多古代大德的論典與教言流傳於世,也有許多寺院與佛學院,但像藏傳佛教這樣系統聞思修佛法的道場卻極為罕見。佛法的見修至關重要,如果缺乏對見解和修行的次第引導,即使有修行之心,恐怕也難以找到入門之處。若能像藏傳佛教這樣樹立起聞思修的體系,出家人一生的修行就會很有把握。
藏傳佛教不論是在佛教教義,經典,佛像造型,傳承體制上,還是在對百姓生產、生活等方面都與漢傳佛教有很大區別!!

❸ 准提法、密宗、喇嘛教的關系

【第一】依現存之文獻所見,在北周宇文氏統治時期來華的闍那崛多是最早將此咒譯成漢語的譯師。他在所譯《種種雜咒經》中,即錄有《七俱胝佛神咒》,亦即現代佛教徒耳熟能詳的准提咒。此外,玄奘也曾譯出准提咒。 在他所譯的《咒五首》中,也收有名為《七俱胝佛咒》的准提咒。

闍那崛多與玄奘所譯的只是准提咒本身,並沒有譯出修持准提咒的方法或儀軌。在這方面,必須要等到唐高宗時的地婆訶羅與開元三大士(善無畏、金剛智與不空)來華時,才有具體的文獻。其中,地婆訶羅所譯的儀軌還不太完整,直到不空與金剛智的譯本出現之後,中國才有比較完整的修持儀軌。因此,嚴格地說,准提法在中國,是要到開元三大士之時才正式出現的。

從開元三大士譯出准提法的完整儀軌之後三百多年,直到遼道宗時,五台山金河寺的道殿撰出《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之後,中國的准提法傳承乃有相當大的改變。

道殿這部書所創發的修法儀軌,內含法界真言、護身真言、六字大明咒與一字大輪咒,這些新增的真言是開元三大士所譯的准提法儀軌中所沒有的。而且,他在書中也宣揚華嚴思想,有意從事顯密融合。這與開元三大士之純粹站在密教立場的角度顯然不同。可以這么說,開元三大士所譯諸本是「印度式的准提法」;道殿這部書中所研擬出來的儀軌,則可稱之為「中國式的准提法」。

【第二】下面我再談一下日本准提法與中國准提法的差異:

(1)日本的准提法,源自開元三大士譯本,而與中國遼代《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的修法全然異趣。

(2)日本的准提法傳承,主要存留在真言宗(東密與台密)之中,而中國自遼代以後,修准提法者多為顯教徒。中國這種顯密合修的特質與日本修法之純屬密教者顯然有異。

(3)由於日本傳承嚴守密教規矩,因此並未發展出像「准提懺法」一類的中國顯教式儀軌。

(4)日本修法者頗重視准提佛母到底應屬於「觀音部」或「佛部」。東密小野流認為應屬觀音部,廣澤流則認為應屬佛部。對於這一歸屬問題,中國佛教徒似乎並不太注意。

(5)日本准提法觀想的梵字,以本尊的種字「Bu」為主,並不觀想(La)字。在真言方面,《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所提倡的凈法界真言、護身真言、六字大明咒,都不在日本人的准提法儀軌之中。倒是在作為修法輔助之「散念誦」諸咒中,有「一字金輪咒」。此咒即《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中所倡念的「大輪一字咒」。

【第三】藏密是一個非常好的法門,有其扎實的修法,且理論基礎非常深奧。〔真言宗的教師及作者們曾批評說藏密里的無上瑜伽不是佛陀的教法〕這是見仁見智,不予置評。一些未了生死之人,妄談佛之究竟義,實有欠妥當。

法門本無高下,應機為高,眾生隨緣各得解脫法。

❹ 藏傳師父不能到漢地傳法嗎

西藏自治區實施《宗教事務條例》辦法(試行)
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73號

《西藏自治區實施〈宗教事務條例〉辦法(試行)》,已經2006 年5月18日自治區人民政府第11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發布,自2007 年1月1日起施行。

自治區主席 向巴平措 2006 年9月19日
第四十一條 宗教教職人員離開其所在宗教活動場所在區內外出修行,需持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證明和《宗教教職人員證》,到修行點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備案。宗教教職人員修行期滿後,應當及時返回原所在宗教活動場所。
第四十二條 我區宗教教職人員應邀到區外從事宗教活動,需持邀請函向宗教教職人員所在地的地區(市)行署(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提出申請,報自治區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審批。收到地區(市)行署(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報告後,自治區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應當與外省(區、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協商,並自收到報告後的30日內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
邀請外省(區、市)宗教教職人員到我區從事宗教活動,應當由我區宗教團體向自治區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提出申請。自治區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收到申請後應當與外省(區、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協商,並自收到申請後的30日內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
第四十三 條我區宗教教職人員跨地(市)學經,應當獲得宗教活動場所所在地的地區(市)行署(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的批准,並報自治區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備案。
我區宗教教職人員到外省(區、市)學經,以及外省(區、市)宗教教職人員到我區宗教活動場所學經,應當經過雙方省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協商同意。
學經期間,宗教教職人員應當遵守宗教活動場所的規章制度,服從所在地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和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組織的管理。
第四十四條 邀請境外宗教教職人員到我區進行訪問或者宗教學術交流的,應當由自治區宗教團體向自治區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提出申請,自治區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20日內會同自治區外事部門向自治區人民政府提出審核意見,自治區人民政府在20日內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經批准到我區的境外宗教教職人員,應當服從所在地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和外事部門的管理。
第五十三條 宗教教職人員違反本辦法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三條、第四十四條規定,未經批准或者備案跨區域活動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建議有關的宗教團體取消其宗教教職人員身份。

❺ 為什麼藏傳佛教上師不能來漢地弘法

國家對氣功宗教管理很嚴格。因為西藏是自治區,而且向來流行佛教,所以政內策就比較寬松。但是容我們漢地是管理很嚴的。廟裡面開法會,比如萬佛懺法會、浴佛法會,那都不講課的,而且每年舉行的,所以登記審查也比較方便。如果對居士講經說法,更是要審查審查,所以很麻煩也不容易審批。所以不管是哪裡的法師,到了漢地都不能隨便弘法。

❻ 藏傳佛教與漢地佛教有哪些區別

那麼,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有什麼不同? 一、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都是佛教,因此,都有佛教的共同特點,如承認四法印,飯依三寶,四眾弟子都按律部規定受戒,發慈悲心,抑惡揚善,以正見破除三界煩惱,追求解脫苦與苦因等等。 二、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同屬大乘佛教,因此,都有大乘教的共同特點,如利益眾生為目的的菩提心,受分別解脫戒和菩薩戒,以六度修福慧資糧,成就佛陀色法二身,以無二正見破障,追求不同於小乘教的不住二邊涅磐等等。 但也有各自的不同特點和大同中的小異。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藏傳佛教是顯教菩薩乘和密教金剛乘合二為一的教派,而漢傳佛教是大乘顯教。唐代雖然譯過一些密經,但都屬下部密,而且早已絕傳。有人將凈土宗劃為密宗,但從教義上衡量,這種觀點恐怕難以成立。藏傳佛教四部密法俱全,但藏傳佛教獨有的密法是無上密,所謂即身成佛之法也只在無上密中才有,因為下三部密中雖有多種成就的修法,但都沒有幻身和光明識的修法,而即生成佛卻離不開這兩種雙運成就。 二、藏傳佛教各派都以龍樹中觀見為主,雖然各派對中觀二諦義的理解方面有千差萬別,但沒有一個尊唯識見者。唯識學研究只是為了從反面認識中觀真理。漢傳佛教早期的天台、三論、華嚴、禪宗等教派都持中觀見,唐玄奘師出唯識宗門,故在東土弘揚法相唯識學,對唐以下的漢傳佛教影響極大;六祖《壇經》解說事理契合中觀,但後期禪家輕視經教,雖言重理,但不學經論而所得之「理」,也很難說清是什麼樣的「理」。現在的漢傳佛教大部分是凈土宗,凈土家認為:理深解微,末世斷惑證理甚難,乘佛願力,往生凈土為易行之道,因此,不習中觀唯識之理,只誦經典、佛號求往生。由於這些原因,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在事理二諦的見解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別。 三、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由於各自所處的歷史文化、自然環境和信眾的生存條件、生活習俗不同,因此,在飲食起居、典章制度、塔殿佛像的造型風格、信仰習俗、信眾的心理素質等眾多文化內涵方面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點。

❼ 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或稱藏語系佛教,或俗稱喇嘛教,是指傳入西藏的佛教分支。屬北傳佛教,與漢傳佛教、南傳佛教並稱佛教三大地理體系,歸屬於大乘佛教之中,但以密宗傳承為其主要特色。藏傳佛教並沒有小乘佛教傳承,說一切有部及經量部對藏傳佛教的形成,雖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不過在佛教的修行方式與戒律上,兩者並不相同,也無直接必然的關系。而從大乘佛教的判別來看,藏傳佛教密教與大乘佛教顯教顯然是相對的。
藏傳佛教的流傳地集中在中國西藏地區、蒙古、尼泊爾、不丹、印度的喜馬偕爾邦、拉達克和達蘭薩拉。近現代,藏傳佛教逐漸流傳到世界各地。
教派起源

藏傳佛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古象雄王朝,古象雄的王子幸饒彌沃如來佛祖(釋迦牟尼佛前世「白幢天子」的師父),為了救度眾生而慈悲傳教了「古象雄佛法」 ,也就是 "雍仲本波佛法」(簡稱"本教"),「雍仲本教」是幸饒彌沃如來佛祖所傳的如來正法。雍仲本教的《甘珠爾》其實就是藏族一切歷史、宗教和文化的濫觴與源頭,是研究藏族古代文明的極其珍貴的資料,這也是任何藏文化研究者都無法繞過的一塊重要領域。2013年7月,「古象雄佛法」大藏經漢譯工程已經被列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重點科研課題。
從公元七世紀印度佛教傳入吐蕃以後,印度佛教與本波佛教之間各自互相吸收了許多對方的內容而各自得到了發展,因為印度佛教與本波佛教在信仰的本源上是完全一致的。印度佛教大量吸收了本波佛教的內容,使其能夠更深入地根植於當時的社會並逐漸發展成為了現代的「藏傳佛教」。
在藏傳佛教的教派中,不單單是寧瑪派,連噶舉派、薩迦派、格魯派也都在運用著 「本教」 中的世間本教儀軌,包括、醫學、天文、歷算、招財、招壽、替身儀軌、煙供等等,「本教」僅僅在煙供、薈供、火供等方面的各種儀軌就超過了五百多涵,其內容也非常廣泛豐富。
我們現代藏民許許多多的習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時代所留傳下來的。比如藏民的婚喪嫁娶、天文歷算、醫學文學、歌舞繪畫、出行選宅、則選吉日、驅災除邪、卜算占卦等等在某種程度上也仍沿襲著本教的傳統。藏民還有許多獨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轉神山、拜神湖、撒風馬旗、懸掛五彩經幡、刻石頭經文、放置瑪尼堆(本教傳統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嘛智牟耶薩林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瑪盤、酥油花甚至使用轉經筒等等,這些都是本教的遺俗。
在富饒燦爛的藏族文化遺產中,輝煌鼎盛的古象雄文明以 「雍仲本教」的傳播為主線而得到發展,由於本教文明產生的年代久遠,傳播地域廣闊,對藏族文化的形成和發展都有著極其深遠的重要影響。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很多世人根本不知道「古象雄文明」,甚至連許多西藏人自己都不了解。他們只認為印度文化對西藏文化的形成有著巨大的影響,「所有來自印度的文化」 都具有偉大的價值,並且錯誤地認定西藏本土宗教以及印度文明以外的東西對西藏文化的形成都沒什麼貢獻和價值。就連很多藏人自己也都誤認為,在印度佛教傳入西藏之前,西藏根本沒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而且文化非常愚昧落後等等。這種荒謬的說法被一些正統的狂熱者宣揚了數個世紀,正是由於這種狀況的長期延續,導致了西藏真實歷史和本土文化的遺失,同時也限制了學者們對古象雄文明和本教研究的興趣,但此狀況已經有所改變。
據考古學家們的探索發現,藏民族在青藏高原的發祥史非常悠久而古老,距今已經有13000年至17000年的歷史了。那麼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去思索這樣的一個問題:「久遠古老的藏民族文化,它的源頭究意在何方?」答案是: 就在西藏古老的本教!
在阿里 「穹窿銀城」 城堡遺址,考古學者發現了120多組古代建築遺跡,出土的大量陶器、石器、鐵器、骨雕,昭示著這里曾是一個繁榮和發達的聚落、這里還發現了大片的土葬古墓群,這和西藏崇尚天葬的喪葬習俗迥然不同,在這里的出土的青銅雙面的本尊雕像,其風格也與現代藏傳佛教的造像完全不同……這一切都說明,在印度佛教傳入之前,在所謂的西藏正史之前,青藏高原就早已存在著一個輝煌的文明,這個文明就是「古象雄文明」。本教遠在印度佛教傳入西藏之前,早已在雪域高原廣泛傳播,是西藏人民最重要的精神信仰。在七世紀之前,藏地象雄地區的所有天文學家、教育學家、譯師、醫師、卦師、算命師、風水師、以及有文化的學者等等都可稱為「本波」,當時青藏高原的所有文化和宗教信仰都可稱為 「本教」。「本教」 實際上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宗教信仰,而是藏民族的文化體系、哲學思想、文明禮儀、民風民俗、民族精神和社會教育。
「本教」的經書文獻資料多達幾千部之多,僅大藏經《甘珠爾》就有一百七十八部(包括《律》74部,《經》70部,《續》26部,《庫》8部。內容涉及佛學、哲學、邏輯、文學、藝術、星相、醫學、科學、工程等領域,是總匯藏民族本土文化知識的網路全書),丹珠爾有三百九十多部,這是青藏高原本土宗教文獻和經典的總結,相當於古象雄時期藏地的全景式網路全書,至今仍對西藏人民的生活、文化習俗、心理素質、思維方式、行為規范等各個方面發揮著深遠的影響。幸饒彌沃如來佛祖在《雍仲昌盛法界經》中開示說:「語句多如恆河沙,但千言萬語終歸不二法。」 意思就是無論傳授多少法門,多少了義法和不了義法,從所敘內容而言只有一個含義,那就是我們的本性,除了本性別無佛,除了本性別無法,這就是不動搖的意思。救度即是如果你學習它,了解它,就會幫你解決困惑、煩惱、自我和無明,因為它強調的是無我、無私的愛心,反對我執。「本性無我」 就是本教的最高境界。
「雍仲本教」(簡稱本教)起源於古象雄(現西藏阿里地區)岡底斯神山一帶,是以顯、密、大圓滿的理論為基礎,以皈依三寶為根本,濟世救人,導人向善,有著自己圓滿成佛竅訣的佛陀教育,也是中國西藏最古老的佛法,至今已有一萬八千年的歷史。輝煌鼎盛的古象雄文明就是以「雍仲本教」 的傳播為主線而發展起來的。由於古象雄文化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范圍。「雍仲本教」 就是以人為 「本」,將一切有情眾生都作為普度的對象,令世人破迷開悟、斷障除惑、解今生來世之苦、獲得究竟圓滿解脫的大乘佛法。
「雍仲本教」 創造了很多個藏文化的最初,例如生活民俗、禮儀規范、天文歷算、藏醫、藏文、宗教信仰、政教制度,以及歌舞繪畫藝術等等,可以當之無愧地稱為藏文化和藏傳佛教的源泉!
教義
藏傳佛教教義特徵為:大小乘兼學,顯密雙修,見行並重,並吸收了苯教的某些特點。傳承各異、儀軌復雜、像設繁多,是藏傳佛教有別於漢地佛教的一個顯著特點。顯宗說一切有部、經部、唯識、中觀四宗中以中觀為最發達。龍樹一系的論典以「正理聚六論」為中心,經過宗喀巴的倡導,中觀應成派月稱所著的《入中論》最受推崇,成為中觀論著的代表作。《現觀庄嚴論》與《入中論》兩書漢文未譯,而龍樹的《大智度論》藏文未譯,因而成為藏傳與漢傳佛學之一重要區別。西藏密教一般分為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等四部,而各宗派多以無上瑜伽部的各種教授為主要修行法門。

傳承
藏傳佛教的傳承方式既有師徒傳承方式,如寧瑪派、噶舉派、噶當派;也有家族傳承方式,如薩迦派,基本上採用以昆氏家族為基礎的家族傳承方式。但最具特色的還是活佛轉世制度。「政教合一」是喇嘛教的另一大特點。歷史上,藏傳佛教的多數派別都和一定的政治勢力(包括地方實力集團或家族勢力)結合在一起,形成政教合一制度,教依政而行,政持教而立,彼此依存。這一制度在吐蕃赤祖德贊贊普時初見雛形,至薩迦派時正式確立,其後不斷完善,待格魯派掌西藏地方政教大權後而達鼎盛。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時廢除。

學制
藏傳佛教傳習和修證的處所分為講道院和修道院兩種,也有綜合者。較大的寺院都有規定學制。各派各寺的規定不完全相同。如格魯派哲蚌寺郭莽札倉規定:因明五年,般若四年,中觀兩年,俱舍四年,戒律一年,必須循序而進。戒律學完之後統稱噶仁巴(經學士),其出路有三:1、少數申請應試格西學位,2、自由講學或閉關修持,3、入密宗學院繼續深造。

寺院
藏傳佛教的寺院規模大小不一,小者只有數人,大者多至七八千人。大寺院一般由經堂、神殿、做為辯經場所的林苑、印經院,若幹活佛拉章、僧舍、執事者的辦事處、倉庫、招待施主的客房、牲圈等等組成。寺院在舊西藏往往是一個地區的宗教、文化乃至經濟、政治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重要的寺院依其重要的程度分別規定為國家級、省級、縣級的文物重點保護單位。文革期間許多寺院受到嚴重的破壞, 1979年以後由政府資助和信徒群眾自願集資逐漸恢復。

文獻
藏傳佛教的文獻極為豐富。藏文《大藏經》分《甘珠爾》和《丹珠爾》兩大部分,其中《甘珠爾》包括顯密經律,主要為佛教的原始經典,《丹珠爾》為論藏,系釋迦牟尼弟子對佛語的闡釋和論述的譯文集成。
五大支派

寧瑪派
寧瑪派(rnying—ma—ba)是藏傳佛教最古老的一個派別。「寧瑪」(rnying—ma)藏語意為「古」、「舊』,該派以傳承弘揚吐蕃時期譯傳的舊密咒為主,故稱為「舊」;其法統與吐蕃時期的佛教有直接傳承關系,歷史淵源早於後弘期出現的其他教派,故稱為「古」。通稱「舊譯密咒派」。它是最早傳入西藏的密教並吸收原始苯教的一些內容,重視尋找和挖掘古代朗達瑪滅佛時藏匿的經典。由於該教派僧人只戴紅色僧帽,因而又稱紅教。
寧瑪派早期是無固定的寺院、僧人組織和系統性的教義。嚴格意義上的寧瑪派是11世紀時「大素爾」索爾波且·釋迦迥乃(1002—1062年)、「小素爾」索爾窮·喜饒扎巴(1014—1074年)、卓浦巴(本名釋迦僧格,1074一1134年)三素爾建立寺廟並有較大規模的活動時才形成的。隆欽巴尊者(1308—1363年)通過《七寶藏》、《四部心要》、《三休息論》等名著,對寧瑪派的教理及時進行了精細的整理和闡揚。到16、17世紀才有較具規模的寺院,後來在第五世達賴喇嘛支持下得到較大發展。近代的麥彭仁波切(不敗尊者)(1846—1912年)對顯密教理做了極多的闡述。
寧瑪派著名的寺廟有西藏的多吉扎寺、敏珠林寺,四川的噶托、竹慶、白玉、協慶等寺。寧瑪派14世紀就已傳播到不丹、尼泊爾;近代來,印度、比利時、希臘、法國、美國等都建有寧瑪派寺廟,並不斷出版有關教義著作。
寧瑪派僧徒可以分兩大類:第一類稱阿巴,專靠念經念咒在社會上活動,不注重學習佛經,也無佛教理論。第二類有經典,也有師徒或父子間傳授。某些地方對僧侶的要求不甚嚴格,可以娶妻生子。
寧瑪派的傳承主要分經典傳承和伏藏傳承兩部分。14世紀後,經典傳承即不見史載,由伏藏傳承取而代之。伏藏為前弘期時蓮花生等密教高僧埋藏的密教經典法門,後弘期時發掘出來弘傳於世。藏傳佛教各宗派都有伏藏,但以寧瑪派最為重視,有南藏、北藏之分,《大圓滿法》即為該派獨有的特殊伏藏法。該法主張「體性本凈,自性頓成,大悲周遍」。
寧瑪派的教法主要為九乘三部。九乘即聲聞、獨覺、菩薩等顯教三乘,事續、行續、瑜伽續等外密三乘,摩訶瑜伽(大瑜伽)、阿魯瑜伽(隨類瑜伽)、阿底瑜伽(最極瑜伽)等內無上三乘。其中的阿底瑜伽即「大圓滿法」。寧瑪派最為注重修習心部的大圓滿法,主張人心本自清凈,三身圓滿,不假造作,本自現成,修習的關鍵僅是消業凈習,即可契證本性,圓滿佛事。
自五世達賴開始,歷屆西藏地方政府,每逢戰爭、災荒、瘟疫等,都要請寧瑪派僧人作法禳解,寧瑪派高僧曾一直作為噶廈政權專門祈禱師,負責占卜問卦。如今,紅教不僅在中國藏區傳播,在印度、尼泊爾、不丹、法國、美國等多個國家也有分布。

薩迦派
薩迦派中的「薩迦」(sa—skya)藏語意為灰白色的土地,因該派的主寺——薩迦寺建寺所在地呈灰白色而得名。由於該教派寺院圍牆塗有象徵文殊、觀音和金剛手菩薩的紅、白、黑三色花條,故又稱花教。
薩迦派有血統、法統兩支傳承。元代以後,薩迦派內又出現俄爾、貢噶、察爾3個支派。
薩迦派的重要寺院還有四川德格的貢欽寺,青海玉樹的結古寺、稱多縣的示藏寺,西藏林周的那爛陀寺,今錫金境內的結蔡寺等。
薩迦派採用款氏家族世代相傳的傳承方法。13世紀中,薩迦派發展成具有強大政治勢力的教派,有過著名的「薩迦五祖」。代表人物有薩迦五祖。初祖貢噶寧波(1102?一1158年)、二祖索南孜摩(1142一1182年)、三祖扎巴堅贊(1147一1216年)、四祖薩迦班智達·貢噶堅贊(1182一1251年)、五祖八思巴·追堅贊(1235一1280年,薩迦班智達侄子)。1244年,薩迦班智達應蒙古皇子闊端邀請赴涼州會談,為元朝統一西藏作出了重要貢獻。後來,八思巴被元世祖忽必烈封為國師、帝師,領總制院事,管理西藏地方政教事務。1267年西藏建立薩迦派政教合一地方政權,在元中央王朝的支持下,薩迦派勢力大增,其寺院及勢力波及到康區和安多各地,對元朝皇室亦有重大影響。與此同時,薩迦派內部的矛盾亦逐漸發展,1324年,薩迦寺分成細脫、仁欽崗、拉康、都卻4個拉章,各領屬民、土地。1351年,薩迦派在西藏的掌權地位被帕竹噶舉派的大司徒絳曲堅贊取代,薩迦勢力日漸衰落。明成祖時,封薩迦首領為大乘法王,薩迦派僅保有薩迦附近一小片領地,其首領稱薩迦法王。明朝中期,其他3個拉章傳承斷絕,都卻拉章則再分為彭措頗章和卓瑪頗章兩房,延續至今,薩迦法王由兩房的長子輪流擔任。現今的薩迦法王在美國居住。
薩迦派在顯教方面注重經論的翻譯及辯經。顯宗方面有兩個傳承,一個倡導唯識見,傳授法相學;一個主張諸法性空,傳教中觀應成學說。密教方面有薩迦十三金法(《十三種不越外圍之金法》), 「道果法」是最獨特的教法。「道果」法認為,修習佛法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捨去「非福」(「惡業」、做壞事)。專心於行善,來生即可投生三善趣之中。第二層次是斷滅「我執」(「我執」指執於一切有形或無形的事物)。「我執」一斷滅,煩惱苦痛便無從生起,人也可從流轉輪回的痛苦中得以解脫。第三層次便是除去「一切見」。一切見指「斷見」 (指片面解釋「宇宙萬物皆非實有」 )和「常見」(指一般人的見解)。薩迦派認為,要防止「斷見」、「常見」,走中道,這樣才能達到智者的境界。
薩迦派對藏族文化的發展有重要貢獻,元代帝師達瑪巴拉在北京召集藏、漢、印度、北庭名僧用梵文原本對勘藏漢文佛教大藏經典,歷時3年撰成《至元法寶勘同總錄》。這為《藏文大藏經》的編定和刻印打下了基礎。薩迦寺至今仍是藏傳佛教中藏書最為豐富的一座寺院。另外,薩迦派於1550年在四川德格貢欽寺設立了德格印經院,是藏區最著名的印經院。專門刻印藏傳佛教經書、歷法和醫學等千多種典籍,對保護和弘揚佛教起了重要作用。

噶舉派
噶舉派是藏傳佛教支派最多的教派。「噶舉」(bkav-rgyud),藏語意為「口授傳承」,謂其傳承金剛持佛親口所授密咒教義。創立者先後有兩人。一是瓊布朗覺巴(khyung—po—rnal—vbyong—pa,990—1140),一是瑪爾巴譯師。因該派僧人按印度教的傳統穿白色僧衣,故稱為白教。
這一派支系眾多,有達波噶舉和香巴噶舉兩大傳承。達波噶舉系統的創始人是達波拉結,但淵源卻可以追溯到瑪爾巴、米拉日巴師徒。達波拉結是米拉日巴的上首弟子之一,1121年,在達布建岡布寺,收徒傳法。他融匯噶當派的《道次第》和米拉的《大手印》教授,寫成《道次第解脫庄嚴論》,逐漸形成獨特的風規,而成「達布噶舉派」。後來,達波拉結的眾多門徒發展出更多的支系,通常有「四系八支」之稱,遍布於藏區等地,至今未衰。達波噶舉中的帕竹噶舉、噶瑪噶舉的上層曾受元、明兩朝冊封,相繼執掌西藏地方政權。格魯派興起後,噶舉派中僅有止貢、噶瑪、達隆、主巴四支系保有一定勢力。香巴噶舉系統的創始人是瓊波南交巴,故也稱瓊布噶舉。因瓊波南交巴在後藏的香地區(shangs)廣建寺廟,傳法講道,故稱 「香巴噶舉派」。
噶舉派主要寺院有西藏墨竹工卡的止貢寺、四川德格的八邦寺等。
噶舉派主要學說是月稱派中觀見,重密宗,採取口耳相傳的傳授方法,曾融合噶當派教義。修習上,噶舉派注重修身,主修大手印法。大手印有顯密之分。顯教大手印為修心法門,修的是空性大手印,它要求修行者心住一境,不分別善惡美醜,以得禪定。密教大手印為修身法門,密宗大手印則以空樂雙運為道,分實住太平印、空樂大平印和光明大手印等。大平印修身的方法有四種,最主要的目的是通過對人體呼吸、脈、明點(心)的修煉,而達到一種最高境界。

噶當派
創建於1056年。藏語「噶」指佛語,「當」指教授。通俗說法是用佛的教誨來指導凡人接受佛教道理。噶當派的奠基人,是古格時期從印度迎請過來的著名佛教大師阿底峽,熱振寺是噶當派的主寺。該教派以修習顯宗為主,主張先顯後密。
在噶當派傳承中,形成了三個主要支派:教授派、教典派、教誡派,並各有自己所依的典籍和教義。13世紀晚期,一位名叫泅丹惹遲的噶當教典派僧人,把噶當派的納塘寺搜集保存的大量藏譯佛經編訂成《甘珠爾》、《丹珠爾》。這就是在佛教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藏文《大藏經》最早的編纂本。
噶當派由於教理系統化、修持規范化,因而對藏傳佛教其他各派都有重大影響。噶舉、薩迦派的一些重要僧人都向噶當派學習。而格魯派則是直接在噶當派的基礎上建立的,故有「新噶當派」之稱。此外,藏傳佛教中一切大論的講說,也都源於噶當派。15世紀時格魯派興起後,因格魯派是在噶當派教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因此原屬噶當派的寺院,都逐漸成了格魯派的寺院,噶當派從此在藏區隱滅。

格魯派
格魯派(dge—lugs—pa)中的「格魯」一詞漢語意譯為善規,指該派倡導僧人應嚴守戒律。又因該派認為其教理源於噶當派,故稱新噶當派。由於此派戴黃色僧帽,故又稱為黃教。格魯派既具有鮮明的特點,又有嚴密的管理制度,因而很快後來居上,成為藏傳佛教的重要派別之一。

該派奉宗喀巴大師(1357一1419年)為祖師。宗喀巴於1402年和1406年分別寫成《菩提道次第廣論》和《密宗道次第廣論》,為創立格魯派奠定了理論基礎。1409年正月,宗喀巴在拉薩大昭寺首次舉行祈願大法會,同年又在拉薩東北興建甘丹寺,並自任住持,這是格魯派正式形成的標志。後來,該派勢力逐步擴大,修建了以哲蚌寺、色拉寺、扎什倫布寺等為代表的寺院。清代以來,格魯派寺院有了很大發展,除拉薩三大寺外,扎什倫布寺、昌都寺,青海塔爾寺、隆務寺、佑寧寺,甘肅拉卜楞寺、卓尼寺,四川格爾底寺、甘孜寺,雲南中甸的格丹松贊林寺,北京雍和宮等也都是格魯派的著名大寺院。
活佛轉世制度的採用是格魯派走向興盛的轉折點。清代格魯派形成達賴、班禪、章嘉活佛(內蒙古)、哲布尊丹巴(外蒙古)四大活佛轉世系統。
格魯派的佛教理論繼承阿底峽所傳的龍樹的中觀應成派思想,主張緣起性空。所謂緣起,即待緣而起,也就是說一切法的產生均有原因;性空則是自性空的略寫,一切法均無自性,從緣而起,這便是緣起性空。修行上採取「止觀雙運」的修行方法,止觀兼重,即主張止住修、觀察修兩種輪次修習。格魯派認為,修止就是把心安住於一境,如果得到輕安之感,即是止的本體;修觀就是通過思維而得到輕安之感,此為觀的本體。修習應止觀相互配合,由止到觀,由觀到止,反復交替雙運,而達涅槃。格魯派認為戒律為佛教之本,因此重視一切微細教法,要僧人以身作則,依律而行。在顯密兩宗的關繫上,格魯派則強調先顯後密的修習次第和顯密兼修的方法。
格魯派寺院組織嚴密。較大的寺院一般分寺院、札倉、康村三級,而且各有管理組織,執事人員實行任期制,各司其責,重要事務則會商決定。學經制度健全。有系統的佛教教育體系和學位制度,規定顯密並重,先顯後密,注重戒、定、慧三學並習的學經程序。同時格魯派寺院還重視文法、修辭、工巧、醫葯、歷算等學科,對藏族思想文化的發展起過重要的作用。

❽ 藏傳佛教和中土佛教的區別!~~詳細介紹

一、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都是佛教,因此,都有佛教的共同特點,如承認四法印,皈依三寶,四眾弟子都按律部規定受戒,發慈悲心,抑惡揚善,以正見破除三界煩惱,追求解脫苦與苦因等等。
二、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同屬大乘佛教,因此,都有大乘教的共同特點,如利益眾生為目的的菩提心,受分別解脫戒和菩薩戒,以六度修福慧資糧,成就佛陀色法二身,以無二正見破障,追求不同於小乘教的不住二邊涅盤等等。
但也有各自的不同特點和大同中的小異。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藏傳佛教是顯教菩薩乘和密教金剛乘合二為一的教派,而漢傳佛教是大乘顯教。唐代雖然譯過一些密經,但都屬下部密,而且早已絕傳。有人將凈土宗劃為密宗,但從教義上衡量,這種觀點恐怕難以成立。藏傳佛教四部密法俱全,但藏傳佛教獨有的密法是無上密,所謂即身成佛之法也只在無上密中才有,因為下三部密宗中隨有多種成就的修法,但都沒有幻身和光明識的修法,而即生成佛卻離不開這兩種雙運成就。
二、藏傳佛教各派都以龍樹中觀見為主,雖然各派對中觀二諦義的理解方面有千差萬別,但沒有一個尊唯識見者。唯識學研究唯識學研究只是為了從反面認識中觀見,唐玄奘師出唯識宗門,故在東土弘揚法相唯識學,對唐以下的漢傳佛教影響極大;六祖《壇經》解說事理契合中觀,但後期禪家輕視經教,雖言重理,但不學經論而所得之「理」,也很難說清是什麽樣的「理」。現在的漢傳佛教大部分是凈土宗,凈土家認為:理深解微,未世斷惑證理甚難,乘佛原力,往生凈土為易行之道,因此,不習中觀唯識之理,只誦經典、佛號求往生。由於這些原因,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在事理二諦的見解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別。
三、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由於各自所處的歷史文化、自然環境和信眾的生存條件、生活習俗不同,因此,在飲食起居、典章制度、塔殿佛像的造型風格、信仰習俗、信眾的心理素質等眾多文化內涵方面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點。
總的來說,藏傳和漢傳佛教之間雖然有以上這些不同點,但二者既然都是佛教,在根本教義方面沒有什麽不同,也就是說它們在本質上沒有什麽不同。不同點,只表現在非本質的表面現象方面。

❾ 密宗修持法要中的注意事項是什麼

佛教法師釋覺修註:歸依本師釋迦牟尼佛!歸依阿彌陀佛!歸依金剛上師!歸依觀世音菩薩!對於當前的藏傳佛教,主要是密宗的修持法,漢地有許多人修持!但誤解的很多!亂了極大的混亂!現在有個生根活佛作了比較系統的解釋!其中談到密宗男女雙修的問題,大多在社會上表現出的是魔性,不是佛教的內容!請大家注意!因此極有參考價值!現在轉發全文如下: 作者 生根活佛 這幾天有很多網友、博友、居士向我提出同樣的一個問題,他們的意思如下:「現在很多西藏的喇嘛來到漢地傳法,這是一種法喜充滿的事情,但是有些喇嘛,確實做得不對,男女雙修的方法來欺騙很多女人,破壞家庭,在漢地做了不可思議的造業,請問活佛五個問題,什麼樣的人叫做喇嘛?西藏喇嘛可以結婚嗎?出家人可以還俗嗎?修密宗的可以結婚嗎?男女雙修的方法是如法嗎?請指示!」關於這方面很多網友、博友、居士、弟子問了很多遍,我也陸陸續續地回答過。對於這些人的請求,我這里給大家講一講關於這方面的問題。 答:喇嘛是藏語,它的含義很深奧,「喇」是輪回和涅槃的怙主,就是智慧至高無上的意思。「嘛」是為一切眾生猶如母親對自己的孩子一般慈悲,就是慈悲至高無上的意思,這樣至高無上的人,叫做「喇嘛」。對於西藏文明不大了解的人,會說西藏的喇嘛和漢地的和尚是一樣的意思。實際上,本來並不是每個出家人都能稱為喇嘛的,稱為的喇嘛不一定是個出家人,因為在家的喇嘛也有。另外,給自己傳教佛法的師父也叫做喇嘛,現在漢地喇嘛被稱為上師,就是無上師父的意思。喇嘛不是有地位和有學問而叫的,而是有較高修養而能率眾修行高僧的尊稱。出家人不一定是喇嘛,喇嘛不一定是出家人,所以,從表面上看起來出家和喇嘛是分不清楚。按佛經來講,出家人可以穿三件僧衣,不是出家人不允許穿三件僧衣,但可以傳教佛法,就像漢地在家的師父。目前有些藏族喇嘛不是出家人,但同樣的穿三件僧衣,打著佛的旗號,到處去騙人,所以這方面比較亂,但不是藏傳佛教亂,而是信徒們亂。這方面大家應該多了解才對,不能盲目地評價和信任。在藏地出家人叫做「讓秀」,是正確的稱呼,出家的男人受#1二十五戒的稱沙彌,受具足戒的稱比丘;出家的女人受十戒的稱沙彌尼,受具足戒的稱比丘尼。現在內地和國外,見到藏地穿僧衣的人叫做喇嘛,這是錯誤的觀點。 答:關於西藏喇嘛結婚不結婚的問題上很多人說法不同,現在很多人說:「藏傳佛教裡面黃(格魯),花(薩迦),白(噶舉),紅(寧瑪)四大教派,只有宗喀巴的黃教是不許結婚的,其他的都可以」。在藏族自己的心裡沒有什麼黃、花、白、紅、黑的說法,這些都是翻譯人的錯誤,按照藏族的說法,藏傳佛教分為寧瑪教、薩迦教、噶舉教、格魯教,還有苯波教等五大教派。宗喀巴的教派叫格魯教,過去格魯教比較重視戒律,因為他們顯宗為主,但不能說他的繼承人都是受戒的出家人。實際上,對戒律的遵守五大教派沒有什麼大的區別。關於西藏喇嘛結婚的問題方面我在《喇嘛的戒律》里已經講明白了,但我這里還是詳細地講一次。現在內地和國外打部分的心中喇嘛可以結婚,而且可以生孩子,結了婚以後也可以再去當喇嘛。 而且有些人說:「喇嘛可以結婚,藏地的活佛都有老婆的,而且他們的對象在寺院里有很高的地位」。這些都是不了解藏文化的緣故。因為,喇嘛和活佛都有兩種,出家的喇嘛和活佛,也有在家的活佛和喇嘛。出家的活佛和喇嘛他們從小就進入寺廟,在寺廟里學佛修心,接受出家人的戒律,他有資格穿僧衣,並且他的地位很高,相當於漢地的方丈和住持人,這些喇嘛和活佛在老百姓的心裡也有很高的地位,從內心中崇拜他們。還有一種是在家的活佛和喇嘛,他從小就沒有進入寺廟,也沒有接受戒律,這種活佛和喇嘛可以結婚生孩子,他還是活佛,也是喇嘛,但他們不是出家人,按佛理來說,沒有資格穿僧衣,一般藏人叫他『在家修行人』,近些年漢人將他們稱為 『瑜伽大師』,這些活佛和喇嘛可以去居士廟里當主持。有些活佛和喇嘛是掌握權利,搞政治的人,他有很高的地位,就像皇帝一樣,老百姓也崇拜他們,他們的妻子在當地也有很高的地位。另外一種是很特殊的活佛和喇嘛,他們在寺廟學佛修心,但他不願意擁有地位和權利,更不願意參與政治和管理寺廟事務,就把自己的位子讓給別人做,讓別人來當寺廟住持。他們都很謙虛,很愛學習,思想很單純,生活很樸素。有些喇嘛和活佛長期在山裡,一般不接觸俗人,不追求名譽,也不希求財物,不接受很多供養和弟子,這些活佛和喇嘛在老百姓的眼裡就是佛,實際上真正的活佛和喇嘛就是他們。 答:按照藏傳佛教的教義,出家的喇嘛不可以結婚,和漢地和尚一樣,都要接受戒律。藏地一般居士是受五戒,出家人要接受25條沙彌戒,比丘戒2# 250條戒,比丘尼360條戒律。一個真正的修行人,除了接受250條比丘戒以外還有菩薩戒360條,再加上密宗5大誓言和14條誓言都要接受,並且必須嚴格執行。對違反這些戒律的人叫「還俗」,出家人還俗是自由的,誰也管不了,只有因果報應來收拾。藏傳佛教寺院的規矩是,你還俗了以後再也不能進入寺廟當和尚。不管他是地位多高的喇嘛與活佛,還是再能講佛法的法王,只要他還俗了,藏族人們都認為還俗的人業障太重,來世只有下地獄以外沒有別的去向,認為很可憐!還俗的標準是,出家人本來戒掉女色之人,如果你沾染女色一次之後,你穿僧衣也沒有用,你已經還俗了,你是佛教界的罪人。但在社會上有權利的活佛與喇嘛還俗的話,同樣是佛教界的罪人,但人們不敢說,從心裡崇拜的地位落到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答:修密宗的人也有兩種,出家修密和在家修密,修密宗的出家人不允許有妻子,在出家的戒律基礎上修密宗的話,修得比較快。在家修密宗的人,他可以結婚,就像內地居士。但他們沒有資格穿僧衣,在家修密宗的人,他們自己也有瑜伽士的衣服。但現在確實有些藏族在家修密人穿著僧人的衣服,打著喇嘛的旗號,借口修密,欺騙女人的感情和財物,可以說他們都是騙子,不是真正的藏族出家人。現在江湖上混亂的在家修密的人,留下長頭發和鬍子,穿著僧人的衣服,打著僧人的旗號,顯現一些普通的鬼通,騙人收財的人很多,愚痴的信徒跟隨這班人,迷惑地學鬼通,最後神經叨叨。這些修密人永不成就佛。我們要知道,出家人不能留長頭發、鬍子和指甲,也不能顯神通,這些都是他們的戒律啊! 答:按顯宗來講,男女雙修的方法是不如法,因為男女性交叫做邪淫,邪淫是十大惡劣的行為之中第三;顯宗的四大根本戒里也是第三,所以我們看出來佛陀對邪淫非常重視,而且再三地強調眾生戒掉邪淫,因為邪淫的罪過很大。在密宗最高法門來講男女雙修的方法也是不如法,因為,密宗最高境界沒有男女分別,也沒有雙修和不雙修的概念。但有些密宗圓滿次第的教法之中,確實有男女雙運的方法,這種方法有甚為深奧的義理蘊含其中,它絕不是世俗男女淫慾行為。此法是針對兩種人: 其一,剛強過度罪惡極大之人,史書中記載,很多高僧傳教佛法時遇見十惡不赦之人(妖精、魔鬼、羅剎、外道),這些人毀滅佛法,傷害眾生,做些天地不容之事,為他們發慈悲心也不接受,講一萬個道理也不改變,度化這種人,只有兩種方法,應用和處決。 應用:十惡不赦女人的弱點是慾望,那些高僧抓住與應用她們的弱點而度化,所以男女雙運方法來接近她們,讓他們進入佛門,變為修煉佛法的空性母,最後修煉證果而變為佛母的。什麼樣的高僧可以男女雙運呢?在俗人眼前能表演,空中的彩虹收回自己的身上;撒出的尿,收回原地;身軀在陽光下沒有影子;在你的眉間滴一滴水珠,當水珠能流到你鼻尖;在空中盤坐;身體能變為動物之類的高僧可以的,除外之人,男女雙運的話,男女兩人一閉眼(死亡那天)就會墮落金剛地獄的。 處決:十惡不赦的男人都嗔恨心強大,無法引進佛門,留下來的話,人類帶來災難,所以,高僧們將慈悲和空性無二的力量來處決他們,把他們的靈慧轉移到好的地方,給他們改錯的機會,最後讓他們修煉證果。什麼樣的高僧可以處決呢?在俗人眼前能表演,殺死的動物,能復活過來;從空中取寶刀;殺死的身軀上出現彩虹;砍掉自己的脖子,此後自力連接起來;最起碼,念破瓦法,打開他人中脈的高僧可以的,除外之人處決的話,一閉眼就會墮落十八層地獄。 其二,執著貪欲之人,有些密法認為壓制與逃避並非根本解決的辦法,而且要面對現實,那麼,我們將一切的概念和觀點要轉變,所以密宗里有轉五毒為五智的方便道,能依一切煩惱為道。這些道理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很難,什麼樣的人能夠煩惱轉為佛道呢?仇敵拿起刀來刺殺你的時候,自己一點嗔恨心也沒有,將仇敵能轉為佛,刀轉為智慧;有人給你尿屎時,一點骯臟心也沒有,將屎轉為會供食品而吃,將尿轉為甘露而喝等;有人給你,親媽身上剁下來的肉,你同樣沒有骯臟之心,將媽肉轉為食品而吃等,將貪、瞋、痴、嫉妒、驕慢是污染都轉為佛道而修煉的話,你可以進入男女雙運法。 大家要知道,密宗轉變法不是自己想想出來的,而要證悟正見,不是瘋子做法,密法的根本不能缺少菩提心和空性二法。現在末法時代,幾乎見不到這樣的高僧,有些高僧確實有這樣的境界,但他們隱身不顯,今天社會上所顯神通而男女雙運的僧人都是魔鬼穿袈裟之人,希望大家遠離,不要造下地獄的惡業。 佛法的修行分為出家與在家修行兩類。出家人要求是完全斷淫的,比丘戒律中有詳細的說明。因此,無論如何,出家僧人是絕對不可以結婚的,否則就壞失了戒律——解脫的根本。在家的居士的根本戒里也講過邪淫,所以在家居士自己的戒律不能壞失。現在江湖上混的白衣瑜珈師,他們和你們一樣沒有剃度,有自己的工作、家庭,結婚也是很正常的事。但他們總認為自己的修煉很高,什麼骯臟的事都可以做。大家可以驗證他們的修煉,上面所講的功能在他們身上的話,可以拜為師父。沒有這樣的功能,那就不能信任,也不能盲目拜為師父。 實際上,佛法就是這么對機,在家人有在家的修行方法,出家人有出家的方法。我覺得現在的人,很適合修顯宗和大圓滿,顯宗比較踏實,大圓滿比較快速成就,而且顯宗和大圓滿的修持就不需要男女雙運等那些。密宗修道屬於難行道,增巴蘭堪大師曾經說過這樣一句:「密宗道法如同從金龍口中取金寶」 。現在末法時代,修煉密宗男女雙運的人越來越多,盲目誹謗人的人也越來越多,這兩種人都屬於妖魔轉變過來的,因為,男女雙運的人,打著修密的旗號,滿足自己的慾望,欺騙他人,毀滅密法,罪過不可思議;盲目誹謗密法的人,弱智偏見,打著拯救佛法的旗號,誹謗與誣蔑,偏斥與狡辯,盲目地評價,傷害自己,也傷害他人,同時給別人增添邪念,這樣一來,他的罪過也不輕。所以大家不要盲目樂觀的學佛和評價宗派。 #1格魯派應該是三十六個戒律吧! 2# 也應該是253個吧! 這是拷貝別人的文章。

❿ 請問 藏傳佛教與漢地佛教 有和不同 基本上的東西都是相同的吧 怎樣簡單了解藏傳佛教

不同的地方很多,而且關鍵的一點是:基本的東西也是不同的,有不可調和內的沖突,無法共生。

我現在了解容一個宗教,都是先從對它的批判入手,如果這些批判性的東西,基本上都不成立,就基本上可以去信仰,但是要注意的是:佛教不同,它的每個教派的經律論的所有書籍和所有的說法,都需要使用三法印去一一印證,還有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一層一層遞進的否定,所以學佛其實很累。

但是,經過本人對藏傳佛教的考察,發現這個教法其實不是真正的佛教,而是附佛外道,只是用佛教作為包裝,其實本質是邪惡的,不是說他的法師都是邪惡的,而是他的所謂「最高秘法」是相當邪惡的,而看不過來的書籍,都是為了這些「秘法」服務的罷了。

所以,簡單的了解藏密,是不夠的,一定要深入了解,只是簡單的了解,有被迷惑的可能,即使是漢傳佛教或者南傳佛教,也要經過詳細而深入的調查,才能確定基本方向,多花點時間和精力,去做一下鑒別的工作,是非常值得的,現在網路這么方便,以前無緣得見的東西,現在基本上都可以在網路上面找到的。

參考資料,請自行搜索,我們有了搜索引擎這個工具,請不要放著不用。

熱點內容
2010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7-05 18:21:14 瀏覽:133
行政處罰與刑法 發布:2025-07-05 16:48:45 瀏覽:743
民法典ar 發布:2025-07-05 16:24:45 瀏覽:846
勞動法對公司繳納社保規定 發布:2025-07-05 15:30:35 瀏覽:119
公司法原理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100
刑法免罪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417
xx縣信訪局法律顧問合同書 發布:2025-07-05 15:16:36 瀏覽:507
胡功群律師 發布:2025-07-05 14:44:32 瀏覽:468
部門規章公布 發布:2025-07-05 14:03:47 瀏覽:244
雙方互不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5 14:02:15 瀏覽: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