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四川省反不正當競爭條例

四川省反不正當競爭條例

發布時間: 2021-01-25 18:08:26

① 貴州省反不正當競爭條例的條例內容

總則
第一條為了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維護市場經濟秩序,鼓勵和保護公平競爭,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以下簡稱《反不正當競爭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凡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商品生產、銷售或者營利性服務(以下所稱商品包括服務)的經營者,必須遵守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的經營者,是指從事商品生產、銷售或者營利性服務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
第三條經營者在市場交易中,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遵守公認的商業道德
本條例所稱的不正當競爭,是指經營者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和本條例規定,損害其他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
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市場管理,採取措施,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為公平競爭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第五條鼓勵、支持和保護一切組織和個人對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社會監督。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權向監督檢查部門舉報不正當競爭行為。
監督檢查部門對檢舉、揭發屬實和協助查處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有功人員,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給予獎勵,並為其保密。具體獎勵辦法由省級監督檢查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另行制定。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不得支持、包庇、縱容不正當競爭行為。 禁止不正當競爭行為
第六條經營者不得採取下列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行為:
(一)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
(二)銷售明知或者應當知道是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商品;
(三)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
(四)其他假冒注冊商標的行為。
第七條經營者不得在商品或者包裝上採用下列手段,作引人誤解的虛假表示:
(一)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或者使用被取消的質量標志;
(二)偽造或者冒用質量檢驗合格證明、許可證號、准產證號或者監制單位;
(三)偽造或者冒用商品的產地;
(四)虛假表述商品的性能、用途、規格、等級、製作成分和含量;
(五)偽造生產日期、安全使用期、失效日期或者對日期作模糊標注。
第八條公用企業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獨佔地位的經營者,不得採取下列限制競爭的行為:
(一)限制用戶、消費者只能購買和使用其附帶提供的或者其指定的經營者提供的相關商品;
(二)強制用戶、消費者購買其提供的或者其指定的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及配件;
(三)阻礙用戶、消費者購買、使用其他經營者提供的符合技術標准要求的商品;
(四)對不接受其不合理條件的用戶、消費者,拒絕、中斷、削減供應相關商品、服務或者濫收費用;
(五)其他限制競爭的行為。
第九條經營者不得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其商業信譽或者商品的質量、製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限、產地、價格、售前售後服務等方面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
前款所稱的其他方法是指下列行為:
(一)進行欺騙性銷售誘導的;
(二)作引人誤解的虛假現場演示和說明的;
(三)張貼、散發、郵寄引人誤解的虛假產品說明書和其他宣傳材料的;
(四)在經營場所內對商品作引人誤解的虛假文字標注、說明或者解釋的;
(五)利用大眾傳播媒體作虛假宣傳報道的。
廣告經營者、發布者應當對廣告真實性負責,不得在明知或者應當知道的情況下,代理、設計、製作、發布虛假廣告。
第十條經營者不得採用下列手段侵犯他人商業秘密:
(一)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三)與權利人有業務關系的單位和個人違反合同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
(四)權利人的職工違反合同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保守商業秘密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五)以獲取、使用、披露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為目的,以高薪或者其他優厚條件聘用掌握權利人商業秘密的人員。
第三人明知或者應當知道他人有前款所列違法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視為侵犯商業秘密。
本條所稱的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了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第十一條經營者不得從事下列有獎銷售:
(一)謊稱有獎銷售或者對所設獎的種類、中獎概率、最高獎金額、總金額和獎品種類、數量、質量、提供方法等作虛假表示;
(二)採取不正當手段故意讓內定人員中獎;
(三)故意將設有中獎標志的商品、獎券不投放市場或者不同時投放市場;故意將帶有不同獎金金額或者獎品標志的商品、獎券按照不同時間投放市場;
(四)抽獎式的有獎銷售,最高獎的金額超過國家規定;
(五)利用有獎銷售手段推銷質次價高商品;
(六)其他欺騙性有獎銷售行為。
第十二條經營者不得以排擠競爭對手取得壟斷地位為目的,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
第十三條經營者不得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
本條例所稱知名商品是指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為相關公眾所知悉的商品。
商品的名稱、包裝、裝潢被他人擅自作為相同或者近似使用足以造成購買者誤認的,比照前款規定辦理。
第十四條經營者不得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文字、圖形、代號,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生產的商品。
第十五條未經商標注冊人許可,經營者不得將他人注冊商標以「特約經銷」、「指定經銷」、「總代理」、「特約修理」、「專賣」、「專營」、「直銷」或者其他類似名義作為營業招牌或者企業名稱,從事經營活動。
第十六條經營者不得在未取得專利權的物品上或者在與該物品有關的廣告中,作引人誤解為已取得專利的虛假表示。
第十七條經營者不得以損害競爭對手和消費者的利益為目的,相互串通共同壓低或者抬高商品的購銷價格。
第十八條經營者銷售商品,不得違背購買者的意願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條件。
第十九條經營者不得捏造、散布虛假事實,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
第二十條經營者不得採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進行賄賂以銷售或者購買商品。在賬外暗中給予對方單位或者個人回扣的,以行賄論處;對方單位或者個人在賬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賄論處。 監督檢查
第二十一條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是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監督檢查部門。法律、法規規定由其他部門監督檢查的,依照其規定。
司法、公安機關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保障監督檢查部門依法履行監督檢查的職責。
第二十二條不正當競爭行為案件,由違法行為發生地的縣級以上監督檢查部門管轄。
公用企業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獨佔地位的經營者限制競爭行為案件,由省或者設區的市的監督檢查部門管轄;有管轄權的監督檢查部門可以委託縣級以上監督檢查部門調查案情。
第二十三條監督檢查部門在監督檢查不正當競爭行為時,可以行使下列職權:
(一)按照規定程序詢問被檢查的經營者、利害關系人、證明人,並要求其提供證明材料或者與不正當競爭行為有關的其他資料;
(二)查詢、復制與不正當競爭行為有關的協議、賬冊、單據、文件、記錄、業務函電和其他資料;
(三)檢查與不正當競爭行為有關的財物,必要時可以責令被檢查的經營者說明該商品來源和數量、暫停銷售、聽候檢查,並不得轉移、隱匿、銷毀該財物;
(四)對情節嚴重,有可能轉移、隱匿、銷毀與不正當競爭行為有關財物的,可以對該財物採取封存、扣留的行政手段。
採取封存、扣留行政手段的,必須出具縣級以上監督檢查部門負責人批準的書面通知書。
監督檢查部門責令暫停銷售、封存、扣留財物的期限不得超過3個月。違法財物自封存、扣留之日起3個月內不接受處理的,監督檢查部門可以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拍賣,所得價款扣除拍賣費用後,抵交罰款,餘款退還當事人。
第二十四條監督檢查部門在監督檢查不正當競爭行為時,執法人員不得少於2人,並應當出示合法檢查證件。對不出示合法檢查證件的,被檢查的經營者有權拒絕檢查。
第二十五條監督檢查部門在監督檢查不正當競爭行為時,被檢查的經營者、利害關系人和證明人應當如實提供有關資料或者情況,不得拒絕、拖延或者謊報。 法律責任
第二十六條經營者違反本條例規定,給被侵害者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被侵害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正當競爭行為損害的,可以向監督檢查部門申訴或者向人民法院依法提起訴訟。
第二十七條對不正當競爭行為,應當先行教育,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並可以採取下列行政行為予以制止:
(一)監督其停止生產、銷售,公開更正,消除影響;
(二)收繳並銷毀各種違法標識;
(三)消除現存商品上的違法標識;
(四)收繳直接用於不正當競爭的模具、印板和其他工具;
(五)違法標識與物品難以分離的,監督銷毀該物品。
第二十八條經營者違反本條例第六條、第七條、第八條、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三條、第十四條、第二十條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二十九條經營者違反本條例第十二條、第十五條、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第十九條規定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可以視情節處以1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條經營者違反本條例第十六條規定的,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消除
影響,依法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物品,並可處以1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一條監督檢查部門在監督檢查不正當競爭行為時,被檢查的經營者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拒絕、阻撓監督檢查或者不如實提供有關資料的,可以處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對有關責任人員可以視情節處以100元以上
1000元以下罰款;違反治安管理法律、法規的,依法予以處罰。
第三十二條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支持、縱容、包庇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並視情節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三條監督檢查部門在行使行政職權時,給經營者合法財產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行政賠償責任。
監督檢查部門工作人員應當提高辦事效率,公開辦事程序,公正、文明執法,不得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不得將罰款、沒收的違法所得或者財物截留、私分。違反者視情節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四條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② 求四川省行政執法條例

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進一步加強和規范行政執法,完善行政執法機制,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設,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法律和法規的有關規定,結合四川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行政執法,是指享有執法權的行政機關和其他組織及其工作人員為執行法律、法規和規章,按照法定程序和許可權而實施的下列行為:(一)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給予拘留、罰款、沒收財物、吊銷許可證和執照等行政處罰;(二)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採取限制人身自由,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等行政強制措施;(三)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實施行政事業性收費和頒發許可證、執照;(四)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行政執法行為。第三條 凡在四川省行政區域內實施行政執法,必須遵守本規定。第四條 行政執法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公正、高效,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第五條 行政執法機關、行政執法監督檢查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行使職權,不受其他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非法干預。第六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行政執法決定不服的,應當先服從,後依據事實按照規定程序申訴控告。第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應當切實加強對本地區、本部門行政執法工作的領導。各級人民政府法制工作主管部門負責本規定的組織實施,其他部門應當積極配合。第二章 行政執法的依據第八條 行政執法必須以下列規定為依據:(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二)國務院頒布的行政法規;(三)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發布或批准發布的地方性法規和民族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按規定製定的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四)省人民政府和國務院各行政主管部門以及成都市、重慶市人民政府發布的規章;(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為實施法律、法規和規章,按規定程序發布的,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權利義務,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政措施 (以下統稱規范性文件)。第九條 實施行政執法,發現效力等級較低的規定與效力等級較高的規定相抵觸時,應當執行效力等級較高的規定,並及時報告有關制發機關。實施行政執法,發現效力等級相同的規定矛盾時,應當及時報告制發機關的共同上一級人民政府法制工作主管部門按規定程序處理。第十條 制定規范性文件應當遵循法制統一原則,下級人民政府的規范性文件不得與法律、法規、規章和上級人民政府的規范性文件相抵觸;本級人民政府工作部門的規范性文件不得與本級人民政府的規范性文件相抵觸。第十一條 規范性文件中設立的行政許可、行政事業性收費和行政處罰等,不得超越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適用范圍、數額、幅度和種類。確需在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范圍之外設立行政處罰等的,應當按規定報經有權機關批准。第十二條 制定規范性文件必須按照規定程序進行,經人民政府法制工作主管部門或政府工作部門的法制機構審查,並經行政機關負責人集體通過,在本行政區域內公開發布。第十三條 規范性文件必須按規定報送備案,接受備案審查。制發機關對備案審查機關作出的決定必須執行,並將執行結果在規定期限內報備案審查機關。第三章 行政執法行為第十四條 實施行政執法行為的機關,必須是法律、法規和規章明確規定的行政機關和其他組織 (以下簡稱行政執法機關)。法律、法規和規章沒有明確規定其享有行政執法權的任何機關和其他組織,都不得實施行政執法。第十五條 沒有法律、法規明確規定,行政執法不得設立派出機構;沒有法律、法規和規章明確規定,不得將按規定應由其行使的行政執法權授權其他機關或組織行使。第十六條 行政執法機關只能在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職權范圍內行使執法權。行政執法機關的執法過程中發現屬於其他行政執法機關管轄的違法行為,應當向有管轄權的行政執法機關及時移送。對行政執法案件有管轄有爭議的,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報共同上一級人民政府法制工作主管部門指定管轄。第十七條 行政執法機關應當建立健全行政執法程序,完善行政執法案件登記、立案、審批、審核、處理案件集體負責、錯案追究等辦案制度,強化內部監督機制。第十八條 涉及跨行政區域的行政執法,必須會同當地行政執法機關執行,當地行政執法機關應當積極配合。禁止行征執法機關利用職權維護本地區的不正當利益。跨行政區域的行政執法發生爭議的,由發生爭議的行政執法機關的共同上一級人民政府法制工作主管部門處理。第十九條 行政執法人員必須是行政執法機關的在編工作人員。行政執法機關因業務需要,可聘用編外人員協助執法。聘用人員必須符合本規定第二十一條第 (二)、 (三)、 (四)項規定的條件。第二十條 行政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口,必須出示國家統一制發的行政執法證件或四川省人民政府統一印製、監制的行政執法證件。第二十一條 行政執法證件的持證人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一)屬依法享有行政執法權的行政機關或其他組織的在編工作人員;(二)熟悉本專業的法律、法規、規章和相關的法律知識以及本行業的知識;(三)遵紀守法,忠於職守,秉公執法,清正廉潔;(四)經過專門培訓、考核合格。第二十二條 對行政執法機關編外的受行政執法機關聘用委託執法的人員 (以下簡稱委託執法人員),不發放行政執法證件,憑行政執法機關的委託執法證件代表委託其執法的機關執法。委託執法人員執法時,應當出示行政執法機關出具的委託執法證件。第二十三條 行政執法人員對流動性較強、沒有固定住所、違法行為情節較輕且案情簡單、事實清楚的違法當事人,可以實施現場處罰。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不得實施現場處罰的,從其規定。第二十四條 行政執法人員實施現場處罰時,只能對當事人處以批評教育、警告、責令糾正和五十元以下罰款。需要對當事人給予其他處理的,必須提交行政執法機關處理。法律、法規和規章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委託執法人員實施現場處罰時,只能對當事人處以批評教育、警告、責令糾正和二十元以下的罰款。需要對當事人給予其他處理的,必須報委託其執法的機關處理。第二十五條 本規定第二十三條和二十四條所稱現場處罰,是指不需按普通程序 (一般程序)經行政執法機關審批後出具行政執法機關的行政執法決定書,而由行政執法人員根據法定職權和違法行為的情節,在違法當時和違法現場或其他適當場所對當事人作出的處罰。第二十六條 執法人員按照本規定實施現場罰款的,必須向當事人出具財政部門印製或監制的罰款專用收據,並在收據背面註明執法人員的姓名、執法證件編碼和實施處罰的時間。執法人員按照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扣押當事人的物品、證件等的,應當向當事人出具扣押清單,並在清單上註明執法人員的姓名、執法證件編碼和扣押時間。第二十七條 對當事人的處理必須出具行政執法機關的行政執法決定書,按本規定可以實施現場處罰的除外。出具行政執法決定書,須經行政執法機關負責人簽署。行政執法決定書應當載明違法事由、處理依據、處理決定、當事人申請復議或提起訴訟的期限和機關等。第二十八條 行政執法人員執行公務,涉及本人的親屬或者本案的處理與本人有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第二十九條 行政執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執法過程中,應當認真聽取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事實和理由的申述。不得因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申述而加重其處罰。第三十條 行政執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執法過程中,應當貫徹教育與處罰查結合的原則。對違法行為情節顯著輕微的,應當以教育為主,不予處罰。第三十一條 行政執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利用職權指定行政管理相對人到特定的生產、經營、服務單位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不得利用職權要求行政管理相對人低價銷售商品給特定單位。第四章 行政管理相對人的權利和義務第三十二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要求對其執行公務的執法人員出示執法證件,說明執法依據。第三十二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要求行政執法機關或其工作人員告知其申請復議、提起訴訟的具體期限和機關;可以向行政執法機關或其工作人員申述事實和理由;對行政執法決定不服,可以依法申請復議或提起訴訟,也可按照本規定向行政執法監督檢查機關申訴控告。第三十四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行政執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規定第二十條或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的行政執法,可以拒絕。第三十五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應當自學遵守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規定,積極協助行政執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查處違法行為;對於自己的違法行為應當及時糾正,並認真接受行政執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查處。第三十六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不得以任何借口侮辱、毆打、圍攻行政執法人員,妨礙行政執法人員執行公務,擾亂行政機關正常的工作秩序。第五章 監督管理第三十七條 對行政執的監督,實行行政執法機關內部監督、社會監督和行政執法監督檢查機關監督相結合的原則。第三十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法制工作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行政執法活動指導、協調、監督檢查和執法證件的管理工作。各級人民政府工作部門的法制機構歸口負責本部門、本系統內行政執法活動的指導、協調、監督檢查和執法證件的管理工作。第三十九條 實施行政執法監督檢查,必須出示四川省人民政府統一印製或監制的行政執法監督檢查證件。第四十條 行政執法監督檢查的持證人,必須是各級人民政府法制工作主管部門和各級人民政府所屬工作部門的法制機構的在編工作人員。第四十一條 法制工作主管部門、機構可以特邀行政執法監督檢查人員,並可發給其行政執法監督檢查證件,但應在其證件上註明「特邀」字樣。第四十二條 行政執法監督檢查機關應當建立健全行政執法監督檢查程序,完善案件登記、處理、審批和受理舉報的制度。第四十三條 行政執法監督檢查機關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控告、投訴,不屬於自己管轄范圍的,應告知其有關機關控告、投訴;對於屬於自己管轄范圍的,應予登記並進行審查,提出處理意見移送有關機關處理或者責令糾正;對於有執行不可逆轉等情況需要暫停執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原行政執法機關暫停執行。第四十四條 行政執法監督檢查機關可以對移送有關行政機關案件的處理情況實施監督。有關行政機關接到移送案件後應當在規定期限內作出處理決定,並將處理結果報告行政執法監督檢查機關。第六章 獎 懲第四十五條 對符合《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獎勵規定的行政執法人員和行政執法監督檢查人員,按照《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等有關規定給予獎勵。第四十六條 對違反本規定、情節比較嚴重的行政執法人員,行政執法機關應當責令其離崗接受培訓,經培訓考核合格後方可重新上崗。第四十七條 行政執法監督檢查機關對於違反本規定、情節較輕的行政執法人員,可給予批評教育;情節嚴重的,可以建議行政執法機關責令離崗接受培訓、吊銷執法證件,行政執法機關應在規定期限內將處理結果報告行政執法監督檢查機關。第四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執法人員,由行政執法機關吊銷行政執法證件或委託執法證件:(一)有重大違法執法情況的;(二)在編行政執法人員從第一次被責令離崗接受培訓起,五年內累計三次培訓上崗仍有違法執法情況的;(三)委託執法人員從第一次被責令離崗接受培訓起,三年內再一次被責令離崗接受培訓的。前款所稱離崗接受培訓,不包括行政執法機關為提高行政執法人員的政治業務素質安排的正常離崗培訓。第四十九條 行政執法人員和行政執法監督檢查人員違反本規定,玩忽職守、打擊報復、濫用職權、受賄索賄、違法執法等的,按照《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等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或予以辭退;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五十條 因行政執法人員和審批責任人員的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等的規定需要由行政機關給予賠償的,由同級財政行政主管部門監督行政執法機關扣除行政執法人員、行政執法案件審批責任人員年工資的5-30%,作為賠償費用的基礎部份。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五十一條 對違反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行政執法決定,行政執法監督檢查機關可以給予通報批評、責令行政執法機關限期糾正。對逾期不糾正的,由行政執法監督檢查機關予以撤銷。第五十二條 對違反本規定第三十一條規定的單位或個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有關規定處理。第五十三條 對違反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規范性文件,按照《四川省行政執法監督檢查規定》處理。第五十四條 妨礙行政執法人員、行政執法監督檢查人員依法執行公務,或者擾亂行政機關正常工作秩序的,由公安機關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給予處罰;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七章 附 則第五十五條 行政執法證件、行政執法監督檢查證件的印製監制、格式和管理辦法等,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局具體規定。國家統一制發的行政執法證件,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第五十六條 本規定具體應用中的問題,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法制局解釋。第五十七條 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過去我省有關規定與本規定不一致的,按照本規定執行。

③ 四川省反不正當競爭條例的第二章 不正當競爭行為

第七條 經營者不得從事下列假冒注冊商標行為:
(一)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
(二)銷售明知或者應知是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商品:
(三)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
(四)其他假冒注冊商標行為。
第八條 經營者不得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
前款所稱的知名商品是指:
(一)使用經國家認定的馳名商標或者著名商標的商品:
(二)經國家有關行政機關、行業總會認可的在國際評獎活動中獲獎的商品;
(三)為相關公眾所知悉、具有一定市場佔有率和較高聲譽的商品。
第九條 經營者不得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及代表其名稱或者姓名的文字、圖形、代號,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
經營者不得擅自更換他人所產商品上的標識。
第十條 經營者不得採用下列偽造或者冒用等手段,對商品質量作引人誤解的虛假表示:
(一)在商品或者包裝物上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
(二)擅自使用尚未取得的質量標志,或者使用的質量標志與實際不符;
(三)使用被取消的或已失效的質量標志;
(四)偽造或者冒用質量檢驗合格證明、許可證標記和編號、條形碼標記或者監制、研製單位;
(五)擅自使用尚未取得的專利標志,或者使用的專利標志與實際不符;
(六)偽造廠名(含商號)、廠址、產地(含農副產品的生長地、養殖地等)或者冒用他人廠址、產地;
(七)偽造商品規格、等級、成分及含量;
(八)偽造生產日期、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等;
(九)偽造、擅自製造質量標志,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質量標志。
第十一條 經營者不得銷售明知是本條例第八條、第九條、第十條所禁止的商品。
第十二條 經營者不得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自己的商業信譽或者在商品的質量、製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者、產地、來源、有效期限、價格、售前售後服務等方面作引人誤解的或虛假的宣傳。
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應當對廣告的真實性負責,不得在明知或者應知的情況下,代理、設計、製作、發布引人誤解的或虛假的廣告。
本條第一款所稱的其他方法是指下列行為:
(一)對商品作虛假的現場演示或說明;
(二)在經營場所對商品作虛假的文字標注、說明或者解釋;
(三)夥同或指使他人冒充顧客作誘導;
(四)張貼、散發、郵寄虛假的商品說明書和其他宣傳材料;
(五)通過大眾傳播媒體作虛假的宣傳報道;
(六)其他虛假宣傳行為。
第十三條 經營者未經權利人授權不得以「特約經銷」、「指定經銷」、「總代理」、「特約修理」或者其他類似名義從事經營活動。
第十四條 經營者不得以下列方式進行價格欺騙:
(一)謊稱降價;
(二)謊稱賠本銷售、進價銷售、清倉銷售、搬遷銷售、歇業銷售、最低價銷售;
(三)在明示的價格之外增加收費。
第十五條 經營者不得以還本銷售形式從事經營活動。
前款所稱還本銷售,是指經營者承諾在購買者購買商品後的一定時間內,返還購買者所購商品的價款的銷售方式。
第十六條 經營者不得採用給予財物或者其他手段進行賄賂以銷售或者購買商品。在賬外暗中給予對方單位或者個人回扣的,以行賄論處,對方單位或者個人在賬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賄論處。
前款所指其他手段,包括旅遊度假、房屋裝修、提供住房使用權等使對方受益的手段。
經營者銷售或者購買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給對方折扣,可以給中間人傭金。經營者給對方折扣、給中間人傭金的,必須如實入賬。接受折扣、傭金的經營者必須如實入賬。
第十七條 經營者不得採用下列手段侵犯他人商業秘密:
(一)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競爭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三)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
(四)以獲取、使用、披露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為目的,以高薪或者其他優厚條件聘用掌握、了解權利人商業秘密的人員。
第三人明知或者應知前款所列違法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視為侵犯商業秘密。
本條所稱的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經濟信息,包括原料配方、工藝流程、技術訣竅、設計資料、管理方法、營銷策略、客戶名單、貨源情報等。
第十八條 經營者不得從事下列有獎銷售:
(一)謊稱有獎或者故意讓內定人員中獎;
(二)對所設獎的種類、中獎概率、最高獎金額、總金額、獎品種類、數量、質量、提供方法等作虛假表示或不予公開;
(三)將有中獎標志的商品、獎券與沒有中獎標志的商品、獎券不同時投放市場、或者將有不同中獎標志的商品、獎券不同時投放市場;
(四)其他欺騙性有獎銷售行為。
第十九條 經營者不得利用有獎銷售手段推銷質次價高的商品。
質次價高商品由監督檢查部門根據檢查或者消費者的投訴,並按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和規定予以確認;國家沒有明確規定的,可以依照市場同期同類商品的質量、價格予以確定。
第二十條 抽獎式有獎銷售,最高獎的金額不得超過5000元。同一獎券具有兩次以上獲獎機會的,最高獎數額之和不得超過5000元。以實物或其他形式作獎勵的,按照同期市場價格折算金額。
第二十一條 經營者不得捏造、散布虛偽事實,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
第二十二條 公用企業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獨佔地位的經營者,不得採用下列限制競爭的行為:
(一)限定用戶、消費者只能購買、使用其提供的或其指定的經營者生產、銷售的商品,而不得購買和使用其他經營者提供的符合技術標准要求的同類商品;
(二)強制用戶、消費者購買其提供的或者指定的經營者提供的不必要的商品及配件;
(三)以檢驗商品質量、性能等為借口,阻礙用戶、消費者購買、使用其他經營者提供的符合技術標准要求的其他商品;
(四)對不接受其不合理要求的用戶、消費者,拒絕、中斷或削減供應相關商品或加收費用;
(五)其他限制競爭行為。
第二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部門以及被授予行政管理職能的單位不得濫用行政權力,限定經營者銷售商品的范圍、方式、對象、數量;不得限定他人購買其指定的經營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經營者正當的經營活動;不得採用設立關卡、提高檢驗標准、增加審批手續等手段,限制外地商品進入本地市場,或者限制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場。
根據法律、法規、規章和省人民政府有關規定,對涉及國計民生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商品的購銷進行限制;以及為防止疫情、病蟲害傳播臨時限制特定商品在地區間的流通,不屬前款禁止的行為。
第二十四條 經營者不得以排擠競爭對手為目的,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屬於前款禁止的行為:
(一)銷售鮮活商品;
(二)處理有效期限即將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積壓的商品;
(三)季節性降價;
(四)因清償債務、轉產、歇業降價銷售商品:
(五)處理因外觀質量受到損害,而內在質量尚未改變,且具有使用價值的商品。
第二十五條 經營者銷售商品,不得違背購買者的意願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條件。
前款所稱其他不合理條件,是指對商品的價格、銷售地區和經營對象等方面的限制。
第二十六條 投標者不得採用下列手段串通投標:
(一)投標者相互約定,抬高或者壓低投標報價;
(二)投標者相互約定,在類似招標項目中輪流中標;
(三)投標者就標價之外的其他事項進行串通,以排擠其他競爭對手。
第二十七條 投標者和招標者不得採用下列行為,排擠其他競爭對手的公平競爭:
(一)招標者在公開開標之前,私下開啟標書,並將有關情況告知尚未報送標書的其他投標者;
(二)招標者在要求投標者就其標書澄清事項時,故意暗示或者作引導性提問,以促成該投標者中標;
(三)投標者與招標者商定,在公開招標時抬高或者壓低標價,以促成其中標:
(四)招標者向投標者泄露標底;
(五)在招標過程中的其他營私舞弊行為。
第二十八條 經營者不得以下列強制行為參與市場交易:
(一)迫使他人與自己交易:
(二)迫使他人不與自己的競爭對手交易;
(三)迫使他人之間進行交易;
(四)迫使競爭對手放棄與自己進行競爭;
(五)阻礙他人之間建立正常交易關系;
(六)其他強買強賣、欺行霸市行為。
第二十九條 經營者之間不得通過協議、約定等手段採取下列限制或妨礙公平競爭的聯合行為:
(一)聯合限定價格或者約定其他不合理的經濟條件;
(二)分割市場;
(三)聯合拒絕購買、銷售或者服務。
有下列聯合行為之一的,不屬於不正當競爭行為:
(一)為降低成本、改進質量而統一商品規格和技術要求或者共同研究開發商品的;
(二)為適應市場經營而優化組合,進行專業化發展的;
(三)其他有利於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公共利益而採取的聯合行為。

④ 急求一個與《反不正當競爭法》或者是《反壟斷法》有關的案例分析

最典型的是目前國家發改委針對電信部門啟動的反壟斷審查,然後被內電信無緣無故斷了電話的容案例,不過尚無最終處理結果。或者是360與騰 訊當初的互掐,也啟動了反不正當競爭程序的。網上關於這兩件事的案例分析很多,也很典型,直接輸入關鍵字搜索就可以了

⑤ 四川省反不正當競爭條例的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五條 經營者違反本條例規定,給被侵害的經營者或者消費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並應當承擔被侵害的經營者或者消費者因調查該經營者侵害其合法權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所支付的合理費用。被侵害的經營者損失難以計算的,賠償額為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潤。
被侵害的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正當競爭行為損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三十六條 對有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經營者,監督檢查部門應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並採取下列措施予以制止:
(一)監督其停止生產、銷售,公開更正,消除影響;
(二)收繳直接用於不正當競爭的模具、印版和其他作案工具;
(三)收繳並銷毀各種違法標識;
(四)消除現存商品上的違法標識;
(五)違法標識與物品難以分離的,監督處理或監督銷毀該物品。
第三十七條 經營者違反本條例第七條規定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處罰。
第三十八條 經營者違反本條例第八條規定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可以根據情節處以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暫扣營業執照直至根據國家法律的規定吊銷營業執照;銷售偽劣商品,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九條 經營者違反本條例第九條、第十條規定的,沒收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條 經營者違反本條例第十一條規定的,比照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條的規定處罰。
第四十一條 經營者違反本條例第十二條第一款、第三款規定的,可以根據情節處以1000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
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違反本條例第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的規定處罰。
第四十二條 經營者違反本條例第十三條、第十四條、第二十一條規定的,可以根據情節處以1000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三條 經營者違反本條例第十五條、第十七條、第二十八條規定的,可以根據情節處以1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四條 經營者違反本條例第十六條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未構成犯罪的,沒收違法所得,可以根據情節處以1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採用給予財物以外的其他手段進行賄賂的,按同期相應費用折算賄賂金額。
第四十五條 經營者違反本條例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第二十條規定的,可以根據情節處以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六條 經營者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的,可以根據情節處以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被指定的經營者藉此銷售質次價高的商品或者濫收費用的,沒收違法所得,可以根據情節處以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七條 政府及其所屬部門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的,監督檢查部門作出行政建議,政府的行為由上級政府責令其改正;政府所屬部門的行為,由同級政府或其上級主管部門責令其改正;情節嚴重的,由有權機關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被授予行政管理職能的單位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理。
被指定的經營者藉此銷售質次價高商品或者濫收費用的,沒收違法所得,可以根據情節處以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八條 經營者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的,可以根據情節處以1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九條 經營者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的,責令收回搭售的商品,退還價款,取消不合理條件;對附加其他不合理條件的;可以根據情節處以1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條 經營者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規定的,其中標無效,可以根據情節處以1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一條 經營者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的,可以根據情節處以1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二條 經營者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三)項規定的,監督檢查部門可以根據情節處以被銷售、轉移、隱匿、銷毀財物的價款的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經營者擅自轉移查封、扣押財物的,監督檢查部門可以處以被轉移財物的價款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三條 經營者有本條例所列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因經營者不如實提供有關資料,致使違法所得難以確認,經教育仍不改正的,監督檢查部門可以根據情節處以1000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監督檢查部門在監督檢查不正當競爭行為時,被檢查的經營者阻礙監督檢查部門行使職權,不如實提供有關資料和情況的,責令其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對直接責任者處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四條 對違反本條例已經被處罰的當事人又在12個月內重復同一違法行為的,應當從重處罰。
第五十五條 監督檢查部門的罰沒財物按有關規定上繳財政。
第五十六條 以暴力、威脅等方法阻礙監督檢查部門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拒絕、阻礙監督檢查部門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處罰。
第五十七條 當事人對監督檢查部門作出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處理決定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主管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在收到處理決定之日起15日內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監督檢查部門可以將查封、扣押的財物公開拍賣或由物價部門估價後抵繳,或者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五十八條 監督檢查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監督檢查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給當事人造成經濟損失的,依法承擔行政賠償責任。
第五十九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支持、包庇、縱容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應追究其行政責任,對明知有違反本條例規定構成犯罪的經營者故意包庇使其不受追訴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⑥ 浙江省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反法沖突嗎

提問者問題是問「浙江省反不正當競爭條例是不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反版不正當競爭法(199權3年12月1日)沖突」?
首先浙江省反不正當競爭條例作為下位法,首先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1993年12月1日)制定的;《浙江省反不正當競爭條例》已於2000年8月25日經浙江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自2000年12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於1993年9月2日通過,自1993年12月1日起施行。
其次如果具體條款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1993年12月1日)沖突是無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2000年7月1日實施)第七十九條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⑦ 外省企業能不能適用我省的地方性法規湖北省反不正當競爭條例處罰

按你的表述,除非外省企業在本省展業的,否則不能適用本省規定處罰。

⑧ 虛假宣傳行為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按什麼法規賠償當事人

1.《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九條:「經營者不得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的質量、製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限、產地等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廣告的經營者不得在明知或者應知的情況下,代理、設計、製作、發布虛假廣告。」
2.《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四條:「經營者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消除影響,可以根據情節處以一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廣告的經營者,在明知或者應知的情況下,代理、設計、製作、發布虛假廣告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依法處以罰款。」
3.《四川省反不正當競爭條例》第十二條:「經營者不得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自己的商業信譽或者在商品的質量、製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者、產地、來源、有效期限、價格、售前售後服務等方面作引人誤解的或虛假的宣傳。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應當對廣告的真實性負責,不得在明知或者應知的情況下,代理、設計、製作、發布引人誤解的或虛假的廣告。本條第一款所稱的其他方法是指下列行為:(一)對商品作虛假的現場演示或說明;(二)在經營場所對商品作虛假的文字標注、說明或者解釋;(三)夥同或指使他人冒充顧客作誘導;(四)張貼、散發、郵寄虛假的商品說明書和其他宣傳材料;(五)通過大眾傳播媒體作虛假的宣傳報道。」
4.《四川省反不正當競爭條例》第四十一條:「經營者違反本條例第十二條第一款、第三款規定的,可以根據情節處以1000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違反本條例第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的規定處罰。」

⑨ 四川省反不正當競爭條例的第三章 監督檢查

第三十條 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查處,由違法行為地或者違法行為人所在地的縣級以上監督檢查部門按照誰先立案誰查處的原則辦理。
上級監督檢查部門可以直接查處下級監督檢查部門管轄的案件。
對公用企業或者其他具有獨佔地位的經營者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由省或者市、州監督檢查部門查處。
第三十一條 監督檢查部門在監督檢查不正當競爭行為時,有權行使下列職權:
(一)按照規定程序詢問被檢查的經營者、利害關系人、證明人,並要求其提供證明材料或者與不正當競爭行為有關的其他資料;
(二)查詢、復制與不正當競爭行為有關的協議、賬冊、單據、文件、記錄、業務函電和其他資料;
(三)檢查與本條例第七條至第十一條規定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有關的財物,必要時可以責令被檢查的經營者說明該商品的來源和數量,暫停銷售,聽候檢查,不得轉移、隱匿、銷毀該財物。
第三十二條 監督檢查部門工作人員在執行公務時,應當2人以上並出示國家統一制發的檢查證件,對不出示證件的,經營者有權拒絕接受檢查。
第三十三條 監督檢查部門在監督檢查不正當競爭行為時,被檢查的經營者、利害關系人和證明人應當如實提供有關資料和情況,不得拒絕、拖延或者謊報。
監督檢查部門在監督檢查不正當競爭行為的過程中,對經營者的商業秘密,應當予以保密。
第三十四條 經營者的合法權益遭受不正當競爭行為侵害時,有權向監督檢查部門請求查處。監督檢查部門自收到請求之日起15日內,應當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並通知請求人。逾期不作答復的,請求人可以向上級監督檢查部門申訴。
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自決定受理之日起3個月內作出處理決定;情況復雜的,經上一級監督檢查部門批准,可以適當延長處理時限。

⑩ 貴州省反不正當競爭條例的法規信息

【時 效 性】有效
【頒布時間】1997-03-27
【實施時間】1997-03-31
【內容分類】省級地方法規
【標題】貴州省反不正當競爭條例

熱點內容
2010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7-05 18:21:14 瀏覽:133
行政處罰與刑法 發布:2025-07-05 16:48:45 瀏覽:743
民法典ar 發布:2025-07-05 16:24:45 瀏覽:846
勞動法對公司繳納社保規定 發布:2025-07-05 15:30:35 瀏覽:119
公司法原理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100
刑法免罪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417
xx縣信訪局法律顧問合同書 發布:2025-07-05 15:16:36 瀏覽:507
胡功群律師 發布:2025-07-05 14:44:32 瀏覽:468
部門規章公布 發布:2025-07-05 14:03:47 瀏覽:244
雙方互不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5 14:02:15 瀏覽: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