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法規賠款
1. 飛機延誤多久可以賠償
飛機延誤4小時以上應對旅客進行經濟補償。
據現行法律規定,如果是自身原因引起的延誤,航空公司應承擔責任。但具體到航空公司應當如何承擔責任,我國《民用航空法》僅做了原則規定,並無細則。
中國民用航空總局早在2004年出台的《航班延誤經濟補償指導意見》,沒有制訂統一的「民航延誤航班賠償標准」。《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致航空延誤的天氣、機械故障歸結為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是無須賠償旅客任何經濟和精神損失的。
此外,《指導意見》還規定,航班延誤4小時以上必須即時報告當地民航管理部門;航空公司因自身原因延誤4小時以上應對旅客進行經濟補償;因主觀原因或客觀原因延誤後不作有效處理,造成航班延誤12小時以上的,將視情節輕重暫停或撤銷航班或航線經營許可權。
現實中,航空公司主要對航空公司自身原因造成的延誤承擔責任,包括飛機晚到、公司計劃變化、機械故障、空勤人員身體狀況等。
(1)民航法規賠款擴展閱讀:
如果因天氣或航空管制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誤,航空公司是可以不向乘客進行賠償的,如果因航空公司原因造成的延誤,乘客可以要求進行賠償,多數航空延誤險只針對延誤3個小時以上的航班延誤進行賠付,但申請索賠也可能是件煩心事。
多數保險公司要求,航班延誤後,乘客要妥善保留登機牌,在航程結束離開機場前到航空公司的櫃台開具延誤證明。如美亞保險規定,乘客登錄美亞財產保險公司的官網下載申請理賠表格,填寫後連同延誤證明、登機牌等資料,一周內寄往保險公司,10個工作日內將得到理賠款。
目前市面上許多航空意外險並不將延誤包含在賠償范圍內,延誤險須另外購買。乘客在購買時一定要將賠付范圍的條款看仔細。
即使購買的意外險中包含延誤險,保險公司也不會自動賠償,需乘客主動申請登記才行。而且賠償的金額到底多少,不同的航空公司和保險公司補償規定並不一致,目前全國並沒有統一的標准。
2. 民航賠償是如何的流程
當確定所發生的保復險事故在所制投保的航空意外保險的理賠范圍內,您接下來需要按照保險合同准備相應的理賠材料。
一般來說,航空意外保險理賠所需的材料大致包括:
一、被保險人的航班訂座及保險購買記錄;
二、被保險人的戶籍證明或身份證明;
三、被保險人的登機牌或登機證明;
四、被保險人的銀行賬戶信息。
具體所需准備的材料各大保險公司要求不同,您最好按照所投保的航空意外保險合同進行准備。需要提醒您的是,如果發生了航班延誤類的保險事故,在理賠時您還需要提供航空公司出具的延誤證明。
3. 航空損害賠償責任承擔的主體是誰
包頭「11·21」空難中遇害的地面人員有權獲得賠償 包頭「11·21」空難,造成了機上50多名乘客和機組人員遇難,1名地面人員也在空難中死亡。乘客和機組人員的賠償工作,有關保險公司已經開始賠付。值得關注的是,在這次空難中因飛機失事造成一名地面人員的死亡,其家屬有無賠償請求權、向誰主張賠償以及應當得到哪些賠償。筆者認為,由於飛機出現墜毀事故,導致地面無辜第三人死亡,第三人的近親屬作為飛機墜落的直接受害者,享有賠償請求權。東方航空公司作為航空器的經營人應承擔賠償責任,賠償受害人因此造成的物質損失和精神損失。一、對航空事故造成地面第三人損害給予賠償是國際通行的做法在當今民用航空交通工具普遍使用的情況下,作為航空器經營人的航空公司應充分重視航空運輸質量,保證航空運輸安全,但航空飛行是一種高度危險作業,航空事故還是無法避免甚至還屢屢發生。所以各國均在立法上保障對因此造成旅客和地面第三人損害的賠償。如在美國法上,航空飛行從一開始就被毫無疑問地視為異常危險行為(所謂異常危險行為,在美國的司法實踐中一般是指「那些在那個時間、地點和環境下被認為是不尋常、很危險的行為,不管行為人多麼謹慎和小心,都不可能排除它給人或財產帶來嚴重傷害的可能性」),對於因航空飛行對地面或者水面第三人造成的損害,不論是人身傷害還是財產損害,受害人都可以基於異常危險行為的嚴格責任向加害人主張損害賠償。(《美國侵權行為法第二次重述》第520A條)。在法國,除民法典第1384條第1款所作的一般性規定外,還有航空事故特別法上的規定。法國法上的航空事故責任最早規定於1924年5月3日的《航空交通法》。根據該法規定,航空器在飛行中因失事或從航空器上落下人或者物而造成地面第三人損害,航空器的營運人應對此負損害賠償責任。只有在損害是由於受害人的過失造成的情況下,航空器的營運人所承擔的賠償責任始能減輕或者免除。現行的法國《民用航空法》吸收了1924年《航空交通法》關於航空事故的規定,不同的是現行的《民用航空法》特別強調了不可抗力的不可免責性。認為除不可抗力外,不得從飛行中的航空器向外拋貨物,並且對於因不可抗力而向航空器外拋貨物而造成地面第三人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害的,航空器的營運人應負賠償責任。因此,一般認為,法國法上的航空事故責任是「嚴格化了的危險責任」,不可抗力、意外事件以及第三人的行為均不能成為加害人免於承擔民事責任的理由。只有在損害是由於受害人的過失造成的情況下,航空器的營運人所承擔的賠償責任始能減輕或者免除。1952年10月7日在羅馬簽定的《關於外國航空器對地(水)面上第三人造成損害的公約》(本公約於1958年2月4日生效,我國尚未加入)第一條規定「經證明,因飛行中的航空器或者從飛行中的航空器上落下的人或者物,造成地面(包括水面)上的損害的,受害人有權獲得本公約規定的賠償;但是,所受損害並非造成損害的事故的直接後果,或者所受損害僅是航空器依照現行的空中交通規則在空中通過造成的,受害人無權要求賠償。第二條規定「本公約規定的賠償責任,由航空器的經營人承擔。」總之,對航空事故造成地面第三人損害給予賠償基本上是世界大多數國家法律和有關國際航空運輸公約、條約、協定、慣例等規定的通行做法。二、我國對航空事故造成地面第三人損害的法律規定美國法上的「異常危險行為」,大陸法上的「危險行為」,在我國稱為「高危險作業」,是指從事對周圍環境具有異常危險的行為時所承擔的無過錯責任。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從事高空、高壓、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高速運輸工具等對周圍環境有高度危險的作業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如果能夠證明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我國《民用航空法》第一百五十七條規定「因飛行中的民用航空器或者從飛行中的民用航空器上落下的人或者物,造成地面(包括水面)上的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害的,受害人有權獲得賠償;但是,所受損害並非造成損害的事故的直接後果,或者所受損害僅是民用航空器依照國家有關的空中交通規則在空中通過造成的,受害人無權要求賠償」;第一百五十八條規定上述賠償責任由民用航空器的經營人承擔;第一百六十一條規定了免除或減輕經營人責任的情況即「應當承擔責任的人證明損害是完全由於受害人或者其受僱人、代理人的過錯造成的,免除其賠償責任;應當承擔責任的人證明損害是部分由於受害人或者其受僱人、代理人的過錯造成的,相應減輕其賠償責任。」;第一百零五條規定了公共航空運輸企業應當投保地面第三人責任險;第一百六十六條規定了民用航空器的經營人應當投保地面第三人責任險或者取得相應的責任擔保;另外,該法在第一百七十二條規定了航空事故造成地面第三人損害賠償的例外,如「為受害人同經營人訂立的合同所約束的損害」不適用於上述規定損害。三、受損害的地面第三人或其近親屬可以主張的賠償事項 縱觀在世界上發生的空難或飛機失事賠償案中,社會對受害人都予以最大程度的同情,法律也都在允許范圍內向受害人作出傾斜。在財力雄厚的航空公司引發的航空災難中,受害人往往沒有任何過錯,特別是對那些地面上正常生活和工作的無辜的第三人而言更是如此。不應該讓遭受「飛來橫禍」的弱者去承受過多過重的責任,法制社會應給予受害人全面的充分的法律救濟,責令加害人給予足夠彌補受害人全部損失的賠償。在航空事故中,對旅客的人身傷亡,大多國家的法律規定了最高賠償限額(包括我國已參加的《華沙公約》以及世界上大多數航空公司參加、簽定的吉隆坡《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關於旅客責任的承運人間協議》等),但對地面第三人造成損害的規定卻不盡相同,有的有限額規定,有的沒有限額規定(有的國家對第三人侵權的賠償是一般客運賠償額的二到四倍)。我國的《民用航空法》對第三人侵權沒有規定賠償限額。而對旅客身體損害的賠償,實踐中執行的只有1993年11月29日國務院修訂後發布的《國內航空運輸旅客身體損害賠償暫行規定》,根據此規定,對旅客死亡的賠償最高是7萬元。但這也只規定旅客在航空器內或上下航空器過程中死亡或受傷的賠償限額。椐此,筆者認為關於國內航空運輸中對第三人侵權的賠償,法律甚至法規無賠償限額的規定,應當依據《民法通則》和有關人身損害賠償的司法解釋計算賠償數額。根據《民法通則》以及最高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包頭「11·21」空難中死亡的無辜第三人的近親屬,享有向作為航空器的經營人東方航空公司請求賠償造成的物質損失和精神損失。具體包括: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賠償金、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實際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請求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需要說明的是,如經調查,機場在飛機墜毀事故中存在指揮、通訊聯絡上的過失或飛機本身存在質量瑕疵,那麼機場和飛機的製造商作為共同侵權人都有可能成為賠償義務人。同時,依照我國《民用航空法》的規定,公共航空運輸企業、民用航空器的經營人應當投保地面第三人責任險或者取得相應的責任擔保。但賠償權利人對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請求並不以後者投保地面第三人責任險或者取得相應的責任擔保為前提,後者也不能僅在投保地面第三人責任險或者責任擔保的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而應當依據侵權行為法的規定,在法律沒有作出例外規定的情況下,實行全面賠償。我們在來看看法航空難賠償,對於遇難者的賠償問題,根據國際公約,即使航空公司沒犯任何錯誤,也應該對失事航班遇難乘客的家人給予賠償。以上條款是1999年蒙特利爾公約中所規定的。該公約以被91個國家接受,包括巴西和法國。根據公約,賠償最高金額為每名乘客10.9萬歐元。另有消息稱,一位中國乘客是中國人保壽險的客戶。其家屬可能得到960萬元的保險賠付,這將是中國保險史上賠付最大個人保險賠款。
4. 飛機墜落如何賠償的問題
一般情況下,空難罹難者家屬及受傷乘客獲得的賠償包括兩部分:
第一,承運人(航空公回司)所承擔的賠償。答
第二,保險公司所承擔的賠償。即航空意外傷害險。航空意外傷害險是保險人對乘坐航班的中外旅客,在航空運輸中由於意外事故遭受的人身傷亡給予一次性賠償給付的保險。其保險責任范圍是,從被保險人踏入保險單上載明的航班(或等效班機)的艙門時開始,飛抵目的港後走出艙門時為止,被保險人因遭受意外傷害,自傷害發生日起180日內身故或殘疾,保險公司按所附給付比例表進行一次性給付。
但是,保險公司承擔賠償的前提是,旅客在登機前已經由其本人或旅行社代為購買了航空意外傷害險。如果沒有購買,那麼,保險公司是不會賠償的。比如「5.7」大連空難中,就有44人(此數字還有待進一步確認)購買了航空意外傷害險,因此,這44人除可以得到航空公司所支付的賠償金外,還可以得到保險公司所支付的賠償金(每一保單20萬元人民幣)。
5. 行李在民航快遞丟失了 是怎麼賠償的
不知道你在來遞運時有沒有在貨物托源運書中聲明快遞物品的價值?這個對索賠非常重要.
根據《中國民用航空貨物國內運輸規則》規定:
由於承運人的原因造成貨物丟失、短缺、變質、污染、損壞,應按照下列規定賠償;
(一)貨物沒有辦理聲明價值的,承運人按照實際損失的價值進行賠償,但賠償最高限額為毛重每公斤人民幣20元。
(二)已向承運人辦理貨物聲明價值的貨物,按聲明的價值賠償;如承運人證明托運人的聲明價值高於貨物的實際價值時,按實際損失賠償。
如果沒有申明價值,恐怕只能按毛重每公斤人民幣20元賠償了.
最好能與公司協商一下,要不然很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