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合作社條例
1. 《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規定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條件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規定的農民專業合作回社登記條件:
《中華答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
第十條設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五名以上符合本法第十四條、第十五條規定的成員;
(二)有符合本法規定的章程;
(三)有符合本法規定的組織機構;
(四)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名稱和章程確定的住所;
(五)有符合章程規定的成員出資。
2. 浙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條例的條例條款
第一條、為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保障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其社員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的有關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設立、分立、合並、終止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活動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本條例所稱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是指在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從事同類或者相關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依據加入自願、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餘返還的原則,按照章程進行共同生產、經營、服務活動的互助性經濟組織。
第四條、合作社依照本條例規定登記取得法人資格,依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合作社社員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合作社承擔責任,合作社以其全部資產對合作社債務承擔責任。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合作社的合法財產和經營自主權。
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合作社發展,在資金、稅收、科技、人才、用地、供水、供電、交通等方面制訂具體措施予以扶持。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合作社的指導、協調和服務工作。
工商、財政、稅務、金融、科技、交通、林業、海洋與漁業、供銷等部門和單位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相關扶持、服務工作。
第六條、設立合作社,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社員七個以上;
(二)注冊資金五萬元以上;
(三)有社員共同制定的章程;
(四)有合作社名稱;
(五)有符合本條例規定的組織機構;
(六)有生產經營服務場所和必要的生產經營服務條件。
第七條合作社應當根據本條例規定製定章程。
合作社章程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名稱;
(二)住所;
(三)宗旨、原則;
(四)生產經營服務范圍;
(五)入社、退社、除名的規定;
(六)社員權利、義務;
(七)注冊資金、社員出資方式、出資額及退出、轉讓、繼承的規定;
(八)盈餘分配、債務承擔的規定;
(九)公積金、公益金、風險金的規定;
(十)組織機構及其產生辦法、職權、議事規則;
(十一)法定代表人;
(十二)終止事由、清算辦法;
(十三)章程修改程序;
(十四)社員認為需要規定的其他事項。
前款所稱的住所是指合作社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
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會同工商等有關部門根據本條例制定合作社示範性章程。
第八條、設立合作社,應當向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登記,取得法人營業執照。營業執照的簽發日期為合作社的成立日期。
第九條、合作社申請登記時,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組建負責人簽名的登記申請書;
(二)合作社章程;
(三)驗資證明;
(四)組建負責人身份證明及社員名冊;
(五)股本結構及社員出資情況;
(六)住所的合法使用證明;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文件。
第十條、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在收到登記申請之日起二十日內做出決定。對符合條件的,發給營業執照;對不符合條件的,不予核准登記並給予書面說明。
第十一條、合作社名稱由區域、字型大小、產業類別和「合作社」字樣組成。
第十二條、組織和個人承認章程規定,履行章程規定的入社手續,即取得合作社社員資格。
社員退社應當提出書面申請,並按章程規定辦理退社手續。
第十三條、每個社員應當認購股金。社員之間可以自願聯合認購股金。
從事生產的社員認購股金應當占股金總額的一半以上。
單個社員或者社員聯合認購的股金最多不得超過股金總額的百分之二十。
社員認購股金可以貨幣出資,也可以實物、技術、土地承包經營權等作價出資。
第十四條、合作社社員(代表)大會是合作社的權力機構,依照本條例和章程規定行使職權。社員代表由社員民主選舉產生。
理事會是社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由社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對社員(代表)大會負責。理事會成員不得少於三人,理事長為合作社法定代表人。
監事會是合作社的監督機構。社員人數較少的合作社,可以只設一至二名監事。監事會(監事)由社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對社員(代表)大會負責。
第十五條、社員(代表)大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修改章程;
(二)選舉或者罷免理事會、監事會(監事)成員;
(三)決定增減注冊資金和股金轉讓;
(四)決定合並、分立、終止、清算;
(五)審議理事會、監事會(監事)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
(六)決定經營方針和投資計劃;
(七)決定重大財產處置及對外擔保事項;
(八)決定盈餘分配和彌補虧損方案;
(九)章程規定應當由其決定的重大事項。
第十六條、社員(代表)大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有四分之一以上社員、三分之一以上社員代表、監事會(監事)提議或者理事會認為有必要的,應當召開臨時社員(代表)大會。
第十七條、社員(代表)大會表決一般應當實行一人一票,也可以按交易額與股金額結合實行一人多票等方式進行。實行一人多票方式的,單個社員最多不得超過總票數的百分之二十。
合作社章程應當對表決事項及其採取的表決方式作出明確規定。
第十八條、合作社年度結算有盈餘的,按照章程規定提取公積金、公益金、風險金後,再結合交易額和股金額進行統籌分配。
政府扶持和其他組織、個人贈予合作社的資產,應當用於合作社的發展。國家另有規定或者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
合作社年度結算虧損的,可以用歷年結余的公積金、風險金彌補虧損。
第十九條、合作社銷售社員生產和初加工農產品,視同農戶自產自銷。
合作社銷售非社員農產品不超過合作社社員自產農產品總額部分,視同農戶自產自銷。
第二十條、合作社應當建立健全財務、會計制度,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
合作社應當實行社務公開,每年定期向社員公布財務狀況,社員有權按章程規定查閱合作社財務狀況。
合作社具體財務、會計制度由省財政部門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共同制定。
第二十一條、合作社向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財務審計要求的,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合作社進行審計,審計不得收費。
第二十二條、合作社章程規定的終止事由發生或者被依法解散的,合作社應當成立清算小組,對其資產、債權和債務進行清算。清算後的剩餘財產按出資額比例進行分配。
第二十三條、合作社合並、分立和終止的,應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變更、開業或者注銷登記。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將合作社設立、分立、合並和終止的情況及時告知同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
第二十四條、本條例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3. 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管理條例的條例內容
(2007年5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98號公布根據2014年2月19日《國務院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專法規的決屬定》修訂) 第三十條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設立分支機構,並比照本條例有關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的規定,向分支機構所在地登記機關申請辦理登記。農民專業合作社分支機構不具有法人資格。農民專業合作社分支機構有違法行為的,適用本條例的規定進行處罰。第三十一條登記機關辦理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不得收費。第三十二條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年度報告制度。農民專業合作社年度報告辦法由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制定。第三十三條本條例施行前設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應當自本條例施行之日起1年內依法辦理登記。第三十四條本條例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
4. 江蘇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條例的第一章
第二條 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其成員為主要服務對象,提供農業生產資料的購買,農業生產專作業,農屬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農地經營,以及與農業有關的技術、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物業經營等服務。
第三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
農民專業合作社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應當遵守法律、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
第四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農村經營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及組織,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依據各自職責,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和發展給予指導、扶持和服務。
第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示範帶動作用顯著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在支持、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表彰、獎勵。
5. 山東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條例的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五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給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其成員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對不符合規定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申請予以登記,或者對符合規定條件的登記申請不予登記的;
(二)侵佔、挪用、截留、私分或者以其他方式侵犯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其成員的合法財產的;
(三)非法干預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其成員的生產經營活動的;
(四)向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其成員攤派或者強迫其接受有償服務的;
(五)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侵犯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其成員合法權益的行為。
第五十三條 提交虛假材料或者採取其他欺詐手段取得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撤銷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
第五十四條 農民專業合作社未按照法律、法規和章程規定履行民主管理程序或者未按照法律、法規和章程規定進行會計核算或者盈餘分配的,有關部門應當責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撤銷其三年內享受財政扶持的資格;情節嚴重的,應追繳已給予該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部分或者全部財政扶持資金,並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第五十五條 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理事及其他管理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所得收入應當歸本社所有,給本社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一)侵佔、挪用或者私分本社資產的;
(二)違反章程規定,將本社資金借貸給他人或者以本社資產為他人提供擔保的;
(三)違反章程規定或者未經成員大會同意對外進行投資的;
(四)向本社轉嫁債務的;
(五)收受他人財物,損害本社利益的;
(六) 操控農民專業合作社決策,損害本社及其成員權益的;
(七)其他損害本社經濟利益的行為。
6. 農民合作社的基本章程是什麼
第一條為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保障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其社員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的有關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設立、分立、合並、終止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活動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本條例所稱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是指在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從事同類或者相關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依據加入自願、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餘返還的原則,按照章程進行共同生產、經營、服務活動的互助性經濟組織。
第四條合作社依照本條例規定登記取得法人資格,依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合作社社員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合作社承擔責任,合作社以其全部資產對合作社債務承擔責任。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合作社的合法財產和經營自主權。
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合作社發展,在資金、稅收、科技、人才、用地、供水、供電、交通等方面制訂具體措施予以扶持。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合作社的指導、協調和服務工作。
工商、財政、稅務、金融、科技、交通、林業、海洋與漁業、供銷等部門和單位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相關扶持、服務工作。
第六條設立合作社,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社員七個以上;
(二)注冊資金五萬元以上;
(三)有社員共同制定的章程;
(四)有合作社名稱;
(五)有符合本條例規定的組織機構;
(六)有生產經營服務場所和必要的生產經營服務條件。
第七條合作社應當根據本條例規定製定章程。
合作社章程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名稱;
(二)住所;
(三)宗旨、原則;
(四)生產經營服務范圍;
(五)入社、退社、除名的規定;
(六)社員權利、義務;
(七)注冊資金、社員出資方式、出資額及退出、轉讓、繼承的規定;
(八)盈餘分配、債務承擔的規定;
(九)公積金、公益金、風險金的規定;
(十)組織機構及其產生辦法、職權、議事規則;
(十一)法定代表人;
(十二)終止事由、清算辦法;
(十三)章程修改程序;
(十四)社員認為需要規定的其他事項。
前款所稱的住所是指合作社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
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會同工商等有關部門根據本條例制定合作社示範性章程。
第八條設立合作社,應當向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登記,取得法人營業執照。營業執照的簽發日期為合作社的成立日期。
第九條合作社申請登記時,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組建負責人簽名的登記申請書;
(二)合作社章程;
(三)驗資證明;
(四)組建負責人身份證明及社員名冊;
(五)股本結構及社員出資情況;
(六)住所的合法使用證明;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文件。
第十條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在收到登記申請之日起二十日內做出決定。對符合條件的,發給營業執照;對不符合條件的,不予核准登記並給予書面說明。
第十一條合作社名稱由區域、字型大小、產業類別和「合作社」字樣組成。
第十二條組織和個人承認章程規定,履行章程規定的入社手續,即取得合作社社員資格。
社員退社應當提出書面申請,並按章程規定辦理退社手續。
第十三條每個社員應當認購股金。社員之間可以自願聯合認購股金。
從事生產的社員認購股金應當占股金總額的一半以上。
單個社員或者社員聯合認購的股金最多不得超過股金總額的百分之二十。
社員認購股金可以貨幣出資,也可以實物、技術、土地承包經營權等作價出資。
第十四條合作社社員(代表)大會是合作社的權力機構,依照本條例和章程規定行使職權。社員代表由社員民主選舉產生。
理事會是社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由社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對社員(代表)大會負責。理事會成員不得少於三人,理事長為合作社法定代表人。
監事會是合作社的監督機構。社員人數較少的合作社,可以只設一至二名監事。監事會(監事)由社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對社員(代表)大會負責。
第十五條社員(代表)大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修改章程;
(二)選舉或者罷免理事會、監事會(監事)成員;
(三)決定增減注冊資金和股金轉讓;
(四)決定合並、分立、終止、清算;
(五)審議理事會、監事會(監事)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
(六)決定經營方針和投資計劃;
(七)決定重大財產處置及對外擔保事項;
(八)決定盈餘分配和彌補虧損方案;
(九)章程規定應當由其決定的重大事項。
第十六條社員(代表)大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有四分之一以上社員、三分之一以上社員代表、監事會(監事)提議或者理事會認為有必要的,應當召開臨時社員(代表)大會。
第十七條社員(代表)大會表決一般應當實行一人一票,也可以按交易額與股金額結合實行一人多票等方式進行。實行一人多票方式的,單個社員最多不得超過總票數的百分之二十。
合作社章程應當對表決事項及其採取的表決方式作出明確規定。
第十八條合作社年度結算有盈餘的,按照章程規定提取公積金、公益金、風險金後,再結合交易額和股金額進行統籌分配。
政府扶持和其他組織、個人贈予合作社的資產,應當用於合作社的發展。國家另有規定或者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
合作社年度結算虧損的,可以用歷年結余的公積金、風險金彌補虧損。
第十九條合作社銷售社員生產和初加工農產品,視同農戶自產自銷。
合作社銷售非社員農產品不超過合作社社員自產農產品總額部分,視同農戶自產自銷。
第二十條合作社應當建立健全財務、會計制度,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
合作社應當實行社務公開,每年定期向社員公布財務狀況,社員有權按章程規定查閱合作社財務狀況。
合作社具體財務、會計制度由省財政部門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共同制定。
第二十一條合作社向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財務審計要求的,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合作社進行審計,審計不得收費。
第二十二條合作社章程規定的終止事由發生或者被依法解散的,合作社應當成立清算小組,對其資產、債權和債務進行清算。清算後的剩餘財產按出資額比例進行分配。
第二十三條合作社合並、分立和終止的,應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變更、開業或者注銷登記。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將合作社設立、分立、合並和終止的情況及時告知同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