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食品監管不力監管部門該承擔何種法律責任

食品監管不力監管部門該承擔何種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2-13 16:19:57

⑴ 食品質量安全問題政府部門該怎麼做

監管要切實負起責任

按照我國食品安全法,對食品安全的監管涉及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等部門。這些部門是按照從原材料到產品、市場、餐桌的順序進行分段監管。從田間地頭到餐桌,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監管部門把關,為公眾的食品安全構築屏障。

然而,這個安全屏障卻屢屢被突破。

食品質量安全事件發生後,人們都在質問,有關部門為何在媒體曝光後才加大監管和執法,我們的監管為何不能「未雨綢繆」。這就說明目前我們的監管體系存在很多問題。

今年3月15日,國務院發布文件,對2011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作出安排。這個文件指出,當前我國食品安全基礎薄弱的狀況尚未根本轉變,食品安全領域的違法行為時有發生,食品安全管理責任不落實、監管工作不到位等問題還比較突出。

「地方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行政管理專業翁士洪博士認為:「這種新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還存在缺乏有效的決策中心、垂直管理部門與地方政府關系不順、部門利益導致監管碎片化等許多深層的體制性障礙。」

在此次上海饅頭事件中,違規加工生產饅頭的公司工作人員表示,並非沒有監管,監管部門一個月會抽查一次。當監管部門來檢查的時候,公司就把東西拿到辦公室給他們檢查,不讓他們去車間,「他們一來我們就把車間的門關上,不讓他們進去。」

「這么多年的經驗證明,一個事情如果一個部門管不了,多個部門必然也管不好。」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說,消除監管真空地帶、建立無縫對接的監管理念已經提了很多年,但在執行上依然不到位。在劉俊海看來,對食品安全應該是零容忍,對監管不力的政府部門與相關責任人都要做出嚴厲處罰,該撤職的要撤職,該降職的要降職,不能總是無人為監管缺位負責。現有的監管隊伍已經足夠了,卻總是監管不好,總要有人為此負責。

「不少政府部門依舊將發展放在第一位,認為企業發展起來了,其他問題都是小問題。」劉俊海說,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發展必須是在規范中的發展,不能總是無規范地亂發展。

⑵ 違反《食品安全法》要負哪些法律責任

食品安全法 -法律適用和法律責任
1、正確把握食品安全法與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的關系。
食品安全法確立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食品安全監管的基本原則、基本體制制度,對於其他相關法律法規具有指導和規范作用,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的基本精神應當與食品安全法相一致。如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是規范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專門性法律。在農產品生產加工領域,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有明確規定的,適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沒有規定的,應當適用食品安全法。又如產品質量法,是規范和加強對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明確產品質量責任的一般法。食品安全法則是規范食品安全的特別法。根據特別法優於一般法的原則,食品的安全監管應當適用食品安全法。關於乳品、轉基因食品、生豬屠宰、酒類等食品安全管理,法律和法規另有規定的,適用其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食品安全法。
2、正確把握綜合協調與分段監管的關系。
食品安全監管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綜合協調和分段監管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一方面,沒有強有力的綜合協調,部門監管缺乏聯動,就難以形成監管合力,具體監管中會出現缺位、錯位和越位,容易埋下安全隱患。綜合協調部門應當按照食品安全法賦予的六大職責,結合各環節監管實際,從制度上確保食品安全工作的連續性和統一性,使各部門形成合力,不斷鞏固食品安全工作成果。另一方面,沒有職責分明的分段監管,就不能適應食品安全監管鏈條長、監管資源多的監管特點,不能有效調動各部門的積極性,也難以形成應對諸多復雜問題的合力,容易造成監管不力。因此,各監管部門既要按照食品安全法的分工要求,明確職責,理清思路,加強職責環節食品安全監管,又要在綜合部門的統一協調下,發揮各自監管優勢,為保障食品安全的共同目標而努力。
3、正確把握地方政府負總責與監管部門各負其責的關系。
食品安全法確立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食品安全統一負責的制度,目的是強化地方政府屬地責任,加強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領導,克服地方保護對食品安全監管的干擾。縣級以上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依法行使職權,承擔責任,是為了強調各自監管職能,建立健全權責一致的職責體系。地方政府負總責和監管部門各負其責是高度統一、相輔相成的關系,它要求各級政府必須把食品安全作為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支持監管部門正確履行職責,創造良好的執法環境;也要求各監管部門恪盡職守,密切配合,責任到位,相互銜接,形成完整的監管鏈和責任追究體系。
4、正確把握食品生產經營者第一責任人與政府行政監管問責的關系。
食品安全法明確了食品生產經營者作為保證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法定義務,更加嚴格地規范食品生產經營行為,促使食品生產者依據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准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在食品生產經營活動中重質量、重服務、重信譽、重自律,對社會和公眾負責,保證食品安全,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這一制度與政府行政監管問責制度並行不悖,共同形成一個科學合理、層次分明的完整的法律責任體系,為追究食品安全責任和補償食品安全問題受害當事人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⑶ 食品安全法中的民事條款

一、食品安全法中的三種特殊民事責任

1、生產者和銷售者的責任

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銷售中要求支付價款10倍的賠償金。

2、虛假廣告中的責任

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個人在虛假廣告中向消費者推薦食品,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與食品生產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也就是說如果明星代言的某些食品出現了問題,明星也要一起承擔民事責任。

3、出租人的責任

集中交易市場的開辦者、櫃台出租者和展銷會舉辦者,應當審查入場食品經營者的許可證,明確入場食品經營者的食品安全管理責任,定期對入場食品經營者的經營環境和條件進行檢查,發現食品經營者有違法行為的,應當及時制止並立即報告所在地縣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

集中交易市場的開辦者、櫃台出租者和展銷會舉辦者未履行上述規定義務,本市場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二、如何避免食品安全事故

第一,落實企業和政府責任。根據食品安全法,食品生產經營者負有保證食品安全的社會責任,各級地方人民政府負有對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統一領導、組織、協調的責任,各有關部門要堅持統一協調與分工負責相結合,認真履行職責,搞好監督指導。

第二,要進一步完善和強化責任制度與問責制度,推動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順利進行。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必須敬業盡責,以對百姓生命高度負責的態度對食品市場加大檢查頻率,拓寬覆蓋范圍,最好做到常規檢查和突擊檢查相結合,保證食品安全市場的「零死角」。 要採取有效措施,堅決打擊食品安全領域各種違法生產經營的行為,嚴肅查處並追究監管不力的行為,真正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

第三,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應急體系。整合食品衛生監督、質檢、工商為主的政府職能部門資源,使各有關部門的監管工作有機銜接起來,讓市場監管到位。同時以食品行業協會為主導,帶領企業堅定不移的執行與參與政府發布的各種類型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及活動。

第四,還需努力提升社會的道德良心水準。不為自身獲利而去害人,這是最底線的道德標准,然而在利益至上的喧囂時代,道德底線總是被輕易地放棄。在市場經濟的建設中,我們顯然更多強調市場的逐利性,而忽略了其道德性,很多時候,道德性的呼籲甚至被認為與市場的經濟性格格不入,這不能不說是個認識上的偏差。

⑷ 世衛強調食品安全,該如何加強市場食品安全監管

第二個世界食品安全日。本年的主要內容是“食品安全是每個人的責任”,進一步強調食品安全是政府、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共同責任。

近年來,各地食品安全事故頻發,導致政府部門未能對食品安全進行監管。一些職能部門的不做事導致食品安全監管不力,一些負責食品安全監管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雖然涉嫌失職或濫用職權,但很少被追究刑事責任。為了保證人民餐桌的安全,僅僅懲罰相關企業顯然是不夠的。監管部門工作人員的失職行為必須納入處罰范圍,監管失職人員應追究法律責任。在現實生活中,由於種種原因,地方政府和職能部門玩忽職守,不履行安全監督管理職責,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凈化食品市場秩序,導致以掙錢為目的的食品生產經營者無所顧忌地製造食品安全問題,一些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頻頻發生。一些職能部門甚至對不具備合法食品生產經營資格、違法行政許可等的經營者開綠燈。

⑸ 政府在食品安全監管中承擔什麼樣職責

政府各主要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分工如下:
質量技監部門負責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版監管的主要職能部門;權
工商部門負責食品流通環節的監管;
衛生部門負責餐飲業和食堂等消費環節的監管;
食品葯品監管部門負責對食品安全的綜合監督、組織協調和依法組織查處重大事故。供參考。

⑹ 食品安全管理員需要承擔什麼責任

家公司,此公司出問題是否和

⑺ 做食品超標要付什麼法律責任

來違反食品安全法規定自,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並可以沒收用於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
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並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並處貨值金額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罰款;
情節嚴重的,吊銷許可證。

⑻ 下列哪些行為必須符合食品安全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下列活動,應當遵守本法:
(一)食品生產和加工(以下稱食品生產),食品流通和餐飲服務(以下稱食品經營);
(二)食品添加劑的生產經營;
(三)用於食品的包裝材料、容器、洗滌劑、消毒劑和用於食品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以下稱食品相關產品)的生產經營;
(四)食品生產經營者使用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
(五)對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的安全管理。
供食用的源於農業的初級產品(以下稱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規定。但是,制定有關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標准、公布食用農產品安全有關信息,應當遵守本法的有關規定。

熱點內容
簡述勞動合同法的適用范圍 發布:2025-09-30 23:11:08 瀏覽:1
百度優酷社會與法 發布:2025-09-30 23:10:17 瀏覽:931
慈善法立法過程 發布:2025-09-30 23:08:31 瀏覽:139
陝西省宗教事務條例 發布:2025-09-30 22:57:10 瀏覽:21
我國盜版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30 22:57:04 瀏覽:556
證件的掃描件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30 22:51:59 瀏覽:963
會計職業道德修養的環節包括 發布:2025-09-30 22:47:24 瀏覽:414
國信司法鑒定 發布:2025-09-30 22:40:29 瀏覽:554
投資人對公司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9-30 22:40:01 瀏覽:158
勞動法試用期報酬 發布:2025-09-30 22:30:22 瀏覽: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