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環境保護法律責任分析
Ⅰ 結合法律的作用,分析新環保法規定一系列強制性懲罰措施的必要性
修訂後的環保法在明確政府責任、加大對違法排污的懲罰力度、加大信息公開等方面有重要突破,被視為中國用重典向污染開戰的力舉。新環保法2015年1月1日施行。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24日經表決,通過了修訂後的環境保護法。修訂後的環保法自2015年1月1日施行。
修訂後的環保法在明確政府責任、加大對違法排污的懲罰力度、加大信息公開等方面有重要突破,被視為中國用重典向污染開戰的力舉。
法律修改草案一般經全國人大常委會三次審議後表決,而此次環保法則經過四次審議,持續近三年時間,歷經兩次公開徵求意見,數易其稿,方獲通過。同時修法過程中,修法方式由「修正」改為「修訂」,據法律人士分析,這意味著該法「不是小修小補,而是大修大改」。
這種「大修大改」在明確政府責任、加大對違法排污的懲罰力度等方面著力明顯。
修訂後的環保法規定,國家在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嚴格保護。同時規定,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或者委託專業機構,對環境狀況進行調查、評價,建立環境資源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
修訂後的環保法還規定:一是在跨行政區域的重點區域、流域聯合防治中實行統一標准。二是國家促進清潔生產和資源循環利用;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推廣清潔能源的生產和使用。三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環境污染公共預警機制,組織制定預警方案;環境受到污染,可能影響公眾健康和環境安全時,依法及時公布預警信息,啟動應急措施。
對於社會長期詬病的「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問題,修訂後的環保法打出重拳,規定將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的環境違法信息記入誠信檔案,及時向社會公布違法者名單,同時明確有關按日計罰規定中的罰款處罰,依照有關法律法規按照防治污染設施的運行成本等因素確定的規定執行;規定地方性法規可以根據環境保護的實際需要,增加按日連續處罰的違法行為的種類。
對情節嚴重的環境違法行為,修訂後的環保法明確,此類行為適用行政拘留;對有弄虛作假行為的環境監測機構以及環境監測設備和防治污染設施維護、運營機構,修訂後的環保法規定其承擔連帶責任。
值得一提是,此前社會關注度較高的環境公益訴訟問題,在二審稿中,環境公益訴訟主體為「中華環保聯合會以及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的環保聯合會」,主體過窄引發爭議。到2013年的三審稿中,公益訴訟的主體從「中華環保聯合會」擴展到「全國性社會組織」。
最終通過的環保法修訂案,明確將提起公益訴訟的主體擴大到「在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的相關社會組織」,分析指,這體現出立法者吸納民意,不斷完善立法的過程。
修訂後的環保法在強調政府與企業責任的同時,還進一步明確公民的義務。將每年6月5日定為環境日,規定公民應當採用低碳、節儉的生活方式,明確公民應當遵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配合實施環境保護措施。
Ⅱ 《環境保護法》第五章規定的法律責任有哪三類
1民事責任,例如:第四十一條 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有責任排除危害,並對直接受到回損害的單位或答者個人賠償損失。
2行政責任,例如:第三十五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可以根據不同情節,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
(一) 拒絕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現場檢查或者在被檢查時弄虛作假的。
(二) 據報或者謊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有關污染物排放申報事項的。
(三) 不按國家規定繳納超標准排污費的。
(四) 引進不符合我國環境保護規定要求的技術和設備的
(五) 將產生嚴重污染的生產設備轉移給沒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單位使用的。
3刑事責任,例如:第四十三條 違反本法規定,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導致公私財產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Ⅲ 新環境保護法的五大要點有哪些
參考下:
(一)創新了立法理念,首次在基本法中提出"保護優先,生態紅線,專以人為本「等理念屬
(二)強化了政府環境保護責任,對責任人實行「問責」
(三)充實、完善了環境管理制度法律制度
(四)實現環境管理轉型,強化了環境監督管理
(五)強化了企業污染防治的責任
(六)明確了公眾參與,公眾監督權利(信息公開、知情權、 人人參與)
(七)確立了公益訴訟制度,擴大了訴訟主體資格範圍
Ⅳ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明確了哪些政府責任
環境保護責任,政府首當其沖。新環保法特別強化了各級政府的環保責任,著重要求地方政府平衡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其中,重點規定了9個方面的政府環保工作職責。
職責一:對行政區域內的環境質量負責。
作為原則性規定,新環保法在第六條第二款指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
職責二:改善環境質量。
根據新環保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環境保護目標和治理任務,採取有效措施,改善環境質量。未達到國家環境質量標準的重點區域、流域的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制定限期達標規劃,並採取措施按期達標。
職責三:對環境保護加大財政投入。
新環保法第八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大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財政投入,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職責四:加強環境保護宣傳和普及工作。
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第九條提出,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環境保護宣傳和普及工作,鼓勵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社會組織、環境保護志願者開展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營造保護環境的良好風氣。
職責五:對生活廢棄物進行分類處置。
根據新法第三十七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組織對生活廢棄物的分類處置、回收利用。
職責六:推廣清潔能源生產和使用。
據新環保法第四十條第二款,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推廣清潔能源的生產和使用。
職責七:做好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准備。
新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應當做好突發環境事件的風險控制、應急准備、應急處置和事後恢復等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環境污染公共監測預警機制,組織制定預警方案;環境受到污染,可能影響公眾健康和環境安全時,依法及時公布預警信息,啟動應急措施。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結束後,有關人民政府應當立即組織環評事件造成的環境影響和損失,並及時將評估結果向社會公布。
職責八:統籌城鄉污染設施建設。
新環保法第五十一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統籌城鄉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固體廢物的清掃、收集、運輸和處理等環境衛生設施,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場所以及其他環境保護公共設施,並保障其正常運行。
職責九:接受同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對環保工作的專項監督。
根據新環保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每年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的完成情況,對發生的重大環境事件應當及時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報告,依法接受監督。
Ⅳ 求關於環境保護法的案例和分析。
環境保護法案例分析
光明造紙廠位於某河流中上游。1998年6月,環境監測站對該造紙廠的污水進行監測,發現該廠 對所排放的污水的凈化處理不夠,多種污染物質的含量嚴重超標。遂向該廠提出限期治理的要求,但光明紙廠不予理會,沒有採取任何凈化措施。1998年10月,市環保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其徵收排污費,但該廠領導卻以經濟效益不好為由,拒絕繳納。
環保局在多次徵收未果的情況下,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光明紙廠繳納應繳排污費。
問題:市環保局提出的訴訟請求是否合理?
答案:本題關於污染環境拒交排污費爭議問題。環保局提出的訴訟請求是合理的。
徵收排污費是我國環保法規定的一項重要制度,其目的是為了促進企業事業單位加強經營管理,提高資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治理污染,改善環境。《水污染防治法》第十四條規定:「直接或間接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應當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部門的規定,向所在地的環境保護部門申報登記擁有的污染物排放設施、處理設施和在正常作業條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和濃度,並提供防治水污染方面的有關技術資料。」第十五條規定:「企業事業單位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按照國家規定繳納排污費;超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按照國家規定繳納超標准排污費。」「超標准排污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制定規劃,進行治理。」 因而,排污單位應當如實向當地環保部門申報登記排污設施和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和濃度,經環保部門或其指定的監測單位核定後,作為徵收排污費的依據,由環保部門按《徵收排污費暫行辦法》徵收。本案光明紙廠不按期繳納排污費的行為是錯誤的。至於該廠提出的「企業效益不好,無力支付」的理由,是不能支持的,因為我國的環境保護法並沒有這類可以免費的規定。
案例分析題
1、【案情】
某市郊四個村委會起訴位於該市郊的水泥廠。原告訴稱,被告在生產水泥過程中超標排放粉塵,污染環境,影響農作物生長和人畜健康,給原告造成了損害。因而請求賠償11年的經濟損失共約693萬元,水泥廠停產或搬遷。被告辯稱,水泥廠因建於十年動亂時期,初期的確有超標排污問題,但自《環境保護法(試行)》及其他相關法律公布以來,經過治理,排塵已經達標,成分性能與一般塵土相同,而不是水泥粉塵,因此不必承擔責任。該市中院審理此案,認為原告起訴依據是以硅酸鹽水泥粉塵為研究對象的試驗結論,而調查化驗發現被告排放粉塵主要為未經煅燒的生料粉塵。生料粉塵的危害尚無確切研究結果和定論。原告無法提供確切證據,因此不予完全支持。而被告以前確實曾有長期超標排放的行為,因此判決被告賠償該時期的損害,並一次性賠償原告35萬元。
【問題】
1、該中院的判決是否恰當?為什麼?2、您認為合適的判決應為如何?
【分析】
(1)該中院的審理過程不太恰當。因為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對於原告提出被告污染環境引起損害而請求賠償的,被告否認侵權事實,由被告負責舉證。本案中,應由水泥廠承擔證明生料粉塵無害的責任,而不應由原告證明生料粉塵有害。水泥廠無法證明的,即視為該事實成立。對於超標排放的損害應予賠償的判決是恰當的。
(2)環境民事法律責任的承擔不要求行為的違法性,因此僅僅以是否超標排放來劃分是不正確的,這至多是其損害事實的一個證據。
本案中,被告無法證明其排放物無害時,根據法律規定,應推定存在因果關系,應由他承擔賠償責任。同時,應充分考慮自然災害、氣候等其他原因造成的損害,分清被告承擔責任的大小。
2、【案情】
1989年,遼寧省某鄉崗崗村群眾向市環保局投訴,稱自1988年以來,該市礦務局設在該村的排矸場,由矸石自燃產生大量有毒煙氣,使附近農田果園受到污染損害,要求賠償損失。市環保局受理了此案。經調查化驗發現,排矸場矸石自燃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硫,嚴重超標,持續時間長,是造成附近農作物、果木損害的主要原因。
排矸場認為,國家對排矸污染問題沒有具體規定,拒不承擔責任。同時主張在煤礦生產中必然環節是排放煤矸石。限於我國煤矸石及煤炭技術水平,可燃物品不可避免地進入矸石,這才導致自燃。它認為屬於不可抗力,因此不必承擔責任。
【問題】
(1)該場應否承擔賠償責任?為什麼?
(2)該場的主張能否成立?這是否屬於不可抗而構成免責理由?
【分析】
(1)該場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雖然國家對排矸污染沒有具體規定,但是這不妨礙該場因其侵權行為承擔賠償責任。因為環境民事法律責任的承擔不要求行為的違洳窪。並且化驗結果已經證明該排污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2)該場主張矸石自燃屬於不可抗力不能成立,因此不能成為免責事由。我國法律規定不可抗力是指無法預見、無法避免、無法克服的客觀情況。矸石自燃雖然無法避免、無法克服,但是可以預見到的;而且自燃造成的損害也是可以採取一定措施防止和避免的。
3、【案情】
1991年9月,湖南某市發生嚴重大氣污染事件。21日凌晨,工業街一帶居民被有毒氣嗆醒,感覺喉嚨堵、胸悶、全身乏力。居民紛紛的濕毛巾捂鼻口躲避。上午,群眾認為是於該街中部的電鍍廠造成,出現圍攻情況,當地政府與公安機關將廠房封鎖停工。當日午,該街又出現相同的氣體。小部分情緒失控的群眾推倒了電鍍廠圍牆,毀壞了一些設備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萬余元。
經市環保局調查,該污染事故是因為當地一農葯廠的化磷反應鍋使用不當致使防爆膜破裂,三氯化磷泄人大氣反應生成酸霧和有毒氣體。圖該廠在工業街東北方2公里處,東北使有毒物質從電鍍廠平房上方侵入工業街,致使群眾誤認電鍍廠為污染源。
【問題】
(1)農葯廠對工業街居民應承擔何種責任?為什麼?
(2)你認為電鍍廠的損失是否應由農葯廠承擔?為什麼?
【分析】
(1)農葯廠應當對該街居民承擔賠償責任。該廠的行為(使用不當致使發生事故)與居民們所受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2)電鍍廠的損失不應由農葯廠承擔。電鍍廠的損失是因為部分失控群眾造成,構成普通的民事侵權關系;而環境民事經權關系則僅存在在農葯廠和居民之間。農葯廠的行為與電鍍廠的損害之間沒有法律上的因果關系。電鍍廠損失應由肇事者承擔。
4、【案情】
某水泥廠將用於生產的放射性物質鈷6。封存於山洞,但該廠疏於管理,而且並未作出具體警告以告知其危害性等,致使該物質被附近一村民甲誤以為貴重物品偷走並藏於該村一舊屋中。鈷源造成核污染,致使該村民甲及附近的十戶村民健康狀況下降,乃至生病住院治療。
【問題】
(1)對於該村無辜受害的村民,其損失由誰賠償?
(2)偷盜鈷源的村民甲應承擔何種責任?同時有何權利?
【分析】
(1)顯然,本案中無辜村民的受害是因為水泥廠的管理不當和甲的偷盜藏匿行為造成。水泥廠管理疏忽和告示不詳細是根本原因;甲將其作為貴重物品偷竊,此行為違法,但也不能使水泥廠免責。因此應由水泥廠和甲對受害村民負連帶賠償責任。
(2)甲雖然自身行為違法應受法律制裁以外,在作為第三人與水泥廠負連帶賠償責任同時,也是一個受害人。無疑對其自身的損害結果,很大部分是他自己的偷竊行為引發的。但這一行為能否使水泥廠免除對甲的責任,還應考慮水泥廠的警告、甲的行為等具體情節後才能確定。不過至少水泥廠對甲不會承擔全部責任,按混合過錯原則,雙方應各自承擔部分。
5、【案情】
養雞場經營者甲發現自她所在市某公司在她雞場附近修建預制板廠以來,小雞紛紛死亡,產蛋雞也不再下蛋,經濟損失達數萬元。同時,其住宅出現裂縫,家人住院。主要原因是各種設備產生的震動和雜訊。據環保局監測,其住宅及養雞場雜訊已達80分貝和95分貝。該廠自規劃以來,未履行「三同時」手續,也未安裝任何消聲防震措施。環保局在調解同時,對該廠罰款3萬元,並要求補辦「三同時」審批手續,審批通過前不得生產。
【問題】
(1)環保局的處罰有無法律依據?
(2)該廠若拒不履行調解協議時,甲有何救濟?
【分析】
(1)環保局的處罰是有法律依據的。首先,該廠未執行「三同時」規定,違反了《環境保護法》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的要求。其次,該廠排放雜訊及震動等已嚴重超標,違反了法律規定。
(2)該調解屬於行政調解,不具強制執行力。當該廠拒不履行時,甲可以到法院起訴該預制板廠。當然甲必須注意訴訟時效的規定。
Ⅵ 環境與保護法案例分析
經營者存在欺詐行為,應當返還價款,並承擔一倍的賠償責任。
Ⅶ 簡單說說新環境保護法
【】新環境保護法是:2014年4月2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環保法修訂案》,新法已經於2015年1月1日施行。中國環境領域的「基本法」,完成了25年來的首次修訂。
【】新環境保護法,設有七章70條。主要內容是:第一章總則、第二章監督管理、第三章保護和改善環境、第四章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第五章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第六章法律責任、第七章附則。
【】意義:
受限於原有的法律規定,長期以來,中國環保部門的處罰力度、執法手段都相當有限,相對於公安甚至稅務和工商部門來說,環保部門一直都是一個「軟衙門」,難以震懾日益猖獗的環境違法行為。新《環境保護法》,提供了一系列足以改變現狀、有針對性的執法利器——
一是新增「按日計罰」的制度,即對持續性的環境違法行為進行按日、連續的罰款。這意味著,非法偷排、超標排放、逃避檢測等行為,違反的時間越久,罰款越多。之前法律規定的針對環境違法的罰款,是一個定數,數額並不大,導致違法成本較低,不少企業因而怠於治污。新法施行「按日計罰」之後,罰款數額上不封頂,將倒逼違法企業迅速糾正污染行為。
二是新的《環境保護法》作為一部行政法律,罕見地規定了行政拘留的處罰措施,對污染違法者將動用最嚴厲的行政處罰手段。新法規定:對情節嚴重的環境違法行為適用行政拘留;對有弄虛作假行為的環境監測機構以及環境監測設備和防治污染設施維護、運營機構,規定承擔連帶責任。
三是個別地方企業的污染行為之所以肆無忌憚,背後是當地官員基於畸形政績觀的默許縱容,對此新《環境保護法》將拿「保護傘」開刀。其具體規定是:領導幹部虛報、謊報、瞞報污染情況,將會引咎辭職;面對重大的環境違法事件,地方政府分管領導、環保部門等監管部門主要負責人將「引咎辭職」。
新《環境保護法》還是一部開放的立法,將民間力量有序地納入環境治理的機制中,設立了環保公益訴訟制度。在修訂草案二審時,曾將環保公益訴訟的主體限定為一家「國字型大小」環保組織;在之後的幾次修訂中,法律訴訟主體得到進一步擴大,最終被規定為:「依法在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五年以上且信譽良好的社會組織」。同時,新法還規定:「符合規定的社會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Ⅷ 關於未批先建的法律責任,新環境保護法增加了什麼內容
關於未批先建的法律責任,新《環境保護法》增加了責令恢復原狀。
新《環境保護法》規定:
第六十一條 建設單位未依法提交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或者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批准,擅自開工建設的,由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責令停止建設,處以罰款,並可以責令恢復原狀。
(8)新環境保護法律責任分析擴展閱讀:
新增內容
受限於原有的法律規定,長期以來,中國環保部門的處罰力度、執法手段都相當有限,相對於公安甚至稅務和工商部門來說,環保部門一直都是一個"軟衙門",難以震懾日益猖獗的環境違法行為。剛剛出台的新《環境保護法》,提供了一系列足以改變現狀、有針對性的執法利器。
1、新增"按日計罰"的制度,即對持續性的環境違法行為進行按日、連續的罰款。這意味著,非法偷排、超標排放、逃避檢測等行為,違反的時間越久,罰款越多。
之前法律規定的針對環境違法的罰款,是一個定數,數額並不大,導致違法成本較低,不少企業因而怠於治污。新法施行"按日計罰"之後,罰款數額上不封頂,將倒逼違法企業迅速糾正污染行為。
2、新的《環境保護法》作為一部行政法律,罕見地規定了行政拘留的處罰措施,對污染違法者將動用最嚴厲的行政處罰手段。
新法規定:對情節嚴重的環境違法行為適用行政拘留;對有弄虛作假行為的環境監測機構以及環境監測設備和防治污染設施維護、運營機構,規定承擔連帶責任。
3、個別地方企業的污染行為之所以肆無忌憚,背後是當地官員基於畸形政績觀的默許縱容,對此新《環境保護法》將拿"保護傘"開刀。其具體規定是:領導幹部虛報、謊報、瞞報污染情況,將會引咎辭職;面對重大的環境違法事件,地方政府分管領導、環保部門等監管部門主要負責人將」引咎辭職"。
新《環境保護法》還是一部開放的立法,將民間力量有序地納入環境治理的機制中,設立了環保公益訴訟制度。
在修訂草案二審時,曾將環保公益訴訟的主體限定為一家"國字型大小"環保組織;在之後的幾次修訂中,法律訴訟主體得到進一步擴大,最終被規定為:"依法在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五年以上且信譽良好的社會組織"。
同時,新法還規定:"符合規定的社會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Ⅸ 環境保護法案例分析
造紙廠應當陳丹賠償責任
造紙廠責任認定採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其應當提供證據證明遇的死亡是其他污染企業造成,否則應當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