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踩踏事故法律責任分析

踩踏事故法律責任分析

發布時間: 2021-02-14 08:44:43

㈠ 踩踏事件屬於什麼責任有誰賠償

發生踩踏事件該由誰負責任主要是根據承擔的責任的大小和事件發生實際情況而內定。
如,容在商場出現踩踏事件,商場肯定是屬於主要責任,假如是有人故意踩踏的,那麼踩踏人就是主要責任人,商場也會有附帶責任,畢竟其具有管理責任和安全責任。
如,發生嚴重的踩踏事件,當地的政府或安監部門同樣會有責任,通常產生的相關情況都會與這些部門相關,比如上海外灘事件,當地的負責該區域的官員和相關責任部門都具有責任。
踩踏
一般指在某一事件或某個活動過程中,因聚集在某處的人群過度擁擠,致使一部分甚至多數人因行走或站立不穩而跌倒未能及時爬起,被人踩在腳下或壓在身下,短時間內無法及時控制、制止的混亂場面。

㈡ 地震中校園突發踩踏事件,校長負什麼責任

《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第五十五條 規定:在發生地震、洪水、泥石流、台風等自然災害和重大治安、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時,教育等部門應當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及時轉移、疏散學生,或者採取其他必要防護措施,保障學校安全和師生人身財產安全。
如果學校不履行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職責,對重大安全隱患未及時採取措施的,有關主管部門應當責令其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對學校負責人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1、發生重大安全事故、造成學生和教職工傷亡的;2、發生事故後未及時採取適當措施、造成嚴重後果的;3、瞞報、謊報或者緩報重大事故的;4、妨礙事故調查或者提供虛假情況的5、拒絕或者不配合有關部門依法實施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的。
學校校長是學校安全管理第一責任人,構成犯罪的,理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㈢ 對法律法規的分析從哪幾個方面分析

法律法規案例分析模塊整理
第一節 受教育權的保護與處罰
一、受教育權保護的相關法條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父母的義務: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以及有關社會組織和個人有義務使適齡兒童、少年接受並完成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1.父母的義務
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依法保證其按時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2013年12月份補招案例分析)
2.社會組織的義務
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應當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2013年12月份補招案例分析)
3.學校的義務
(1)對違反學校管理制度的學生,學校應當予以批評教育,不得開除。(2013年案例分析)
(2)普通學校應當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適齡兒童、少年隨班就讀,並為其學習、康復提供幫助。
(3)適齡兒童、少年免試入學。
(4)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並履行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學校的義務:學校應當尊重未成年學生受教育的權利,關心、愛護學生,對品行有缺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當耐心教育、幫助,不得歧視,不得違反法律和國家規定開除未成年學生。
二、侵犯受教育權懲處條例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1.學校承擔的法律責任
學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①拒絕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適齡兒童、少年隨班就讀的;
②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的;
③違反本法規定開除學生的;
④選用未經審定的教科書的。
2.父母承擔的法律責任
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無正當理由未依照本法規定送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接受義務教育的,由當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給予批評教育,責令限期改正。

㈣ 明通小學踩踏事件學校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哪些漏洞學校在此事故中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你好,學校可能存在管理不善,對突發事件處理不及時的情況,具體的責任認定應當以上級主管部門來認定,僅供參考,不作為實際處理的依據。

㈤ 請談談你對踩踏事故的看法

對踩踏事故的幾點看法

對於這次的學生踩踏事故,學生死亡數字之多令人觸目驚心。該校的晚自習怎麼會演變成踩踏事件。與該校的領導和老師有關,與學生素質有關。同樣的事故幾乎年年都在各地發生,如果再不加強管理,這樣的情況只會越來越普遍,直到每個家長都會擔心子女在學校是否安全,是否會遭遇生命的危險等。毫無疑問,這類事件嚴重的影響了學生和家長們的正常生活。

該次事件我第一個反映就是震驚,學校到底是怎麼了?怎麼能像煤礦一樣發生那麼巨大的事故?煤礦事故的環境危險性比學校更為惡劣。但現在連學校也成了事故多發地帶,這真的令人不解。美國有校園槍擊事件,中國有校園踩踏事件。在事故發生後,大家才往往會關注。本來,學校是教育孩子,學習知識的地方。層出不窮的校園踩踏事件值得引起人們深思。作為學生,他們不懂保護自己,那麼作為家長,老師們該怎麼來保護他們?這種種事故背後,家長和老師的人為疏忽,疏於管教佔了很大的因素,才造成嚴重事故。分析其原因,不外以下幾點:

1、教師缺乏責任感導致缺乏威信。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已經變得越來越復雜,而兩者之間的不理解,不諒解正使得教與學之間出現種種不配合和矛盾的存在。多年教育改革口號,到頭來也改不了教師的高高在上,學生的一切行為要聽從。現在的學生通過傳媒,網路,早已人小鬼大。對老師的話,家長的話很難放在心上。在十幾歲的時候,學生處於反叛期間,在教師不能以身作則、缺乏威信,疏忽大意的時候,某些學生顯露出了調皮、缺乏秩序,不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弊端。導致違背了教育的初衷。

2、學生缺乏秩序感,導致學生蒙難。
五十二個班,上千個學生。因下雨而選走一號樓梯,該學校有四個樓梯。他們做老師就沒想到這是引起事故的源頭?他們怎麼事先不做好合理分流的工作。這樣的問題不但在學校能看到,在各個地方都能看到,每當排對的時候,坐飛機,坐公交車,很多時候是你擠我,我擠你。看來,很多時候是從小在學校養成的不良習慣,致使到了社會上,也達不到作為一個文明市民的規范。這次血的代價,不知道有多少學生能夠加以警惕,這樣的事件值得各個院校注意。

3、晚自習該不該上?
要知道學生白天黑夜的讀書是很累的,他們心裡自不免有抱怨。在十幾歲的人心裡,生活不只是讀書,還應該有玩。在學校不能滿足學生的玩心的時候,他們在上完課程後就有種鳥從籠子里被放出的感覺。他們的極度興奮不難讓他們做出些過激的行為。學生晚上上自習,既然是自習,何不在家裡上?學習還不是靠自覺,這種牽著鼻子走的教育方式要改變。自習就是自己學習,要那麼幾千人一起學習干什麼?其實晚上的時間不用來休息,白天能好好上學嗎?這樣的情況只能說學校沒有客觀地安排好學生的作息和學習時間。

4、學校硬體設備是否合格?
四個樓梯,為何下雨後全選一號樓梯?是因為走一號樓梯能少淋雨。學校樓梯的照明設施是否合格?學校為何不在宿舍和學校之間建造合適的雨棚,以免學生淋雨受寒。學校應該提倡人性化管理和教育。只有老師尊重學生,學生才會尊師重教。

總的來說,培養人才不能光注重分數,填鴨式教育往往只能培養出死讀書或高分低能的人。在培養教育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學生的內在品德。缺乏自理和秩序觀的學生,是當前教學的一大漏洞。一旦形成這樣的不良風氣,教與學之間必會存在障礙。另外,學生對人身安全問題,對事故的應急應變能力薄弱,其中不乏教師們長期忽視素質教育的原因。

㈥ 踩踏事件踩死人怎麼算責任

踩踏事來件踩死人,自如果確實是被動的、不可阻止的踩踏,沒有證據證明是故意行為,不用承擔責任。整個責任應該是組織者和管理機關的責任。
如:2015年1月21日,上海市公布12·31外灘擁擠踩踏事件調查報告,認定這是一起對群眾性活動預防准備不足、現場管理不力、應對處置不當而引發的擁擠踩踏並造成重大傷亡和嚴重後果的公共安全責任事件。黃浦區政府和相關部門對這起事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調查報告建議,對包括黃浦區區委書記周偉、黃浦區區長彭崧在內的11名黨政幹部進行處分。

㈦ 假如有很多人圍觀你出現踩踏事件由誰承擔責任

很多人圍觀你出現踩踏事件,由踩踏的人負責,或者是有引起踩踏,動亂的人回進行負責。答踩踏事件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輕則導致受傷,重則可能會導致死亡,所以當人群挺很多的時候,要進行一定的遠離。我們在人群的里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定的距離和秩序有序很容易造成人體人群的混亂,然後就造成踩踏事故。

㈧ 有什麼關於踩踏的法律滲透

發生踩踏事件該由誰負責任主要是根據承擔的責任的大小和事件發生實際情回況而定。答
如,在商場出現踩踏事件,商場肯定是屬於主要責任,假如是有人故意踩踏的,那麼踩踏人就是主要責任人,商場也會有附帶責任,畢竟其具有管理責任和安全責任。
如,發生嚴重的踩踏事件,當地的政府或安監部門同樣會有責任,通常產生的相關情況都會與這些部門相關,比如上海外灘事件,當地的負責該區域的官員和相關責任部門都具有責任。
踩踏
一般指在某一事件或某個活動過程中,因聚集在某處的人群過度擁擠,致使一部分甚至多數人因行走或站立不穩而跌倒未能及時爬起,被人踩在腳下或壓在身下,短時間內無法及時控制、制止的混亂場面。

㈨ 發生踩踏事件該由誰負責任

發生踩復踏事件該由誰負責任主要是制根據承擔的責任的大小和事件發生實際情況而定。
如,在商場出現踩踏事件,商場肯定是屬於主要責任,假如是有人故意踩踏的,那麼踩踏人就是主要責任人,商場也會有附帶責任,畢竟其具有管理責任和安全責任。
如,發生嚴重的踩踏事件,當地的政府或安監部門同樣會有責任,通常產生的相關情況都會與這些部門相關,比如上海外灘事件,當地的負責該區域的官員和相關責任部門都具有責任。
踩踏
一般指在某一事件或某個活動過程中,因聚集在某處的人群過度擁擠,致使一部分甚至多數人因行走或站立不穩而跌倒未能及時爬起,被人踩在腳下或壓在身下,短時間內無法及時控制、制止的混亂場面。

熱點內容
海口法院法官 發布:2025-09-30 19:30:24 瀏覽:85
杭州市環境噪音管理條例 發布:2025-09-30 19:28:53 瀏覽:67
自以為很道德 發布:2025-09-30 19:19:27 瀏覽:440
旺蒼縣治城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5-09-30 19:17:07 瀏覽:808
二對會計法律責任的剖析 發布:2025-09-30 19:16:56 瀏覽:39
2017民法考點 發布:2025-09-30 19:01:05 瀏覽:79
抄勞動法 發布:2025-09-30 18:52:22 瀏覽:486
戀愛自由婚姻法 發布:2025-09-30 18:40:26 瀏覽:78
中國法學專家 發布:2025-09-30 18:37:12 瀏覽:366
民法典保障 發布:2025-09-30 18:36:26 瀏覽: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