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違約的法律責任
A. 在雙方違約的情況下,應當如何確定各自的責任
你是問雙方違約的情況,應該如何確定各自的責任,這就要看你們雙方約定的。合同了合同上怎麼寫的就按合同來就行了?如果你約的話,是要交違約金的。都是按合同上寫的來就行,不讓合同上寫不就行了。該誰的責任就是誰的責任。
B. 違約責任是怎樣構成的,如何確定雙方違約責任
一、違約責任。根據民法通則、合同法的規定,以及目前我國的司法實踐,構成違約責任必須同時具備以下四個條件:
第一,行為,也就是一方當事人必須有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行為,這是構成違約責任的客觀條件。違約行為只能在特定的關系中才能產生。違約行為發生的前提是,當事人之間已經存在著合同關系。
第二,過錯,即違約一方當事人主觀上有過錯,這也是違約責任的主觀要件。當事人違約可能有各種原因,如不可抗力、對方違約等。因這些原因引起違約,當事人不能承擔違約責任。只有因違約當事人的原因造成違約責任。
第三,損害事實,損害事實指當事人違約給對方造成了財產上的損害和其他不利的後果。從權利角度考慮,只要有違約行為,合同債權人的權利就無法實現或不能全部實現,其損失即已發生。
第四,因果關系,即違約行為和損害結果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違約當事人承擔的賠償責任,只限於因其違約而給對方造成的損失。對合同對方當事人的其他損失,違約人自然沒有賠償的義務。
二、確定雙方違約責任。共同違約,是指雙方合同當事人都有違反合同規定的行為,而不是指一方當事人單方面違約。這種行為不包括一方在另一方嚴重違約時根據法律或者合同規定單方解除合同的情況在內,因為此種情況下單方解除合同的行為是合法行為。在雙方當事人都違反合同的情況下,如何劃分、確定雙方的違約責任,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雙方違約時,一般情況下根據各自過錯大小按比例承擔違約責任。從司法實踐經驗來看,按照下列方法劃分雙方違約的各自責任:
如果能確定雙方各自過錯的大小,則按各自的過錯大小承擔責任,即過錯大的一方當事人承擔主要的違約責任,過錯小的另一方當事人則承擔次要的違約責任。
雙方過錯相當,或者不能確定雙方過錯大小的,雙方平均分擔違約責任。由上可見,在雙方都有過錯的情況下,要劃分雙方的違約責任關鍵在於確定各自的過錯大小。 法律對此並沒有進行規定,這需要在具體實踐中根據實際情況來區分。在確定各自的過錯時,需要綜合考慮有關因素來判斷,這些因素主要是:(1)過錯種類。即 當事人的過錯是故意還是過失,故意是直接故意還是間接故意。不同種類的過錯,由此產生的責任也不一樣,如故意比重大過失嚴重,重大過失比輕過失嚴重。 (2)違約的先後順序。一般情況下,在其他條件相同或者相近時,哪方當事人先違約,哪方當事人就應負主要責任;後違約的,負次要責任。(3)違約的次數。 違約次數多的,應負主要責任。(4)違約的嚴重程度。違反合同主要條款的,應負主要責任。(5)後果的嚴重程度,即當事人違約造成的損失情況。(6)違約 的原因,即當事人是在什麼情況下由於什麼原因而違反合同規定。(7)其他有關實際情況。
C. 承擔違約責任的情形有哪些,雙方都違約時責任
當事人雙方都違反合同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法條鏈接:〈合同法〉
1、第一百零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2、第一百一十二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在履行義務或者採取補救措施後,對方還有其他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3、第一百一十三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經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4、第一百一十四條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
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
5、第一百一十六條 當事人既約定違約金,又約定定金的,一方違約時,對方可以選擇適用違約金或者定金條款。
6、第一百一十九條 當事人一方違約後,對方應當採取適當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沒有採取適當措施致使損失擴大的,不得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
當事人因防止損失擴大而支出的合理費用,由違約方承擔。
7、第一百二十條當事人雙方都違反合同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8、第一百二十一條當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違約的,應當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間的糾紛,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約定解決。
9、第一百二十二條 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D. 雙方違約責任,雙方違約怎麼處理
雙方當事人都違約而向抄對方承擔違約責任時,可以相應抵銷。
雙方都違約的情況下,不適用定金罰則。由於雙方過錯導致合同不履行或者履行不符合約定的,如果仍適用定金罰則,那就等於在自己不履行或者履行不符合約定情況下,仍能取得他人定金。這勢必會造成一方在喪失定金的同時,可主張雙方雙倍返還,另一方在取得對方喪失的定金的同時,又要雙倍返還於對方。這顯然違反設立定金制度的本意。因此,在雙方都違約的情況下,定金應當返還。
雙方違約是指合同雙方當事人分別違背了自己的合同義務。雙方違約概念有一個發展,演變的過程。雙方違約同過失相抵之間存在密切聯系,經常發生重合的情形,以致於人們經常將二者等同,混合使用。因此,討論雙方違約必須將其與過失相抵制度聯系起來。過失相抵,又稱混合過錯,是指就損害的發生,權利人存在過失時,法官可以按比例將損害在權利人與義務人之間分攤以減輕或免除義務人賠償責任的一種制度。
E. 雙方違約是怎麼樣的責任,雙方違約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您好,
一、什麼是雙方違約
所謂雙方違約,實質合同雙方當事人分別違背了自己的合同義務。我國《民法通則》第113條規定:當事人雙方都違反了合同的,應當分別承擔各自應負的責任。「筆者認為:為了准確地適用法律,保護合同當事人的權利,應當將正當的同時履行抗辯權、不安抗辯權、自助等行為從違約中分離出來。在出現糾紛後,對各種行為應作具體分析,而不能草率的定性,盲目地歸責。
二、雙方違約的構成要件
雙方違約的構成要件了:
第一:雙方當事人依據法律和合同規定,必須履行一定的義務,可見雙方違約通常適用與雙務合同,對於單務合同來說,僅僅只有一方當事人負有義務,因此,一般不會出現雙方違約的問題。
第二:當事人雙方而不是一方違背了其負有的合同義務。也就是說,雙方當事人都分別的違反了合同規定,如果僅有一方違反合同義務,只構成一方違約。
第三:雙方當事人違背了合同規定的義務。如果僅僅只是違反了法律義務,可能構成雙方過錯,但不一定構成雙方違約。如一方違約後,另一方違反了法律規定的減輕損失的義務,造成損失的擴大。從狹義的違約概念出發,這主要是一個過錯問題,由此將導致雙方的責任被減輕或免除。,但不能認為是雙方違約。
第四:雙方均無正當理由,如果一方式形勢同時履行抗辯權或不安抗辯權,則不能認為是雙方違約。如果當事人就對方違約後,採取適當的自我補救措施,如在對方拒不收貨時,將標的物轉賣等,不能認為是違約。
F. 合同雙方都存在違約行為,違約責任應該怎麼劃
雙方都存在違約抄的情況襲,那麼這要各自承擔各自的違約責任,不能因為雙方都有違約的情況就不承擔違約責任。其法律依據是:《合同法》120條規定,違約雙方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即任何一方只要違約都應因自己違約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此外,如果是行使抗辯權而產生的違約時不需要承擔違約責任的。
G. 違約需要負起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這個事情是民事行為,跟刑事不搭一點邊,所以不會出現你說的敲詐什麼的,所以不會承擔任何的刑事責任,這點敬請放心!
合約簽訂了,還是有法律效力的,所以對方可以追究你的民事責任,就要起訴你,要你支付欠款和承擔違約責任。你說合同條款對方沒有做明確說明,或者由誤解的話,一般情況下,法院是不會認可的,因為在一般的民事審判案件中,只要你簽訂了協議,協議就會被認為有效,除非是違法國家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有重大誤解的。因為重大誤解需要你舉證,這個證據也很難舉,所以法院一般都不會採納你這樣的說法的。
如果對簿公堂,看你說的情況,一般對方基本上會勝訴的。勝訴的話,你只要承擔生育款項就可以了。對於滯納金,要看你們合同有沒有約定了,如果有約定,還是需要承擔的,但約定的餓太離譜的話,法院也是不會支持的,這個錢如果時間不是很長(譬如好幾年這種情況),不會多的,你不要擔心了。
對方如果要你承擔律師費,法院一般是不會採納的!除非你們的合同由約定:敗訴方承擔另一方的律師費,否則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看到法院會支持對方的律師費的。
但你敗訴後,要承擔法院的訴訟費,如果有執行的話,還要承擔執行費,因為標的太小,按你1890來計算的話,就是50塊錢的事情。
這樣的案件,其實對方也是不想打官司的,因為為這點錢打官司太麻煩了!律師也一般不會接的,因為這樣的標的,律師不知道該問對方收多少錢了,收的少沒啥意思,收的多點吧,對方又不幹,對方不可能為了1800,再費個2000以上的律師費吧!>?
所以他們採取的辦法就是騷擾你,拚命的給你打電話,讓你煩了還錢!
大概的情況就是這樣,你如果覺得想還錢的,就去還了,或者就跟他們說你只有1000塊或什麼的,問他們要不要。一般這種情況,你想解決的話,對方都是願意跟你打折處理的。
你如果暫時還不想還的,那就由他們去吧,但是電話去還一個好了!省的被騷擾的麻煩。
就算對方去起訴了,到了法院還是會協調的,你還是可以讓對方打折的,法院為了結案都會幫你做工作!或者你乾脆連法院的傳票什麼的都不要收,也不去開庭,反正也不要承擔任何的刑事責任,大不了就還這點錢。這種情況法院也拿你沒轍,還要公告送達什麼的,半年都要過去了,對方估計也夠煩的!
情況大致就這樣,你自己琢磨怎麼處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