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虐童的法律責任
㈠ 虐待兒童違反什麼法律
違反《刑法》。
我國《刑法》對虐待罪作了詳細規定,情節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而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1)父母虐童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虐待罪,是指經常以打罵、禁閉、捆綁、凍餓、有病不給治療、強迫過度體力勞動等方式,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進行肉體上、精神上的摧殘、折磨,情節惡劣的行為。中國刑法中妨害婚姻、家庭罪的一種。
參考資料:虐待罪-網路
㈡ 親生父親虐待孩子如何處罰
親生父親虐待孩子的動機 虐待兒童案件有以下特點:一是兒童在受到家庭的虐待後不敢吭聲、投訴。二是家庭和社會存在錯誤的思想觀念。很多父母都認為,孩子是自己的,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三是虐待兒童案往往發生在結構不穩定的家庭。例如單親家庭、離異重組家庭中,父母關系的緊張,家庭暴力,不正當的情緒、怨恨轉嫁等因素,都導致了兒童受到虐待。 親生父親虐待孩子將受到什麼樣的處罰 目前,國內關於兒童保護的法律尚未完善。雖然兒童免遭家庭暴力的權利受到《刑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多部法律法規的保護,但大部分規定都屬於原則性的、宣示性的,可操作性較弱。 《刑法》第260條規定: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根據《中國青年報》報道,虐待罪屬於自訴案件范圍,只有致被害人重傷、死亡的,才能進入公訴程序。然而實踐中,兒童一般不會控告父母。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的調研發現,從受暴兒童、家庭成員到基層群眾組織,報案的很少,選擇報案的受害人僅占統計總數的1.4%。 如何保護受虐孩子 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從世界上消失了,再也無法挽回,而我們這些成年人,在悲傷惋惜之餘,又應該為保護孩子的生命和成長做些什麼? 未成年人尤其是幼童,屬於社會弱勢群體,自我保護能力比較弱,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侵害,因此對於未成年人的保護就顯得尤為重要。有專家建議,在制定法律時應該對未成年人給予特別的保護,在《刑法》當中,也應有一些條款對未成年人做出特別規定,以加強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比如可通過擴大《刑法》中「虐待罪」的適用范圍,來加強對未成年人的保護。 據專家介紹,目前我國法律是「不告不理」,受害人到法院訴訟,法院才會受理案件。當未成年人遭到家人虐待時,還沒有民事行為能力去法院起訴。專家建議,可以向國外和香港學習一些好的經驗,比如在美國防治虐童的相關法律中,最有特點的一條是 「強制報告制度」,對虐待兒童的知情人員必須舉報。大多數州要求「有理由相信」或「有理由懷疑」一個兒童受到了虐待或忽視時也要舉報,其中還規定,對兒童有責任的人或組織面對虐待和忽視時要舉報。
㈢ 父母虐待兒童會被怎麼判
一般情況下,對於虐待兒童的行為會被認定為虐待罪。
我國刑法第二百六十條關於虐待罪的規定是: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款罪,告訴的才處理。
通過刑法第二百六十條的規定可以看出,虐待罪容易同故意殺人罪和故意傷害罪混淆。司法實踐中難以認定某一行為是構成虐待罪還是故意殺人罪時,一般從主觀故意上區分二者的界限,虐待罪的主觀方面是故意對被害人進行肉體上和精神上的摧殘和折磨;故意殺人罪的主觀方面是故意剝奪他人的生命。
至於虐待罪與故意傷害罪的區別。在司法實踐中,一般主要從主觀故意上區別虐待罪與故意傷害罪的界限。如果行為人出於對被害人進行肉體上和精神上摧殘和折磨的故意,在實施虐待行為過程中,造成被害人輕傷或者重傷的,其行為構成虐待罪,不構成故意傷害罪;如果行為人在主觀上具有傷害他人身體健康的故意,並且在客觀上實施了傷害他人的行為,則其行為構成故意傷害罪,不構成虐待罪。
(3)父母虐童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認定方法
虐待罪是指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經常以打罵、捆綁、凍餓、限制自由、凌辱人格、不給治病或者強迫作過度勞動等方法,從肉體上和精神上進行摧殘迫害,情節惡劣的行為。
由血緣關系而引起的家庭成員,這是由於血親關系而產生的家庭成員,包括兩類:其一,由直系血親關系而聯系起來的父母、子女、孫子女、曾孫子女以及祖父母、曾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等,他們之間不因成家立業,及經濟上的分開而解除家庭成員的法律地位;其二,由旁系血親而聯系起來的兄、弟、姐、妹、叔、伯姑、姨、舅等家庭成員,但是,他們之間隨著成家立業且與原家庭經濟上的分開,而喪失原家庭成員的法律地位。這里例外的是,原由旁系血親撫養的,如原由兄姐撫養之弟妹,不因結婚而喪失原家庭成員的資格。
在我國,兒童一般是指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其中就包括了男童和女童。一般在對兒童實施虐待行為的時候,達到了一定的情節,那麼就會被認定為虐待罪,需要注意我國《刑法》中並沒有規定虐待兒童罪,所以在對虐待兒童行為進行處理的時候,往往都是認定為虐待罪的。
㈣ 虐童罪是怎樣定罪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
在刑法第二百六十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二百六十條之一:「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殘疾人等負有監護、看護職責的人虐待被監護、看護的人,情節惡劣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是指由於被害人長期受虐待逐漸造成身體的嚴重損傷或導致死亡,或者由於被害人不堪忍受長期虐待而自殺造成死亡或重傷,行為人是故意的實施虐待行為,而過失地引起他人重傷、死亡的結果,其虐待行為和重傷、死亡後果之間具備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根據本條規定,虐待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案件不屬於「告訴才處理」的范圍,因此,對這類案件,即使被告人提出控告,檢察機關也應提起公訴。
(4)父母虐童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案例:
2017年11月22日晚開始,數十名幼兒家長反映北京市朝陽區管庄紅黃藍幼兒園(新天地分園)國際小二班的幼兒遭遇老師扎針、喂不明白色葯片,並提供孩子身上多個針眼的照片。
2017年11月22日接到家長報案,北京警方根據家長反映情況進行調查取證。涉事老師和保育員暫時停職,配合警方調查。
2017年11月28日晚,北京警方公布朝陽區紅黃藍新天地幼兒園涉嫌傷害兒童事件調查情況。經公安機關調查,朝陽區紅黃藍新天地幼兒園教師劉某某(女,22歲,河北省人)因部分兒童不按時睡覺,遂採用縫衣針扎的方式進行「管教」。因涉嫌虐待被看護人罪,現劉某某已被刑事拘留。
2017年12月29日,北京市朝陽區檢察院經依法審查,對北京市朝陽區紅黃藍新天地幼兒園教師劉某某以涉嫌虐待被看護人罪批准逮捕。
㈤ 想問一下虐待幼兒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對於虐待兒童一般是來自於家庭以及學校,對於這些虐待兒童的行為可以說是犯罪的,虐待幼兒承擔哪些法律責任如下會有相關說明。
一、虐待兒童將構成虐待罪----家庭成員的虐待
1、虐待罪:虐待罪(刑法第260條),是指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經常以打罵、捆綁、凍餓、限制自由、凌辱人格、不給治病或者強迫作過度勞動等方法,從肉體上和精神上進行摧殘迫害,情節惡劣的行為。
2、刑法第二百六十條規定: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對於被害人沒有能力告訴,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除外。
3、《刑法修正案(九)》規定,「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殘疾人等負有監護、看護職責的人虐待被監護、看護的人,情節惡劣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將原刑法中界定虐待罪的主體是家庭成員擴展為「負有監護、看護職責的人」。
3、綜上,對於兒童監護人或者兒童的家庭成員或者是對兒童負有看護職責的虐待兒童的將構成虐待罪,受到相應的刑事處罰。
二、虐待兒童將構成尋釁滋事罪----學校及幼兒園的老師或其他人
1、尋釁滋事罪:尋釁滋事罪,是指肆意挑釁,隨意毆打、騷擾他人或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或者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行為。刑法將尋釁滋事罪的客觀表現形式規定為四種:①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②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的;③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④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的規定,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3、綜上,對於兒童所在的學校或幼兒園對兒童進行毆打虐待將構成尋釁滋事罪,將受到相應的刑事處罰。
4、除此之外,教師虐待幼兒本是違法行為,根據2015年11月1日正式實施的《刑法修正案(九)》規定了教師虐待兒童將受到刑法的懲處。《刑法修正案》還強化了幼兒園、學校等教育機構的職責,「針對單位犯罪的,不僅要判處罰金,而且要處罰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
三、其他相關法律規定:
1、《治安管理處罰法》中適合虐童案的是第四十三條所規定的:「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2、《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規定:「禁止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遺棄未成年人,禁止溺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殘疾的未成年人。」
綜上,我們可以知道,虐待兒童是觸犯虐待罪、尋釁滋事罪以及違反其他相關法律規定,是違法行為。對於虐待兒童的行為也做了相關規定,使得犯罪的人受到相應的刑事處罰
㈥ 虐童事件觸犯什麼法律應受什麼法律制裁
虐童事件是違法的,但是不構成犯罪,違反了《未成年保護法》所以沒回有刑事處罰。我答國法律有兩種處罰體系:第一層是治安處罰,處罰手段有行政拘留、罰款等;第二層才是刑事處罰,手段有判處徒刑或死刑等。
法律制裁就是行政處罰。
㈦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父母虐待兒童
中華人民共和國父母虐待兒童,會受到法律的治才的,情節嚴重的會 判刑。
甚至情節特到嚴重或至死至 殘的,最高能判死刑或無期徒刑。
㈧ 父母虐待系列的孩子有什麼法律責任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八條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人;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殘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嬰、棄嬰。」
《民法總則》規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父母是子女的法定監護人。監護人的職責是代理被監護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等。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父母作為子女的監護人如有實施嚴重損害被監護人身心健康行為的,人民法院根據有關個人或者組織的申請,撤銷其監護人資格,安排必要的臨時監護措施,並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依法指定監護人。
《婚姻法》第四十三條規定:「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應當予以勸阻、調解。對正在實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予以勸阻;公安機關應當予以制止。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提出請求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治安管理處罰的法律規定予以行政處罰。」
我國《刑法》第二百六十條規定了虐待罪——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該條是《刑法修正案(九)》的內容,其針對虐待罪主要做了兩個方面的修改:一是將刑法第二百六十條第三款修改為:「第一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被虐待的人沒有能力告訴,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除外。」並且在刑法第二百六十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二百六十條之一:「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殘疾人等負有監護、看護職責的人虐待被監護、看護的人,情節惡劣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有前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㈨ 以案說法:父母虐待兒童的行為應受到怎樣的處罰
父母虐待兒童的行為應受到法律的處罰。根據法律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 公安機關接到家庭暴力報案後應當及時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關規定調查取證,協助受害人就醫、鑒定傷情。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也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加害人實施家庭暴力,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婚姻法》
第二十一條 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
第四十五條 對重婚的,對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自訴;公安機關應當依法偵查,人民檢察院應當依法提起公訴。
《反家庭暴力法》
第十三條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單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婦女聯合會等單位投訴、反映或者求助。有關單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訴、反映或者求助後,應當給予幫助、處理。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也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十五條公安機關接到家庭暴力報案後應當及時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關規定調查取證,協助受害人就醫、鑒定傷情。
第十六條家庭暴力情節較輕,依法不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由公安機關對加害人給予批評教育或者出具告誡書。
第三十三條加害人實施家庭暴力,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四條被申請人違反人身安全保護令,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人民法院應當給予訓誡,可以根據情節輕重處以一千元以下罰款、十五日以下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