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的作用
『壹』 行政訴訟法2024
《行政訴訟法》2024版對行政訴訟的多個方面進行了修訂和完善。
該法律旨在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在2024年的修訂中,幾大亮點尤為突出。首先,擴大了可訴行政行為范圍,將原法中的“具體行政行為”修改為“行政行為”,這意味著更多類型的行政行為將成為行政訴訟的對象,增強了公民對行政行為的監督力度。其次,延長了起訴期限,從原來的“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延長至“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為當事人提供了更充足的時間來准備和提起訴訟,有效保障了其訴權。
此外,加強了立案登記制度,要求對於符合法定起訴條件的案件,應當當場登記立案,嚴禁以案件疑難復雜等為由不接收訴狀或不出具書面憑證。這一規定確保了所有合法的行政訴求都能得到及時受理,提高了行政訴訟的效率。同時,增加了調解制度,在審理過程中鼓勵雙方通過調解達成和解,有助於減少訴訟數量,加快案件處理速度,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
值得注意的是,新法還引入了強制應訴制度,要求被告方必須參與訴訟過程,這不僅能夠提高審判效率和質量,也有助於增強行政機關的法治意識,促使其依法行政。在執行階段,新法還增加了對違法行為的行政負責人的拘留措施,增強了法律的威懾力,保障了行政訴訟判決的有效執行。
綜上所述,《行政訴訟法》2024版通過一系列修訂和完善,進一步強化了行政訴訟在保護公民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方面的作用,為構建法治社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貳』 行政訴訟法第二十條規定
法律主觀:
行政訴訟法對保障一個國家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確保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合法權利免受行政權力的侵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一、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規定了什麼
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以及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提起訴訟。
有權提起訴訟的公民死亡,其近親屬可以提起訴訟。
有權提起訴訟凳散侍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提起訴訟。
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致使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應當向行政機關提出檢掘顫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職責。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職責的,人民檢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二、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的解讀
原告,即行政行為的相對人或利害關系人。本條所稱的「利害關系」,分作法律上利害關系與事實上利害關系二類,分別針對具體行政行為和事實行政行為。
趙大光講課時稱,本條所稱的「利害關系」,是直接的利害關系,而非間接的利害關系;是現實的利害關系,而非可能的利害關系;是特定的利害關系,即「本人」受到侵害。
三、行政訴訟法的作用是什麼?
(一)保證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行政案件
1、正確審理行政案件,是指人民法院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正確地適用法律,作出正確裁判.為了保證人民法院正確審理行政案件,行政訴訟法主要從人民法院獨立行使行政審判權、審判原則、證據制度、行政訴訟強制措施.審判依據、兩審終審制及審判監督程序等方面作出規定.
2、及時審理行政案件,是指人民法院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審理行政案件.為了防止行政案件久拖不決,行政訴訟法作了一系列的期限規定,如申請復議期限、復議期限、起訴期限、受理期限、審理期限等.這一系列法定期限之間又是相互銜接的.
(二)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行政訴訟法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1、明確規定了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圍.《行政訴訟法》第11條具體規定了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圍,亦即公民、法人和其棗吵他受到司法保護的范圍.這一規定與該法制定以前的狀況相比較,大大擴大了司法保護的范圍.
2、用專章規定了行政機關的行政侵權賠償責任,對申請賠償的程序、賠償責任以及賠償費用的來源等,都作了明確規定.
3、規定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在訴訟中的權利.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不受理起訴或駁回起訴,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上風對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審判決不服,可在法定期限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人民法院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被告不得以同一事實和理由作出與原具體行政行為基本相同的具體行政行為,等等.
(三)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
1、維護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人民法院經過審理,認為行政機頭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合法的和公正的,應判決維持、駁回原告的起訴.這就維護了行政機關的威信,保證了行政效率,穩定了行政秩序.
2、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由於種種原因,其具體行政行為侵害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由人民法除經過審理,根據不同情況,判決撤銷、變更行政處理決定或者強制行政機關履行義務,起到司法權監督行政權的作用.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希望大家看完後對於「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規定了什麼」有一定的認知。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叄』 《行政訴訟法》第二條是什麼
《行政訴訟法》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