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重大安全事故法律責任

重大安全事故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2-18 20:26:49

Ⅰ 重大安全事故罪的立案標准

《人民來檢察院直接受理的侵犯公民自民主權利人身權利和瀆取案件標準的規定》,對重大責任事故罪的這兩個標准作了量化規定:

1、重大傷亡,是指致人死亡一人以上,或者致人重傷三人以上的;

2、嚴重後果,是指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五萬元以上的,以及經濟損失雖不足規定數,但情節嚴重,使生產、工作受到重大損害的。

所謂情節特別惡劣,是指經常違反規章制度,屢教不改,明知沒有安全保證,不聽勸阻,強令工人違章冒險作業;發生過事故不引以為戒,仍繼續蠻干;事故發生後,不組織搶救,使危害後果蔓延擴大;為逃避責任,偽造現場、嫁禍於人;造成傷亡人數特別多;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特別大等。

拓展資料:

重大責任事故罪,是指在生產、作業中違反有關安全管理的規定,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強令他人違章冒險作業,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Ⅱ 重大責任事故罪和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重大安全事故

一、二者概念的界定
依據我國法律的規定,重大責任事故是指在生產和施工的過程中,因違反相關的安全法則和規章制度,而造成的重大傷亡事故或者其他嚴重損害的行為;重大勞動安全事故是指由於生產設備和條件的不合格,而造成的重大傷亡事故或者其他嚴重損害的行為。
兩種罪名的界定具有很多相似之處:第一是都涉及安全生產的領域,例如礦難、爆破、塌方等事故中,由於違章操作或違規操作而造成;第二是二者的結果都是造成了重大傷亡事故或其他嚴重傷害的行為,一般都會導致人員的死傷事故,都對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極大的損失,應當處以嚴厲的懲罰。
二者的區分也比較明顯,一是體現在犯罪主體的不同上,前者的主體是自然人,而後者的主體是法人,但由於在具體的罪行判定中,二者極不容易區分,因此經常會造成一些混亂;二是體現為犯罪行為方式的不同,前者屬於作為犯罪,而後者則屬於不作為犯罪。
二、犯罪主體不同
1、重大責任事故罪的主體為自然人。所謂「自然人」,是相對於「法人」而言的一個法學術語,是指在自然狀態下生長的個人。具體到對犯罪事實的判定中,重大責任事故責任罪的主體,一般是工礦企業或單位的普通員工或負責指揮、領導或監督職能的相關責任人。
2、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的主體為法人。「法人」則是一個對經濟社會單位人格化的法學術語,只是具有民事權利和行為能力的社會組織。與「自然人」主要指獨立的個人不同,「法人」則是指某一單位、機構或者組織。根據我國法律規定,重大勞動安全事故責任罪的主體是負責的工礦企業、黨政機構和監管部門,其犯罪責任也應該由相關的組織來承擔。

Ⅲ 發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分管領導會受到什麼處罰

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玩忽職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以廣東省為例,依據《廣東省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規定》第三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主要領導人或者政府有關部門正職負責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行政負責人)對下列重大安全事故的防範、發生,依照法律、法規和本規定有失職、瀆職情形或者負有領導責任的,依照本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玩忽職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重大火災事故;重大交通安全事故;重大建築質量安全事故;民用爆炸物品和化學危險品重大安全事故;煤礦和其他礦山重大安全事故;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和特種設備重大安全事故;其他重大安全事故。

政府和政府有關部門對重大安全事故的防範、發生負有領導責任的分管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比照本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玩忽職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重大安全事故肇事單位和個人的刑事責任、行政處罰和民事責任,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執行。

(3)重大安全事故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相關要求規定:

1、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後,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政府或者政府有關部門應當立即組織調查組對事故進行調查。

2、事故調查工作應當自事故發生之日起60日內完成,並由調查組提出調查報告;遇有特殊情況的,經調查組提出並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機構批准後,可以適當延長時間,但最長不得超過90日。

3、調查報告應當包括依照法律、法規和本規定對有關責任人員追究行政責任和其他法律責任的意見。

Ⅳ 重大安全事故責任罪的量刑標準是什麼

標准:

  1. 犯罪嫌疑人被以重大責任事故罪追訴,是因為符合重大責任事故罪的立案標准內,如容致人死亡一人以上或者致人重傷二人以上的、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五萬元以上的、造成其他嚴重情形的。

  2. 對於犯罪嫌疑人需要進一步定罪量刑,根據刑法規定,犯重大責任事故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Ⅳ 發生較大安全生產事故刑事責任怎麼定

重大事故一般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版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權濟損失的事故;
企業發生重大安全事故,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部門的負責人,相關責任人都要受到處理的。
這個要看事故的責任是如何認定的,國家對安全事故的處罰是很嚴厲的。如果發生重大安全事故,要上報至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

Ⅵ 出現重大安全事故管理人員要負多大刑事責任

1、重大責任事故罪,是指在生產、作業中違反有關安全管理的規定,因而發回生重大傷亡事故或答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強令他人違章冒險作業,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2、從司法實踐來看,重大責任事故罪中的「情節特別惡劣」主要是指下列幾種情況:(1)造成了特別嚴重的後果,如致多人死亡;或者致人重傷的人數特別多;或者直接經濟損失特別巨大。(2)違章行為特別惡劣,如已因違反規章制度受到批評教育或行政處罰而不改正,再次違反規章制度,造成重大事故;或者屢次違反規章制度;或者明知沒有安全保證,甚至已發現事故苗頭,仍然不聽勸阻、一意孤行,拒不採納工人和技術人員的意見,用惡劣手段強令工人違章冒險作業等。(3)事故發生後,行為人表現特別惡劣。如事故發生後,不積極採取搶救措施搶救傷殘人員或防止危害後果擴大,只顧個人逃命或搶救個人財物,使危害後果蔓延擴大;或者事故發生後,為逃避罪責,破壞、偽造現場,隱瞞事實真相,嫁禍於人。

Ⅶ 對發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除處理直接責任人外,還要追究行政主要領導和什麼責任及責任人的責任

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
第一條為了有效地防範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嚴肅追究特大安全事故的行政責任,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領導人和政府有關部門正職負責人對下列特大安全事故的防範、發生,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本規定的規定有失職、瀆職情形或者負有領導責任的,依照本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玩忽職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特大火災事故;
(二)特大交通安全事故;
(三)特大建築質量安全事故;
(四)民用爆炸物品和化學危險品特大安全事故;
(五)煤礦和其他礦山特大安全事故;
(六)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和特種設備特大安全事故;
(七)其他特大安全事故。
地方人民政府和政府有關部門對特大安全事故的防範、發生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比照本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玩忽職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特大安全事故肇事單位和個人的刑事處罰、行政處罰和民事責任,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執行。
第三條特大安全事故的具體標准,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採取行政措施,對本地區實施安全監督管理,保障本地區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對本地區或者職責范圍內防範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後的迅速和妥善處理負責。
第五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每個季度至少召開一次防範特大安全事故工作會議,由政府主要領導人或者政府主要領導人委託政府分管領導人召集有關部門正職負責人參加,分析、布置、督促、檢查本地區防範特大安全事故的工作。會議應當作出決定並形成紀要,會議確定的各項防範措施必須嚴格實施。
第六條市(地、州)、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對本地區容易發生特大安全事故的單位、設施和場所安全事故的防範明確責任、採取措施,並組織有關部門對上述單位、設施和場所進行嚴格檢查。
第七條市(地、州)、縣(市、區)人民政府必須制定本地區特大安全事故應急處理預案。本地區特大安全事故應急處理預案經政府主要領導人簽署後,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
第八條市(地、州)、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本規定第二條所列各類特大安全事故的隱患進行查處;發現特大安全事故隱患的,責令立即排除;特大安全事故隱患排除前或者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責令暫時停產、停業或者停止使用。法律、行政法規對查處機關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九條市(地、州)、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本地區存在的特大安全事故隱患,超出其管轄或者職責范圍的,應當立即向有管轄權或者負有職責的上級人民政府或者政府有關部門報告;情況緊急的,可以立即採取包括責令暫時停產、停業在內的緊急措施,同時報告;有關上級人民政府或者政府有關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組織查處。
第十條中小學校對學生進行勞動技能教育以及組織學生參加公益勞動等社會實踐活動,必須確保學生安全。嚴禁以任何形式、名義組織學生從事接觸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險品的勞動或者其他危險性勞動。嚴禁將學校場地出租作為從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險品的生產、經營場所。
中小學校違反前款規定的,按照學校隸屬關系,對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主要領導人和縣(市、區)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正職負責人,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記過、降級直至撤職的行政處分;構成玩忽職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中小學校違反本條第一款規定的,對校長給予撤職的行政處分,對直接組織者給予開除公職的行政處分;構成非法製造爆炸物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一條依法對涉及安全生產事項負責行政審批(包括批准、核准、許可、注冊、認證、頒發證照、竣工驗收等,下同)的政府部門或者機構,必須嚴格依照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安全條件和程序進行審查;不符合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安全條件的,不得批准;不符合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安全條件,弄虛作假,騙取批准或者勾結串通行政審批工作人員取得批準的,負責行政審批的政府部門或者機構除必須立即撤銷原批准外,應當對弄虛作假騙取批准或者勾結串通行政審批工作人員的當事人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行賄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負責行政審批的政府部門或者機構違反前款規定,對不符合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安全條件予以批準的,對部門或者機構的正職負責人,根據情節輕重,給予降級、撤職直至開除公職的行政處分;與當事人勾結串通的,應當開除公職;構成受賄罪、玩忽職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二條對依照本規定第十一條第一款的規定取得批準的單位和個人,負責行政審批的政府部門或者機構必須對其實施嚴格監督檢查;發現其不再具備安全條件的,必須立即撤銷原批准。
負責行政審批的政府部門或者機構違反前款規定,不對取得批準的單位和個人實施嚴格監督檢查,或者發現其不再具備安全條件而不立即撤銷原批準的,對部門或者機構的正職負責人,根據情節輕重,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構成受賄罪、玩忽職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三條對未依法取得批准,擅自從事有關活動的,負責行政審批的政府部門或者機構發現或者接到舉報後,應當立即予以查封、取締,並依法給予行政處罰;屬於經營單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相應吊銷營業執照。
負責行政審批的政府部門或者機構違反前款規定,對發現或者舉報的未依法取得批准而擅自從事有關活動的,不予查封、取締、不依法給予行政處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不予吊銷營業執照的,對部門或者機構的正職負責人,根據情節輕重,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構成受賄罪、玩忽職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四條市(地、州)、縣(市、區)人民政府依照本規定應當履行職責而未履行,或者未按照規定的職責和程序履行,本地區發生特大安全事故的,對政府主要領導人,根據情節輕重,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構成玩忽職守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負責行政審批的政府部門或者機構、負責安全監督管理的政府有關部門,未依照本規定履行職責,發生特大安全事故的,對部門或者機構的正職負責人,根據情節輕重,給予撤職或者開除公職的行政處分;構成玩忽職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五條發生特大安全事故,社會影響特別惡劣或者性質特別嚴重的,由國務院對負有領導責任的省長、自治區主席、直轄市市長和國務院有關部門正職負責人給予行政處分。
第十六條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後,有關縣(市、區)、市(地、州)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程序和時限立即上報,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拖延報告,並應當配合、協助事故調查,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礙、干涉事故調查。
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後,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及政府有關部門違反前款規定的,對政府主要領導人和政府部門正職負責人給予降級的行政處分。
第十七條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後,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迅速組織救助,有關部門應當服從指揮、調度,參加或者配合救助,將事故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第十八條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迅速、如實發布事故消息。
第十九條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後,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組織調查組對事故進行調查。事故調查工作應當自事故發生之日起60日內完成,並由調查組提出調查報告;遇有特殊情況的,經調查組提出並報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機構批准後,可以適當延長時間。調查報告應當包括依照本規定對有關責任人員追究行政責任或者其他法律責任的意見。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自調查報告提交之日起30日內,對有關責任人員作出處理決定;必要時,國務院可以對特大安全事故的有關責任人員作出處理決定。
第二十條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政府部門阻撓、干涉對特大安全事故有關責任人員追究行政責任的,對該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領導人或者政府部門正職負責人,根據情節輕重,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
第二十一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均有權向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政府部門報告特大安全事故隱患,有權向上級人民政府或者政府部門舉報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政府部門不履行安全監督管理職責或者不按照規定履行職責的情況。接到報告或者舉報的有關人民政府或者政府部門,應當立即組織對事故隱患進行查處,或者對舉報的不履行、不按照規定履行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的情況進行調查處理。
第二十二條監察機關依照行政監察法的規定,對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履行安全監督管理職責實施監察。
第二十三條對特大安全事故以外的其他安全事故的防範、發生追究行政責任的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參照本規定製定。
第二十四條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Ⅷ 什麼叫做重大安全責任事故

重大責抄任事故是在生產、作業中違襲反有關安全管理規定。這里的違反有關安全管理規定,是指違反有關生產安全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因此,這種有關安全生產規定包括以下三種情形:
(1)國家頒布的各種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文件。
(2)企業、事業單位及其上級管理機關制定的反映安全生產客觀規律的各種規章制度,包括工藝技術、生產操作、技術監督、勞動保護、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規程、規則、章程、條例、辦法和制度。
(3)雖無明文規定,但反映生產、科研、設計、施工的安全操作客觀規律和要求,在實踐中為職工所公認的行之有效的操作習慣和慣例等。
重大責任事故的結果是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根據1989年11月3日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侵犯公民民主權利、人身權利和瀆職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重大責任事故罪的結果表現為以下三種情形:(1)致人死亡1人以上的:(2)致人重傷3人以上的;(3)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萬元以上的,或者經濟損失雖不足規定數額,但情節嚴重,使生產、工作受到重大損害的。

Ⅸ 出現重大安全事故追究責任人順序是怎樣的

直接責任者、主要責任者、重要責任者。

Ⅹ 企業發生重大安全事故後,安全管理部門是否承擔刑事責任

這個要看具體情況,最關鍵的要看當地政府主要領導的態度,如果領導的態度比較強硬的話,就不大可能追究刑事責任。

熱點內容
關於婚姻法的畢業論文 發布:2025-09-30 00:34:09 瀏覽:659
行政訴訟法的作用 發布:2025-09-30 00:31:52 瀏覽:682
法律知識活動體會 發布:2025-09-30 00:30:26 瀏覽:350
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合同法 發布:2025-09-30 00:29:31 瀏覽:680
道德經柔剛 發布:2025-09-30 00:25:05 瀏覽:757
合同法九十四條主要債務 發布:2025-09-30 00:04:07 瀏覽:765
寧夏京川律師 發布:2025-09-30 00:04:02 瀏覽:801
11法律援助去西部 發布:2025-09-29 23:57:50 瀏覽:731
勞動法中的五險一金是第幾條 發布:2025-09-29 23:56:50 瀏覽:180
法官態度都很兇嗎 發布:2025-09-29 23:51:46 瀏覽: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