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動物傷人法律責任

動物傷人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2-18 20:49:20

❶ 野生動物傷人誰來承擔賠償責任

目前,野生動物傷人損物後,如何既及時有效保護野生動物,又妥善處置受害群眾的合理要求,成了基層政府、野生動物保護部門的一大難題,也成為各界人士關注的一個熱點。有關野生動物傷人損物後的補償、賠償問題一直糾紛不斷,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補償方式、補償標准等「有關規定」難以「一刀切」,一些肩負野生動物保護重任的省份對此十分慎重,遲遲沒有制定出台這方面的規定。二是有關法律規定含糊不清。《野生動物保護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野生動物傷人損財後,應由當地政府給予補償,但「當地政府」到底指的是省、市、縣哪一級政府,卻沒有明確說明。三是基層政府、林業行政管理部門經費緊張,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同時,沒有可依據的權威補償辦法,也使相關部門在處理野生動物傷害賠償事件時無章可循。這導致了一些受害者及家屬在野生動物傷人事件發生後與有關部門的糾紛難以解決。

【相關法規

《物權法》第四十九條 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屬於國家所有。

《野生動物保護法》第八條 國家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生存環境,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非法獵捕或者破壞。

第十四條 因保護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造成農作物或者其他損失的,由當地政府給予補償……

《野生動物保護條例》第十條

有關單位和個人對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可能造成的危害,應當採取防範措施。因保護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受到損失的,可以向當地人民政府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補償要求。經調查屬實並確實需要補償的,由當地人民政府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給予補償。

刑法中寵物傷人是怎樣處罰的

你說說具體情況吧,一般情況下寵物傷人算過失傷人。
特殊情況,人家管理的非常好,你去聊閑,咬死都不用付刑事責任。

❸ 教唆寵物傷人法律責任

此種情形中,受害人遭受的損害是因為第三人的過錯行為致使動物造成他內人損害的,實際容上動物只是第三人實施侵權的工具,動物的飼養人或者管理人不是引起損害發生的原因,對損害後果的發生沒有因果關系。沒有因果關系本不應承擔侵權責任,但為了充分保護受害人,使受害人遭受的損害能夠得到填補,《侵權責任法》規定此種情形下,受害人既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也可以向動物的飼養人或者管理人請求賠償,動物的飼養人或者管理人賠償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這種規定的責任形式屬於不真正連帶責任,在不真正連帶責任中,不真正連帶責任人任何一人為清償完畢後,受害人即喪失了向其他不真正連帶責任人請求清償的權利,但是由於存在終局的責任承擔者,承擔了清償責任的不真正連帶責任人有權向最終承擔賠償責任的人進行追償。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三條因第三人的過錯致使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賠償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❹ 關於寵物傷人的相關法律條例

這是《侵權責任法》第十章 飼養動物損害責任中的相關規定:
第七十八條回 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答,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擔或者減輕責任。
第七十九條 違反管理規定,未對動物採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八十條 禁止飼養的烈性犬等危險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八十一條 動物園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園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第八十二條 遺棄、逃逸的動物在遺棄、逃逸期間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原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八十三條 因第三人的過錯致使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賠償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第八十四條 飼養動物應當遵守法律,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妨害他人生活。

❺ 狗傷人的法律(要詳細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一百二十七條 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由於受害人的過錯造成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擔民事責任;由於第三人的過錯造成損害的,第三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十章飼養動物損害責任
第七十八條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擔或者減輕責任。
第七十九條違反管理規定,未對動物採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八十條禁止飼養的烈性犬等危險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八十一條動物園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園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第八十二條遺棄、逃逸的動物在遺棄、逃逸期間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原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八十三條因第三人的過錯致使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賠償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第八十四條飼養動物應當遵守法律,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妨害他人生活。

❻ 動物咬人人要負責任嗎

《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 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由於受害人的過錯造成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擔民事責任;由於第三人的過錯造成損害的,第三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
一、關於動物共同損害的處理
動物共同損害,就是數個動物共同造成他人財產和人身損害的情況。數個動物致人損害時,如果數個動物屬同一飼養人或管理人,應直接按照民法通則127條規定處理。如果數個動物屬不同的飼養人或管理人,則應按照民法通則127條和130條共同侵權的規定,判由數個飼養人或管理人相互承擔連帶責任。
在實踐中,還有一種特殊情況,就是損害並非數個動物共同所為,但數個動物都有致人損害的可能,而又不知損害為何個動物所為。對此,應如何處理?我認為,應按共同危險行為處理。所謂共同危險行為,即損害並非數人共同行為所致,又不知數人中何人為加害人,而個人的行為都可能造成損害的情形。對共同危險行為的責任,在一些外國和我國台灣民法中都規定共同危險人相互承擔連帶責任。如1900年的《德國民法典》第830條規定,「數人因共同侵權加害於他人時,各自對損害負賠償責任,在數人中不知誰為加害者亦同」。台灣民法一百八十五條規定「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不能知其中誰為加害者亦同。」我國民法沒有關於共同危險行為民事責任的規定。實踐中對共同危險的處理不盡一致。有的對共同危險行為的訴訟,作為原告沒有明確的被告而不予受理或裁定駁回起訴,有的則以原告證據不足,判定原告敗訴,等等。
二、買賣動物致人損害應如何處理
動物應買賣而進入流通領域後,致人損害的情況時有發生,對這類糾紛應如何處理,理論上和實踐中,認識和裁判尚不統一。如有這樣一起因買賣耕牛引起的賠償糾紛案,案情是: 丁某到畜牧業自由市場上,用650元現金從林某處買回一台耕牛。買回第五天,丁某牽著牛去犁地時,剛犁完一圈,耕牛便站著不走,怎麼也不聽使喚,丁某發急,遂用鞭子抽打了牛幾下,牛突然轉身,用頭將丁抵撞倒後,活活將丁某抵死在地里。事情發生後,丁的家屬向法院起訴,要求林某賠償損失。對此案如何處理,有三種意見:1,丁某死亡與林某有一定因果關系。林某賣牛沒有言明牛會傷人,所以對丁某的被牛抵死有過錯(過失),應承擔民事責任。2,雙方當事人均無過錯,應按無過錯責任原則處理。3,雙方當事人之間的耕牛買賣關系已成交,耕牛已經歸了丁某所有,自家的牛傷自家的主人,與賣主林某無法律上的因果關系。林某沒有過錯,不應承擔法律責任,也不能適用無過錯責任處理。本案最後按第三種意見處理,這種意見並得到一些學者的認可。先不說本案處理的是否正確,僅從本案的爭議看來,有必要對買賣動物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問題進行探討。
確認買賣動物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應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買賣動物所有權是否轉移,二是買賣動物是否存在潛在危險。一般說,動物致害的民事責任,隨著動物所有權的轉移而發生轉移。根據《民法通則》第七十二條二款規定,「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財產的,財產所有權從交付時起轉移,法律另有規定和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家畜、家禽等動物買賣的民事責任,法律沒有特別規定,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應從交付時起發生所有權轉移之法律效力。其動物損害的民事責任,也就轉移到新的飼養人了。買賣動物損害責任隨著所有權的轉移而轉移,這只是一般原則。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例如,損害是由動物潛在的危險造成的。對此,則不能完全根據動物所有權轉移來確定其民事責任。應根據不同情況,分別處理。因而,在處理買賣動物時,還應注意審查動物有無潛在危險。所謂動物潛在危險,是指個別動物所具有超出同類動物共同危險之外的危險。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動物危險性的認識程度,一般是由同類動物普遍具有的危險性決定的,人們對某類動物的危險性的認識和防範,與該類動物的共同危險性程度相適應。例如,狗類動物一般易傷人,屬於人們普遍認識並防範的。但耕牛傷人,公雞傷人等,則是超過了這類動物共同危險性的特殊情況了。這種特殊情況,就是動物的潛在危險,,亦稱動物的隱蔽瑕疵。
動物具有潛在危險,出賣人出售動物時,應當向買受人言明,出賣人不向買受人言明,隱瞞其潛在危險,將其出賣他人,因而給社會或他人造成損害的,出賣人仍應承擔民事責任。這是因為從交易安全出發,出賣人應當負瑕疵擔保責任。當今世界大多數國家,如法國、瑞典、日本等,都有出賣人負瑕疵擔保責任的規定,德國民法還專門規定了「牲畜買賣」的瑕疵責任。因而,對前述案例,我認為,如果出賣人沒有向買受人言明牛傷人的潛在危險,應由出賣人承擔瑕疵擔保民事責任。不能認為買賣關系已成立,動物所有權已經轉移,即與賣主無關。但如果動物雖有潛在危險,出售動物時,出售人已告訴了買受人,買受人在飼養過程中致人損害的,出賣人不負賠償責任。
三、動物致害雙方均無過錯,能否適用公平原則
對於動物致人損害,飼養人或管理人承擔的是無過錯責任。根據《民法通則》127條規定,除了損害是因受害人自己過錯和第三人過錯所致外,飼養人或管理人不論有無過錯,均應承擔責任。因而,對於動物致人損害,受害人和第三人有過錯者,就應由受害人或第三人承擔責任;受害人和第三人沒有過錯的,就應由飼養人或管理人承擔責任。對此,不能適用公平責任原則的。
應當指出的是,無過錯責任和公平責任在主觀方面雖然都屬於無過錯,但兩者在適用范圍和法律後果上是有原則區別的。無過錯責任適用的對象由法律直接明確規定,適用特定原因引起的損害賠償,屬於特定的無過錯。而公平責任原則的適用,法律只作了概括規定,沒有特定的適用對象,屬於概括的無過錯。特定的無過錯責任,應當適用特別法律規定,不能適用概括的無過錯責任(即公平責任)的規定。否則,象《民法通則》127條這樣的無過錯責任的特別規定將失去意義。這是不符合立法本意的。同時,適用無過錯原則與適用公平責任原則的法律後果不同。無過錯責任由致害人一方承擔民事責任,而公平責任則應根據具體情況,由致害人和受害人共同分擔。因此,一定要將二者區別開來。
四、如何理解「受害人過錯」和「第三人過錯」
《民法通則》127條規定『由於受害人的過錯造成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管理人不承擔民事責任,由於第三人的過錯造成損害的,第三人應承擔民事責任「。這一規定表明,受害人過錯和第三人過錯是飼養人或管理人的免責條件。因而,正確認定「受害人過錯」和「第三人過錯」,對確定飼養人或管理人的民事責任,具有重要意義。
司法實踐中,對受害人過錯和第三人過錯的理解,存在兩種偏向,一是把「過錯」僅限於故意范圍之內,認為「過錯」僅指故意挑逗動物行為。二是認為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但對過失的理解,其范圍過於擴大化。
這里的「過錯」,既包括故意,也包括過失。但從實踐看,主要表現為故意。如第三人故意嗾使他人飼養的狗咬傷他人;受害人故意挑逗他人栓養的馬或牛而踢傷自己,等等。但因過失行為刺激動物或使動物受驚而使他人或本人致害的情況,也不乏其例。如誤觸他人檐下蜂箱,而招致蜜蜂蟄傷自己;農村辦婚事或喪事時,在牛群或馬群附近鳴鑼或鳴炮,致使牛群受驚而騷動,給本人或他人造成損害的;等等。
實踐中,對過錯中故意的理解和認定尚無分歧。但對「過失」的理解和認定,尚不統一。實踐中,有不適當擴大受害人過失的情況。有的把受害人疏於防護、疏於看管等不能直接誘發動物損害的情況,也作為受害人過錯(過失)處理。如某甲早已知道某乙所養之狗有咬人習性,一日甲欲通過乙之門口,當甲臨近乙之門口時,未見乙狗狂吠,以為乙狗不在家,即放鬆警惕。當甲剛經過乙門口時,乙狗突然跳出赴向甲,將甲咬傷。此案中,甲明知乙狗有咬人習性而疏於防範,被認定其本人有過錯。又如:小孩被雞啄傷,則認為其父母有監護失職之過錯,等等。出現這種認識的原因,主要是受到一九八二年一月二十二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李桂英訴向桂清雞啄眼賠償一案的函復」的影響。該函復認為:「該案從法律責任來看,李桂英帶領自己三歲男孩外出,應認識到對小孩有看護之責任,李桂英拋開孩子,自己與他人在路上閑聊,造成孩子被雞啄傷右眼,這是李桂英做母親的過失,與養雞著直接關系。」我認為,最高人民法院的函復,是在《民法通則》頒布前,當時尚無動物致害的民事責任規定,對動物飼養人承擔無過錯責任,尚無法律依據。因而只好歸咎於孩子母親監護上的過錯。現在按《民法通則》的規定來看,這一函復有不當之處。而且在認定受害人過錯上,也未免過於苛刻。因而目前認定動物受害人過錯,不能再把「函復」作為依據了。那麼,應如何認定受害人過錯呢?我認為,在動物致害中,受害人過錯是指受害人於損害存在故意和過失,而且這種故意和過失是誘發動物致害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說,受害人受到動物損害,是由自己挑逗、刺激等誘發動物的行為直接造成的。如果受害人的行為不足以誘發動物致害,則不能認為受害人在該損害中存在過錯。把受害人過錯限於誘發動物損害上,符合國際立法趨勢。當今世界許多國家都直接把受害人「挑逗」或「挑動」而造成自己損害的,作為動物飼養人免責條件。受害人疏於防範,疏於監護等而被動物損害的,因其行為本身不能直接誘發動物損害,與動物損害沒有必然因果關系,不能認定其有過錯而免除飼養人或管理人責任。
同時,還應指出,對於「動物挑逗動物」所造成的損害,也應適用上述原則處理。 如自己飼養的動物挑動他人動物,致使他人動物給自己造成損害的,亦應作為受害人過錯處理。
五、對野生動物致人損害應如何處理
這里所說野生動物是指自然界生存的野生動物,不包括人工馴養的野生動物。自然界的野生動物可分兩種:一是一般野生動物;一是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一般野生動物,如果是因人為原因使其致人損害的,應按一般侵權處理。如張某等三人,見樹上有一米高左右的橢圓形野蜂窩,即用石頭惹砸,致使野蜂受驚,漫天飛舞,將蜂窩附近一頭正在放牧的耕牛蟄死。對此,應直接按一般侵權處理,不能適用《民法通則》127條。
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致人損害, 也時有發生。如早在1990年6月2日《農民日報》曾報道: 89年冬至90年春神龍架自然保護區的華南虎先後跳入村民的豬圈、羊圈裡,吃掉了80多斤重的一頭豬,銜走了70斤左右的兩只大山羊。由於黑熊、野豬、獼猴等破壞莊稼,許多村莊的農民防不勝防。最近《法制日報》報道:「據陝西省林業廳野生動物保護處統計,僅在1999年至2001年,全省就發生羚牛傷害事件125起,其中致人死亡15起」。陝西省寶雞市馬營鎮折溝村,今年7月21日又發生了羚牛傷人事件(見2003年8月19日《法制日報》第三版《羚牛傷人法律埋單》一文)。對自然保護區動物致害與一般野生動物和飼養動物致害的責任是不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十四條規定「因保護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造成農作物或其他損失的,由當地政府給予補償」。「補償」不同於「賠償」。對自然保護區重點保護動物致害的,應按這一規定處理,不適用《民法通則》127條。對於自然保護區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致害的「補償」問題,目前國家尚無統一規定,各個地方的規定和補償標准亦不一樣。因而,對於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致害的「補償」,應當根據各地具體規定和實際情況處理。

❼ 動物把人傷了有什麼法律

如果你能夠有證據證明是由於受害人得過錯或者第三人的原因造成的,動物的主人是可以免責。

❽ 動物傷人,法律責任如何認定

一、飼養動物傷人責任怎麼認定
(一)須為飼養的動物。飼養的動物是相對於野生動物而言的,指被人所佔有、控制並喂養的動物。不包括微生物(細菌、病毒),因微生物致人損害的,應依照《侵權責任法》第72條規定的高度危險物致人損害承擔責任。
(二)須因飼養的動物獨立加害造成他人損害,換言之,「動物危險實現」。所謂動物「獨立加害」,指動物自主或者在外界刺激下基於其本能而不是在人的有意識的強制或者驅使下實施自身動作,從而導致他人人身、財產損害。
(三)須給他人的財產、人身造成損害。動物致人損害的形態可分為:
1、動物致人損害的獨立動作多為積極動作,如牛抵人,馬踢人等;但在某些具有造成損害的特別危險情況下,動物的消極動作也可構成動物致人損害,如牛卧於鐵軌導致火車出軌。
2、動物致人損害,既可以是直接加害於他人;也包括動物的動作間接致人損害,如馬受驚後撞翻路旁的車輛,因車輛翻到而致人損害。
3、動物致人損害除包含積極的人身、財產損害外,還包括動物造成妨害狀態,如惡狗當道,阻嚇未成人致無法通行。受到妨害者自可請求排除妨害,因此受有損失的(如因繞道多支出的費用),有權請求賠償。
二、寵物傷人要怎麼賠償
寵物致人損害,其損害後果往往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單純的財產損害,如財產被動物撞擊導致損壞;
(二)對人身造成暫時損害,如被動物追趕導致腳扭傷,被動物咬傷肌肉等;
(三)對人身造成永久性損傷,如致殘或在顯著部位留下永久性的疤痕等;
(四)致人死亡。動物致害造成的損害後果不同,其賠償范圍也不相同:造成單純財產損害的,只需就其直接損失進行賠償;對人身造成暫時損害的,受害人需一定時間恢復,除賠償直接損失外,還應支付醫療護理費用、失去的誤工工資或其他收入等;對人身造成永久性損傷的,應根據具體的傷殘程度,賠償醫療護理費用、失去的誤工工資或其他收入、殘疾生活補助金等;致人死亡的,還會涉及到救治費用、喪葬費、撫慰金、以及受害人生前撫養者(如喪失勞動能力的父母、未成年子女)的生活費用等。
在實踐中,對損害後果的計算,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動物致人損害案件中,很少涉及精神損害賠償的問題。因為採用無過錯責任的歸責原則,賠償額通常是受到限制的,而且原告不得主張「懲罰性賠償」;
(二)是有些受害人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識,往往忽視可得利益的喪失以及致殘的賠償;
(三)對賠償數額的確定,應考慮到經濟發展、物價不斷上升等因素,克服目前賠償額偏低的狀況。

❾ 動物傷人,主人應不應該負刑事責任

對於動物傷人,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承擔無過錯責任,應當賠償受害者。這種情況下不存在刑事問題。
如果主人利用動物故意去傷人,達到輕傷以上的,則主人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熱點內容
關於婚姻法的畢業論文 發布:2025-09-30 00:34:09 瀏覽:659
行政訴訟法的作用 發布:2025-09-30 00:31:52 瀏覽:682
法律知識活動體會 發布:2025-09-30 00:30:26 瀏覽:350
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合同法 發布:2025-09-30 00:29:31 瀏覽:680
道德經柔剛 發布:2025-09-30 00:25:05 瀏覽:757
合同法九十四條主要債務 發布:2025-09-30 00:04:07 瀏覽:765
寧夏京川律師 發布:2025-09-30 00:04:02 瀏覽:801
11法律援助去西部 發布:2025-09-29 23:57:50 瀏覽:731
勞動法中的五險一金是第幾條 發布:2025-09-29 23:56:50 瀏覽:180
法官態度都很兇嗎 發布:2025-09-29 23:51:46 瀏覽: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