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由xx案件對刑事責任能力法律問題的剖析

由xx案件對刑事責任能力法律問題的剖析

發布時間: 2021-02-19 00:37:38

① 案件分析

你好!抄
陳某、朱某和吳某三襲人構成故意殺人罪。

陳某讓吳某找人幹掉許某某,告訴如何接近許某某,並給交通費。他的這一行為是向朱某授意殺死許某某的犯罪意圖,而且提供方法、給以幫助、承諾報仇。這是刑法中規定的教唆犯罪,和實施犯罪的朱某、吳某構成共犯。因為朱某、吳某構成殺人罪,陳某作為教唆犯也是故意殺人罪。從陳某教唆的對象(朱某不滿18)、手段和方法上來看,應是主犯,而且情節嚴重,應該從重處罰。

吳某和朱某是殺死陳某的實行犯,其中吳某年滿十八、有殺人的犯罪故意,是典型的故意殺人罪。

朱某17歲。根據《刑法》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此朱某構成故意殺人罪,但是應該從輕或減輕處罰。

② 法律案例分析

1、黃某的行為很難構成犯罪,應屬於過失致人死亡。因其未滿十六周歲不負刑專事責任。
A的自書遺囑部分有效屬,因其未為D留下份額
臨終前的遺囑部分有效。,應留有D的份額。
B和D應分得遺產,因D屬於無行為能力人,應有B代管其應得份額。
法律依據:遺囑人未保留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的遺產份額,遺產處理時,應當為該繼承人留下必要的遺產,所剩餘的部分,才可參照遺囑確定的分配原則處理

③ 請教一個刑事方面的法律問題。

如您所說,砍樹抄時砸到襲人,是否承擔刑事責任,是要分情況討論的。樹下是否可能有人、您是否能夠預見到,是您是否承擔責任的先決要件。分以下三種情況討論:

1.平時樹下少有人來,當時四周很安靜,視野范圍內沒有發現有人。您輕信樹下無人而砍樹,沒想到樹下有人正躺著睡覺,被您所砍倒的樹砸死了。這種情況下,您因為沒有仔細檢查周圍環境而疏忽了安全隱患的存在。則有可能因疏忽大意的過失構成過失殺人罪。

2.平時樹下就有人,您的砍樹技能十分熟練,您自己也對此非常自信,認為不可能砸到人,而結果卻恰恰砸死一人。這種情況下,您因為過於自信的過失造成他人死亡,構成過失殺人罪。

以上兩種情況下,是否承擔刑事責任,還要考慮到您是否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以及是否存在刑訴法第15條規定的情形。

3.您在深山老林砍樹,平時根本就沒有人來。您放心大膽的砍樹,但誰知此時正有一孩童(或者其他什麼人)意外躲在樹下草叢。您砍倒的樹正巧砸在他身上導致其死亡。此時,您並沒預見也不可能預見到會有人躲在樹下,這時就有可能構成意外事件而非刑事案件。您就不會承擔刑事責任,但有可能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④ 有關法律的案例分析

法律型案例分析包括分析背景和目標、基本情況、分析所用的理論介紹、分析過程、相關問題討論和對策探討、進一步的思考等。以具體的案例或者某一類型的案例作分析報告

正文

關於副職幹部過多過濫問題的案例調查報告

一、案例概要

(一)案例來源

關於副職幹部過多過濫問題案例來自於《半月談》(內部版)xx年第2期。

(二)案例內容概要

最近,在陸續召開的地方「兩會」上,副職過多的問題也再次成為代表委員的議論話題。一些地方配備的副市長、副秘書長等竟然超過了兩位數。

客觀上說,領導幹部的職數配備有嚴格的規定。特別是十七大前的新一輪地方黨委政府換屆中,中央對地方黨委「副書記」職數作出了減少的統一規定。

但是,在一些地方還是出現了副職幹部過多、甚至過濫的問題,副秘書長10多個,副鎮長一大桌還坐不下。其原因有三:一是減牌子難減人。一些地方啟動了大規模的撤鄉並鎮工作,牌子好撤,但官員難消化,所以只能都擠在一個牌子下;

二是增新人難減老人,幹部退出機制不暢,導致幹部走得少,來得多;三是掛職幹部「身份需要」。雖然掛職幹部不佔職數,但客觀上還是多出了不少帶有副職名頭的官員。

二、案例分析及對策

(一)案例中發現的問題

第一,機構臃腫,人浮於事,嚴重存在「十羊九牧」,官多民少。對於高層的領導來說,多幾個副職的位子便於他們控制下屬,層層設人,領導不必躬身於職工和群眾當中;副職多是導致病垢百出的主因,如果一正一副或者不設副職,豈不「精壯」?

副職配多必然引起權力均衡、利益均等、關系協調等問題,最後歸結為加重百姓負擔。荀子曰「士大夫眾則國貧」。南宋的史堯弼指出:冗員多生曠職,無其事虛設其官,無其功空食其祿,坐無事之人而食有限之祿,盡無窮之欲而有窮之財。致使財政入不敷出,農民負擔苦不堪言。

第二,副職過多,分工不明確,職能交叉,有利的事爭著辦,無利的事互相推諉,造成出勤不出力,辦事效率低下。有人不無諷刺道:三分之一干,三分之一看,三分之一在搗蛋。現實中副職之間互相扯皮導致工作效率低下且從事一線工作的人手嚴重不足的例子卻屢見不鮮。

凡是副職過多,冗員過剩的單位和部門,再有能力的一把手也難調動和發揮廣大幹群的積極性,最終下場難逃「為官一任,山河依舊,星星還是那個星星,月亮還是那個月亮」的結局。教人做事要精益求精,否則,即使有一千隻手也解決不了問題。

第三,官多必令出多門,互相制肘,無所適從。副職也都不是省油的燈,為了一點實權也是明爭暗鬥,正職整天疲於平衡關系,權力要平衡,待遇要均分,利益要均攤,不能有絲毫的偏心和馬虎大意。否則,矛盾不斷,小事難辦,大事叫你出亂。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於「權」力之乎也,權是角逐的最終目的。多位子可以便於他們平衡關系,你塞一個人,我也塞一個人,皆大歡喜;多位子也有利於某些有心搞腐敗的領導批發官帽,坐地收錢。當然,還有重要的一條,因為多設副職的位子產生的各種成本由國家埋單,領導個人並不掏半文錢。

(二)行政管理學理論依據

第一,主體部分失靈,政府機構與人員設置的體制出現問題,現在更多的是根據上級的好惡來設置官位的多寡。管組織人事幹部任免編制部門沒有決策權,不管編制的手裡握著使用權。編制都是行政一把手擔任機構編制委員會主任;可是提拔使用幹部的決定權卻在黨委部門的一把手;這樣自然會造成管事者說了不算,不管事者說了絕對管用。

有時再加上文件規定有彈性,諸如可配副職若乾和可適當增配副職,無形告之副職配置可隨意性,久而久之,副職便失去了限制;像副秘書長任用程序簡單,又無需人大部門通過,更為副職泛濫開了綠燈。

第二,作為監管人事任免和具有選舉權的人大和人大代表,有時為了一團和氣和怕得罪黨委政府,放棄監督權和主張權,褻瀆了人民賦予的職責和權力。副職的多而濫增加了國家的運行成本,而這些成本最終要轉嫁到納稅人的頭上,加重他們的負擔。

社會上現在都質疑大量超員的副市長、副縣長、副鄉長是怎麼能通過人大被任命的。附件器官失效也應承擔責任,不能一推了之。監督者不主張自已的權力,就必然導致有權力的人濫用權力。

第三,官本位是我國舊體制帶來的老病,只要沒有「新葯」對症下葯,很容易舊病復發。比如特權思想和官官相護等,一旦發作就像流行瘟疫一樣迅速蔓延。

身體多病最容易被細菌乘虛而入,是貪官腐敗的絕佳時機,收了人家的錢不提撥人家怕被「撕票」,違規提拔又怕出問題,只好給人搞個容易的「肥缺」(副職),多一個少一個都無所謂,最起碼不會踩紅線犯錯誤。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

第一,制度管人,法律治事,真正讓法律使想犯錯誤的人不敢犯錯,讓制度使有機會犯錯的人犯不了錯,讓正義使有機會犯錯的人不願犯錯,讓道德使犯了錯的人自已認錯,讓良心使犯了錯的人感到懺悔和自責。

用法律和制度去約束手中的權力,改變權大於法,人管制度的本末倒置的現象,科學設置機構編制數額,精兵簡政,不因事設廟,因事設人,建立高效的幹部隊伍。

第二,尋求良方,深化人事幹部制度改革,標本兼治。對非法設置的機構和副職一律砍掉,新提撥副職採取競爭上崗,公平競爭,能者上庸者下。公生明,廉生威,只有公開用人條件,公開缺位職數,公開選撥程序,公開公平競爭,公開競爭結果,才能讓人心服口服,彰顯競爭魅力。

對違規提撥副職者實行追究制,負連帶責任,輕者丟官,重者法辦。歷史不會重復它的事實,歷史會重復它的規律,對待副職過多的最佳方法是對症下葯,最好的狀態是正常,最有效的手段是平衡,最高的境界是自然。

三、分析的結論及其推論

結論

民意希望政府精簡不合理的官員設置、切實減輕地方財政負擔、克服人浮於事弊端、提高行政效率。近些年,黨中央、國務院三令五申要精簡機構、精簡人員,要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建設「廉潔、高效政府」。

但不少地方政府反而越來越甚,機構設置越來越多,人員越來越臃腫,幹部隊伍越來越龐大,副職配備越來越豪華,幹部級別越來越高,無限度、無節制、無約束地配備和任命副職的豪華陣容,副職過多過濫似乎成了一種趨勢,大有蔓延擴展之勢。

冗官冗員似乎成了中國的一大特色。冗官冗員不僅佔用了過多的公共資源,加重了納稅人的負擔,增加了財政預算和行政開支,而且人浮於事,一些官員互相制肘,互相推諉,互相扯皮,行政效率低下,同時也助長了幹部的官本位思想,和為人民服務的公僕意識錯位,實在是弊大於利。

⑤ 怎麼寫論 老年人刑事責任能力相關問題研究,開題報告。

「摘要」:在21世紀我國面臨著邁入老齡化社會,與此同時經濟發展造成社會生活環境日益變化,老年人犯罪現象也變得尤為突出。老年人與一般的成年人之間存在諸如生理、心理等方面的許多區別,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對於老年人犯罪都規定了相應的從寬處罰的制度,我國古代及近代的立法都對此作了較為詳細的規定,但我國現行刑法對此問題都存在重大的疏漏,沒有相關的規定。結合老年人自身的特殊狀況、我國老年人犯罪的現狀以及當前國際刑事立法的現狀等諸多方面,關於老年人刑事責任的相關規定的立法勢在必行。
「關鍵詞」:老年人 犯罪 刑事責任
2002年6月22日,湖南省衡陽市汽車配件廠88歲的韋有德因殺死鄰居劉文軍而被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死刑。案件判決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討論,人們紛紛對「老年人犯罪能不能網開一面」和「要不要在刑法中規定犯罪年齡上限」發表自己的看法。由此,也引發了法律從業者對老年人犯罪的問題的一系列思考。
一、老年人犯罪概述
進入新世紀,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超過總人口的10%,人口年齡結構開始進入老齡化階段。今後一個時期,我國老年人口還將以較快速度增長,到2015年60歲以上人口將超過2億,約占總人口的14%,到2040年60歲以上人口將佔到總人口的25%,每4個人中就有一個老年人。 在21世紀,不僅我們國家面臨著邁入老齡化社會,世界上許多國家亦是如此。
與此同時,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世界的發展日新月異,老年人在這種社會條件和生活環境里,必然會產生一些新的社會矛盾。按照傳統的觀點,人到五六十歲就步入老年期。按照老年病理學家的觀點,則將老年人區分為年輕老人(50-60歲)、中年老人(60-80歲)、老年老人(80歲以上)三個時期。這個時期,老年人的精神和身體方面開始衰退,感官功能逐漸降低,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固執、偏狹,甚至與兒童心理有某些相似之處,故有人稱老年期為「第二次兒童期」。
正因為老年人身心發展所呈現出的這些特點,古今中外的刑事立法中,都有一些關於老年人刑事責任的規定。
二、國內外關於老年人刑事責任的立法沿革
人的責任能力不僅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而且隨著成年人進入老年年齡階段,其責任能力還有一個逐漸減弱,直至衰竭的過程,因而各國刑法對犯罪的老年人往往設有減輕刑罰或其他從寬處理的特別規定。
(一)、國外刑法關於老年人刑事責任的規定
正因為老年人刑事責任能力的特殊性,在外國刑法的歷史沿革中,無論是大陸法系還是英美法系國家中,都有一些關於老年人犯罪從寬處罰的相關法律規定。主要有以下一些:
1、從寬處罰。例如:1940年《巴西刑法典》第48條規定:「對超過70歲的犯人從輕處罰」。
限制適用某刑種。如1961年《蒙古人民共和國刑法典》第18條第2款規定:「60歲以上的男人、婦女不得適用死刑」。第19條規定,剝奪自由刑的最高期限不得超過15年,但對犯罪時60歲以上的男子和50歲以上的女子,剝奪自由刑的期限不得超過10年。《俄羅斯聯邦刑法典》第59條第2款規定:「死刑不適用於婦女以及犯罪時未滿18周歲的人和法院下判決時已滿65周歲的男性。」
2、放寬適用緩刑、減刑、假釋的條件。例如:1940年《巴西刑法典》第30條規定:「對被判處監禁刑的犯罪人不得適用緩,但犯罪人超過70歲,且所監禁不超過2年的,可以宣告緩刑」。
(二)、我國關於老年人刑事責任相關規定的歷史沿革
1、西周時期。
《周禮。秋官。司刺》規定:「一赦曰幼弱,再赦曰老耄」。《禮記。曲禮》上對這兩赦解釋說:「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老耄,七年曰悼。悼與耄,雖有罪,不加刑焉」。 《周禮。秋官司寇。司厲》還在盜竊罪中規定:「凡有爵者,與七十者,與未齔者,皆不為奴」。
2、春秋戰國時期。
《法經》其減律略曰:「罪人年十五以下,罪高三減,罪卑一減。年六十以上,小罪情減,大罪理減」。
3、唐朝。
《唐律。名例律》規定:「諸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廢疾,犯流罪以下,收贖」。「八十以上,十歲以下及篤疾,犯反、逆、殺人應死者,上請;盜及傷人者,亦收贖。作皆勿論」。「九十以上,七歲以下,雖有死罪,不加刑;即有人教令,坐其教令者。若有贓應備,受贓者備之」。
4、宋朝。
元朝時期的重要法典《大元通制》中,也有關於老年人刑事責任能力方面的規定。據《元史。刑法志》載,元朝時,民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不任杖責,聽贖。可見,元朝時期對老年人犯罪也是設立了上限的。
5、明朝。
明代對於老年人犯罪的處理,實行寬刑。洪武元年,令禁繫囚徒,「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廢疾,散收,輕重不許混雜」。明律中規定:「凡誣告人罪,年在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廢疾者,依律論斷,例應充軍嘹哨口外為民者,仍依律發遣。若年八十以上篤疾有犯應永戍者,以子孫發遣;應充軍以下者,免之」。又規定凡年七十以上,犯流以下,收贖。八十以上,盜及傷人者,亦收贖。八十九犯死罪,九十事發,得勿論,不在收贖之例。九十以上,雖有死罪,亦不加刑。
6近代。
(1)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當時蘇維埃政府贛東北特區制定了《贛東北特區蘇維埃暫行刑律》第29條規定:「滿80歲人犯罪者,得減本刑一等或二等」。
(2)抗日戰爭時期,1939年《陝甘寧邊區抗日戰爭時期懲治漢奸條例》第條規定:「犯第2條各款之罪,年齡在80歲以上者得減」。
三、關於增設老年人刑事責任的立法建議
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1979年制定的第一部刑法典以及1997年修訂的刑法典均沒有關於老年人刑事責任的特別規定。
鑒於我國老年人犯罪的現狀和老年人自身的心理、生理特點,我認為應增設老年人犯罪刑事責任的相關規定,諸如設立刑事責任的上限以及對老年人從寬處罰等。理由如下:
第一、老年人自身生理、心理狀況的限制。生理上,老年人由於機體衰老及腦功能的衰退,各項生理功能及軀體狀況減退,反應事物能力差,活動能力遲鈍。心理上,外源性的不良因素常常會造成老年人的孤獨與寂寞,個人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會影響到他們的價值觀,一種無用或不參與社會活動的感覺會進一步加強老年人的悲觀和若有所失的情緒;內源性因素,如老年人喪失了活動能力和臟器功能的衰退可造成抑鬱和顯著的多疑。由於老年人適應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可塑性大大減退,固執任性,敏感多疑,使老年人對意外應激反應耐受性差,極易促發或誘發精神疾患,進而會發生系列的暴力行為。 由此可見,老年人其心理、生理的發展呈現出不穩定性,其責任能力也逐漸減弱,直至衰竭。
第二、從正義和人道的角度而言,老年人其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畢竟比精神正常的成年人要弱。當行為人的辨認和控制能力低時,其反映出的主觀惡性就小,因而社會危害性就相對較小,應考慮從寬處罰。當然,對於違反刑事法律規范,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老年犯來說,其行為往往給社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理所應當要對其定罪量刑,以還社會一個正義,平息受害人「受傷的心靈」,以利於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社會道德觀念相契合的目的。但同時,由於犯罪主體的年齡較大,不應對其適用死刑,這既合於中國自古以來尊老愛幼的倫理道德,也可以穩定群眾和社會秩序。
第三、從秩序和功利的角度而言,「刑罰是給予拘束自由這樣重大痛苦的措施,其本身並非理想的而是不得已的社會控制手段……即使行為侵害或威脅了他人的生活利益,也不是必須直接動用刑法。可能的話,採取其他社會控制手段才是理想的」。 刑罰的代價從某種程度而言是高昂的,而且,從另一方面來說,將老年犯收押在監,對國家、社會也是一筆昂貴的費用。鑒於老年人自身的特點,他們不僅不能創造經濟價值,還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照顧他們。從刑罰的經濟性而言,是對國家資源的一種浪費。
第四、從刑罰的目的來看。一般認為,刑罰的目的無非有二,一是特殊預防,二是一般預防。所謂特殊預防,是指通過對犯罪分子適用刑罰,懲罰改造犯罪分子,預防他們重新犯罪。所謂一般預防,是指通過對犯罪分子適用刑罰,威懾、儆戒潛在的犯罪者,防止他們走上犯罪道路。老年人身心衰弱,其再犯能力較差,無須從肉體上消滅其來達到防止本人重新犯罪的目的。對老年人處以死刑,非但不能有效地警戒社會上的不穩定分子,不能有利於刑罰適用的報應目的的實現,反而讓一般人覺得刑罰過於殘酷,使刑法無法獲得普通民眾的認同,甚至對刑法產生反感、抵觸和對立情緒。
第五、從古今中外的立法實踐來看,不僅世界上其他一些國家,就是我國古代、近代也有一些老年人犯罪的相關立法規定。在從傳統法律向現代法律歷史轉型的過程中,在與世界法律文化接軌的過程中,這種高揚人的主體精神的法律倫理主義,對於建構現代化的法制無疑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可以而且應該內化為相應的規范與制度。
當然,對老年人犯罪從寬處罰和設立刑事責任年齡的上限在立法和司法實踐中會遇到一些難題,諸如如何確定刑事責任年齡的問題。但這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還需要多方聯合,共同探討,加以理論化、系統化,使之更具有現實性和合理性。
參考文獻:
1、(意)龍勃羅梭著:《犯罪人論》,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2、高銘暄著:《刑法學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
3、趙微著;《俄羅斯聯邦刑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康樹華主編:《犯罪學通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5、黃京平著:《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⑥ 刑事責任能力鑒定申請書怎麼寫

答案:

刑事責任能力鑒定申請書

 

申請人:XXX,性別,民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XXXX省XXXX市XXXX區。

(為被申請人XXX父親)

      被申請人:XXX,性別,民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XXXX省XXXX市XXXX區。

      申請事項:申請對XXX進行刑事責任能力鑒定。

事實與理由:

2016年4月6日上午10點多,被申請人到XXX因沒有工作在家飲酒,醉酒後想到同村的老闆家看電視。在去老闆家的路上,看見一平房內有一個女孩在側躺著看電視,便撞進此院。見女孩一人在家,便強行摟抱、親吻陌生女孩,後因女孩在姥姥回來,阻止了XXX的行為。後家人報警,XXX被刑拘。

申請人認為,XXX之前發生過車禍,頭部嚴重受傷,雖然保住了性命,但精神狀況下降,生活中經常有胡言亂語,辦事前後顛倒的情況,並伴有癲癇病,所以懇請對被申請人做刑事責任能力鑒定,以維護被申請人的合法權益。

     此致

XXX公安分局

 

                                                  申請人:

 

                                                  年  月  日  

法律依據:

責任能力評定的法律依據《刑法》第18條,其中明確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以上明確規定了評定精神病人作案時的責任能力狀態必須具有兩個要件:一是醫學要件,即必須是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二是法學要件,即根據其實施危害行為時精神症狀對其辨認和控制能力的影響。關於不能辨認和不能完全辨認的法律定義,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5條規定:「精神病人(包括痴呆病人)如果沒有判斷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不知其行為後果的,可以認定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人」。因此,評定時首先要明確精神疾病的診斷,並判明其實施危害行為時所處的疾病階段以及疾病的嚴重程度,綜合分析其辨認能力和控制能力的影響,作出責任能力評定。

補充資料:

如何認定刑事責任能力?

1、按年齡分:

(1)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要負刑事責任。這是負完全刑事責任的年齡階段;

(2)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罪,要負某些犯罪的刑事責任。這是負相對的刑事責任的年齡階段;

(3)不滿14周歲的人犯罪,不負刑事責任。這是完全不負刑事責任的年齡階段。

2、按精神狀況分:

(1)不能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為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2)尚未完全喪失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為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3)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屬於完全有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⑦ 法律小題目 案例分析!!急!!在線等 謝謝謝

我覺得還是應該認定為正當防衛吧。在兩人的廝打過程中,不管誰把誰打傷,都不夠專能正當防衛屬。但是匡某拿出尖刀和菜刀,是一方的武器突然升級,造成雙方力量的嚴重不平衡,並將尤某左上臂砍後,繼續將尤某的腹部刺傷,使尤某生命面臨現實緊迫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尤某將刀奪下,並將匡某刺傷的行為符合正當防衛的成立條件,應該認定為正當防衛,雖然造成匡某死亡,也不屬於防衛過當。

⑧ 刑法對刑事責任年齡和刑事責任能力是怎樣規定的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回意殺人、故答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⑨ 法律問題

第一個問題不能構成共同犯罪,主要是沒有共同預謀,也沒有共同犯罪內行為;
第二個問題是20歲的容和15歲的人一起犯詐騙罪共同犯罪問題。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詐騙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法定刑事責任牟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詐騙罪。15歲還不夠詐騙罪的犯罪年齡,所以就不是共同犯罪,只能對20歲的人按照犯罪處理,15歲的不能按照犯罪處罰。

熱點內容
關於婚姻法的畢業論文 發布:2025-09-30 00:34:09 瀏覽:659
行政訴訟法的作用 發布:2025-09-30 00:31:52 瀏覽:682
法律知識活動體會 發布:2025-09-30 00:30:26 瀏覽:350
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合同法 發布:2025-09-30 00:29:31 瀏覽:680
道德經柔剛 發布:2025-09-30 00:25:05 瀏覽:757
合同法九十四條主要債務 發布:2025-09-30 00:04:07 瀏覽:765
寧夏京川律師 發布:2025-09-30 00:04:02 瀏覽:801
11法律援助去西部 發布:2025-09-29 23:57:50 瀏覽:731
勞動法中的五險一金是第幾條 發布:2025-09-29 23:56:50 瀏覽:180
法官態度都很兇嗎 發布:2025-09-29 23:51:46 瀏覽: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