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識編輯成試卷
Ⅰ 北京師范大學版《法律基礎知識》憲法知識模擬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
1.關於我國1982年《憲法》的結構,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這部憲法只有正文
B.這部憲法由序言和正文構成
C.這部憲法由序言、正文和附則構成
D.國旗、國徽、國歌和首都規定在這部憲法的附則中
答案:B
2.關於改變或者撤銷法律、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的許可權,下列哪一選項符合《立法法》的規定?
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改變或者撤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違背《憲法》和《立法法》相關規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B.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改變或者撤銷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和批準的不適當的地方性法規
C.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改變或者撤銷本級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適當的規章
D.授權機關有權改變被授權機關制定的超越授權范圍或者違背授權目的的法規
答案:B
3.根據我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規定,關於村民委員會的范圍調整,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由村民委員會主任提出,經村民會議討論同意後,報鄉級人民政府批准
B.由村民委員會主任提出,經村民會議討論同意後,報鄉級人民代表大會批准
C.由鄉級人民政府提出,經村民會議討論同意後,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
D.由鄉級人民政府提出,經村民會議討論同意後,報縣級人民代表大會批准
答案:C
4.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下列哪一項職務可由特區非永久性居民擔任?
A.行政長官
B.政府主要官員
C.立法會議員
D.法院法官
答案:D
5.根據現行《憲法》規定,關於公民權利和自由,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勞動、受教育和依法服兵役既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又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B.休息權的主體是全體公民
C.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未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D.2004年《憲法修正案》規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答案:D
6.根據《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的規定,各級人大常務委員會對屬於其職權范圍內的事項,需要作出決議、決定,但對有關重大事實不清的,可以組織特定問題的調查委員會。關於特定問題的調查委員會,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經五分之一以上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書面聯名提議或有關專門委員會提議,可以組織關於特定問題的調查委員會
B.經調查委員會聘請,有關專家可以作為調查委員會的委員參加調查工作
C.調查委員會在調查過程中,可以不公布調查的情況和材料
D.調查委員會應當向有關專門委員會提出調查報告
答案:C
7.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公民安娜認為,其州議會頒布的關於禁止黑人進入白人學校學習的法律違反憲法的「平等保護」條款。根據美國法律,安娜應該向下列哪一法院起訴?
A.聯邦最高法院
B.位於亞特蘭大的聯邦地區法院
C.喬治亞州地區法院
D.聯邦權利申訴法院
答案:B
8.下列哪一選項是成文憲法與不成文憲法的分類標准?
A.憲法文件的有無
B.制定主體的特定性
C.制定程序的嚴格與否
D.憲法典的有無
答案:D
9.根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下列哪一職位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
A.國務院總理
B.國家副主席
C.軍委副主席
D.國務院副總理
Ⅱ 法律知識競賽試題
不可以,屬於違法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條版 本法所稱權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 。第五十八條 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聞報道、影視節目、公開出版物、網路等不得披露該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圖像以及可能推斷出該未成年人的資料 。
Ⅲ 求:河南省幹部法律知識考試試卷(B)答案
河南省幹部法律知識考試試卷(B)參考答案
一、 填空題
1依法行政
2科學決策、民主決策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關於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
5法律的地位與效力
6執政為民、維護人民群眾最根本利益
7提高應急反應的速度和效果
8行政復議、行政調解、行政仲裁、行政裁決和信訪
9加快改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後於城市的局面
10、法律制度、法律理論、法律心理
二、判斷題
1、√ 2、√3× 4× 5、√ 6、× 7√ 8× 9√ 10√
三、單項選擇題
1—5 BCCCB 6—10 CCBCA
四、多項選擇題
1、ABD 2、ABCD 3、ABC 4、ABCD 5、ABC 6、ABD
7、ABC 8、ABCD 9、ACD 10、ABCD
五、簡答題
1、第一,這個法律體系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第二,這個法律體系體現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代要求。
第三,這個法律體系體現了結構內在統一而又多層次的科學要求。
第四,這個法律體系體現了繼承中國法制文化優秀傳統和借鑒人類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第五,這個法律體系體現了動態、開放、與時俱進的發展要求。
2、第一,平等對待各方當事人,不偏向於任何一方。
第二,提前告知當事人糾紛化解的相關事項,為當事人預留充分的准備時間。
第三,糾紛化解過程向各方當事人公開,讓正義成為看得見的正義。
第四,各方當事人都有親自或委託代理人參與糾紛化解過程,發表自身意見,反駁對方觀點。
第五,糾紛化解的結果應當說明理由,讓當事人贏得明明白白,輸得心服口服。
第六,當事人至少應當享有一次申請復審的機會,由具有獨立地位的復審機構和人員進行復審。
六、論述題
書本第224頁(主要是第二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