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有償幫工的法律責任

有償幫工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2-22 20:30:53

㈠ 有償幫工受傷應如何提出賠償

可與受幫忙建房的那家人協商賠償的金額,因為這是他家建房時安全措施不到位引起的安全事故,如果協商沒有結果,那就找一個律師法院起訴。

㈡ 有償幫忙意外受傷,被幫工除了支付醫療費用外還需要承擔什麼責任

根據高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專規定:「屬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第十七條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
據此,你親戚請人幫助修房子,支付了該人工資,形成僱傭關系,在僱傭活動中造成傷害,你親戚除承擔其醫療費用外,還應承擔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等補助。
要50000元營業費當然是不合理,你親戚如果和對方協商不成,可以到法院訴訟解決。

㈢ 幫工的幫工定義及法律責任

民間互助方式。又稱助工。即親戚、朋友、鄰居於農事大忙、建房、築路以及回其他答紅白喜事時主動上門幫忙。幫者不計報酬,受幫者供給伙食,此俗長期相沿不變。
幫工,是為他人無償提供勞務的行為。
幫工人因幫工活動遭受人身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可以在受益范圍內予以適當補償。
幫工人因第三人侵權遭受人身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第三人不能明確或者沒有賠償能力的,由被幫工人予以適當補償。

㈣ 有償幫工索賠

可以,應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第14條明確規定「幫工人因邦工活動二遭受人身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就你所述的情況顯然屬於上述情況,但注意收集好夏為李幫工的事實證據,夏在幫工活動中損害及具體損害的證據。具體能取得和一般人身損害相同的賠償視具體損害看,你的問題不是很明確。

㈤ 如何認定幫工的無償性

有償幫工的法律認定--透析承攬關系、僱傭關系和幫工關系 一、引言 A沒有維修資質且未經自己公司D的同意,經B公司部門經理C私下介紹,口頭約定以低於市場的價格為B公司幫忙有償維修機器。在維修過程中,A不慎被機器擠傷,B公司及時將A送至醫院治療並墊付了一切費用。A治癒後經鑒定為十級殘疾,遂訴至法院要求人身損害賠償 。此案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生效後發生,對本案的法律關系的定性出現了三種觀點,爭議很大:第一種觀點認為,應當認定為有償幫工關系,按照《解釋》第十四條及相關的法律規定處理;第二種觀點認為,應當認定為僱傭關系,按照《解釋》第十一條處理;第三種觀點認為,應當認定為承攬關系,按照《解釋》第十條處理。 二、第一層分析:有償幫工關系並非現行法律認可的法律關系,必須轉化為僱傭關系或承攬關系等進行認定 幫工,顧名思義就是無償地提供勞務,幾大權威漢語詞典都這樣解釋和定義。幫工本身是一個生活概念、口語化概念和籠統的表層概念,必須在法律中得到落實和轉化。《解釋》第十三條只規定和認可義務幫工概念,但沒有認可有償幫工,原因在於:有償幫工的情形和歸責方式是復雜的,由於其有償性,不能類同於義務幫工的歸責和處理原則,應當轉化為僱傭關系、承攬關系甚至是委託關系處理,否則不僅在法理上陷於混亂,也將影響實踐中紛繁復雜的個案的處理。《解釋》的精神和解釋體系是一致的,第十四條的幫工與第十三條的義務幫工是一個涵義,都是指無償地提供勞務,不能前後矛盾。在司法解釋的起草者編著的《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的理解與適用》一書目錄中,明確標明第十四條的內容要義是義務幫工人遭受人身損害。所以,《解釋》第十四條中的幫工,其涵義不包含有償幫工。 三、第二層分析:A為B公司修理機器是正式的承攬關系而非朋友之間私下裡幫忙的行為 表面上看,A是基於朋友C的關系為B公司修理機器,但實質上,C是B公司部門經理,代表著B公司,而且A修理的也是B公司的機器。對整個事件的認定,不能被二人的朋友關系所迷惑,事件的實質是個人為公司修理機器的正式的、市場化的、有償的、帶有很強的專業技術性的承攬行為,不能因為其口頭性的約定以及A是經過C介紹而修機器這兩點表面上的因素而否定。承攬關系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經朋友介紹的,也可以是公司自己聘請的。本案與朋友之間私下裡幫忙的性質是完全不同的,不能用朋友之間幫忙修理電腦來類比技術人員為某公司修理機器,二者不具有可比性。 四、第三層分析:不能因為維修人員沒有資質或技術不精就否認承攬關系的存在, 行政法調控不影響民法法律關系的認定 能否因為本案A沒有專業的維修資質和證書,就否認承攬關系的存在?筆者認為,資質的有無是行政法領域調控的范疇,對沒有資質的人員攬私活是行政處罰的問題,不應當影響民法侵權領域中承攬關系的認定。現實中,送修或請人上門維修的情形極其普遍,有多少維修店的維修人員有正式的資質證書?面對如此廣大的維修領域,國家又設立了多少資質考試或證書?我們能僅僅因為沒有資質就否認如此之多的承攬關系嗎?如果把這些沒有資質的承攬關系都認定為有償幫工,並類比適用《解釋》第十四條的歸責原則處理,則所謂的被幫工人的義務和責任急劇加大,必然導致違背常理和常識的結論發生:上門維修大家電的維修人員因自己過失造成自身傷害,被幫工人負全部責任?! 正因為這樣的結論是荒謬的,所以《解釋》沒有認可和規定有償幫工,而認為有償幫工應當轉化為僱傭關系、承攬關系等進行處理是不言自明的。合同法第二百五十一條第二款明確規定:承攬包括加工、定作、修理、復制、測試、檢驗等工作。著名法學家王家福、謝懷栻先生撰寫的《合同法》一書第254頁明確指出,承攬合同的所涉事項適用於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修理。就維修生活資料如家電、電腦以及生產資料如機器而言,送修和上門維修在法律關系的實質上是一樣的,都是承攬關系,只是就上門維修而言,被維修方在現場的配合義務、注意義務加大,維修方也有不得破壞非維修物品和被維修方環境等義務。維修人員有無資質,是工商部門和行政法關注的事,在民法中在所不問。 五、結論與深層次問題合同法上,有名合同和無名合同甚多,但在侵權法中,與維修服務相對應的,與生活中的有償幫工以及籠統意義上使用的服務合同、勞務合同相對應而且可以定位或細化的,主要是承攬關系、僱傭關系、義務幫工關系和委託關系等。作為一個侵權案件,A為B公司有償維修機器過失造成自身傷害,第一不可能是委託關系,因為A沒有以B公司的名義從事民商事活動,也不針對第三人;第二不可能是義務幫工關系,因為義務幫工關系是無償地提供勞務,偏向於非專業技術性的工作;第三不可能是僱傭關系,因為雙方沒有人身依附關系,A獨立依靠其技術進行工作,一次性(修好後)領取報酬,B公司只對工作成果進行驗收、控制,維修過程完全由A自主。所以,本案應該認定為承攬關系,適用《解釋》的第十條及相關法律規定。 本文的分析對解決生活中普遍的有償幫工現象的依法轉化和確認問題,准確界定侵權法中容易混淆的承攬關系、僱傭關系、義務幫工關系、委託關系、無因管理關系等或許具有積極的意義。對於從民事審判的角度規范維修市場(承攬關系的一個方面),推進行政部門在專業資質方面工作的開展也可能是有益的。

㈥ 幫工的定義司法解釋

有償幫工」的法律認定——透析承攬關系、僱傭關系和幫工關系

一、引言
A沒有維修資質且未經自己公司D的同意,經B公司部門經理C私下介紹,口頭約定以低於市場的價格為B公司幫忙有償維修機器。在維修過程中,A不慎被機器擠傷,B公司及時將A送至醫院治療並墊付了一切費用。A治癒後經鑒定為十級殘疾,遂訴至法院要求人身損害賠償。此案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生效後發生,對本案的法律關系的定性出現了三種觀點,爭議很大:第一種觀點認為,應當認定為「有償幫工關系」,按照《解釋》第十四條及相關的法律規定處理;第二種觀點認為,應當認定為僱傭關系,按照《解釋》第十一條處理;第三種觀點認為,應當認定為承攬關系,按照《解釋》第十條處理。

本案中的法律難點是:《解釋》第十四條怎樣准確理解?其中的「幫工」是否包含「有償幫工」?「有償幫工」是否為法律認可?在確立「有償幫工」的法律關系具體歸屬時是否需要轉化或細化認定?

二、第一層分析:有償幫工關系並非現行法律認可的法律關系,必須轉化為僱傭關系或承攬關系等進行認定

幫工,顧名思義就是無償地提供勞務,幾大權威漢語詞典都這樣解釋和定義。幫工本身是一個生活概念、口語化概念和籠統的表層概念,必須在法律中得到落實和轉化。《解釋》第十三條只規定和認可「義務幫工」概念,但沒有認可「有償幫工」,原因在於:有償幫工的情形和歸責方式是復雜的,由於其有償性,不能類同於義務幫工的歸責和處理原則,應當轉化為僱傭關系、承攬關系甚至是委託關系處理,否則不僅在法理上陷於混亂,也將影響實踐中紛繁復雜的個案的處理。《解釋》的精神和解釋體系是一致的,第十四條的「幫工」與第十三條的「義務幫工」是一個涵義,都是指無償地提供勞務,不能前後矛盾。在司法解釋的起草者編著的《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的理解與適用》一書目錄中,明確標明第十四條的內容要義是「義務幫工人遭受人身損害」。所以,《解釋》第十四條中的「幫工」,其涵義不包含「有償幫工」。

三、第二層分析:A為B公司修理機器是正式的承攬關系而非朋友之間私下裡幫忙的行為

表面上看,A是基於朋友C的關系為B公司修理機器,但實質上,C是B公司部門經理,代表著B公司,而且A修理的也是B公司的機器。對整個事件的認定,不能被二人的朋友關系所迷惑,事件的實質是個人為公司修理機器的正式的、市場化的、有償的、帶有很強的專業技術性的承攬行為,不能因為其口頭性的約定以及A是經過C介紹而修機器這兩點表面上的因素而否定。承攬關系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經朋友介紹的,也可以是公司自己聘請的。本案與朋友之間私下裡幫忙的性質是完全不同的,不能用朋友之間幫忙修理電腦來類比技術人員為某公司修理機器,二者不具有可比性。

四、第三層分析:不能因為維修人員沒有資質或技術不精就否認承攬關系的存在,行政法調控不影響民法法律關系的認定

能否因為本案A沒有專業的維修資質和證書,就否認承攬關系的存在?筆者認為,資質的有無是行政法領域調控的范疇,對沒有資質的人員攬私活是行政處罰的問題,不應當影響民法侵權領域中承攬關系的認定。現實中,送修或請人上門維修的情形極其普遍,有多少維修店的維修人員有正式的資質證書?面對如此廣大的維修領域,國家又設立了多少資質考試或證書?我們能僅僅因為沒有資質就否認如此之多的承攬關系嗎?如果把這些沒有資質的承攬關系都認定為有償幫工,並類比適用《解釋》第十四條的歸責原則處理,則所謂的「被幫工人」的義務和責任急劇加大,必然導致違背常理和常識的結論發生:上門維修大家電的維修人員因自己過失造成自身傷害,「被幫工人」負全部責任?!

正因為這樣的結論是荒謬的,所以《解釋》沒有認可和規定「有償幫工」,而認為「有償幫工」應當轉化為僱傭關系、承攬關系等進行處理是不言自明的。合同法第二百五十一條第二款明確規定:「承攬包括加工、定作、修理、復制、測試、檢驗等工作。」著名法學家王家福、謝懷栻先生撰寫的《合同法》一書第254頁明確指出,承攬合同的所涉事項適用於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修理。就維修生活資料如家電、電腦以及生產資料如機器而言,送修和上門維修在法律關系的實質上是一樣的,都是承攬關系,只是就上門維修而言,被維修方在現場的配合義務、注意義務加大,維修方也有不得破壞非維修物品和被維修方環境等義務。維修人員有無資質,是工商部門和行政法關注的事,在民法中在所不問。

五、結論與深層次問題

合同法上,有名合同和無名合同甚多,但在侵權法中,與維修服務相對應的,與生活中的「有償幫工」以及籠統意義上使用的服務合同、勞務合同相對應而且可以定位或細化的,主要是承攬關系、僱傭關系、義務幫工關系和委託關系等。作為一個侵權案件,A為B公司有償維修機器過失造成自身傷害,第一不可能是委託關系,因為A沒有以B公司的名義從事民商事活動,也不針對第三人;第二不可能是義務幫工關系,因為義務幫工關系是無償地提供勞務,偏向於非專業技術性的工作;第三不可能是僱傭關系,因為雙方沒有人身依附關系,A獨立依靠其技術進行工作,一次性(修好後)領取報酬,B公司只對工作成果進行驗收、控制,維修過程完全由A自主。所以,本案應該認定為承攬關系,適用《解釋》的第十條及相關法律規定。

本文的分析對解決生活中普遍的「有償幫工」現象的依法轉化和確認問題,准確界定侵權法中容易混淆的承攬關系、僱傭關系、義務幫工關系、委託關系、無因管理關系等或許具有積極的意義。對於從民事審判的角度規范維修市場(承攬關系的一個方面),推進行政部門在專業資質方面工作的開展也可能是有益的。至於因履行合同而引起的侵權糾紛,合同關系和侵權法領域中法律關系之間是否需要轉化,以及怎樣合乎法律規定和法學理論轉化的問題,因筆力和能力所限,深切盼望引起同行們的關注,共同作廣泛而深入的研討。

㈦ 什麼是幫工行為 有法律依據嗎

在法律上沒有幫工行為這個概念,在現實中幫工有有償的,也有無償的,它們的法律責任就不同,有償的就應該是臨時工,對與這種可以參照勞動法的相關規定,無償的幫工,也應該保障他的人身安全。

㈧ 去別人家有償幫工,到了沒干就發病了。顧主有責任嗎

如果是沒有幹活兒的話,僱主應該是沒有責任的,因為你們並沒有什麼勞動關系。

㈨ 僱傭法律關系和幫工法律關系的區別

幫工關系是指幫工人無償地為他人處理事務從而與他人形成的法律關系版。僱傭關系則是指權根據當事人的約定,一方定期或不定期的為對方提供勞務,由對方給付報酬的法律法律關系。由此可見,幫工關系與僱傭關系存在明顯不同。一方面僱傭關系具有有償性,幫工關系具有無償性;另一方面,在僱傭關系中,被雇傭人是在特定的工作時間內、在僱用人的監督一控制下進行勞務活動的,而在幫工關系中,幫工人進行勞務活動時具有自主性。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 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四條的規定,幫工關系是指幫工人無償為被幫工人處理事務而在雙方之間形成的法律關系。幫工人因幫工活動遭受人身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㈩ 法律上規定的幫工關系怎樣定義

的確是應該與被告共同承擔賠償責任。

幫工是民間互助方式,又稱助工。即親戚、朋友、鄰居於農事大忙、建房、築路以及其他紅白喜事時主動上門幫忙。幫者不計報酬,受幫者供給伙食,此俗長期相沿不變。幫工,是為他人無償提供勞務的行為。

幫工人因幫工活動遭受人身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可以在受益范圍內予以適當補償。

幫工人因第三人侵權遭受人身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第三人不能明確或者沒有賠償能力的,由被幫工人予以適當補償。

(10)有償幫工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僱傭關系與幫工關系的區別

(1)僱傭關系是根據當事人的約定而形成的,幫工關系則是在沒有法定或約定的義務下,幫工人一般出於情理、道義等而提供的幫助。

(2)僱傭中,被雇傭人在僱用人的監督和控制下從事僱用人授權或指示範圍內的勞務活動,被雇傭人依附於雇傭人,受雇傭人的支配、控制,雙方是不平等的,而幫工人則並不依附於被幫工人,雙方不具有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幫工人具有自主性。

(3)僱傭關系一般時間較長,雇員付出勞務是有償的,獲得勞動報酬。而幫工關系具有互助、臨時、一次性特點,且幫工人是無償提供勞務。

(4)僱傭合同是雙務合同,當事人雙方互負義務,被雇傭人需提供勞務,雇傭人需支付報酬,雙方之間的義務是對價的,而幫工合同則是單務合同,僅是幫工人為被幫工人提供勞務,即幫工人單方面的給付。

熱點內容
王者戰隊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29 13:01:52 瀏覽:103
哈爾濱市燃煤污染防治條例 發布:2025-09-29 12:45:01 瀏覽:792
寧夏2016人口計生條例 發布:2025-09-29 12:04:49 瀏覽:447
道德經的企業 發布:2025-09-29 12:04:48 瀏覽:967
2016年經濟法基礎第一章 發布:2025-09-29 11:52:57 瀏覽:526
麗水法律顧問 發布:2025-09-29 11:52:22 瀏覽:253
行政法規制定程序的基本步驟 發布:2025-09-29 11:46:35 瀏覽:179
司法考試司長 發布:2025-09-29 11:28:19 瀏覽:383
統計法治原則 發布:2025-09-29 11:19:03 瀏覽:351
法院梁明 發布:2025-09-29 11:18:25 瀏覽: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