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責任的免責是由
⑴ 免於法律責任是什麼意思
法律來責任的免除,也稱自免責,是指法律責任由於出現法定條件而被部分或全部地免除。從我國的法律規定和法律實踐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幾種免責形式:
1、時效免責,即法律責任經過了一定的期限後而免除。
2、不訴及協議免責,是指如果受害人或有關當事人不向法院起訴要求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行為人的法律責任就在實際上被免除,或者受害人與加害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協商同意的免責。
3、自首、立功免責,是指對那些違法之後有立功表現的人,免除其部分和全部的法律責任。
4、因履行不能而免責,即在財產責任中,在責任人確實沒有能力履行或沒有能力全部履行的情況下,有關的國家機關全部或部分免除其責任。
⑵ 我國法律責任的免責條件有哪些分類求詳解!
免責事由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正當理由,包括職務授權行為、正當防衛、內緊急避險、自助行為、受容害人同意五種;二是外來原因,包括不可抗力、受害人過錯、第三人原因與意外事件共四種。
免責事由一般由法律規定,但在不違反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序良俗的前提下,也可以由當事人約定。
⑶ 法律責任的免責情形中包括自助免責,自助免責和正當防衛、緊急避險之間的關系是什麼呢
當自己發生危及自身安全時,所採取的正當防範措施屬於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在法律上是免責的。
⑷ 法律責任的減輕和免責事由表現
法律責任的減輕和免責以法律責任的存在為前提,即行為人事實上違反了法律,且具備承擔法律責任的條件,但由於某些法律的規定,可以部分或全部地免除法律責任。
正當防衛本身並不存在法律責任,當然不屬於免責事由。
另,法律責任的免責條件主要包括:
1.時效免責,即法律責任經過了一定的期限後而免除;
2.不訴及協議免責,即若受害人或有關當事人不向法院起訴要求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行為人的法律責任就實際上被免除,或者受害人與加害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協商同意的免責;
3.自首和立功免責,即對於違法之後有自首和立功表現的,可以免除部分或全部的法律責任;
4.補救免責。即行為人在造成一定損害後,在有關國家機關追究其法律責任前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可以或應當部分或全部地免除其法律責任;
5.因履行不能而免責,即人道主義免責,亦即在財產責任中,在責任人確實沒有能力履行或沒有能力全部履行的情況下,有關的國家機關免除或部分免除其責任;
6.自助免責,即對自助行為所引起的法律責任的減輕或免除。所謂自助行為是指權利人為保護自己的權利,在情勢緊迫而又不能及時請求國家機關予以救助的情況下,對他人的財產或自由施加扣押、拘束或其他相應措施,而為法律或公共道德所認可的行為。正當防衛、緊急避險與自助行為是有區別的,後者以責任的存在為前提,而前兩者卻並不存在責任。
⑸ 什麼是法律責任的免責條件,法律責任的免責條件有哪些
免責,也稱法律責任的免除,是法律責任由於法定條件被部分或全部地免除。主要存在時效免責、不訴及協議免責、自首、立功免責和因履行不能而免責四種形式。
⑹ 法律的免責的理解問題
免責多用在犯罪案件和行政違法案件中。民事案件,如果原告起訴要追究責任,是不能不負責任的,如果原告不起訴相當於給對方免責。
在我國的法律規定和法律實踐中,免責的條件和方式可以分為:
1,時效免責。即違法者在其違法行為發生一定期限後不再承擔強制性法律責任。對於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利,督促法律關系的主體及時行使權利、結清債務,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以及提高法院的工作效率和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
2,不訴免責。即所謂「告訴才處理」、「不告不理」。 在我國,不僅大多數民事違法行為是受害當事人或有關人告訴才處理,而且有些輕微的刑事違法行為也是不告不理。在法律時間中,還有一種類似不不訴免責的免責方式,即在國家機關宣布有責主體須承擔法律責任的情況下,權利主體自己主動放棄執行法律責任的請求,必須注意,作為免責形式的「不告訴」必須是出於被害人及其代理人的自由意志。如果「不告訴」之不作為是在某種壓力或強制環境下作出的,則不構成免除有責主體的法律責任的條件和依據。
3,自首、立功免責。即對那些違法之後有立功表現的人,免除其部分或全部法律責任。
4,補救免責,即對於那些實施違法行為,造成一定損害,但在國家機關歸責之前採取及時補救措施的人,免除其部分或全部責任。這種免責的理由是違法者在歸責之間已經超前履行了第二性義務。
5,協議免責或意定免責。即基於雙方當事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的協商同意的免責,即所謂「私了」。這種免責一般不適用於犯罪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僅適用於民事違法行為。
6,自助免責。自助免責是對自助行為所引起的法律責任的減輕或免除。所謂自助行為是指權利人為保護自己的權利,在情事緊迫而又不能及時請求國家機關予以救助的情況下,對他人的財產或自由施加扣押、拘束或其他相應措施,而為法律或社會公共道德所認可的行為。自助行為可以免除部分或全部法律責任。
7,人道主義免責。權利是以權利相對人即義務人的實際履行能力為限度的。在權利相對人沒有能力履行責任或全部責任的情況下,有關的國家機關或權利主體可以出於人道主義考慮免除或部分免除有責主體的法律責任。在有責主體無履行能力的情況下,即使人民法院把法律責任歸結於他並試圖強制執行,也會因其不能履行而落空。
⑺ 法律責任的免責,違法阻卻事由,免責事由
分約定和法定兩種。
約定的免責是由就是雙方在合同條款中有明確記載可以使某方免責的條款內;
法定是容由就是指法律規定可以免責的理由,比如說: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是指買賣合同簽訂後,不是由於合同當事人的過失或疏忽,而是由於發生了合同當事人無法預見、無法預防、無法避免和無法控制的事件,以致不能履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發生意外事件的一方可以免除履行合同的責任或者推遲履行合同,在我國《民法通則》上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形:
1.自然災害,如台風、洪水、地震等。
2.政府行為,如徵收、徵用
3.社會異常事件,如罷工、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