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夥企業財務負責人的法律責任
① 有限合夥企業的執行事務人委派的代表,名字寫到營業執照上的,請問委派代表要承擔這家合夥企業的法律責任
1、合夥企業的委託代表,與公司法上的法定代表人的地位相當。其代表合夥企業行使民事權利和履行民事義務的主要負責人,對外以企業名義行事。代表人是企業治理結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2、所以一般而言,委託代表的行為由企業承擔責任,對個人而言並不會產生法律責任。但如果你個人在行使企業的代表權是有損企業利益的行為,則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同時如果企業在經營過程觸犯行政法規和刑法事法律,代表人作為企業的負責人,則有可能承擔相應的行政法律和刑事法律責任。
3、有限合夥企業是近年來法律新設的一種新的企業形態,主要採用的行業是私募股權和私募基金行業。其中的普通合夥人主要是資產管理公司及投資管理公司,其對外承擔無限連帶責任。但由於普通合法人採取的是有限責任公司制,所以對於普通合法人的股東、也就是合夥企業的間接股東而言,也是以其投資為限承擔合夥企業的對外債務的。所以你可不用擔心,會由此產生債務等。
(1)合夥企業財務負責人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有限合夥是一種類似於普通合夥的合夥企業,只是除了「普通合夥人」之外有限合夥還可以包括「有限合夥人」。有限合夥與有限責任合夥性質不同,有限責任合夥里所有合夥人都是有限責任。
有限合夥制度源於英美法系,它是指由普通合夥人和有限合夥人共同組成的合夥組織,在經濟活動中發揮著靈活高效的作用。中國在發展高新科技企業、風險投資領域的發展急需引入類似制度。
② 合夥人中負責人權利問題
合夥企業法對於合夥人權利的規定主要包括:
①事務執行權,即各合夥人回都有平均答地參與企業事務執行的權利,如因特殊原因不能參與事務執行的,可將此權利委託於自己信任的其他合夥人代為行使;
②對執行企業事務的監督權,無論合夥人本身參與事務執行與否,他都擁有對他人執行合夥事務情況的監督權;
③企業經營狀況的知情權,特別是不參與事務執行或不負責全面事務執行的合夥人,由於條件的限制不能隨時了解企業的經營情況,為此法律規定,合夥人有權隨時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為了解合夥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有權查閱帳簿」,包括各種往來帳冊和財務報表等資料;
④重大事項的表決權,合夥企業法規定,企業的有關重要事項必須經過全體合夥人討論,一致同意方可決定;
⑤利潤分配權,即依據協議規定的方式和比例享受合夥企業盈利分配的權利,但合夥人不得協議將企業利潤分配給部分合夥人,也不得要求部分合夥人承擔企業的全部虧損。
③ 注冊登記合夥企業的時候,涉稅信息表中的財務負責人的身份有什麼要求嗎
注冊登記合夥企業的時候,涉稅信息表中的財務負責人的身份有什麼要求嗎?
信息表回裡面的財務答負責人沒有要求,如果是託管給財務公司可以寫財務公司的財務人員(可託管服務費用哦👆)
是否可以是執行合夥事務的普通合夥人?因為只有一個普通合夥人,多個有限合夥人。
執行事務的普通合夥人是不可以作為財務登記的,可以是有限合夥人哦
④ 法定代表人和財務負責人可以是一個人嗎
對於一家公司來說公司法人與財務負責人可以說有著極高的地位,那麼公司法人和財務負責人可以是一個人的情況有哪些,理論上,根據國家的有關法律公司法人和財務負責人是不可以為一個人的,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有的企業就是這樣違規經營。
根據財經法規第十六條 國家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任用會計人員應當實行迴避制度「單位領導人的直系親屬不得擔任本單位的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
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直系親屬不得在本單位會計機構中擔任出納工作。」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公司法人和財務負責人可以是一個人的情況可以是企業性質來定。
一、對於 國家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根據 《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第十六條:第十六條 國家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任用會計人員應當實行迴避制度。
單位領導人的直系親屬不得擔任本單位的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直系親屬不得在本單位會計機構中擔任出納工作。
需要迴避的直系親屬: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以及配偶親關系。因此,對於上述三類公司而言,其直系親屬不得擔任會計機構負責人,
雖然未明確說明法定代表人不能擔任,但根據法理學解釋方法上的「舉輕以明重」理論,既然已禁止單位領導人直系親屬擔任財務負責人,那麼對於領導人本人也是當然禁止。
二、對於非上述三類公司的其他企業我國《公司法》、《合夥企業法》等多部法律均未禁止公司法定代表人同時擔任財務負責人,因此根據民商事領域「法無禁止即可行」理論,對於非國家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的法人而言,其法定代表人可以同時擔任財務負責人。
可以以「一人公司」作為典型例子,這類企業由於規模較小,可以不設立董事會,往往其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財務負責人等等均同時為一個自然人擔任。
對於這類問題,究其根本還是企業的性質所決定,對於國有企業來說,因為所有權在國家手中,因此對於這種情況時嚴厲禁止的,但是對於私企來說就不存在這類問題。
(4)合夥企業財務負責人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法人是與財務負責人相比較有不同的特點:
第一,法人是社會組織在法律上的人格化,是法律意義上的"人",而不是實實在在的生命體,其依法產生、消亡。
財務負責人是自然人,是基於自然規律出生、生存的人,具有一國國籍的自然人稱為該國的公民。自然人的生老病死依自然規律進行,具有自然屬性,而法人不具有這一屬性。
第二,雖然法人、自然人都是民事主體,但法人是集合的民事主體,即法人是一些自然人的集合體。
例如大多數國家的公司法都規定,公司法人必須由兩人以上的股東組成,但在中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2013修訂)允許設立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對比之下,自然人則是以個人本身作為民事主體的。
第三,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民事行為能力與自然人也有所不同。
根據《民法總則》第58條規定,法人應當依法成立。法人應當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住所、財產或者經費。法人成立的具體條件和程序,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設立法人,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須經有關機關批準的,依照其規定。
⑤ 法人代表可以兼任財務負責人嗎
不可以的。
根據財經法規第十六條 國家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任用會計人員應當實行迴避制度「單位領導人的直系親屬不得擔任本單位的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
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直系親屬不得在本單位會計機構中擔任出納工作。」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公司法人和財務負責人可以是一個人的情況可以是企業性質來定。
一、對於 國家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根據 《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第十六條:第十六條 國家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任用會計人員應當實行迴避制度。
單位領導人的直系親屬不得擔任本單位的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直系親屬不得在本單位會計機構中擔任出納工作。
需要迴避的直系親屬: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以及配偶親關系。因此,對於上述三類公司而言,其直系親屬不得擔任會計機構負責人,
雖然未明確說明法定代表人不能擔任,但根據法理學解釋方法上的「舉輕以明重」理論,既然已禁止單位領導人直系親屬擔任財務負責人,那麼對於領導人本人也是當然禁止。
二、對於非上述三類公司的其他企業我國《公司法》、《合夥企業法》等多部法律均未禁止公司法定代表人同時擔任財務負責人,因此根據民商事領域「法無禁止即可行」理論,對於非國家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的法人而言,其法定代表人可以同時擔任財務負責人。
可以以「一人公司」作為典型例子,這類企業由於規模較小,可以不設立董事會,往往其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財務負責人等等均同時為一個自然人擔任。
對於這類問題,究其根本還是企業的性質所決定,對於國有企業來說,因為所有權在國家手中,因此對於這種情況時嚴厲禁止的,但是對於私企來說就不存在這類問題。
(5)合夥企業財務負責人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法人是與財務負責人相比較有不同的特點:
第一,法人是社會組織在法律上的人格化,是法律意義上的"人",而不是實實在在的生命體,其依法產生、消亡。
財務負責人是自然人,是基於自然規律出生、生存的人,具有一國國籍的自然人稱為該國的公民。自然人的生老病死依自然規律進行,具有自然屬性,而法人不具有這一屬性。
第二,雖然法人、自然人都是民事主體,但法人是集合的民事主體,即法人是一些自然人的集合體。
例如大多數國家的公司法都規定,公司法人必須由兩人以上的股東組成,但在中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2013修訂)允許設立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對比之下,自然人則是以個人本身作為民事主體的。
第三,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民事行為能力與自然人也有所不同。
根據《民法總則》第58條規定,法人應當依法成立。法人應當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住所、財產或者經費。法人成立的具體條件和程序,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設立法人,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須經有關機關批準的,依照其規定。
⑥ 合夥企業財務負責人需要承擔哪些責任
所有的財務負責人都負責與你工作相關的責任!
⑦ 合夥企業中事務執行人與財務負責人可以是同一個人嗎
為了對合夥人的利益負責,也防止內容利益格局的內控不均衡狀態,經營管理人與財務管理人不宜由同一人或同一家庭成員擔任。
⑧ 合夥企業負責人和財務人員用白紙條做帳可以起訴嗎
白紙做賬沒什麼問題,現在早已經會計電算化,都是電腦記賬後白紙打內印,許多企業已容經不再採用以前的賬本記賬了
如果是白紙條來充做正規稅票來入賬,那麼這個是違規的
至於說是否可以起訴,你得先去請人查賬,核算是否做假賬給你造成了經濟損失,然後再去起訴
如果沒給你造成經濟損失,你起訴什麼?
⑨ 如何區分企業法人和財務負責人的法律責任
一般在單位犯罪的情況下只追究兩種人的法律責任:
第一種人是直接負責人。也就是違法行為的指使者,可以是法人代表、也可以是財務經理、財務總監。
第二種人就是直接責任人,也就是違法行為的經辦人,一般是單位的會計。
對於法人代表而言,只有在三種情況才會要求法人對偷稅犯罪行為來承擔法律責任:
第一種情況,如果法人代表是涉稅違法行為的直接責任人。偷稅行為是法人代表自己做的,公司其他人不知道。那麼就要承擔法律責任。
第二種情況,法人代表授意企業的財務總監、會計操作的,那就要承擔法律責任。例如劉曉慶稅案中,電視台播放劉曉慶的連續劇所付的款項,應做營業收入。
但是等會計請示她的時候,她要求將這部分收入掛在往來賬上。那麼這種行為就屬於劉曉慶指使行為。
第三種情況,明知道單位有偷稅的行為,法人代表並不制止。雖然在這種情況下,法人代表沒有參與違法行為,但明知道單位有偷稅的行為不制止的,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9)合夥企業財務負責人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財務總負責人承擔的法律風險
財務總監作為公司財務方面的總負責人,他既擁有所有者賦予的代表其對公司進行財務方面監督與控制的職能,也有協助公司管理者(總經理)參與經營管理職能,同時還兼有維護社會公眾利益的職能。從公司治理的法律理論及實踐來看,財務總監本身具有內部治理與外部治理雙重身份。
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忠實與勤勉義務來源於《公司法》第148條的規定。所謂「忠實義務」,是指高管在執行公司業務時所承擔的以公司利益作為自已行為和行動的最高准則,不得追求自己和他人利益的義務。
直白地說,就是公司高管不得有貪心,不得為自己和為別人謀取不當利益。所謂「勤勉義務」,就是要求公司高管在處理公司事務時能像處理個人事務時那麼認真和盡力,或者說高管必須以一個謹慎的人在管理自己的財產時所具有的勤勉程度去管理公司的財產。
我國《公司法》對財務總監應承擔的民事責任作了清晰表述,第149條規定,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152條規定,公司高級管理人員違反法律、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損害股東利益的,股東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⑩ 企業財務負責人可以是法定代表人嗎
不可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不能兼任財務負責人。因為凡事與企業負責人有直系親屬關系的回人都不能答擔任企業財務負責人,包括出納。這是財經法規的明確規定。以現行公司制度,擔任了公司董事、經理、監事等職位的負責人不能擔任財務負責人。
根據《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第十六條:
第十六條 國家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任用會計人員應當實行迴避制度。單位領導人的直系親屬不得擔任本單位的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
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直系親屬不得在本單位會計機構中擔任出納工作。需要迴避的直系親屬: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以及配偶親關系。
(10)合夥企業財務負責人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法定代表人必須符合的條件:
1、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2、有企業所在地正式戶口或臨時戶口;
3、具有管理企業的能力和有關的專業知識;
4、從事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
5、產生的程序符合國家法律和企業章程的規定;
6、符合其他有關規定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