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給政府的稅收承諾有法律效力嗎

給政府的稅收承諾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時間: 2021-02-23 06:28:30

① 稅收返還的行政允諾有效嗎

2000年4月16日,樂山市人民政府作出樂府函〔2000〕49號《關於支持1000噸/年多晶硅項目建設有關問題的通知》,其中第三條規定:「1000噸/年多晶硅項目投產後,增值稅前三年地方所得返企業用於還本付息,所得稅前五年由同級財政先征後返,之後五年由財政按規定返還50%,若企業有困難,可全部返還。」但是原告新光硅業公司與被告高新區管委會沒有簽訂過涉及相關稅款返還金額、期限等內容的書面協議或合同。

2014年9月3日樂山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受理了四川川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對新光硅業公司的破產清算申請。同日,樂山市中級人民法院指定樂山市華威清算事務所有限公司擔任新光硅業公司的破產管理人。後新光硅業公司破產管理人多次向高新區管委會發函要求其按照樂山市人民政府樂府函〔2000〕49號規定支付稅收返還款2072.72萬元未果,遂訴至法院,結果法院判決企業敗訴。

深深太平洋底,深深傷心。奔著招商引資去的納稅人四不四有點唇亡齒寒的趕腳。

黑天鵝年年有,三觀時時碎,次貸危機、9.11、泰坦尼克,還有……

不過政府作出的行政允諾不一定都是「黑天鵝」。

行政允諾是指行政主體為履行自己的行政職責,向不特定相對人發出的,承諾在相對人實施了某一特定行為後由自己或由自己所屬的職能部門(如下屬財政部門)給予該相對人物質利益或其他利益的單方意思表示行為。

行政允諾的特點有許多,涉及本案的主要有:行為的單方性,類似於懸賞合同中的「懸賞」行為;行為的獎勵性,就像本案中各地的招商引資優惠;行為內容和程序上的自由裁量性。

站在法律角度而言,行政允諾分為適法行政允諾、違法行政允諾和無效行政允諾。對於適法行政允諾,由於行政裁量權的普遍存在,一般無法對行政機關追究法律責任;對於違法行政允諾,當行政允諾所產生的信賴大於法律保護的利益時,可以要求行政允諾承擔賠償責任,反之行政機關只承擔補償責任;對於無效行政行為,行政機關原則上不承擔法律責任,相對人只能就其損害獲得一定補助。

本案法院的觀點是,政府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和國發〔2000〕2號文的規定,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小易不太明白的是,依據征管法判決的依據在哪裡?地方政府支出名義是財政返還或財政獎勵,雖然與企業繳納的稅收或非稅收入掛鉤,扭曲了稅法的嚴肅性,但畢竟不是直接的稅收返還。橋歸橋,路歸路,收稅歸稅局。

如果按法院的說法違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規定,那麼該如何理解國發〔2015〕25號第三條的規定呢?

第三條規定:「各地與企業已簽訂合同中的優惠政策,繼續有效。」

法院的另一個觀點是雙方沒有簽訂書面協議,而政府允諾是單方的,因此不用兌現。其實這一點還不如接著上條直接說違法來的更直接。

② 對政府的承諾不兌現承諾法律上有什麼說法

對於書面承諾,例如拆遷補償,已經寫進白紙黑字的,可以起訴或向上級行政主管部門投訴
對於模稜兩可的口頭承諾,沒有任何說法
舉例:A,某地方拆遷,政府與拆遷戶甲某經過多次協商,達成一致意見,書面協議地方政府應當於2014年3月1日前支付補償金47萬元。但拆遷後,協議到期,政府只支付了15萬元,剩下的錢一拖再拖,甲多次索要無果,提起訴訟。訴訟結果是法院判決政府依照協議支付甲47萬元,扣除已經支付的15萬元,剩餘32萬元應當支付。判決生效後,當地政府最終支付了該款項。
這里政府的承諾實際上構成了一種合同,由於政府一方不履行承諾,實際上構成合同違約,所以甲能夠勝訴並最終獲得補償金。
B,某地方乙某等村民被征地,當地政府在征地時承諾應當妥善安置居民,征地後,政府除了支付一筆補償金外,然後把村民安置到某區屬企業工作。後來該企業經營不善倒閉,村民失業後失去了生活來源,多次找政府要求妥善安置,但政府多次表示已經安置,無法再次安排。村民多次上訪無果,有的居民想通過法律來解決,但在咨詢過律師後,律師表示,政府雖然表示要安置居民,但如何安置,具體措施並無詳細說明,且政府已經支付補償金並安排工作,已經履行協議,起訴無勝訴可能。

③ 鄉鎮政府承諾在企業所納稅款中返還50%是否合法

鄉鎮政府承諾在企業所納稅款中返還50%不合法,鄉鎮政府沒有稅收減免許可權,

④ 政府的承諾或者政府的政策規定可不可以認為是政府跟老百姓之間的合同

現實是很缺現實的,如果你政府答應您的是不是很快就能辦到的,它是需要有一步一步的審批一步一步的程序的

⑤ 與政府部門簽定的免稅合同有效嗎

《稅收征管法》第五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支持稅務機關依法執行職務」、「稅務機關依法執行職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擾」。
一些地方政府、特別是一些縣區政府為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在制定優惠政策時超越許可權、擅自出台稅收減免政策。如某縣開發區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中規定,在該縣興辦的外來投資企業,享受國內經濟特區一切優惠政策(含減免稅政策),而且前三年減免一切稅收。又如,某地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中規定,黨政機關幹部及公職人員均可在本地區域內領辦、創辦各類企業,兼營他業、兼任他職所得報酬不受任何人干預。這不僅於國家禁止黨政幹部經商辦企業的規定相背,而且其中報酬所得不受干預的規定顯然與稅法相抵。這種超越許可權的減免,不僅減免政策本身無效,而且使得稅收減免政策失去了應有的真實性、權威性,將來也無法對投資者履行諾言。二是給稅收征管帶來不便。一些地方政府擅自出台稅收優惠政策,缺乏依據,給地稅部門正常的稅收征管帶來不便。新《征管法》對當前各稅稅收減免問題都有新規定,稅收減免權在中央,其他任何部門、地方政府都沒有稅收減免權,地方政府擅自出台稅收優惠政策,只能破壞稅收法律的嚴肅性,給招商引資工作造成混亂。明智的投資者也不會真正相信「免稅」的承諾,他們只能把「免稅」的規定作為一個與政府討價還價的籌碼。

⑥ 承諾具有法律效力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54條、民事法律行為是指公民、法人為了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義務所實施的合法行為。
56條、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其它形式。法律規定使用特定形式的,應當依照其規定。
57條、民事法律行為自成立之日起具備法律效力,行為人除非依照法律規定或對方當事人同意,不得隨意變更或解除。
綜上所述,口頭承諾系公民、法人為了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義務所實施的合法行為的一種。
根據上述法律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其它形式。
因此,可以認定口頭承諾具有法律效力,其效力自承諾開始,也就是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生效。承諾之人受承諾的約束,除非依照法律規定或對方當事人同意,口頭承諾之人不得對自己的承諾隨意變更或解除。
這亦符合民事法律行為應當遵守誠實信用原則的司法精神之體現。法律的淵源來自於一個國家的社會道德,我國自古就有「人無信而不立」。這亦體現了,社會道德與法律對於信守承諾的看重!
然而,客觀事實與你能夠證明的客觀事實未必一致!接受承諾一方,如果不能證明口頭承諾的客觀存在,恐怕維權方面講面臨巨大障礙。
所以,很多時候,無論是在實踐之中還是法律方面,都盡量主張將相關承諾落實與紙面上。
關於民事法律行為,包括口頭承諾,只要在其行為實施之時,不存在欺詐、脅迫、重大誤解、顯失公平、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等符合無效或可撤銷、可變更的情形下
該民事法律行為依法成立,依法成立的民事法律行為(包括口頭承諾)自成立之日具有法律約束力

⑦ 地方政府承諾的稅收優惠稅收返還靠譜嗎

我覺得是不好的啊

⑧ 政府口頭承諾可以作為證據嗎

別相信政府的口頭承諾,到時候不承認是沒有任何證據的

⑨ 企業對政府承諾納稅到一定的額度合法嗎

作為納稅人對政府承諾納稅到一定的額度的行為,並不是違法行為。而是納稅人積極納稅的表現。具體情況,請自行根據實際情況及相關法律規定進行核實確定。

熱點內容
哈爾濱市燃煤污染防治條例 發布:2025-09-29 12:45:01 瀏覽:792
寧夏2016人口計生條例 發布:2025-09-29 12:04:49 瀏覽:447
道德經的企業 發布:2025-09-29 12:04:48 瀏覽:967
2016年經濟法基礎第一章 發布:2025-09-29 11:52:57 瀏覽:526
麗水法律顧問 發布:2025-09-29 11:52:22 瀏覽:253
行政法規制定程序的基本步驟 發布:2025-09-29 11:46:35 瀏覽:179
司法考試司長 發布:2025-09-29 11:28:19 瀏覽:383
統計法治原則 發布:2025-09-29 11:19:03 瀏覽:351
法院梁明 發布:2025-09-29 11:18:25 瀏覽:657
行政法的功能作用及價值 發布:2025-09-29 11:11:49 瀏覽: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