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未結算項目經理法律責任
① 工程質量出現事故項目經理承擔什麼責任
工程質量出現事故,項目經理承擔吊銷執業資格證書,5年以內不予注冊等責任。
根據《建築工專程五方責任主體屬項目負責人質量終身責任追究暫行辦法》:
第十三條發生本辦法第六條所列情形之一的,對施工單位項目經理按以下方式進行責任追究:
(一)項目經理為相關注冊執業人員的,責令停止執業1年;造成重大質量事故的,吊銷執業資格證書,5年以內不予注冊;情節特別惡劣的,終身不予注冊;
(二)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三)處單位罰款數額5%以上10%以下的罰款;
(四)向社會公布曝光。
(1)工程未結算項目經理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項目經理不僅是一段時間的負責人,而是需要負質量終身責任。
根據《建築工程五方責任主體項目負責人質量終身責任追究暫行辦法》:
第六條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依法追究項目負責人的質量終身責任:
(一)發生工程質量事故;
(二)發生投訴、舉報、群體性事件、媒體報道並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嚴重工程質量問題;
(三)由於勘察、設計或施工原因造成尚在設計使用年限內的建築工程不能正常使用;
(四)存在其他需追究責任的違法違規行為。
② 工程項目經理簽字後需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工程項目經理簽字的法律責任,應當依據具體簽署的文件內容和性質,以及經理是否取得授權分別判斷:
(一)、具有完全法律效力的情形。項目(經理)部一般僅是為實施特定項目施工而成 立的臨時性及一次性內部組織機構, 多從事與項目施工有關的事務性工作, 包括收發文函及資料,一般不對外進行經營活動。
(二)、在授權委託許可權范圍內具有法律效力的情形。 在不是依法通過審批備案而是由企業或者其項目(經理)部自行刻制項目(經理)部印章的 情況下,關鍵看項目(經理)部的行為是否得到建築施工企業的明確授權。
(2)工程未結算項目經理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授權的原則
授權的基本依據是目標責任,要根據責任者承擔的目標責任的大小授予一定的權力。在授權時還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則:
1、相近原則。這有兩層意思:給下級直接授權,不要越級授權;應把權力授予最接近做出目標決策和執行的人員,使一旦發生問題,可立即做出反應。
2、授要原則。指授給下級的權力應該是下級在實現目標中最需要的、比較重要的權力,能夠解決實質性問題。
3、明責授權。授權要以責任為前提,授權同時要明確其職責,使下級明確自己的責任范圍和許可權范圍。
4、動態原則。針對下級的不同環境條件、不同的目標責任及不同的時間,應該授予不同的權力。貫徹動態原則體現了從實際需要出發授權,具體可採取:
1) 單項授權。即只授予決策或處理某一問題的 權力,問題解決後,權力即行收回;
2)條件授權。即只在某一特定環境條件下,授予下級某種權力,環境條件改變了,許可權也應隨之改變;
3) 定時授權,即授予下級的某種權力有一定的時間期限,到期權力應該收回。
折疊授權注意事項
1.選擇合適的授權對象。
被授權對象應該在品行方面信得過,有積極熱情的態度,敢於付出,敢於承擔責任,同時具備真才實學。不然就可能導致馬謖失守街亭的悲劇。這就要求我們有識別人才的洞察力並健全招聘、培訓和考核的機制。
2.明確授權的目標,一定不要模糊。
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在什麼時限內完成,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切不可霧里看花。不然只會讓你的下屬唱「這就是愛,糊里又糊塗」,無所適從,無法果斷地處理事務。
3.按步驟授權。
猶如舉重訓練一樣,要由輕到重地訓練。如果不分青紅皂白地把任務壓上去,肯定會閃了下屬的腰,挫敗他的信心。因此必須給下屬一個成長的過程,隨著下屬工作效能和經驗增長,在合適的時機授權。
4.布置合理的授權內容。
不要授予下屬不該授予的權力,大的權力還是要獨攬,否則會導致失控。另外不要授予超越下屬能力的權力。否則不僅會導致任務不能完成,還會導致下屬本人的崩潰。
③ 工程完工後超出一年沒有結算的法律後果是什麼有沒有相關規定
工程完工後超出一年沒有結算,首先看什麼原因造成的,如果是甲方原因造內成的,當然甲方要按工容程承包合同的相關條款,接受處罰,追加滯納金或付利息,由工程驗收之日起計算;
如果是施工方原因造成的 ,當然施工方要按工程承包合同的相關條款,接受處罰。
④ 如何追究工程項目部經理的法律責任
找到項目經理私自簽訂勞務合同的證據,然後起訴到法院追償。
縱橫法律網 李俊剛律師
⑤ 建築工程出現重大質量事故項目經理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項目經理、總工都屬於直接責任人,應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⑥ 項目未完成,項目經理能辭職嗎
任何崗位,提前30天提出,都是可以離職的;
一、個人提出離職分三種情況:
1、用人單內位存在《勞容動合同法》38條的情況,你書面提出解除勞動關系後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單位的批准,並可以要求支付剩餘的工資及經濟補償金(每工作1年支付1個月工資)及辦理離職手續等;
2、依據《勞動合同法》37條,你提前30天提出的書面離職,不需要用人單位批准就可以離職。其中,試用期提前3天書面提出;用人單位有義務結清工資辦理離職手續。
3、沒有提前30天提出離職,用人單位也不存在《勞動合同法》38條的情況,你直接提交辭職信就走人,這個時候就是你違法了,給用人單位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招聘你產生的費用,用人單位可以要求你承擔。
二、你可以通過快遞或掛號信郵寄給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的通知(也就是通俗說的辭職信、辭職報告),這樣便於保留證據。用人單位不支付你工資或不為你辦理離職手續,你可以通過申請勞動仲裁解決;
三、相關法律依據:
《勞動合同法》37、38、46、47、50條!
⑦ 工程負責人與項目經理誰該承擔法律責任
法律上追究工程負責人的責任。
當然,項目經理負有連帶責任。
⑧ 工程施工單位,對分包商進行了預結算和超支付,間接造成公司虧損,項目經理和操作人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對賬後確定超額支付的,可以要求施工單位返還,拒不返還的,建議起訴要回超額支付的工程款,具體建議電話或當面咨詢律師。
⑨ 施工方項目經理責任是不是很大,嚴重的還會入刑嗎
工程項目沒有問題的話,施工方經理責任是挺大的,如果出現問題的話會接受刑罰。
⑩ 建築施工合同糾紛中項目經理的訴訟責任如何承擔
建築施工合同糾紛中項目經理的訴訟責任:
1.承包人在承包期間是以企業的名義內而不是以個容人的名義對外進行民事交往,因民事交往產生的權利由企業享有,產生的義務由企業承擔,而企業的財產是承包人對外進行民事交往的一般擔保。因此當承包人對外創設民事法律關系時,該民事法律關系的一方主體是企業而不是承包人。在建設施工合同中表現的最突出的就是與發包方簽訂合同的肯定是具有建築資質的施工企業,而不是項目經理部或項目經理本人,進行結算的也是建築企業,而不是項目經理個人。
2.項目經理與施工企業之間簽訂的合同無論怎樣約定,都是對其雙方發生約束力。這是合同的相對性所決定,而不能對合同外的第三人產生法律上的約束力。即內部合同的約定不對抗合同關系之外的第三人。因此項目經理在經營期間與第三人產生的法律關系所產生的債務仍應由建築企業來承擔。但建築企業承擔責任後可依據內部合同進行追償。
3.項目經理對外不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這是由委託關系及內部承包合同的法律原理所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