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辦訂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1. 訂婚受法律保護嗎
女方應歸還彩禮,訂婚不受法律保護。
婚約不受法律保護。婚約又稱訂婚或定婚,是男女雙方當事人以結婚為目的而達成的協議。訂立婚約不是結婚的法定必經程序,男女雙方確立夫妻關系,完全以他們在婚姻登記機關的登記行為及結婚證書為依據。因此說,婚約不受法律保護。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規定:「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於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
(二)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給付並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
適用前款第(二)、(三)項的規定,應當以雙方離婚為條件。」因此,如果雙方沒有辦理結婚登記,男方可以要求返還其彩禮,返還的機率很大。
(1)包辦訂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婚約即訂婚的處理原則
1、訂婚不是婚姻成立的必要條件和手續
法律不提倡訂婚但是也不禁止訂婚,是否訂婚由當事人自願決定。但是,任何人不得強迫當事人訂婚。
2、婚約沒有法律效力
只有雙方完全自願才能履行;雙方同意解除婚約的,可以自行解除;一方要求解除婚約,並不必須徵得對方同意。
3、因為婚約引起的財產糾紛,訴到法院一般會受理
法院的考慮是解決財產問題,而不是特別指向婚約。
2. 包辦婚姻的法律責任
包辦婚姻和買賣婚姻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根據我國的司法實踐,包辦婚姻,是指第三者違反婚姻自由的原則,包辦強迫他人的婚姻。買賣婚姻,是指第三者以索取大量財物為目的,包辦強迫他人的婚姻。這里所說的第三者,包括父母在內。這里所說的他人,包括子女在內。由此可見,包辦婚姻不一定都是買賣婚姻,而買賣婚姻則必定是強迫包辦的。包辦婚姻的構成要件是違背當事人的意志,對婚事實行包辦強迫;買賣婚姻的構成要件除違背當事人的意志外,還有一個藉此索取大量財物的要件。至於抱童養媳、訂小親和換親、轉親等陋俗,一般也都具有包辦婚姻或買賣婚姻的性質。
從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各革命根據地的婚姻立法,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頒行的婚姻法,一貫保護婚姻自由。1981年《婚姻法》規定:「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第3條),還規定:「結婚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願,不許任何一方對他方加以強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第4條)。中國的法定婚齡高於成年年齡(18周歲),當事人已有能力行使婚姻自由的權利。包辦婚姻的各種形式,包括娶童養媳、包辦寡婦婚姻、轉親、換親等,都是違法的,不具有法律效力。自主婚姻和包辦婚姻的界限,以結婚是否出於當事人的意願為根據。那些雖系父母代為訂婚,但雙方經過了解、建立感情後自願結婚的,也應認為是自主婚姻。對包辦他人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人,應進行嚴肅的批評教育,必要時視其情節,予以行政處分或法律制裁。對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按中國1980年《刑法》第179條規定,還須追究刑事責任。
3. 訂婚受國家法律保護嗎
不受,領結婚證才受法律保護
4. 訂婚在法律上如何界定是否有法律效力
1,訂婚性質
訂婚在法律上是屬於一種契約行為, 這是一種身分契約。此身分契約
具有幾點特性:
1.婚約的訂立不得代理,否則不發生法律效力;亦即,婚約必須男女
雙方彼此合意才可成立。
2.具有法定的訂婚能力者, 才能從事訂婚行為。目前法律上對於訂婚
能力的界定是以年齡為標准:男滿十七歲,女滿十五歲即具訂婚能力。
若違反此規定而訂立婚約者, 此婚約並非無效,只是當事人或法定代
理人得向法院請求撤銷。因為,不滿二十歲之未成年人,其婚約須得
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3.婚約不得強制執行。婚約固然應該遵守,但也應遵照男女雙方當事
者的意願。若有一方不能夠履行時,不能強制執行。
2,婚約的違反
在法律上,巳經訂定了婚約, 但是單方面未經對方同意而不願去履行
契約,即構成「婚約違反」,其後果是必須負損害賠償責任。
損害賠償責任分成下列兩種:
1.財產上的損害賠償。亦即可以請求金錢損害賠償。
2.精神上的損害賠償。如慰間金, 其金額的衡量是依雙方當事人的社
會地位、經濟能力、教育程度、以及所遭遇的痛苦情況而定。
3、婚約的解除
婚約解除不同於失約違反。婚約違反是單方面違反, 而婚約解除則可
分為單方解除與雙方解除兩種。
1.雙方解除:是雙方同意解除婚約,有無要求損害賠償,互相言明後
就涇渭分明。
2.單方解除:則必須根據法律所特別規定的原因,如對方與別人訂婚、
或者再與別人結婚,即可單方解除婚約。另外,是某方受到
「禁治產宣告」,即個人心神喪失、或精神耗弱、或與別人通姦發生
性關系,此情況則可讓另一方考慮進行單方解除。合法的單方解除婚
約就不算違反婚約, 無須負法律損害賠償責任。
5. 男女兩人訂婚,那訂婚證有什麼作用,是否有什麼法律效力
關於訂婚的法律效力,我國《婚姻法》和《婚姻登記辦法》中無明文規定內。中央人民政容府法制委員會1950年6月26日公布的《有關婚姻法施行的若干問題與解答》中規定:「訂婚不是結婚的必要手續。任何包辦強迫的訂婚,一律無效。
http://www.lawtime.cn/info/hunyin/hynews/20110819144717.html
6. 訂婚婚約有法律效力嗎
【婚姻法律咨詢】 我姓區,我父母與胡某的父母都在一個單位工作,兩家關系一直較好。我和胡某自小就認識,後來又考上了同一所大學,成了大學同學。2003年,我與胡某大學畢業後在雙方家長的主持下舉行了訂婚儀式。訂婚後,我隻身赴京工作,胡某則留在家鄉的公司上班。由於與胡某沒有感情基礎,加上雙方缺乏溝通,所以在這段時間內,我們兩人幾乎不怎麼聯系。2006年,我與同事謝某通過長時間接觸,雙方互生好感,我覺得謝某才是我可以託付終身的人。為了追求自己的愛情與幸福,我決定與胡某解除婚約。但是,胡某知道這件事後堅決不同意,認為我有婚約在身,就應遵守婚約的約定與他結婚,如果我再與謝某結婚,就會構成重婚罪。 【律師解答】 所謂婚約,是指男女雙方自願以將來結婚為目的而作的事先約定。在我國,訂立婚約的行為即為訂婚。在現實生活中,當事人在婚前訂立婚約的情形是很常見的,但是,這種婚約在我國卻並不具有法律效力。 從1950年《婚姻法》到2001年修正後的《婚姻法》的立法精神可以知道,我國法律對婚約的態度是:(1)訂婚不是婚姻成立的必經程序,法律既不禁止也不提倡。男女結婚前是否訂立婚約,完全由雙方自願決定。兩人沒有婚約,依法可以直接結婚;雙方訂有婚約的,也沒有結婚的義務。(2)婚約不具有法律約束力,婚約訂立後,任何一方隨時可以向對方提出解除婚約;一方作出解除的意思表示後,無需徵得對方的同意,婚約即告解除。一方有婚約而與第三人結婚的,不構成重婚,相反他們之間的婚姻還受法律保護。一方違反婚約,無論其是否有過錯,另一方均不能要求其承擔賠償責任。區女士,根據您的實際情況看,您與胡某之間的婚約沒有約束力,任何一方都可隨時提出解除該婚約。您的婚約並不影響您與謝某的結婚,如果您與謝某結婚,你們之間即成為合法夫妻關系,受法律保護。胡某所主張的您會構成重婚的說法並不正確。 另外,雖然法律不保護婚約,但對因婚約而引起的財產糾紛,人民法院仍會受理。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10條第(一)項規定:「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據此,您和胡某在訂婚時,如果雙方有給彩禮,在婚約解除後,應當將各自收到的彩禮返還給付方。 【律師提醒】 本問題的症結在於當事人沒有正確理解婚約及婚約在法律中的地位。 訂立婚約的當事人雙方,可以隨時宣布單方面解除婚約,無須經得對方的同意。結婚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願,不許任何一方對他方加以強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五條、第八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