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意違約法律責任
❶ 合同違約負刑事責任嗎
違約責任抄是違反合同的民襲事責任的簡稱,是指合同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合同約定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民法通則第111條、合同法第107條對違約責任均做了概括性規定。
刑事責任,是依據國家刑事法律規定,對犯罪分子依照刑事法律的規定追究的法律責任。刑事責任與行政責任不同之處:一是追究的違法行為不同:追究行政責任的是一般違法行為,追究刑事責任的是犯罪行為;二是追究責任的機關不同:追究行政責任由國家特定的行政機關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決定,追究刑事責任只能由司法機關依照《刑法》的規定決定;三是承擔法律責任的後果不同:追究刑事責任是最嚴厲的制裁,可以判處死刑,比追究行政責任嚴厲得多。刑事責任包括兩類問題:一是犯罪;二是刑罰。
所以,一般合同違約只是承擔民事的經濟賠償責任。不會承擔刑事責任。
❷ 違約應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
如果是主觀故意違約,則要視合同情況而定:如果合同中有約定違約金或回其他違約責任方式,則以合答同中約定的形式承擔責任;如果合同中沒有約定違約責任方式,則應當根據《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如果是因為不可抗力原因而違約,則可能不承擔違約責任或者部分承擔違約責任。
❸ 違約需要負起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這個事情是民事行為,跟刑事不搭一點邊,所以不會出現你說的敲詐什麼的,所以不會承擔任何的刑事責任,這點敬請放心!
合約簽訂了,還是有法律效力的,所以對方可以追究你的民事責任,就要起訴你,要你支付欠款和承擔違約責任。你說合同條款對方沒有做明確說明,或者由誤解的話,一般情況下,法院是不會認可的,因為在一般的民事審判案件中,只要你簽訂了協議,協議就會被認為有效,除非是違法國家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有重大誤解的。因為重大誤解需要你舉證,這個證據也很難舉,所以法院一般都不會採納你這樣的說法的。
如果對簿公堂,看你說的情況,一般對方基本上會勝訴的。勝訴的話,你只要承擔生育款項就可以了。對於滯納金,要看你們合同有沒有約定了,如果有約定,還是需要承擔的,但約定的餓太離譜的話,法院也是不會支持的,這個錢如果時間不是很長(譬如好幾年這種情況),不會多的,你不要擔心了。
對方如果要你承擔律師費,法院一般是不會採納的!除非你們的合同由約定:敗訴方承擔另一方的律師費,否則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看到法院會支持對方的律師費的。
但你敗訴後,要承擔法院的訴訟費,如果有執行的話,還要承擔執行費,因為標的太小,按你1890來計算的話,就是50塊錢的事情。
這樣的案件,其實對方也是不想打官司的,因為為這點錢打官司太麻煩了!律師也一般不會接的,因為這樣的標的,律師不知道該問對方收多少錢了,收的少沒啥意思,收的多點吧,對方又不幹,對方不可能為了1800,再費個2000以上的律師費吧!>?
所以他們採取的辦法就是騷擾你,拚命的給你打電話,讓你煩了還錢!
大概的情況就是這樣,你如果覺得想還錢的,就去還了,或者就跟他們說你只有1000塊或什麼的,問他們要不要。一般這種情況,你想解決的話,對方都是願意跟你打折處理的。
你如果暫時還不想還的,那就由他們去吧,但是電話去還一個好了!省的被騷擾的麻煩。
就算對方去起訴了,到了法院還是會協調的,你還是可以讓對方打折的,法院為了結案都會幫你做工作!或者你乾脆連法院的傳票什麼的都不要收,也不去開庭,反正也不要承擔任何的刑事責任,大不了就還這點錢。這種情況法院也拿你沒轍,還要公告送達什麼的,半年都要過去了,對方估計也夠煩的!
情況大致就這樣,你自己琢磨怎麼處理吧!
❹ 違約責任與法律責任的區別
法律責任是指因違反了法定義務或契約義務,或不當行使法律權利、權版力所產生的,由行為人承擔權的不利後果。
違約責任,又稱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是指合同當事人同違反合同所應承擔的責任。
合同債務是違約責任的前提,沒有合同債務也就不存在違約責任;同時,違約責任制度的設立又是保障債務履行以及保護、救濟債權人合法權益的有效手段。
違約責任屬於法律責任的一種,任何法律行為都可以引起法律責任。
違約責任的產生是以合同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為條件的。
違約責任具有相對性,違約責任具有補償性,違約責任可由當事人約定,違約責任是民事責任的一種形式。
法律責任首先表示一種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包括違約等)關系而形成的責任關系,它是以法律義務的存在為前提的,法律責任還表示為一種責任方式,即承擔不利後果,法律責任具有內在邏輯性,即存在前因與後果的邏輯關系,法律責任的追究是由國家強制力實施或者潛在保證的。
❺ 故意違約,應該承擔什麼責任
違約責任,分以來下情況處源理:
1、合同約定有違約金或者違約金計算方法的,按合同約定支付違約金。如果違約金不足以彌補損失的,還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2、合同未約定違約金的,需要向對方賠償因違約而造成的經濟損失。
3、如果合同尚有履行的可能,未違約方可以要求繼續履行合同。
❻ 一方惡意違約,一方違法,如何賠償
按合同約定承擔責,違法行為不一定加重責任。
❼ 工程合同惡意違約方應承擔什麼責任
承擔違約責任,如經濟責任,嚴重時違反法律責任
❽ 如何認定商品房買賣的惡意違約和欺詐行為及其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惡意違約一般是指當事人故意違約,而非客觀原因導致不能按約履行。欺詐行為主要是指故意隱瞞真實情況。法律責任是違約責任,按照合同約定的違約責任承擔。
❾ 「惡意違約」如何理解
合同的一方當事人只有因違約帶來的收益將超出己方以及他方履約的預期收益,並且針對預期收益的損害賠償有限,使之在承擔
違約責任
後仍有盈餘
❿ 什麼情況是惡意違約有什麼責任
惡意違約是指合同當事人在完全有能力履行合同義務的情況下,故意不去履行合同義務的行為,以達到合同無法履行的目的。
一、什麼情況是惡意違約?
在房產交易領域,惡意違約發生最典型的是先賣後抵、一房多賣兩種情況。
1.先賣後抵
房屋買賣合同訂立後,出賣人未告知買受人又將該房屋抵押給第三人。
2.一房多賣
房屋買賣合同訂立後,出賣人又將該房屋賣給第三人。
除了這兩種常見情況外,房產交易領域的惡意違約情況還有賣方拖延交付房屋、拖延辦理房屋過戶手續、拒絕接受買房人交付的購房款、毫無理由地退還購房款等。
二、惡意違約有什麼責任?
因惡意違約行為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目的不能實現的,要承擔違約責任。1.一般惡意違約
《合同法》第107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2.先賣後抵、一房多賣
導致惡意違約導致合同解除的後果處理上,除適用《合同法》規定的違約責任形式外,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8條規定:先賣後抵、一房多賣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目的不能實現的,買方可以請求解除合同,要求賣方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賠償損失,並可以請求賣方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
三、相關案例
案例:2015年10月,北京張女士通過中介出售了一套房產,售價370萬元。買賣雙方及中介公司一起簽訂《房地產買賣中介合同》,並約定於2015年11月30日前簽訂《北京市存量房交易合同》,辦理過戶手續,如一方無正當理由不履行合同或毀約的,違約方應承擔違約金20萬元。合同簽訂當日,買方向張女士支付了5萬元定金,之後又向張女士支付70萬元購房款用於辦理解押手續。
在買方先行依約支付75萬元購房款後,張女士反悔,要求買方至少加價10萬元,理由是房價一直在漲。因買方不同意,張女士決定單方違約,拒絕繼續履行合同。雙方經多次協商無果後,2015年11月4日,買方向法院提起訴訟,提出三點訴訟請求:被告張女士繼續履行《房地產買賣中介合同》,被告向原告支付違約金20萬元,本案訴訟費、保全費由被告承擔。
法院判決:2016年3月23日,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原告買方與被告張女士繼續履行《房地產買賣中介合同》,原告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三日內向被告支付剩餘房款;被告在原告付款後5日內協助原告辦理房屋權屬變更登記,並在權屬登記變更後5日內將房屋交付原告;被告張女士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一次性向原告買方支付違約金20萬元;案件受理費、保全費由被告負擔。
資料來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該內容僅在北京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