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非因工死亡法律責任

非因工死亡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2-26 16:36:37

『壹』 工作中非工傷死亡,僱主是否要承擔賠償責任

1、工作中非工傷死亡,僱主不用承擔賠償責任的。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版人身損害權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僱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貳』 在職員工非因工死亡怎麼賠償

根據侵權責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計算賠償。

『叄』 如果企業沒有按期為員工購買社保,出現非因工傷死亡,那麼企業需要承擔什麼責任

在發生工傷事故後,應該及時向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申請工傷認定,企業應該在發生工傷事故30日內申請,若企業拒絕為勞動者申請工傷認定的,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一般情況下,根據民法的原理,受害人對自身損害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行為人的賠償責任,《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規定,「受害人對於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害人的民事責任。」勞動法律屬於特殊的民法,是否也適用上述原理呢?《勞動法》第六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業培訓制度,按照國家規定提取和使用職業培訓經費,根據本單位實際,有計劃地對勞動者進行職業培訓。」根據該規定的要義,用人單位必須對勞動者進行必要的崗前、崗位培訓和勞動安全教育,如果用人單位沒有履行培訓義務,造成勞動者違規操作導致工傷事故的,應由用人單位承擔賠償責任,而不應追究勞動者的責任。
另一方面,工傷賠償責任屬於無過錯賠償責任,換言之,只要發生了工傷事故,不問勞動者對事故的發生是否存在過錯,其均應獲得相應的工傷賠償。除非發生了以下情況,勞動者是得不到工傷賠償的:因犯罪或者違反治安管理傷亡的;醉酒導致傷亡的;自殘或者自殺的。總而言之,只要勞動者被勞動保險部門確認為工傷,即可以無條件享受工傷保險待遇,不論勞動者是否有過錯,都不得減輕用人單位的賠償責任。

『肆』 員工非工傷死亡,用人單位該承擔什麼責任,沒簽合同,未買保險

勞動者非因工死亡的,勞動者可以要求用人單位支付其非因工死亡待遇,如果用人單位沒有為其繳納社保的,則非因工死亡待遇都應當由用人單位承擔。

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可以從第二個月開始要求用人單位支付未簽勞動合同雙倍工資(入職的第2個月開始,最多11個月),從勞動者離職開始算,勞動仲裁時效為一年!

1、非因工死亡,是和因工死亡相對應的一個法律概念,是指公司企業等用人單位的員工,因工作以外的原因發生死亡,且不符合《工傷保險條例》所規定的工傷法定情形,不能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的相關規定主張因工死亡相關賠償的死亡。因非因工死亡而發生的相關賠償糾紛,稱為非因公死亡糾紛。如員工在工作時間以外,非因工作原因發生死亡,或者雖然在工作場所、工作時間發生死亡,但與其工作無任何關聯,因其行為不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故不能被依法認為工傷。舉例說明,如一員工下班後,在自己租住的房屋內因觸電身亡,這個員工的死亡就是非因工死亡。

2、非因工死亡待遇:

各地對於因工死亡待遇規定有一定差異。以廣東省為例:

《廣東省企業職工假期待遇死亡撫恤待遇暫行規定》第十條規定:

十、職工(含離退休人員)因病或非因工負傷死亡,發給喪葬補助費,供養直系親屬一次性救濟金(或供養直系親屬生活補助費)、一次性撫恤金。

喪葬補助費的標准:3個月工資(月工資按當地上年度社會月平均工資計,下同);

供應直系親屬一次性救濟金標准:6個月工資;

一次性撫恤金標准:在職職工6個月工資;離退休人員3個月工資。

已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離退休人員死亡,由當地社會保險機構按養老保險有關規定發放待遇;在職職工因病或非因工負傷死亡,除有規定納入社會保險支付的地方外,由企業按上述標准發給死亡撫恤待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第六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的規定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的工資,並與勞動者補訂書面勞動合同;勞動者不與用人單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書面通知勞動者終止勞動關系,並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支付經濟補償。
前款規定的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工資的起算時間為用工之日起滿一個月的次日,截止時間為補訂書面勞動合同的前一日。

第七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個月的次日至滿一年的前一日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的規定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的工資,並視為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的當日已經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應當立即與勞動者補訂書面勞動合同。

『伍』 企業員工非因工死亡,企業需要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喪葬費 撫恤金】《社會保險法》第十七條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

『陸』 職工非因工死亡,公司需要擔責嗎

如果單位出於人道主義願意支付那是自願的問題,非因工死亡單位沒有義務向死者支付撫恤金和喪葬費,因單位對死亡結果並無過錯。 但依據勞動保險條例,可由勞動保險依法支付喪葬補助費和供養直系親屬救濟費。
當然,如果單位未給職工繳納保險,相應的補償就應由用人單位支付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
第十四條 工人與職員及其供養的直系親屬死亡時待遇的規定:
乙、工人與職員因病或非因工負傷死亡時,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付給喪葬補助費,其數額為該企業全部工人與職員平均工資兩個月;另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按其供養直系親屬人數,付給供養直系親屬救濟費,其數額為死者本人工資六個月到十二個月。詳細辦法在實施細則中規定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實施細則修正草案》
第二十三條 工人職員因病或非因工負傷死亡時、退職養老後死亡時或非因工殘廢完全喪失勞動力退職後死亡時,根據勞動保險條例第十四條乙款的規定,除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付給本企業的平均工資二個月作為喪葬補助費外,並按下列規定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一次付給供養直系親屬救濟費:其供養直系親屬一人者,為死者本人工資六個月;二人者,為死者本人工資九個月;三人或三人以上者,為死者本人工資十二個月。
第四十五條 工人職員的直系親屬,其主要生活來源,系依靠工人職員供給,並合於下列各款規定之一者,均得列為該工人職員的供養直系親屬,享受勞動保險待遇:
一、祖父、父、夫年滿六十歲或完全喪失勞動力者;
二、祖母、母、妻未從事有報酬的工作者;
三、子女(包括養子女,前妻或前夫所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弟妹(包括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的弟妹)年未滿十六歲;
四、孫子女年未滿十六歲,其父死亡或完全喪失勞動力,母未從事有報酬的工作者。

『柒』 工傷員工因非工傷原因死亡,公司應承擔什麼責任與費用

心梗死亡屬於自身疾病,根據法律規定這種情況是不屬於工亡的版。但在死亡前,因權工作原因斷掉右手四隻指頭,此種情況是屬於工傷的,這應當被認定為工傷,且應當按照工傷標准進行賠償。如果單位為員工購買的有工傷保險,則應當繼續申請工傷認定,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工傷賠償費用。單位若未購買工傷保險,則由單位承擔工傷保險責任。依據您所述情況,工傷賠償項目包括:醫療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營養費、停工留薪期護理費、停工留薪期誤工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勞務派遣公司及用工單位是不用承擔其他賠償責任的。
若滿意,請採納,謝謝

『捌』 勞動法非工傷因病死亡怎麼賠償

職工(含離退休人員)因病或非因工負傷死亡,發給喪葬補助費,供養直系親屬一次性救濟專金(或供屬養直系親屬生活補助費)、一次性撫恤金。
喪葬補助費的標准:3個月工資(月工資按當地上年度社會月平均工資計,下同);
供應直系親屬一次性救濟金標准:6個月工資;
一次性撫恤金標准:在職職工6個月工資;離退休人員3個月工資。

『玖』 員工非因工死亡,企業需要支付喪葬費和撫恤金嗎

如果是在上下班途中發生的車禍,是算作工傷的,企業需要支付喪葬費和撫恤金的。
《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四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
職工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職工有前款第(三)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除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以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第十六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
(一)因犯罪或者違反治安管理傷亡的;
(二)醉酒導致傷亡的;
(三)自殘或者自殺的。
第三十七條
職工因工死亡,其直系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一)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二)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准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規定;
(三)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48個月至60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具體標准由統籌地區的人民政府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規定,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備案。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內因工傷導致死亡的,其直系親屬享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待遇。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死亡的,其直系親屬可以享受本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待遇。

熱點內容
債務糾紛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28 20:11:31 瀏覽:53
漢朝立法指導思想 發布:2025-09-28 20:10:45 瀏覽:766
婚姻法有規定一定要給家用嗎 發布:2025-09-28 20:09:23 瀏覽:492
深圳吸煙條例 發布:2025-09-28 20:05:03 瀏覽:501
男人法院 發布:2025-09-28 20:02:20 瀏覽:219
邳州律師電話 發布:2025-09-28 19:38:33 瀏覽:675
新縣司法局 發布:2025-09-28 19:31:32 瀏覽:747
民法通則165條 發布:2025-09-28 19:14:28 瀏覽:971
經濟法第四章合夥企業法律制度試題 發布:2025-09-28 19:09:17 瀏覽:779
民事訴訟法舉證期限的規定 發布:2025-09-28 18:56:03 瀏覽: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