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取qq號所負法律責任
㈠ qq號被盜用承擔法律責任嗎
QQ號如果是實名注冊的,被盜用來做違法的事,當事人又未進行掛失(人工申訴)的情況下,應該對被盜QQ的違法行為承擔法律責任,當然,違法者本人也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㈡ 盜一個QQ號會被判刑嗎
屬於違法行為,數額較大彀盜竊罪的起刑標准就要承擔刑事責任。
㈢ 盜QQ要負法律責任嗎
一般沒有造成損失後果,就不必要太擔心。但是欠款的事情最好還是按照訴訟途徑解決。
qq賬號申訴:
1,進入密碼管理頁面
點擊賬號申訴後會跳出來一個頁面,填好驗證碼,然後點擊確定。
2,填寫聯系方式
點擊下一步後會轉到另外一個頁面,這個頁面有3個大欄目,按實際情況填好,如果沒有另外一個QQ的話就先申請一個,然後接著原來的步驟,點擊下一步。
3,填寫申訴資料
點擊下一步後會轉到另外一個頁面,這個頁面有2個大欄目,我們點擊打開郵箱並登陸郵箱(接收結果的郵箱),裡面有個申訴驗證碼。把它COPY,黏貼到驗證碼那一個框框。然後按記憶填寫下面的資料(資料越詳細、越准確,申訴成功的可能就越大)。填好以後點擊下一步。進入邀請好友輔助的頁面。
㈣ 盜取他人的qq號該負什麼責任
道德責任。自己良心的譴責。如果被查出是你的責任,也會有法律責任噢。
㈤ 不小心盜了個QQ號犯罪嗎
如果說是偶然的、盜取數量少的,且不以盈利為目的,不能構成犯罪,但應當受到治內安管理處罰。
如果盜取QQ數量容較多,並且是以盈利為目的,就構成犯罪了。
看看下面的案例吧——
《全國首宗盜賣QQ號碼案宣判 定侵犯通信自由罪》
1月13日,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對全國首宗盜賣QQ號碼案做出一審宣判,以侵犯通信自由罪分別判處被告人曾智峰、楊醫男各拘役六個月。
法院審理查明,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11月11日。1999年2月,該公司推出即時通信軟體——騰訊QQ軟體。騰訊QQ軟體能夠為注冊用戶提供文字語音通訊、傳送文件、視音頻交流、電子郵箱、網路硬碟、網路游戲等功能。用戶向騰訊公司提出申請,在接受由騰訊公司擬定的有關協議後,由騰訊公司向用戶派發QQ號,並由用戶自設密碼,用戶憑QQ號獲得本人對QQ軟體的使用權。依據該協議,騰訊QQ號的使用權僅屬於初始申請注冊人,並禁止轉讓、繼受、售賣;用戶若有違反協議或長期不使用QQ號碼,騰訊公司有權無條件將號碼回收。
㈥ 別人盜了我QQ號發布違法內容我需要負法律責任嗎
如明知 中有Q幣,或財付通賬戶中有錢,通過調取 的方式獲得這些錢款,可能回構成盜竊罪。答如通過 向主人的好友借錢、騙錢,可能構成詐騙罪。如果利用 發布對主人名譽造成損害的信息。可能構成侮辱、誹謗罪。未造成嚴重後果的,可能會存在侵害
㈦ 盜別人QQ號會受法律責任么
盜取他人網路賬號的行為,要看其案值的大小,如果其賬號中存在資金,則可以適用盜竊罪,或者涉嫌破壞計算機系統罪。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盜竊罪】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凶器盜竊、扒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 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 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刑事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已於2011年6月2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24次會議、2011年7月11日由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一屆檢察委員會第63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數據或者應用程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和第二款規定的「後果嚴重」:
(一)造成十台以上計算機信息系統的主要軟體或者硬體不能正常運行的;
(二)對二十台以上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進行刪除、修改、增加操作的;
(三)違法所得五千元以上或者造成經濟損失一萬元以上的;
(四)造成為一百台以上計算機信息系統提供域名解析、身份認證、計費等基礎服務或者為一萬以上用戶提供服務的計算機信息系統不能正常運行累計一小時以上的;
(五)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
㈧ 盜取qq號判多少年
盜取QQ號應該不用判刑的,因為只是個QQ號,如果的話,也就是判個一兩年左右吧,畢竟不是非常的嚴重的,只是個QQ號而已,又沒有什麼錢
㈨ qq號被盜引起他人財產損失是誰的責任
如果qq號主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不需要負法律責任。但在道義上,可以給予損失方一定補償。
根據《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管理人或者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首先,雖然作為QQ的所有者,負有管理責任及安全保障責任,但是在網路技術非常發達的今天,作為一個普通的網民是很難阻擋黑客對賬號密碼的竊取的。
其次,行為人是在qq主人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實施詐騙的,所以對此事不存在過錯。
此外,被騙者均是成年人,他們在不確認對方真實身份信息就進行轉賬或充值,自身也存在過錯的。
綜上所述,qq主人不應承擔賠償責任。
另外盜竊qq給別人造成損失也屬於違法。
2018年12月初,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通報,該省一起以盜用QQ號碼為手段的罕見網路侵權案已審理終結,充當「黑客」的沈陽一家數碼影像公司在盜用競爭對手QQ號後,通過連續攻擊,造成對方數萬份客戶文件被刪除。受害方因此終審獲賠20萬元。這一案件的審結,使得「QQ號盜竊」再次成為社會各界的關注焦點。
張穎律師認為,單就「盜竊QQ號」這一行為來講,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也就是說,如果僅丟失了QQ號,而沒有造成其他損失,警方是不會以盜竊罪立案的。
但是,根據我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第四條第(二)項規定:「非法截獲、篡改、刪除他人電子郵件或者其他數據資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因此,通過QQ進行的即時通訊是受到法律保護的。
(9)盜取qq號所負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案例:
小張的QQ號密碼雖然復雜,但還是被不法分子盜取。盜號者冒用小張的身份,通過QQ聊天的方式向小張的QQ好友小李謊稱他的家人因被他人打成重傷,急需10萬元錢治療。小李對盜號者的說法信以為真,於是向其匯款1萬元。
匯款後,小李通過與小張證實,才發現自己受了騙,但是盜號者卻無從尋找。於是,小李要求小張賠償他的經濟損失。
本案涉及的關鍵點是:QQ號被別人盜取,且騙取好友錢財,QQ號主人是否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問題。
本案中,小張是否承擔賠償責任,關鍵是看小張是否存在過錯。小張作為QQ號的主人,負有管理責任,原則上應承擔賠償責任。但是,目前網路黑客、盜號者普遍存在,作為一名普通網民,QQ號被盜時有發生,甚至防不勝防。QQ號被盜後,原QQ號主人難以阻止損害事件的發生。
所以,小張不存在過錯,不應承擔賠償責任。案件中的小李自身存在重大過錯,他作為一名網民,應該知道QQ作為一種網路聊天工具,存在一定的虛擬性和不真實性,存在借用或者盜用他人QQ號的可能性。尤其是涉及金錢等財物信息時,更應當慎重處理,在借款之前應當面或電話向借款人核實信息。
結合以上分析和法律規定,小張沒有過錯,QQ號被盜是小張無法控制的,且其QQ號密碼復雜,已經做了相應的防盜措施,從法律角度來看不應承擔賠償責任,但小張可以基於道德給予小李適當的經濟補償。
另外,小張作為安全保障義務人,可以向盜號者追償其對小李的補充賠償額。但就目前來看,盜號者一般很難找到,因此提醒大家,對QQ等虛擬聊天工具要妥善保管,登錄密碼盡量復雜,防止被盜取;要慎重對待虛擬聊天工具上涉及的財物問題,認真核實信息,以防遭遇小李的經歷。
㈩ 盜別人的QQ號犯法嗎
如果說是偶然的、盜取數量少的,且不以盈利為目的,不能構成犯罪,但應回當受到治安管理處罰。
如果盜答取QQ數量較多,並且是以盈利為目的,就構成犯罪了。
看看下面的案例吧——
《全國首宗盜賣QQ號碼案宣判 定侵犯通信自由罪》
1月13日,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對全國首宗盜賣QQ號碼案做出一審宣判,以侵犯通信自由罪分別判處被告人曾智峰、楊醫男各拘役六個月。
法院審理查明,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11月11日。1999年2月,該公司推出即時通信軟體——騰訊QQ軟體。騰訊QQ軟體能夠為注冊用戶提供文字語音通訊、傳送文件、視音頻交流、電子郵箱、網路硬碟、網路游戲等功能。用戶向騰訊公司提出申請,在接受由騰訊公司擬定的有關協議後,由騰訊公司向用戶派發QQ號,並由用戶自設密碼,用戶憑QQ號獲得本人對QQ軟體的使用權。依據該協議,騰訊QQ號的使用權僅屬於初始申請注冊人,並禁止轉讓、繼受、售賣;用戶若有違反協議或長期不使用QQ號碼,騰訊公司有權無條件將號碼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