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僱工自己弄傷自己的法律責任

僱工自己弄傷自己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2-27 15:27:22

❶ 僱傭關系中對人損傷害責任法律是怎樣劃分的

1、是不可以的。僱傭關系下的賠償須參照人身損傷賠償標准進行,還需進行責任劃分。 2、工傷與僱工損害賠償區別: 1、責任主體不同。工傷賠償的主體是限定性的。我國勞動法第二條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是指企業和個體經濟組織。僱傭損害賠償的主體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企業,也可以個體經濟組織。 2、主體之間關系不同。工傷保險的權利人和義務人之間必須有勞動關系,非勞動關系,不構成工傷。而一般人身損害賠償不受勞動關系限制。 3、責任性質不同。工傷保險本質是勞動合同關系,主要是勞動保險法上的義務,而一般僱傭損害賠償是侵權責任(無因管理形成的人身損害賠償為例外),是民法上的義務。 4、歸責原則不同。工傷保險實行無過錯責任,而僱傭損害賠償實行過錯責任。如是一般侵權,還必須具有損害四要件。 5、性質認定不同。工傷須經過勞動部門認定,僱傭損害賠償無須經過確認。工傷的認定有效和有資格的是勞動部門,勞動部門有權確定勞動者傷害是否是工傷,其它部門的認定均為無效。 6、舉證責任不同。工傷賠償除非用人單位證明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所為,方可免除責任。而僱傭損害賠償則實行誰主張,誰舉證,對賠償的一切事實,權利人均要舉證證明。 7、賠償時效不同。工傷賠償的時效為60日,僱傭損害賠償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侵權賠償時效一年的規定,受害人明知和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可在一年內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法律的保護,也可直接向僱主和有關單位主張解決,在主張權利時時效中斷。 8、處理程序不同。工傷調解不成,必須經過勞動爭議仲裁才能訴訟(仲裁前置),工傷賠償在認定工傷後,除企業調委會調解時效中斷外,申請勞動仲裁部門裁決,逾期不裁決的視為放棄權利。在裁決後15日內不起訴的,視為認可仲裁裁決。在仲裁裁決後,不服的才可以通過訴訟程序。而僱傭損害賠償可直接通過訴訟解決。 9、賠償范圍和標准不同。工傷賠償,旨在保障勞動者的最低生活,其賠償的范圍僅限於人身傷害,並且給付金額受到法定標準的限制。對不同等級的工傷,確定了一個統一的標准。參照標准對工傷者進行賠償。且不是一次性的。一般人身損害賠償在於填補受害人的損害,賠償范圍包括所受損害和利益,一般參照道路交通事故賠償標准來賠償,一般情況下,賠償是一次性的。最明顯的就是可以主張精神撫慰金。 10、適用法律不同。工傷賠償適用勞動法和工傷保險條例,而僱傭損害賠償則適用民事法律規范調整,它直接適用民法侵權行為法的相關條款和規定責任、原則來處理。 3、具體請參照《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第一款、第二款:第十一條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僱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屬於《工傷保險條例》調整的勞動關系和工傷保險范圍的,不適用本條規定。

❷ 僱人幹活受傷法律責任如何判定

由僱主承擔,如果雇員有錯需要承擔連帶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一條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僱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2)僱工自己弄傷自己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規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具體標准如下:

1、 醫葯治療費的賠償,一般應以所在地治療醫院的診斷證明和醫葯費、治療費、住院費的單據或病歷、處方認定。必要時,可以委託法醫予以鑒定。

2、 所在地治療醫院,一般是指距離受害人住所或侵權行為發生地較近的醫院。

3、受害人先後到數個距離基本相等的醫院治療的,一般應認定最先就診醫院的醫療費,但該醫院治療失誤或有其他特殊情況的除外。 應經醫務部門批准而未獲准擅自另找醫院治療的費用,一般不予賠償。

4、 受害人重復檢查同一科目而結果相同的,原則上應僅認定首次的檢查費用,但治療醫院確需再行檢查的除外。如檢查結果不一致,確診之前的檢查費用均應認定。

❸ 關於雇傭工人受傷需要付什麼法律責任

按現行規來定,雇傭工人受傷源,僱主要承擔賠償責任的,賠償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等,法律依據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一條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僱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十七條 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❹ 雇傭工人時工人因自己的原因使自己受傷,僱主承擔什麼責任

僱主要承擔賠償責任,但可以減輕賠償責任。

僱主和僱傭的個人,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為本人操作不當受傷,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3]20號)的規定,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但可以按照雇員過錯大小,減輕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法釋[2003]20號
第十一條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僱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屬於《工傷保險條例》調整的勞動關系和工傷保險范圍的,不適用本條規定。
第二條受害人對同一損害的發生或者擴大有故意、過失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的規定,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但侵權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受害人只有一般過失的,不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
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三款規定確定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時,受害人有重大過失的,可以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

❺ 我家僱傭個人給我家幹活 在幹活的過程中他自己幹活不注意受傷了 是誰的責任求解

僱主承抄擔責任,僱工如有過錯,可以適當減輕僱主的賠償責任。
當僱主是自然人或雖是企業、個體經濟組織,雇員沒有成為其成員時,既沒有簽定勞動合同或者沒有形成事實上地勞動法律關系時,對於雇員來講,只要雇員在完成僱主所交付的工作任務過程中,使自己遭受損害,僱主應承擔民事責任;如果第三人或雇員對造成的損害存在過失,則按照《民法通則》第131條的規定:「受害人對於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害人的民事責任。」

❻ 如果給私人幹活受傷那嗎自己 僱傭老闆 還有房東各要承擔多少法律責任

首先,以勞務合同約定的條款為准則經雙方協商解決醫療費等問題。其次,檢查老回板、答房東在工程施工中的過錯來協議應負的責任。如果無過錯可免責;有過錯如未提供合格的工機具、安全帶、高空作業設施等,經雙方協商賠償損失及醫療費,協商不成可通過司法程序裁決各自應付責任。 建議你咨詢一下律師依法維權!

❼ 僱工自身的過失導致自己傷殘,僱主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雖然是自身的過失導致傷殘,但是是在工作單位,而且是在工作當中,僱主是應該承擔部分責任的。

❽ 僱工受傷僱主應負什麼責任

在你所提的案例中,有很多種可能,以下一一分析。
當僱主是自然人或雖是企業、個體經濟組織,雇員沒有成為其成員時,既沒有簽定勞動合同或者沒有形成事實上地勞動法律關系時,對於雇員來講,只要雇員在完成僱主所交付的工作任務過程中,使自己遭受損害,僱主應承擔民事責任;如果第三人或雇員對造成的損害存在過失,則按照《民法通則》第131條的規定:「受害人對於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害人的民事責任。」在上述情況下,僱主承擔民事責任適用了無過錯責任原則,即僱主無論有沒有過錯,只要其與雇員形成了僱傭關系,就應對雇員在履行僱傭合同過程中給第三者造成的損害以及雇員自己受到的損害承擔民事責任。當然,如果有證據證明損害是第三人或雇員故意造成的,僱主可免責。

當僱主是法人、個體經濟組織,並且雇員成為其成員時,應遵循《勞動法》的規定來處理僱傭關系中的損害賠償糾紛。根據《勞動法》的規定,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和非企業法人組織只要與勞動者形成了勞動關系,解決他們之間的爭議就應適用《勞動法》的規定。因為此時的僱主已符合《勞動法》規定的「用人單位」的主體要件,雇員作為勞動者為僱主提供有償勞動,僱傭關系實際是勞動關系。

在僱傭關系中的損害賠償糾紛中,僱主承擔民事責任既不能適用過錯責任原則,也不能適用過錯推定原則。因為若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原告必須舉出被告對造成自己損害有過錯的證據,即適用「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責任原則;若適用過錯推定原則,僱主只有舉出自己對造成雇員或第三人損害沒有過錯的證據,才可不承擔責任。但這兩種情形,原被告雙方都很難舉出有效證據,在實踐中是不可行的。

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只要求原告舉出僱傭關系存在的證據,而不問僱主是否對原告造成損害有無過錯,即可讓僱主承擔民事責任,這是符合《勞動法》和《合同法立法精神的;如果第三人或雇員對自己的損害有過失,則依據《民法通則》第131條規定,讓第三人或雇員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如果僱主有證據證明損害是由第三人或雇員的故意造成的,僱主可免責。使用這一原則處理僱傭關系中的損害賠償糾紛在實踐中是切實可行的。

所以,顧主應當負無過錯的民事賠償責任。包括的相關費用按照人身傷害賠償的標准。

❾ 僱傭司機修車把自己弄傷車主承擔多少責任

您好,按照法律規定,雇員在僱傭活動中造成他人損害的,僱主承擔賠償責任。雇員有重大過失的,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對於刑事案件來說,直接肇事者承擔責任。

❿ 僱工受傷,僱主是否應當承擔責任,有何法律依據

一般情況下僱主對僱工的經濟損失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民法通則》第43條規定:回「企業法人對它的答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35條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9條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在實踐中,所謂重大過失,比如交通事故中,雇員負主要責任或者全部責任法院一般認定為有重大過失。

熱點內容
中國法官圖片 發布:2025-09-28 15:13:03 瀏覽:338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勞動合同法解釋的解讀 發布:2025-09-28 14:59:43 瀏覽:710
勞動法病假工資如何計算2019 發布:2025-09-28 14:39:32 瀏覽:671
蘭州市勞動合同法產假多少天 發布:2025-09-28 14:38:53 瀏覽:7
津南區法院有法律援助嗎 發布:2025-09-28 14:22:56 瀏覽:754
規則與道德的作文 發布:2025-09-28 14:14:15 瀏覽:571
請律師寫起訴書多少錢 發布:2025-09-28 14:08:23 瀏覽:517
四部法規 發布:2025-09-28 14:04:13 瀏覽:295
中證比較法學 發布:2025-09-28 13:58:46 瀏覽: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