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稅罪法人負法律責任
⑴ 私企被查處偷稅漏稅,那法人應擔負什麼樣的責任
偷稅漏稅涉嫌刑事犯罪了,公司要把該補繳的馬上補上。偷稅行為的主要負責人可能要承擔責任,和職務無關,所以是不是法人不重要,重要的是法人是否參與。
企業或主要責任人偷稅漏稅的處罰:
1、經濟責任:偷稅數額不滿1萬元或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不到10%,稅務機關追繳偷稅款、並處偷稅額5倍以下罰款。
2、行政責任:提請工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採取稅收保全和強制執行。
3、刑事責任: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10%以上並且偷稅數額在1萬元以上,或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2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並處偷稅數額1倍以上5倍以下罰金。
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30%以上並且偷稅數額在10萬元以上,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偷稅數額1倍以上5倍以下罰金。
(1)逃稅罪法人負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對偷稅罪的刑罰適用原則大體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分層次處罰針對偷悅數額的不同,本條分別規定了兩個層次的量刑幅度。
2.自然人一並處罰金。針對偷稅犯罪行為的貪利性特徵,本條對自然人犯罪主體在各層次量刑度內,除規定判處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自由刑外,一律規定了並處偷稅數額五倍以下的罰金。
3.對單位採取雙罰制,並同時對單位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條的規定處罰。
⑵ 單位逃稅罪負責人擔責的依據,單位犯罪負責人怎麼處罰
刑法第31條對單位的處罰作出以下規定:「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回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答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刑罰。本法分則和其他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由此可見,我國刑法對單位犯罪實行以兩罰制為主,以單罰制為輔的處罰原則。
刑法第二百零一條:
【逃稅罪】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10%%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並且占應納稅額30%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對多次實施前兩款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⑶ 偷稅的處罰責任是不是全部都是法人承擔
你好,首先要明確,公司即法人,你所指的應該是法定代表人。
逃稅罪的犯罪主版體既可能是單位權,也可能是個人。
1、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 繳納稅款,數額在五萬元以上並且占各稅種應納稅總額百分之十以上,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後,不補繳應納稅款、不繳納滯納 金或者不接受行政處罰的;
2、納稅人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 二次以上行政處罰,又逃避繳納稅款,數額在五萬元以上並且占各稅 種應納稅總額百分之十以上的;
3、扣繳義務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 數額在五萬元以上的。
其中法定代表人的行為即代表了公司法人的意志,涉嫌逃稅罪,需要被追究刑事責任的,主要由法定代表人和其他涉案高管承擔。
⑷ 幫老闆做法人代表,現在的法人代表是我,公司涉嫌逃稅罪,我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嗎
問:幫老闆做法人代表,現在的法人代表是我,公司涉嫌逃稅罪,我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嗎?
答:君同法律在線咨詢為您解答
企業法定代表人在國家法律、法規以及企業章程規定的職權范圍內行使職權、履行義務,代表企業法人參加民事活動,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管理全面負責,並接受本企業全體成員和有關機關的監督。
企業法定代表人可以委託他人代行職責。
企業法定代表人在委託他人代行職責時,應有書面委託。法律、法規規定必須由法定代表人行使的職責,不得委託他人代行。
企業法定代表人一般不得同時兼任另一企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因特殊需要兼任的,只能在有隸屬關系或聯營、投資入股的企業兼任,並由企業主管部門或登記主管機關從嚴審核。
企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是代表企業行使職權的簽字人。
法定代表人的簽字應向登記主管機關備案。法定代表人簽署的文件是代表企業法人的法律文書。《民法通則》規定:「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組織章程規定,代表法人行使職權的負責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這就是說,作為法定代表人必須是法人組織的負責人,能夠代表法人行使職權。法定代表人可以由廠長、經理擔任,也可以由董事長、理事長擔任,這主要看法律或章程如何規定。
法定代表人代表企業法人的利益,按照法人的意志行使法人權利。法定代表人在企業內部負責組織和領導生產經營活動;對外代表企業,全權處理一切民事活動。
法定代表人的權力,是由法人賦予的,法人對法定代表人的正常活動承擔民事責任。但是代表人的行為超出法人授予的權利范圍,法人就可能為其承擔責任。[2]
我國民法通則第四十五條規定了六種情況:
超出登記機關核准登記經營范圍從事非法經營活動的;
向登記機關、稅務機關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
抽逃資金、隱匿財產逃避債務的;
解散、被撤銷、被宣告破產後,擅自處理財產的;
變更、終止時不及時早請辦理登記和公告,使利害關系人遭受重大損失的;
從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動,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這些非法行為仍然由法人來承擔責任,法定代表人由此而引起的其他責任,法律並不免除,也就是可以給予行政處分、罰款等處罰,構成犯罪的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⑸ 企業偷稅漏稅法人代表應承擔什麼責任
我國《刑法》對單位犯罪的處罰絕大多數是採取兩罰制,也就是對單位處以罰金刑,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自由刑或罰金和沒收財產。
在單位犯罪的情況下,按照《刑法》規定要追究兩種人的法律責任:第一是直接負責人。也就是違法行為的指使者,可以是法人代表、也可以是財務經理、財務總監。
⑹ 公司法人代表變更後,被查偷稅,原法人代表要負法律責任嗎
要。
刑事犯罪,追究的是直接實施犯罪的人員刑事責任,公司雖然變更了法定代表人,但是事實上實施偷稅活動是在原法定代表人任職時期的,原法定代表人才具有犯罪的主觀故意,是逃稅行為的直接責任承擔者,應該依法追究逃稅罪的刑事責任。
逃稅罪是指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扣繳義務人採取欺騙、隱瞞等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或者因逃稅受到倆次行政處罰又逃稅的行為。
《刑法》第三十一條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刑罰。本法分則和其他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二百零一條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對多次實施前兩款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拓展資料: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各階級經濟上的利益,根據自己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且應當負何種刑事責任 ,並給予犯罪嫌疑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刑法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規范的總稱,狹義刑法僅指刑法典,在我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與廣義刑法、狹義刑法相聯系的,刑法還可區分為普通刑法和特別刑法。普通刑法指具有普遍使用效力的刑法,實際上即指刑法典。特別刑法指僅使用於特定的人、時、地、事(犯罪)的刑法。在我國,也叫單行刑法和附屬刑法。
刑法 網路
⑺ 偷稅漏稅法人承擔什麼責任
一、你說的「法人」是不準確的,應該是「法人代表」。
法人是指具有民事版權利能權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主要特徵有:1、法人不是人,是一種社會組織;2、法人享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3、法人具有獨立的財產;4、法人能夠獨立的承擔民事責任。
法人代表承擔什麼責任要看你公司偷稅的額度和比例是否達到偷稅罪的標准,如果只是偷稅沒有形成罪則只需補稅罰款即可;如果構成偷稅罪則要看法人代表在實施偷稅過程中起到什麼作用,如果不知情或未指使授意參與就不會有大問題,如果是直接指使參與則會受到刑法的嚴懲。
具體情況你沒有說明白,但願這些資料會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