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讓法律知識武裝自己
㈠ 怎麼學習法律知識保護自己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時會碰到各種各樣的不法侵害,比如說被人敲詐、被人毆打、被人搶劫等等,一旦碰到了,怎麼辦呢?要教育孩子增強分辨能力,學會自我保護。國家的法律都是為保護一切合法權益、懲罰各種不法行為而制定的,也就是說在合法權益受到罪犯的不法侵害時,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面臨危險的時候,要機智勇敢地同犯罪分子作斗爭。如果畏懼罪犯的話,就會助長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使他們有恃無恐地實施犯罪行為。
所謂犯罪的自我防範是指個人為減少被害的可能,進行自我保護而採取的各種措施和方法,根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0條的規定,未成人年人犯罪的自我防範意識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指未成年人通過加強文化修養和法律知識,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和侵害;另一方面是指未成年人在受到犯罪侵害後應通過法律途徑,及時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具體來講,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一)未成年人應當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社會公共規范。
實踐證明未成年人一旦養成了種種不良習性後要矯正過來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費更大的力氣,因此,未成年人就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和學習中,處處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社會公共規范,遵守社會公德,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加強自我修養,自我調節、自我完善,自覺抵制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
(二)樹立自尊、自立、自強的意識
(三)增強辯別是非和自我保護的能力
未成年人只有學好知識,豐富社會生活經驗,鍛煉各種能力,才能對違法犯罪行為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才能分清是非,未成年人還要加強鍛煉身體,增強體魄,這樣有助於未成年人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時候,及時逃脫或者進行正當防衛,不至於受犯罪行為的隨意侵害。
(四)加強未成年人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
第一、要以躲避免受違法犯罪行為侵害為自己的首要任務,不提倡去同違法犯罪分子面對面博斗,比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後設法擺脫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拔打「110」報警。
第二、如果發現自己正在或已經受到非法侵害的就應該採取正確的途徑解決。如及時向學校、家庭或者其他監護人報告,由家長、老師或學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公安機關或者政府主管部門的報告。
總之各位家長要切實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如遇上不法侵害時,不要害怕,一定要沉著、冷靜,機智勇敢,要敢於檢舉揭發,積極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要堅信邪不可能壓正的道理,干壞事的心總是虛的,害怕的應該是他們。
㈡ 知識可以武裝自己,讓自己的內心變得強大
是的,你所獲得的知識可以讓自己內心變的更強大,
㈢ 如何在人生中不斷用知識武裝自己,讓自己不被社會淘汰
你的問題中其實已有了答案,即要想做到「自己不被社會淘汰」,只有「在人生中不斷用知識武裝自己」。至於何時學、怎樣學、學社么?要視你的情況而定。
㈣ 如何用知識武裝自己(詳細的,謝謝)
我個人認為,,知識無處不在,只要你有一顆善於發現的心,還有就是有效回地篩檢過濾答和屏蔽,
加油,,干什麼都在學知識,長見識,,並不是死板的只有上學而已,還有啊,用知識武裝自己,記住不要忒表喲,忒表的話就現啦,大智若愚,還是含蓄點好,加油喲,,,,
㈤ 如何運用法律保護自己
知法,懂法,守法。
㈥ 徵文:以(用法律知識武裝自己)為主題
法律就是秩序,沒有了法律,那麼人類的生活就如同垃圾一樣骯臟.比如在我身邊就有這么一個動人的故事.
我記得那是三年前我剛上小學一年級下半學期的時候,在我們學校裡面就出來了一位「智斗大壞蛋」的小英雄.她的名字叫:小麗,今年十二歲,別看她是個小個子的女孩,可她是我們學校學習最棒的三好學生,也是我們心目中英勇的大姐姐.有一次,我們學校召開「表揚大會」校長把她請上台來,讓她說說自己是怎麼智斗大壞蛋經過的.小麗大姐姐說:「自己從小就喜歡看破案的電影,最羨慕警察叔叔出生入死、頑強斗敵的英勇氣概.她認為警察叔叔拔槍對敵的樣子是最酷的」.
一天,小麗姐姐做完值日生,回家已經很晚,天漸漸暗下來,路上的行人也漸漸少了.可小麗姐姐一點也不覺得害怕,她一路走,一路學著警察叔叔拔槍、瞄準.「啪!」她自己給自己配音,再「呼」的一下,吹吹「槍」口上並不存在的硝煙.不知不覺走到了河邊的綠地上.這時,天已經完全黑了,只有借遠處的路燈光,才能隱約看到綠地上的情況.小麗姐姐走著走著發現前面有一個人,手裡好像提了個箱子,邊走邊不時地回頭張望,鬼鬼祟祟的.小麗姐姐心想: 「這個人大晚上提了個箱子跑到這兒來干什麼?怎麼這樣走路?會不會是個壞蛋?」 她想,「要是個壞蛋,我堅決不放過他!」
小麗姐姐馬上蹲下,隱蔽在冬青樹的後面,慢慢地靠近他. 這小子見周圍沒人,就從口袋裡拿出一個手電筒,開一下又關上了,接著便大聲說:「今年無財無人買.」小麗姐姐正在想他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哪知不遠處又冒出一個人來,那人便朝著這小子走來接著說:「明年有財大夥買.」小麗姐姐一聽,懂了,這是壞蛋在用暗號接頭.於是她繼續慢慢靠近他們,這時,小麗姐姐已經看清楚這小子穿著一身西裝,而後來那個人長得很帥,可是一身流氣.西裝小子看見流子,立馬堆出一臉笑容,點頭哈腰的,好像僕人見了主人似的,流子冷笑一聲,問:「錢帶了嗎?給老子看看!」西裝小子忙打開皮箱,裡面裝著好多好多錢,小麗姐姐簡直要大叫起來,她可從來沒見過那麼多的錢啊!只見那流子一看箱子里的錢,又冷笑一聲,馬上奪過箱子,而後扔給西裝小子一大包用白紙包的東西.西裝小子連忙打開嘗了一點紙包裡面的東西,臉上有了幸福的笑容.流子說:「可以走了,下次老地方,老時間.」 小麗姐姐想:「這東西究竟是什麼呢?難不成是我在破案電影裡面看見過的那個跟白面一樣的東西嗎?聽說人吃了它,你心裡想什麼,它就會來什麼.哦,對了,我想起來了,沒錯,那一定是毒品,人贓俱獲,決不能放他們走!」,可是我一個弱小的女孩怎麼打得過他們呢?不管了,今天就跟他們拼到底了,於是她跳起身,大步往他們跑去.西裝小子大喊一聲「壞了,快跑!」 流子回頭見小麗姐姐向他們跑來,先是一愣,但他馬上反應過來,發現她僅是一個瘦弱的小姑娘,便大聲叫住西裝小子,兩人一齊向小麗姐姐撲過去.小麗姐姐左一閃,右一閃,拚命地喊「快來人哪!抓罪犯哪!」兩個壞蛋很快就抓住了小麗姐姐,捂住了她的嘴.她拚命反抗,忽然感到頭部一陣劇痛,就什麼也不知道了. 等她慢慢醒來的時候,天已經亮了.她向四面看看,覺得自己是被關起來了;摸摸身邊,書包還在,她想該是上學的時候了,爸爸、媽媽和老師一定在四處找她.她正在思考著怎麼出去,忽聽見有人在小聲地說:「我們要利用這丫頭好好地賺一筆,再把她殺了.」小麗姐姐一聽,嚇出了一身冷汗,心想:「不行,覺對不行,我不能這么就死了,我還沒有實現我的願望、還沒有好好報達生我養我的父母和辛辛苦苦培育我茁壯成長的母校、老師呢?」媽媽、爸爸、老師你們在哪裡呀,我想你們了,我想回家了.不知不覺我眼眶裡的淚水像濤濤江水一樣一起涌了出來.我好後悔、好恢心、好失忘.就在這時她想到了警察叔叔,便對自己說,「別怕,警察叔叔都是在非常危險的情況下,冷靜機智地與罪犯爭斗,我一定要像警察叔叔一樣!」
她一面裝著昏睡,一面特別注意周圍的動靜.一會兒,她聽到壞蛋打哈欠了,不久,周圍漸漸有了打呼嚕的聲音,她稍稍睜開眼睛,看到周圍的牆面上,高低不平,利於攀爬;牆面上方的窗子,比較簡陋,縫隙也比較大.小麗姐姐就趁兩個壞蛋熟睡的時候,順利地爬上牆面上方的小窗,從窗縫里擠了出去.小麗姐姐飛快的跑到派出所報警,警察趕來時,兩個壞蛋還正在做著他們的美夢呢. 小麗姐姐智斗大壞蛋,受到了警察叔叔的表揚,同時也受到了學校的表揚.而小麗姐姐卻感到自己和警察叔叔比,還差得很遠呢.她說:「我長大後,一定要當個真正的酷警察.」
從這件事我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邪不勝正.不要因為一時的貪欲,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所以,不管以後我們在學校學習也好,還是步入社會工作也好,都要時時刻刻記住一點,做一個正直的人.
這就是我身邊的法律故事.
㈦ 如何在人生中不斷用知識武裝自己,讓自
跟進時代,多學有用的技能,不抵觸新事物,去嘗試。
㈧ 學生學會用法律知識保護自己的案例
宋桂芳,女,生於年3月5日,於2012年1月7日在成都市因病去世,其配偶高智堂死於1992年12月。宋桂芳與高智堂系再婚夫妻,雙方父母均先於其二人死亡。宋桂芳再婚前育有一個子女,是高之生;高智堂再婚前育有五個子女,分別為高長清、高榮生、高富生、高貴生、高長雲。兩人在婚後又生育了四個子女,分別是高隨生、高陽生、高夢生、高平芳。十個子女中,高貴生、高長雲、高隨生、高陽生、高夢生、高平芳健在;高之生死於2007年3月8日,其配偶劉彩雲和子女高順利、高順珍、高順康健在;高長清死於2003年2月21日,其配偶孫林死於1963年9月9日,留有子女孫家鑫、孫家安;高榮生死於2008年2月27日,其配偶潘美琳死於2012年4月6日去世,其子女有高順建、高順蓉、高順文、高順剛,其中高順剛死於2011年9月25日,高順剛留有配偶李維香和兒子高翔;高富生死於2007年11月4日,其配偶王芳死於1998年11月22日,高富生留有兩個子女,分別是女兒高順玉、兒子高順明。涉及該案的當事人信息及關系基本水落石出。
涉案人員關系如圖:
圖例: 為死亡人員
XXX1上標為死亡人員之間相對死亡順序
二、本案繼承關系梳理與應對
提出繼承權公證申請的三個案件的被繼承人是宋桂芳、高之生、高富生。對於不同被繼承人的案件,其發生繼承的關系是不同的,需要區分討論。
宋桂芳一案,宋桂芳生前未留有遺囑亦未簽訂任何遺贈扶養協議,依照法定繼承程序,宋桂芳的遺產由其父母、配偶、子女繼承,通過調查走訪了解到,宋桂芳的父母先於宋桂芳去世,具體時間不詳,配偶高智堂死於1992年,子女中宋桂芳的親生子女高隨生、高陽生、高夢生、高平芳健在,高之生死於2007年,繼子女中高貴生、高長雲健在,高長清、高榮生、高富生分別於2003年、2008年、2007年死亡。綜上,根據《繼承法》法定繼承規則,基於宋桂芳的子女不存在違反法律法規導致喪失繼承權的情形,在宋桂芳與繼子女形成扶養關系的前提下,宋桂芳的十個子女享有對宋桂芳遺產的繼承權,而其中四個子女均先於宋桂芳死亡,那麼此四項已故子女的份額發生代位繼承,即分別由高長清的子女(高智堂之外孫)孫家鑫、孫家安,高榮生的子女(高智堂之孫)高順建、高順蓉、高順文、高順剛的子女(高智堂之曾孫)高翔,高之生的子女(高智堂之孫)高順利、高順珍、高順康,高富生的子女(高智堂之孫)高順明、高順玉繼承相應份額。
高之生繼承案,高之生系宋桂芳再婚前所生子女,經過審核調查,其配偶劉彩雲和子女高順利、高順珍、高順康都是合法的繼承人,而其先於母親宋桂芳死亡,所以宋桂芳也是高之生的繼承人之一,而宋桂芳後來死亡,則宋桂芳應繼承的份額發生轉繼承,由被繼承人宋桂芳的法定繼承第一順位繼承人繼承相應份額。而此時,此份額的繼承程序就與宋桂芳一案的繼承程序一致。同理,高富生的配偶、父親先於高富生去世,母親宋桂芳晚於高富生去世,高富生的遺產應由高富生的子女高順明、高順玉以及母親宋桂芳繼承,宋桂芳的份額依照宋桂芳繼承案的規則繼承。
本案中,高之生、高富生先於宋桂芳死亡,高之生、高富生的直系晚輩血親對其從宋桂芳處應繼承的遺產份額分別享有代位繼承權。同時由於宋桂芳在高之生、高富生死亡後、繼承發生前死亡,宋桂芳生前又未表示放棄,宋桂芳原應從二人處繼承的遺產份額發生轉繼承。
雖然代位繼承和轉繼承皆為普通繼承程序中的特殊情形,但兩者存在實質上的區別,代位繼承是本繼承程序中的特殊規則,而轉繼承是本繼承外另一繼承關系的一般規則。所以在繼承公證案件受理時,最恰當合理的是以最優先順位范圍內的繼承人作為繼承公證申請人。存在代位繼承的情形時,代位繼承人代替原法定順序繼承人作為本案的申請人。存在轉繼承情形時,若轉繼承人主張繼承,則以被轉繼承人應繼承的本案遺產份額為遺產,以被轉繼承人作為新的被繼承人另行辦理申請手續。若轉繼承人放棄繼承,那麼本案遺產將在法定最優先順序范圍內繼承分配完畢,轉繼承人就無需另行辦理申請手續,只需在本案中簽署確認遺產放棄聲明即可。
三、案件核心難點
本案是涉及19個當事人的繼承案件,其中含括了法定順序繼承規則、代位繼承規則和轉繼承規則,案情比較復雜。
案件的第一個核心難點就是界定宋桂芳與繼子女之間的扶養關系,而三個案件中都存在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的關系。依據《繼承法》第十條,法定繼承第一順位的子女包括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父母包括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這里的扶養包括撫養和贍養兩層含義,並無疑問。然而對於形成扶養關系的條件是構成單向的撫養或贍養關系即可,還是需要構成雙向的撫養和贍養關系,業界有不同的看法。但從《繼承法》第七條、第十三條來看,未履行扶養義務的並不必然喪失繼承權,所以單向的扶養關系即可形成繼承權。[1]據當事人講述,宋桂芳的繼子女在其與高智堂再婚時部分已成年,部分未成年。實踐中認定繼子女繼承權最直接的標准就是繼父母再婚時繼子女尚未成年,依照單向扶養關系標准,就可以直接認定繼子女有繼承權。而這一層面的認定關鍵點就落在確定宋桂芳與高智堂的再婚時間。當事人表示宋桂芳的再婚情況已無相關資料證明,宋桂芳與高智堂系民國初期生人,年代也確實久遠,無直接證明材料在情理之中。我處工作人員在與高陽生交談中得知高家有一份家譜,當中可能記載了高智堂的再婚時間,但目前尚未提供給工作人員。如果確實沒有記載,目前只能將宋桂芳的再婚時間縮小到高智堂再婚前最小子女的出生日期與再婚後兩人所生最年長子女出生日期之間,再向社區街道辦和社會保障單位嘗試調查能證明宋桂芳再婚時間的證據。如果能夠確定再婚時間,那麼就能確定再婚時繼子女是否已經成年,倘若已經成年,那麼要考察繼子女是否對繼父母盡贍養義務,期間就需要收集當事人為贍養繼父母所做付出的證明,並向了解情況的無血緣姻親關系的人調查核實。但歸根結底,這種區分適用必須以查實宋桂芳的再婚時間為前提,即如果高智堂與宋桂芳再婚時,雙方先前所扶養子女皆未成年,那麼高長清等繼子女就分別與繼父母高智堂、宋桂芳形成扶養關系。如果確實無法查實,只能以繼子女是否盡到贍養義務為標准。如果當事人對是否贍養老人的事實有爭議,那麼只能向法院提起訴訟。
另一個核心問題是喪偶兒媳的繼承身份的問題。高榮生是宋桂芳的繼子,並且通過目前的了解,高榮生夫婦生前都對宋桂芳照顧有加,進行了充分贍養。高榮生先於宋桂芳死亡,其應繼承份適用代位繼承規則發生繼承,而高榮生的配偶、宋桂芳的兒媳潘美琳後於宋桂芳死亡,若認定潘美琳盡到主要贍養義務,那麼其也是有資格與宋桂芳其他子女一樣作為第一順位繼承人繼承宋桂芳的遺產,[2]並且不影響其子女高順建、高順蓉、高順文、高順剛代位繼承高榮生的份額。[3]《繼承法》中明確規定「喪偶兒媳對公、婆」「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此規定為喪偶兒媳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設定了三個適用要素,第一個是「對公、婆」,第二個是「喪偶兒媳」,第三個則是「盡了主要贍養義務」。其一,「對公、婆」可以理解為對公公和婆婆或者是對公公或婆婆,在兒媳同時照顧公婆的情況下,這一要素的適用並無難題,但假設在兒媳照顧老人時,公公已經去世,兒媳確實對婆婆盡了主要贍養義務,那麼喪偶兒媳是否有權利繼承公公的遺產?最高院關於適用繼承法的司法解釋並沒有對該情形做出明確說明。筆者認為喪偶兒媳對於公婆的繼承權繼承對象取決於喪偶兒媳與公婆形成的贍養關系,對公婆構成贍養且該贍養為主要贍養關系時,兒媳對贍養對象享有繼承權。在前面假設的情形中,兒媳與已逝的公公未形成實際的贍養關系,所以兒媳應當只對婆婆享有繼承權。其二,「喪偶兒媳」之要素,表面上的意思是兒媳喪偶才能取得資格,筆者認為還有一層含義為喪偶是評價民事主體行為是否符合《繼承法》第十二條的時間起點。即兒媳喪偶前是否照顧公婆在所不問,喪偶後對公婆盡到主要贍養義務即可。換言之,喪偶前對公婆盡到主要贍養義務,喪偶後未盡到贍養義務,甚至不為主要贍養義務,同樣認定為不符合第十二條所要求的條件。其三,「盡到主要贍養義務」,這個要素通俗易懂,就是喪偶兒媳須為老人的主要贍養人,判斷是否是主要贍養人最直接有效的標准就是看喪偶兒媳是否和老人一起生活。其實該條法律的立法目的就在於對像親生兒女那樣照顧公婆的兒媳進行補償和鼓勵,體現民法的公平原則。根據《繼承法》第十二條之規定和平等原則,如果潘美琳符合繼承條件,其享有的是繼承權而不是應繼承之份額,而潘美琳所享有的繼承權與其他繼承人的繼承權平等。繼承權與繼承份額的區別在於繼承份額是基於特殊身份所享有的預期利益,而當特殊身份的主體消滅時,此資格隨即消滅,也就是說潘美琳如果享有的是繼承份額,此預期利益在潘美琳死亡時即消滅,不會發生轉移。但當潘美琳享有的是繼承權時,潘美琳死後該繼承權依據最高院司法解釋應發生移轉,即產生轉繼承。
該案中,我處工作人員對於潘美琳繼承資格的認定即可從以上三個方面入手,運用排除的方法,由易及難的搜集排除的證據,相對更為容易得出結論。如果潘美琳是宋桂芳的主要贍養人,符合繼承的條件,那麼還需考察潘美琳的第一順位繼承人的情況,其應繼承的份額則作為新的繼承標的另行處理。
繼承案歷來是民事案件中的難點,因為此類案件牽扯著不同家庭的生活狀況,還案件背後還可能隱藏著不同的目的和人性。繼承案例的重點就是搞清查實繼承人與被繼承人、繼承人之間的關系,這也是處理繼承案件的難點。宋桂芳家庭產生上述三個繼承案件基本上涵蓋了繼承程序中可能發生的各種情形。法律工作者在處理繼承案件時一方面要嚴格謹慎,堅決杜絕「打擦邊球」、「靠運氣」的矇混事實的行為,另一方面要在處理案件的實踐中,以法律與公證規則為依據,不斷發現處理案件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點、改進點,推動案件受理程序的進一步規范與完善。此外,繼承規則的適用是關繫到民生的重要問題,繼承的標的或許並非多麼巨大,但法律事實是否查實,規則運用是否得當,之間決定了繼承法價值的實現與否,引導著百姓對法律和法律工作者的評價,甚至對法律的權威都有著不可忽視的雙面作用。在我國,法律法規說到底是為廣大人民服務的,執法為民、服務大局有機統一於依法治國的法治建設進程中。實現法律價值和社會效益的統一,是繼承案件對法律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遵循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然出路。
以人為本,公證之音方可長鳴。
(zai)
㈨ 普通人應該怎麼學習法律來武裝自己
多看法政類的系列劇;
交一兩個律師朋友聊聊天;
身邊有親友遇到案件時,多參與了解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