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按照法律效力范圍的不同可以把法律分為

按照法律效力范圍的不同可以把法律分為

發布時間: 2021-03-09 10:33:39

A. 法律解釋按照解釋的主體和法律效力不同,可分為( ) A. 正式解釋 B. 學理解釋 C. 非正式解釋 D. 任意解釋

按照法律解復釋的主體和制效力不同把法律解釋分為法定解釋和學理解釋兩大類。
(1)法定解釋
法定解釋又稱正式解釋、有權解釋,官方解釋和有效解釋,是指法律確定的國家機關或個人依據憲法和法律的授權對法律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釋。法定解釋的特點是:解釋的主體是法定的,不是任意的;所進行的解釋具有法律效力。一般與所解釋的法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對法定解釋,人們往往依據解釋主體的不同,劃分為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和行政解釋。
(2)學理解釋
學理解釋又稱正式解釋、無權解釋、任意解釋,是指非法定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法學工作者以及報刊等對有關法律、法規的內容和含義所做的說明。其特點是不具有法律效力。
--李龍主編:《法理學》,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365頁。
法律解釋按照效力來劃分有法定解釋(有效解釋)和任意解釋(學理解釋)兩大類。法定解釋是指根據法定許可權由特定的主體進行的具有普遍法律效力的解釋。學理解釋是指沒有法定普遍約束力的解釋,主要表現為理論研究、案件辯論和法制宣傳。

B. 根據法律的內容 、效力和制定程序,可以把法律分為( )

選A,根本法和普通法。

根本法和普通法是按照法律的內容和效力的強弱所作的分類。根本法是由制憲會議或一般立法機關依特定程序或一般立法程序制定和頒布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件,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礎。

其他任何法律都不得與根本法相抵觸。普通法律指有立法權的機關依立法程序制定和頒布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它通常規定某種社會關系或社會關系某一方面的行為規則,其法律效力僅次於根本法。

(2)按照法律效力范圍的不同可以把法律分為擴展閱讀:

法律的其他分類

1、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按照法創立和表現的形式所作的分類。成文法是有權制定法律規范的國家機關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不成文法是指未經國家制定,但經國家認可和賦予法律效力的行為規則,如習慣法、判例、法理等。

2、實體法和程序法按照法律內容所作的分類。凡規定法律關系主體之間權利、義務本體的法律為實體法,如行政法、民法刑法婚姻法等。凡規定實現實體法有關訴訟手續的法律為程序法。實體法與程序法的關系,前者居於主導地位,又稱主法;後者是為了保證實現實體法的。

3、特殊法和一般按照法律效力范圍所作的分類。從空間效力看,適用於特定地區的法律為特殊法,適用於全國的法律為一般法。從時間效力看,適用於非常時期的法律為特殊法,適用於平常時期的法律為一般法。

從對人的效力看,適用於特定公民的法律(如兵役法)為特殊法,適用於全國公民的法律為一般法。特殊法與一般法的關系在於在特殊情況下一般可優先適用特殊法。

C. 根據憲法法律內容存在形式的不同可以將憲法分為哪兩類

近代以來出現的各種憲法分類,歸納起來,主要有兩種即形式分類和實質分類。
一、憲法的形式分類

近代資產階級學者根據憲法的某些外部表現特徵,對憲法作了多種分類。主要有以下三種:1.成文憲法與不成文憲法。這種分類的依據和標準是憲法是否具有統一的法典形式。所謂成文憲法,是指由一個或者幾個現定國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的憲法性法律文件所構成的憲法典。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憲法是1787年的美國憲法。現代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憲法是成文憲法。所謂不成文憲法,是指既有書面形式的憲法性法律文件、憲法判例,又有非書面形式的憲法慣例等構成的憲法。英國憲法是典型的不成文憲法,主要由憲法性法律文件、法院判例、憲法慣例構成。2.剛性憲法與柔性憲法。這種分類的依據和標準是憲法的制定修改程序的不同。所謂剛性憲法,是指制定和修改憲法的程序比普通法律嚴格的憲法。當今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憲法屬於這種類別的憲法。所謂柔性憲法,是指制定和修改憲法的程序、法律效力與普通法律完全相同的憲法。如作為英國憲法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憲法性法律文件是在不同歷史時期,由議會以一般立法程序制定和修改的。3.欽定憲法、民定憲法和協定憲法。這種分類的依據是制定憲法的主體。所謂欽定憲法,是指由君主自上而下地制定並頒布實施的憲法。
二、憲法的實質分類

馬克思主義承認從形式上對憲法進行分類的意義,同時也看到其局限性,從實質L對憲法進行了分類。1資本主義類型的憲法與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這是根據憲法所賴以產生和存在的經濟基礎的性質以及國家政權的性質所進行的分類。所謂資本主義類型的憲法,又稱資廣階級類型的憲法,是指建立在資本主義私有制基礎之上和確認資產階級專政的憲法。資本主義類型的憲法建立在生產資料資本家私有制的基礎之上,為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服務,確認和保護資產階級專政。所謂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又稱無產階級類型的憲法,是指建立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之上和確認由人民當家做主的憲法。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建立在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之上,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服務,並公開確認工人階級在整個國家中的領導作用。2法定的憲法與現實的憲法。這是列寧根據馬克思主義關於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關系的基本原理進行的分類。所謂法定的憲法,又稱成文的憲法,是指統治階級通過法定程序製成的書面形式的憲法。所謂現實的憲法,又稱事實的憲法或真正的憲法,是指一個國家現實的社會經濟和政治關系,以及現實的政治力量對比關系。列寧認為,現實的憲法決定法定的憲法的性質和內容,只有當法定的憲法真實地反映現實的經濟、政治關系,與現實的憲法一致起來,才能符合社會發展要求和廣大人民的願望,法定的憲法才是真實的。

D. 法律效力的分類

法律生效的范圍。包括: (1)時間效力,指法律開始生效的時間和終止生效的時間; (2)空間效力,指法律生效的地域(包括領海、領空),通常全國性法律適用於全國,地方性法規僅在本地區有效; (3)對人的效力,指法律對什麼人生效,如有的法律適用於全國公民,有的法律只適用於一部分公民。 3、通常,法律效力可以分為規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狹義的法律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圍或適用范圍,即法律對什麼人、什麼事、在什麼地方和什麼時間有約束力。本章所講的法律效力,即狹義的法律效力。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指判決書、裁定書、逮捕證、許可證的法律效力。 4、法律對人的效力在世界各國的法律實踐中先後採用過四種對人的效力的原則: ①屬人主義,即法律只適用於本國公民,不論其身在國內還是國外;非本國公民即便身在該國領域也不適用。 ②屬地主義,法律適用於該國管轄地區內的所有人,不論是否本國公民,都受法律約束和法律保護;本國公民不在本國,則不受本國法律的約束和保護。 ③保護主義,即以維護本國利益作為是否適用本國法律的依據;任何侵害本國利益的人,不論其國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該國法律的追究。 ④以屬地主義為主,與屬人主義、保護主義相結合。這是近代以來多數國家所採用的原則。我國也是如此。採用這種原則的原因是:既要維護本國利益,堅持本國主權,又要尊重他國主權,照顧法律適用中的實際可能性。
編輯本段根據我國法律,對人的效力包括兩個方面
①對中國公民的效力中國公民在中國領域內一律適用中國法律。在中國境外的中國公民,也應遵守中國法律並受中國法律保護。 ②對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的適用問題,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對在中國領域內的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的法律適用問題;另一種是對其在中國領域外的法律適用問題。外國人和無國籍人在中國領域內,除法律另有規定者外,適用中國法律。外國人在中國領域外對中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中國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編輯本段法律對事的效力
指法律對什麼樣的行為有效力,適用於那些事項。這種效力范圍的意義在於: ①告訴人們什麼行為應當做,什麼行為不應當做,什麼行為可以做。 ②指明法律對什麼事項有效,確定不同法律之間調整范圍的界限。
編輯本段法律的空間效力
指法律在哪些地域有效力,適用於哪些地區。一般來說,一國法律適用於該國主權范圍所及的全部領域,包括領土、領水及其底土和領空,以及作為領土延伸的本國駐外使館、在外船舶及飛機。
編輯本段法律的時間效力
指法律何時生效、何時終止效力以及法律對其生效以前的時間和行為有無溯及力。
編輯本段法律的生效時間主要有三種
①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 ②由該法律規定具體生效時間 ③規定法律公布後符合一定條件時生效

E. 根據法律規定的特點,法律規范可分為哪些種類

法律規范的種類

(1)按照法律規范的性質和調整方式分類,法律規范分回為義務性規答范、禁止性規范和授權性規范。

①義務性規范是要求人們「必須」作出一定行為,承擔一定積極作為義務的法律規范,即「必須怎樣」、「應當怎樣」。

②禁止性規范是「禁止」人們作出一定行為的法律規范,即「不能怎樣」、「不得怎樣」。

③授權性規范是授予人們「可以」作出某種行為,或者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種行為的法律規范,即「可以怎樣」。

(2)按照法律規范強制性程度的不同,法律規范分為強制性規范和任意性規范。

強制性規范一般表現為義務性規范和禁止性規范兩種形式:而任意性規范是指允許當事人在法定的范圍內自行確定其權利和義務的規范。

F. 根據法律效力范圍的不同,法律可分為 a,國際法和國內法 b,一般法和特別法

一般法和特別法

一般法具有普遍性,如刑法、民法、婚姻法。

特別法,只對特定的區域、時間等具有法律效力,如香港特別行政區法。

G. 按照不同標准,法律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簡述這些標准和類型求各位高手幫忙!急急~~~

對法律種類的劃分有不同的劃分方法。如:
從法律的文字表現形式方面劃分,可分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從法律的適用范圍方面劃分,可分為普通法和特別法;從法律制定的主體方面劃分,可分為國際法和國內法;從法律的內容方面劃分,可分為實體法和程序法;等等。

H. 效力和對人的效力的不同,法律可以劃分為

您好!請您完整描述您的問題。
法律效力即法律約束力,指人們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那樣行為,必須服從。
法律生效的范圍。包括:
(1)時間效力,指法律開始生效的時間和終止生效的時間;
(2)空間效力,指法律生效的地域(包括領海、領空),通常全國性法律適用於全國,地方性法規僅在本地區有效;
(3)對人的效力,指法律對什麼人生效,如有的法律適用於全國公民,有的法律只適用於一部分公民。
法律對人的效力在世界各國的法律實踐中先後採用過四種對人的效力的原則:
①屬人主義,即法律只適用於本國公民,不論其身在國內還是國外;非本國公民即便身在該國領域也不適用。
②屬地主義,法律適用於該國管轄地區內的所有人,不論是否本國公民,都受法律約束和法律保護;本國公民不在本國,則不受本國法律的約束和保護。
③保護主義,即以維護本國利益作為是否適用本國法律的依據;任何侵害本國利益的人,不論其國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該國法律的追究。
④以屬地主義為主,與屬人主義、保護主義相結合。這是近代以來多數國家所採用的原則。我國也是如此。採用這種原則的原因是:既要維護本國利益,堅持本國主權,又要尊重他國主權,照顧法律適用中的實際可能性。
對事的效力,指法律對什麼樣的行為有效力,適用於哪些事項。這種效力范圍的意義在於:
①告訴人們什麼行為應當做,什麼行為不應當做,什麼行為可以做。
②指明法律對什麼事項有效,確定不同法律之間調整范圍的界限。
空間效力,指法律在哪些地域有效力,適用於哪些地區。一般來說,一國法律適用於該國主權范圍所及的全部領域,包括領土、領水及其底土和領空,以及作為領土延伸的本國駐外使館、在外船舶及航空器。

時間效力,指法律何時生效、何時終止效力以及法律對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為有無溯及力。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I. 按照法律規定的內容不同,可以劃分為( )

實體法和程序法

熱點內容
咸豐法律援助在那 發布:2025-09-26 06:26:48 瀏覽:239
新勞動法關於 發布:2025-09-26 06:26:40 瀏覽:796
公交經營權撤回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26 06:23:37 瀏覽:363
經濟法基本養老保險比例 發布:2025-09-26 06:19:17 瀏覽:511
法律事務經濟法 發布:2025-09-26 06:13:02 瀏覽:27
經濟法法的效力思維導圖 發布:2025-09-26 06:12:12 瀏覽:652
31日立法 發布:2025-09-26 06:04:45 瀏覽:506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律碩士復試科目 發布:2025-09-26 06:04:10 瀏覽:142
兩個條例心得體會 發布:2025-09-26 05:44:59 瀏覽:892
經濟法反壟斷案件 發布:2025-09-26 05:31:57 瀏覽: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