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民事糾紛的法律知識
⑴ 民事糾紛的法律書籍、、、
最實用的是國家搞的X五普法宣傳讀本,一般各鄉、鎮司法所或村委都有,每次開始新華書店裡也有賣的;其次還有各調解委員會常用的民事調解實用手冊,新華書店裡也可能有賣的;
或者法院系統系統內部往往也有審判實踐實用手冊,這種書店裡沒有賣的,如果你有關系,可以借一本學習。
⑵ 我想請教一下關於民事糾紛的法律知識
您好,關於您的問題,我有如下建議:
1、事情發展到訴訟的地步,肯定是版有一邊在胡攪蠻纏。你權們作為侵權方,應該明確一個問題,《侵權責任法》第89條明確規定,你們應該賠,但是賠多少,有待商議。
2、如果是對方胡攪蠻纏,那麼我覺得可以嘗試從兩個地方入手談判,第一,騎車帶三人,屬於違章,應該承擔部分責任。第二,速度快。
3、如果真的對簿公堂,那麼你們作為侵權方,首先應該和法院明確你們的立場:我們認錯,我們該賠。然後再和法官闡述上面兩個對方應當承擔部分責任的觀點。
這種問題還是提倡私下調解,畢竟訴訟畢竟成本太高。
⑶ 懂法律知識的進!民事糾紛問題
你爸在某廣告公司接工程做,這句話對於你爸爸和廣告公司之間的關系沒有表述清楚。你爸爸和廣告公司之間存在勞務關系或者承攬關系,而這兩種關系的法律後果完全不一樣。
一旦被認定是勞務合同關系,那你爸的行為就是職務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四條 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和第三十五條 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之規定。你爸工作行為雖致使玻璃破碎,但廣告公司作為僱主,具體賠償責任由廣告公司承擔。
一旦被認定是承攬合同關系,承攬合同是以完成一定的標的為目的的,就是說此時你爸必須嚴格按照約定完成特定的工作成果。但你爸的行為在完成工作成果的同時導致其他損失的,那麼作為實際的承攬人,就應該賦有賠償的責任。但你說「某公司員工買來玻璃上鑽眼的鑽頭,我爸開始施工」,在上打眼的行為是某公司指示下做的,且對方提供了工具,如果在玻璃上打眼必然造成玻璃破碎的後果,那麼某公司這一行為存在明顯的過錯,你父親就應該免責或者減輕賠償責任。如果在玻璃上打眼通常都是用電轉,那你父親難辭其咎,應當承擔全部賠償責任。
⑷ 有關民事糾紛方面的法律知識
你的行為顯然有失誠信,你如果等到收獲時才提出,法院是不能支持你的主張的,你應當返還所得。你現在提出,可以之補償其種子和勞務費用。
⑸ 有關民事糾紛的法律問題
建議你咨詢當地專業律師。
提醒你一下,2007前的費用,到現今已經超過了2年的訴訟時效!
如果供暖公司在之前沒有任何催款行為,你可以直接採用「訴訟時效已過,原告喪失勝訴權」來進行抗辯。
你當初有無供向暖公司反映情況?供暖公司有無根據你的反映,來進行相關檢測、修理?供暖公司是否同意你支付一半的供暖費,作為溫度不達標的補償?
上面這些都能成為對你有利的證據。因為你要客觀上重現當年的「低溫」是不可能的!我相信法官也懂這個道理,那麼就只能從其他間接證據來證明了。
⑹ 法律知識1.民事糾紛和治安案件有何區別
1,民事糾紛的概念是,在日常生活中因為某一方或者多方違反了法定的或者共同擬訂權利義務關系規則而提出異議的行為.如離婚糾紛、損害賠償糾紛、房屋產權糾紛、合同糾紛、著作權糾紛等。
治安案件的概念是,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妨害社會管理,具有社會危害性,尚不夠刑事處罰的案件.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九條對於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打架斗毆或者損毀他人財物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較輕的,公安機關可以調解處理。經公安機關調解,當事人達成協議的,不予處罰。經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達成協議後不履行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本法的規定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給予處罰,並告知當事人可以就民事爭議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從上述法律條文我們可以看出,打架斗毆不屬於民間糾紛[是由民間糾紛所引起的],而屬於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但如果打傷了人,要賠錢,則構成了一種債權債務關系.那麼一方不不履行,另一方提出異議,甚至向法院起訴要求賠償,則構成了新的民間糾紛.
2,上述6種送達模式都屬於法院訴訟的程序,如法院向原告送達傳票的行為,向證人送達出庭做證的通知的行為.但需要注意這幾種方式的區別.
直接送達是直接給本人.
留置送達是給本人,本人不要或者不在,則找見證人見證將訴訟文書留在其住所.無法當場送的可以採用這種方式.
轉交送達的對象只能是軍人,被監禁人和被勞動教養的人.
委託送達是委託其他法院進行送達,比方說異地.
治安處罰的程序包括調查,決定和執行,內容很多,請參看治安管理處罰法.
⑺ 各個方面民事糾紛法律知識
可以起訴要求其返還彩禮和大額禮物。
⑻ 民事糾紛怎麼解決 民事糾紛的法律解決途徑
您好,我國民事糾紛解決方式主要有:
和解
和解是指發生民事糾紛的當事人通過協商、談判等方式,自願、互諒、友好地解決糾紛的一種方式。如甲公司與乙公司在履行合同過程中發生糾紛。甲乙兩公司在糾紛發生後,通過雙方的協商,達成和解協議,合同得予順利履行。
調解
調解是指發生民事糾紛的當事人在糾紛發生後,通過第三人在糾紛當事人之間進行斡旋,主持糾紛解決的一種方式。調解根據主持調解的第三人身份的不同,可分為民間調解、人民調解、行政調解等。
仲裁
仲裁是指平等主體之間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在發生合同糾紛或其他財產權益糾紛時,依雙方達成的仲裁協議,將糾紛提交協議約定的仲裁委員會裁決,仲裁委員會對當事人提交仲裁的糾紛進行裁決解決。根據《仲裁法》的規定,下列糾紛不能仲裁解決:一婚姻、收養、監護、扶養、繼承糾紛;二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爭議。
訴訟
訴訟,這里是指民事訴訟。是指平等主體之間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在發生民事糾紛後,向人民法院提出解決糾紛的請求,人民法院依法作出裁判的司法解決方式。俗稱打官司。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民事糾紛都可以通過訴訟解決。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可以通過民事訴訟解決的糾紛主要是上述當事人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引起的民事糾紛。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通過以上四種方式進行解決雙方當事人相關民事權利義務產生的糾紛。民事糾紛的法律解決途徑主要是通過訴訟來解決雙方當事人的民事糾紛。
⑼ 求助有關民事糾紛的法律知識.
公安機關調解的協議,當事人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人民法院受理後,應當對當事人的傷殘程度進行鑒定,根據鑒定結果判決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