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違反保密法律應承擔的責任
『壹』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中公務員應負哪些法律責
我國的國情現階段規定:第一百零一條對有下列違反本法規定情形的,由縣級以上 領導機關或者公務員主管部門按照管理許可權,區別不同情況,分 別予以責令糾正或者宣布無效;對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根據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或者處分;構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 不按編制限額、職數或者任職資格條件進行公務員錄 用、調任、轉任、聘任和晉升的;(二) 不按規定條件進行公務員獎懲、迴避和辦理退休的;(三) 不按規定程序進行公務員錄用、調任、轉任、聘任、 晉升、競爭上崗、公開選拔以及考核、獎懲的;(四) 違反國家規定,更改公務員工資、福利、保險待遇標 準的;(五) 在錄用、競爭上崗、公開選拔中發生泄露試題、違反 考場紀律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開、公正的;(六) 不按規定受理和處理公務員申訴、控告的;(七) 違反本法規定的其他情形的。第一百零二條公務員辭去公職或者退休的,原系領導成員 的公務員在離職三年內,其他公務員在離職兩年內,不得到與原 工作業務直接相關的企業或者其他營利性組織任職,不得從事與原工作業務直接相關的營利性活動。公務員辭去公職或者退休後有違反前款規定行為的,由其原 所在機關的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 由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沒收該人員從業期間的違法所得,責令接收單位將該人員予以清退,並根據情節輕重,對接收單位 處以被處罰人員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第一百零三條機關因錯誤的具體人事處理對公務員造成名 譽損害的,應當賠禮道歉、恢復名譽、消除影響;造成經濟損失 的,應當依法給予賠償。第一百零四條公務員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違反本法規 定,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 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給予處分。
『貳』 對上級違反保密規定的決定,命令公務員該如何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2005年4月27日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 同日公布 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九章 懲 戒第五十四條 公務員執行公務時,認為上級的決定或者命令有錯誤的,可以向上級提出改正或者撤銷該決定或者命令的意見;上級不改變該決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執行的,公務員應當執行該決定或者命令,執行的後果由上級負責,公務員不承擔責任;但是,公務員執行明顯違法的決定或者命令的,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叄』 公務員法律責任主要包括哪幾種關系
一是行政主體即公務員在行使行政職權過程中與行政相對人的法律關系,即由公務員行內使職權做出影響公民容、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義務的行政行為,而對外部行政相對人承擔法律責任。
二是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過程中與行政法制監督主體的法律關系,即公務員作為國家行政權的執法者而成為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關、行政監察機關等監督主體的監督對象,與監督機關發生的法律關系。
三是當行政相對人認為其權益受到行政主體作出的行政行為的侵犯,向行政救濟主體請求救濟,由行政救濟主體參與審查並作出決定而追究公務員應負有的相關責任的法律關系。
『肆』 國家公務員泄露國家秘密和工作秘密要承擔哪些行政責
《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第26條規定,泄露國家秘密、工作秘密,或者泄露因履行職責掌握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造成不良後果的,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處分;情節較為嚴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138條明確規定,丟失秘密文件資料或者泄露黨和國家秘密,情節較輕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在保密工作方面不負責任,致使發生重大失密泄密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較大損失的,對負有主要領導責任者,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損失的,對負有主要領導責任者,給予撤銷黨內職務處分。
『伍』 當公務員不依法履行或不履行法定義務時,必須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您好,當公務員不依法履行或不能履行其法定義務時,必須承擔一定的法律後果,稱為公務員的責任。公務員的責任一般包括接受身份處分、行政處分、承擔行政賠償責任和刑事責任四種。
1身份處分
身份處分,是指公務員不能勝任所擔任的公務或拒不接受工作安排時所引起的法律後果,即 公務員身份的喪失。
2行政處分
公務員由於違反其法定義務的約束而引起的最為常見的法律後果是接受行政處分,即承擔行 政責任。公務員有法定的違紀行為,尚未構成犯罪,或者雖然構成犯罪但依法不追究刑事責 任的,應當給予行政處分;違紀行為情節輕微,經過批評教育後改正的,也可免予行政處分 。
行政處分分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和開除六種。
3行政賠償責任
公務員因故意或重大過錯、違法或不當的執行職務行為給行政相對方帶來不必要的財產損失 時所應承擔的賠償責任。
4刑事責任
公務員對其職務犯罪必須依法承擔刑事責任。對公務員刑事責任的追究,適用刑法及刑事訴 訟法的有關規定。
希望能幫到你。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陸』 公務員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公務員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第一百零一條 對有下列違反本法規定情形的,由縣級以上領導機關或者公務員主管部門按照管理許可權,區別不同情況,分別予以責令糾正或者宣布無效;對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根據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或者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按編制限額、職數或者任職資格條件進行公務員錄用、調任、轉任、聘任和晉升的;
(二)不按規定條件進行公務員獎懲、迴避和辦理退休的;
(三)不按規定程序進行公務員錄用、調任、轉任、聘任、晉升、競爭上崗、公開選拔以及考核、獎懲的;
(四)違反國家規定,更改公務員工資、福利、保險待遇標準的;
(五)在錄用、競爭上崗、公開選拔中發生泄露試題、違反考場紀律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開、公正的;
(六)不按規定受理和處理公務員申訴、控告的;
(七)違反本法規定的其他情形的。
第一百零二條 公務員辭去公職或者退休的,原系領導成員的公務員在離職三年內,其他公務員在離職兩年內,不得到與原工作業務直接相關的企業或者其他營利性組織任職,不得從事與原工作業務直接相關的營利性活動。
公務員辭去公職或者退休後有違反前款規定行為的,由其原所在機關的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沒收該人員從業期間的違法所得,責令接收單位將該人員予以清退,並根據情節輕重,對接收單位處以被處罰人員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第一百零三條 機關因錯誤的具體人事處理對公務員造成名譽損害的,應當賠禮道歉、恢復名譽、消除影響;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依法給予賠償。
第一百零四條 公務員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違反本法規定,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給予處分。
希望幫到你!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柒』 國家公務員泄露國家秘密和工作秘密要承擔哪些行政責任
《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第26條規定,泄露國家秘密、工作秘密,或者泄露因履行職責掌握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造成不良後果的,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處分;情節較為嚴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138條明確規定,丟失秘密文件資料或者泄露黨和國家秘密,情節較輕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在保密工作方面不負責任,致使發生重大失密泄密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較大損失的,對負有主要領導責任者,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損失的,對負有主要領導責任者,給予撤銷黨內職務處分。
『捌』 公務員違反紀律的責任
組織或者參加非法組織,拒絕執行上級依法做出的決定和命令,壓制批評、打擊報復,從事或者參與營利性活動……公務員如有以上行為將受到處分。27日表決通過的公務員法規定了16項公務員必須遵守的紀律,即禁止公務員發生的行為。
法律規定的這16項紀律分別是:散布有損國家聲譽的言論,組織或者參加旨在反對國家的集會、遊行、示威等活動;組織或者參加非法組織,組織或者參加罷工;玩忽職守,貽誤工作;拒絕執行上級依法做出的決定和命令;壓制批評,打擊報復;弄虛作假,誤導、欺騙領導和公眾;貪污、行賄、受賄,利用職務之便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私利;違反財經紀律,浪費國家資財;濫用職權,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泄露國家秘密或者工作秘密;在對外交往中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參與或者支持色情、吸毒、賭博、迷信等活動;違反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從事或者參與營利性活動,在企業或者其他營利性組織中兼任職務;曠工或者因公外出、請假期滿無正當理由逾期不歸;違反紀律的其他行為。
法律規定,公務員因違法違紀應當承擔紀律責任的,依照本法給予處分;違紀行為情節輕微,經批評教育後改正的,可以免於處分。處分分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
法律同時規定,對工作表現突出,有顯著成績和貢獻,或者有其他突出事跡的公務員或者公務員集體,給予獎勵。獎勵堅持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以精神獎勵為主的原則。獎勵分為:嘉獎、記三等功、記二等功、記一等功、授予榮譽稱號。
『玖』 公務人員違紀違法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根據責任引起的原因,分為行政違法責任、行政不當責任、行政侵權責任。
行政違法責任是行政公務人員違法行政所應承擔的責任。依據行為的內容和形式,可以將行政違法劃分為實體行政違法和程序行政違法。實體行政違法是指行政公務人員的行政行為不符合法律規范要求的實質要件,表現為行政失職、越權行使職權、濫用職權、行政行為的內容違背法律規定等。程序行政違法是指行政公務人員的行政行為不符合法律規范要求的形式要件,表現為行政行為的作出和實施違反法律規定的步驟和時限,以及表現形式不符合法律規范等。 行政不當責任是行政公務人員不當行政所應承擔的責任。行政不當或行政失當,是指行政公務人員作出的自由裁量行為雖然合法但不合理。如果說行政違法的確定標準是客觀的法律規范,那麼,行政不當的確定標准則帶有一定的主觀性。一般來講,判斷行政公務人員的行政行為是否合理,應當考慮以下因素:一是行政行為的作出是否符合行政目的;二是行政行為是否符合法律價值、客觀規律和生活常理;三是是否考慮了正當的因素。行政不當與行政違法有著明顯的區別。前者侵犯的是行政關系的合理性,後者侵犯的是行政關系的合法性。行政公務人員的行政行為違法,必須承擔由此引起的法律責任,而行政不當並不必然導致法律責任。也就是說,只有在法律規定的條件下,行政公務人員才承擔因行政不當而引起的法律責任,而且一般是補救性法律責任。
行政侵權責任是行政公務人員因其違法失職行為侵犯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造成行政相對人人身、財產或精神上的損害所應承擔的責任。其責任形式主要是損害賠償,其他責任形式還有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禮道歉、恢復名譽等。行政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包括:行政公務人員在行使職權過程中侵犯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的行政侵權行為;行政相對人在人身、財產或精神方面受到損害的事實;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需要指出的是,行政侵權責任雖然以違法為前提,但它不同於一般的行政違法責任。二者的最大區別在於:行政違法責任的主要構成是行為違法,至於該行為是否對行政相對人造成損害並不影響責任的成立;而行政侵權責任的主要構成是侵權,不僅要有違法行為,還要有損害結果。如果沒有損害結果的發生或者違法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沒有因果關系,行政侵權責任就不能成立。
法律責任包括行政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刑事法律責任和違憲法律責任。在不同的法律責任中,其歸責原則和承擔責任的具體形式都不相同。
行政法律責任是指行政公務人員由於違反行政法律規范或不履行行政法律義務,損害行政法保護的個人、組織的合法權益或國家社會公益所應承擔的否定性法律後果。行政公務人員承擔行政法律責任的方式主要是行政處分,其具體形式有三類:一是精神處分,包括通報批評、警告、嚴重警告、訓誡、記過、記大過等;二是職務處分,包括停職、降職、免職、撤職、調離、強制退休、開除或解僱等;三是薪俸處分,包括減薪、停薪、罰薪、停發補貼、減少退休金等。
民事法律責任是指行政公務人員因實施民事違法行為而依照民法應承擔的不利的民事法律後果。《民法通則》第121條明確規定,「國家機關或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承擔民事法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償損失;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等。
刑事法律責任是行政公務人員因實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是國家根據刑事法律對其犯罪行為的否定性評價和譴責。承擔刑事法律責任的基本方式是刑罰,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的種類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的種類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除刑罰之外,其輔助方式還有訓誡、責令具結悔過、保安處分等不同形式。
違憲法律責任是指行政公務人員因其行為與憲法的原則或內容相抵觸而應承擔的法律後果。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其規范分為兩大類:一類規范明確、具體,可以直接約束有關立法機關、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另一類規范則具有原則性、概括性,只對國家機關、公民、法人具有間接約束力。也就是說,後一種憲法規范一般不能直接適用,需要將其精神具體化為部門法的法律規范,依據具體法律進行處理。在現實生活中,行政公務人員的違憲法律責任與行政法律責任多是在責任競合的情況下出現的,大都可以依據部門法進行追究和懲戒。
根據引起責任的法律事實與責任人的關系,分為直接責任、間接責任、連帶責任。 直接責任,是指行政公務人員對自己實施的違法或不當行為以及所造成的後果承擔責任的責任形態。其最大特點是自己對自己實施的行為承擔責任。因此,直接責任就是行政公務人員「自己的責任」,是責任人為自己的行為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