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帶鄰居小孩洗澡溺水的法律責任

帶鄰居小孩洗澡溺水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3-11 00:19:50

『壹』 我兒子和同伴一起去洗澡,有個同學不幸溺水身亡,我家要賠錢嗎

首先,沒有這樣的法律名文規定。 其次,其他四個孩子的父母不負賠償的民事責任。孩子去河邊洗澡,發生不幸溺水的事,首先應當追究的責任是遇難者孩子父母自己。因為他們是孩子的看護人,對孩子的言行就所產生的後果應該負直接責任。去河邊洗澡是5個不具備完全民事責任的孩子自己決定的,自願的,而不是其他4個孩子的父母唆使或者規勸下去的。由於是自願的,而且其他4個孩子不具備救人的能力,所以如果發生意外的話,其他4個孩子不負法律責任,而其4個父母自然也不負連帶責任。當然如果孩子都超過16歲,就有一定的責任咯,比如知情不求救之類的責任。如果都是幾歲的小孩,就算沒有及時通知大人,也不應該要孩子承擔什麼責任。因為當時那種情況,他們自己都嚇傻了,都不知道要怎麼做。 所以4個孩子的父母不用賠償,如果那個孩子的父母非要討公道和賠償的話,就只能向自己討咯!

『貳』 見死不救應該受到哪些處罰

在一般情況下,「見死不救」只是道德譴責的對象,不屬於刑法評價的范疇;但在特殊情況下,「專見死不救」也會屬成為刑法評價的對象,「見死不救」者亦要承擔刑事責任。見死不救,大體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是有作為義務的見死不救,二是沒有作為義務的見死不救。

有作為義務的見死不救,那行為人是觸犯刑法的。一般定性為故意殺人罪。例如,張某某抱著鄰居的五歲小孩出去玩耍,小孩從樹上摔下來,張某某卻不救導致小孩溺亡,那張三某某的行為就構成不作為的故意殺人罪。此類「見死不救」者就要承擔刑事責任。

對於沒有作為義務的見死不救,不構成犯罪。如大街上李四被車撞了,求路人張三救他,張三揚長而去,李四因沒有得到張三的求助而死亡,那樣張三也不構成犯罪。

(2)帶鄰居小孩洗澡溺水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警察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當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財產安全受到侵犯或者處於其他危難情形,應當立即救助;對公民提出解決糾紛的要求,應當給予幫助;對公民的報警案件,應當及時查處。

因為刑法中有明確規定,如果明知可能導致死亡的結果而放任不管屬於間接或故意殺人。在以往各地審理類似案件時,曾有將普通公民見死不救按故意殺人罪判處的案例。

『叄』 小孩子被人帶去水庫游泳結果溺水死了,請問大人應負何種法律責任

要分情況討論: 1、幾個人一起,其中有大人有小孩。這就形成了刑法學中的先前行為版所帶來的義務。如果小權孩落水,大人不作為,就是間接故意的故意殺人罪。 2、幾個大人在一起,其中有人落水。如果其他人因為正當理由沒有救助,不負刑事責任,所謂意外事件。如果其他人能夠救助而沒有救助,同樣成立不作為犯,以故意殺人罪論處。 3、幾個小孩在一起。互相不承擔刑事責任

『肆』 朋友帶三歲小兒到我家玩,小孩掉入我鄰居家廢棄水塘溺亡,我有責任嗎

原則上,沒有責任。幼童的法定監護人是其父母,負有照顧看護保護幼童的法定職責,此責任不得轉讓或拋棄;廢棄的水塘的所有人或管理人負有安全保障義務。如果上述人員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本案,因父親過失造成事故的發生,應承擔責任;如果水塘的管理人或者所有人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應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一、朋友帶小孩到你家玩,對小孩的看護責任仍然是你朋友,而不是你或其他人;如果因其疏於看護而導致意外事故發生的,應當承擔主要責任或全部責任。

二、廢棄的水塘的所有人或管理人負有妥善管理以及警示提醒義務,如在人群眾多的地方應當樹立提醒或警示標牌,或建立必要的保護設施。如果沒有盡到上述安全保障義務的,也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但這種責任是補充責任。

三、如果朋友到你家時,因為有其他事,而將看護小孩的責任臨時委託給你或其他人的,你或其他人如果沒有盡到應盡的看護職責而導致意外發生的,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附:

一、《民法通則》

1、第十六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2、第十八條第三款: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

二、《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七條規定

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管理人或者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上述公共場所,應理解為對外開放、允許社會公眾自由進出,並可在其內參加或從事與該公共場所宗旨有關的活動的場所。應符合對外性、管理性和地域特定性三個基本特徵。

如果廢棄的水塘處於位置偏僻、人跡罕至的地方,且人流量較小,那麼就不符合地域特定性的特徵,不屬於公共服務場所。

如果水塘位於人群密集、人流量較大的地方,就符合地域特定性的特徵,屬於公共場所。同時,法律不禁止公眾對水塘在一定范圍內有利用和通行等行為,這就要求水塘的所有人或管理者對進入水塘的人員有責任依法進行管理。應設立相應的警示標志,提示設施因缺陷而存在的風險。在水塘周邊,加裝能夠足以防止少年兒童不慎落水的防護欄桿等。

『伍』 上班時帶著小孩,小孩子在戶主家溺水責任怎麼劃分戶主沒有告知不準帶小孩,也沒做好安全防護措施

根據雙方的過錯程度劃分責任,具體比例需要法院根據事實和證據進行劃分,不過戶主應該是次要責任

『陸』 看到落水見死不救者,將負什麼法律責任

現在的社會任何事都講究權利義務相一致
有多少權利,承擔多少義務
在大街上,有人搶劫,作為一個公民,確實有義務扭送犯罪嫌疑人去公安局。有義務正當防衛阻止犯罪。但是相應的這個公民要承擔相當大的風險,而這個風險的保障卻很低。所以盡管有義務,公民卻沒有必須去做的義務。也就不需要付法律責任。但是警察就不一樣了,他的工作就是保障社會穩定,打擊犯罪。這是他的職責,就算警察當時在休假,脫下警服,他依然是警察。他有義務組織犯罪的發生。
解釋完犯罪,再來說見死不救。
還是一樣的權利義務相一致。
一個路人看到有人在水裡呼救,這路人去救人能得到什麼好處?我們不需要考慮道德觀點,因為失去禮儀的社會講求道德,失去道德的社會講求法律。我們的現代社會早就不用道德作為社會標准了,唯一的社會標准就是法律。這個路人救人之後得到的可能就是一句謝謝。這就是他得到的權利,而他需要付出可能包括自己生命在內的義務。這就是權利義務不一致。那麼這個路人就沒有一定要去救人的義務。也就沒有法律責任。這也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譴責看人跳樓,跳河看熱鬧,卻不救人。站著說話不腰疼,輪到自己的時候都在想,有別人呢,誰去救救他啊。卻不想自己去。因為都知道,自己去,付出和得到的不一致。甚至可能還要搭上自己的一條命。
但是也有特殊情況,比如夫妻二人出去劃船,船翻了,妻子不會游泳,而丈夫有能力去救妻子,但卻不去。認為這不是自己的義務。那就錯了,因為夫妻二人有扶養義務,二人的權利義務是相互的。所以如果丈夫在有能力去救而不去的話,那就是構成了不作為的故意殺人罪。
還有個類似的案件就是一個鄰居帶領鄰家小孩去水庫游泳。小孩溺水身亡,鄰居沒有實行救助義務。這個鄰居也要承擔責任,不過他的責任不是不作為的故意殺人罪,而是過失致人死亡罪。盡管他也可能有不作為的行為,但是他救小孩子的義務得不到相應的權利。所以就不是不作為的故意殺人。而是典型的過失犯罪。因為小孩子應該到游泳館去。得補充一下,如果是鄰居能救而不救還是算不作為的故意殺人罪。因為違法的先行行為導致了他應承擔的救助義務。

『柒』 24歲的張某帶著鄰居家的孩子玩,不小心將鄰居家的孩子淹死,是否要負刑事責任,為什麼

這個得看性質呀 如果是孩子自己不小心淹死的 張某施救無效 那就不是張某的責任了
如果是孩子不小心溺水 張某視若無睹 或者張某故意將孩子淹死 那張某都有責任 當然 後面一個更嚴重

熱點內容
法院被執行人什麼意思 發布:2025-09-25 23:02:20 瀏覽:611
當法官的原因 發布:2025-09-25 23:01:33 瀏覽:929
2014年二級建造師法規教材 發布:2025-09-25 23:01:30 瀏覽:621
新舊勞動法內容 發布:2025-09-25 22:40:09 瀏覽:120
廈門戶籍管理條例 發布:2025-09-25 22:40:07 瀏覽:615
有關人事需要了解的勞動法內容 發布:2025-09-25 22:27:10 瀏覽:1
路橋司法拍賣 發布:2025-09-25 22:26:29 瀏覽:340
定海針律師 發布:2025-09-25 22:18:50 瀏覽:890
通過微信公眾號普及法律知識 發布:2025-09-25 22:08:07 瀏覽:850
初一政治手抄報關於法律知識 發布:2025-09-25 22:04:07 瀏覽: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