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意公示催告法律責任
① 公示催告的法律法規
第二百一十八條按照規定可以背書轉讓的票據持有人,因票據被盜、遺失或者滅失,可以向票據支付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申請公示催告,依照法律規定可以申請公示催告的其他事項,適用本章規定。申請人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申請書,寫明票面金額、發票人、持票人、背書人等票據主要內容和申請的理由、事實。
第二百一十九條人民法院決定受理申請,應當同時通知支付人停止支付,並在三日內發出公告,催促利害關系人申報權利。公示催告的期間,由人民法院根據情況決定,但不得少於六十日。
第二百二十條支付人收到人民法院停止支付的通知,應當停止支付,至公示催告程序終結。公示催告期間,轉讓票據權利的行為無效。
第二百二十一條利害關系人應當在公示催告期間向人民法院申報。人民法院收到利害關系人的申報後,應當裁定終結公示催告程序,並通知申請人和支付人。申請人或者申報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二百二十二條沒有人申報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申請人的申請,作出判決,宣告票據無效。判決應當公告,並通知支付人。自判決公告之日起,申請人有權向支付人請求支付。
第二百二十三條利害關系人因正當理由不能在判決前向人民法院申報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判決公告之日起一年內,可以向作出判決的人民法院起訴。
② 票據丟失,公示催告,法律規定太抽象,以下是我的理解不知道對不對,求好心人解答
不確定利害關系人限期申報權利是指,對於公示催告的票據,相關的利害關系人是不確定的,在公示催告確定的申報期間,利害關系人都有權對該票據主張權利。當然,權利的主張必須有與該票據相關的證據來證明。
③ 五,公示催告程序有什麼法律效力
法院通過公示催告程序所作的判決會產生二個法律效果:
1、被公示催告的相應票據持有人將失權,不能向付款行要求支付票據金額。
2、公示催告的申請人取得票據權利,可以向付款行要求支付票據所記載的金額。
④ 惡意掛失銀行承兌匯票要受什麼處罰
銀行承兌匯票惡意掛失是指,持票人沒有丟失承兌匯票,謊稱丟失,然後向銀行掛失、向法院申請公示催告。
根據法律規定,只有票據在被盜、被搶、被毀、喪失的時候才可以向銀行申請公示 止付、向法院申請公示催告。
實踐中最常見的惡意掛失止付主要有如下情形:
一、將銀行承兌匯票交付給他人用於貼現,由於沒有獲得貼現款,於是謊稱票據丟失惡意掛失;
二、將銀行承兌匯票轉讓給後手之後,與後手發生糾紛,於是謊稱丟失惡意掛失。
三、純粹基於騙錢的目的,故意轉讓銀行承兌匯票後惡意掛失支付,試圖通過掛失再次取得票款。
惡意掛失並向法院申請公示催告的,法院可以給與罰款。
如果手中持有的票據被人惡意掛失支付,申請公示催告的,就要及時向法院遞交《票據權利申報書》,從而終結公示催告,阻止惡意掛失止付成功。
⑤ 公示催告案件如何處理資格審查
□萬靜公示催告程序是指法院根據申請人的申請,以公示方式,催告不明利害關系人在法定期間內主張權利,如無人主張權利,經申請人申請,作出除權判決的程序。法院對公示催告案件進行程序性審查,不進行實體性審查。這在《民事訴訟法》、《票據法》及《公司法》、《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中均有規定。但公示催告程序在法律上仍存有空白,影響了目前的審判實踐。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二百二十七條「人民法院收到公示催告的申請後,應當立即審查,並決定是否受理。經審查認為符合受理條件的,通知予以受理,並同時通知支付人停止支付;認為不符合受理條件的,七日內裁定駁回申請。」法院發現申請人沒有申請資格時已超過法律規定的七天審查期。
對於上述超過法律規定七天審查期,在公示催告期間屆滿後,除權判決前,有證據證明申請人沒有申請資格的案件,法院以何種形式結案呢?現有法律沒有明文規定。
一種意見認為:根據民訴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二百二十六條「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三條規定的票據持有人,是指票據被盜、遺失或者滅失前的最後持有人」。如票據並非「被盜、遺失或者滅失」,申請人也非票據的最後持有人,且票據的最終實際權利人沒有出現,現在進行除權判決勢必侵犯真正權利人的合法權益。若駁回申請人的公示催告申請不符合實際情況,且不符合法律規定的「七日之內」。且法院已通知銀行停止支付,啟動了公示催告程序,單純地駁回申請人的申請不能使銀行結束停止支付狀態,因此,應裁定終結該案的公示催告程序。
另一種意見認為:雖然法律規定了對申請人的資格有七天審查期,但考慮到公示催告案件是特別程序,對申請人的申請資格審查是關鍵,應貫穿於整個案件始終,七天審查期結束後,如果發現申請人沒有申請資格的,仍可裁定駁回申請人的申請,對這類案件,如果逕行終結公示催告程序,缺乏法律規定,也有違法理。
筆者認為,公示催告案件是特別程序案件,對申請人的資格審查採用嚴格審查制度,應貫穿於整個案件始終,但在結案方式上,裁定駁回申請人的申請欠妥,因為法院在受理申請人的申請後,啟動了公示催告程序,向銀行送達了停止支付通知書,通知其對該筆匯款停止支付,現在若裁定駁回申請人的申請,顯得法律不夠嚴肅;且將駁回申請人的申請的裁定送達銀行,不足以對抗已啟動的公示催告程序,故裁定終結該案的公示催告程序較為合理。筆者期待有關司法解釋盡快出台,以填補法律空白,便於審判實踐中操作。
⑥ 如何撤銷公示催告除權判決效力
這恰恰是法律上的空白,有原則性規定,缺乏操作性。
一、問題的提出
由於公示催告實行一審終審制,又僅以程序確實實體事實的方式進行處理,催告期限也較短,故完全有可能產生持票人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當理由,而不能在除權判決前向法院申報權利的情況。例如,公示催告止付公告屆滿期間與票據到期日銜接不連續問題。由於票據轉讓是單方法律行為,票據幾經背書後,出票人、付款人、背書人等票據關系人往往不知道票據的最終持有人是誰,法院也只能通過公告的方式通知利害關系人申報權利。而利害關系人在票據承兌到期日前並不知票據已被公告止付。但是,由於匯票到期日可以長達六個月,而國內票據公示催告公告期間為自公告發布之日起六十日,結果就可能會出現公示催告公告期間期間屆滿時,票據承兌尚未到期,持票人得知其匯票被公示催告時,除權判決已作出甚至票款已經被領走。
二、撤銷除權判決效力訴訟的現實困境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規定:利害關系人因正當理由不能在判決前向人民法院申報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判決公告之日起一年內,可以向作出判決的人民法院起訴。
該條賦予當事人訴權,但該條規定是設計在公示催告特別程序編章中,在民事訴訟法的其他編章及其他民事法律中未再提及。對該訴訟案由、性質如何確定、除權判決是否應予撤銷、該訴訟有何特點以及與公示催告程序如何銜接等諸多問題,均待探討。
三、對撤銷除權判決效力訴訟性質之理解
對撤銷訴訟性質的確定涉及到在本訴中是否需對原除權判決進行撤銷,是審理先要解決的疑點,因此有必要先進行理論的探討。
提起該訴訟的法律依據是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規定:「利害關系人因正當理由不能在判決前向人民法院申報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判決公告之日起一年內,可以向作出判決的人民法院起訴」。有人將該條文釋義為撤銷之訴,該稱謂對民訴法第二百條法律性質的理解造成一些混淆,使人覺得該訴的訴求只能是撤銷除權判決。且關於該訴訟是特別程序還是訴訟程序,在實務中,存在不同觀點。一種觀點認為該撤銷之訴不應解決權利爭議,應只審理除權判決應否撤銷問題。理由是民訴法第二百條規定在公示催告程序中,該訴訟是在公示催告程序中規定的制度,屬公示催告程序中的特別程序,應遵循公示催告制度的目的和宗旨。法律規定利害關系人提起撤銷之訴的目的在於撤銷除權判決,使已經被宣告無效的票據恢復效力,但公示催告程序本身不解決票據實體權利爭議。另一種觀點認為撤銷之訴屬普通訴訟制度,應適用訴訟制度而非完全囿於公示催告制度的目的和宗旨。理由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39條明確規定,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八條的規定,利害關系人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可按票據糾紛適用普通程序審理。
第二種觀點應當是正確的,撤銷之訴雖涉及票據關系,具有專業性和特殊性,但其屬普通訴訟制度。撤銷之訴的立法原意在於賦予利害關系人請求法院運用司法權對當事人之間的票據糾紛進行裁決,提起撤銷之訴的根本目的在於恢復已被宣告無效的票據權利,確認和行使自己的票據權利。如果僅將該撤銷之訴界定為特別程序,只審理是否應撤銷除權判決,而不進行權利確定,利害關系人如想確定其合法票據權利人身份以及行使票據權利還需另行提起訴訟,會增加當事人訴訟成本,也不符合立法本意。
因此,撤銷效力訴訟不僅是解決對原除權判決效力的撤銷,還應圍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對票據權利之爭進行審理。
四、對受理的思考
除權判決效力撤銷訴訟性質為普通訴訟程序,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39條規定,確定案由為票據糾紛(本文為意思表達方便仍稱之為撤銷訴訟)。因票據較一般民事訴訟具有一些特殊性,對該訴訟原告、被告主體的確定,訴的標的和訴訟請求的審查,仍有思考的空間。
1、原告的確定。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規定利害關系人可以起訴。那麼原告應當是除權判決的利害關系人,然而不同情形之下,對利害關系人的界定有時會模糊。原因是票據具有廣泛的流通性,且票據後手被背書人享有對其前手背書人的追索權,一旦發生虛假申請而使票據處於止付狀態,將會使真正持票人權利受阻,並進而引起後手被背書人向前手背書人的一連貫追索,那麼利害關系人范圍將擴大。本人認為,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起訴條件為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本訴的原告不只限於真正持票人,如果除權判決作出後持票人已向其前手追索,那麼承擔責任後的該前手背書人應當享有原告主體資格。
2、被告的確定與訴的要素的分析。
由於票據流通性強,涉及背書人較多,一旦發生票據權利阻礙,涉及到的票據主體也較多。在票據糾紛實務中,對被告的確定尚未統一,通常會在票據出票人、付款人、承兌銀行、虛假公示催告申請人等主體中選擇一個或多個作為被告。票據訴訟的訴由和訴求並不相同,被告的確定也不盡相同。除權判決撤銷之訴的本質是對除權判決所確定的票據權利予以變更。審查時應圍繞訴的要素即訴的標的和訴訟請求來確定被告。該類訴訟至少應考慮兩種情形,一是除權判決作出後,票據尚未獲得承兌。二是除權判決作出後,票據權利已被實現。不同情形下被告不盡相同。第一種情形,該訴請所對應的被告應確定為虛假公示催告的申請人,通過撤銷判決剝奪虛假公示催告申請人的權利。
至於票據出票人、付款人、承兌銀行是否應列為被告,應視是否存在第二種情形,即票據權利是否已遭到承兌。票據具有無因性,出票人、付款人將票據背書後即轉讓了票據權利,持票人持票據行使付款請求權。如果出現出票人、付款人、承兌銀行等主體對票據權利行使存在過錯情形時,可考慮將其列為被告。
四、對審理、判決的思考
1、撤銷權如何行使
經審理查明除權判決效力應予撤銷的,如何行使撤銷權在實務中存在不同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應以審判監督程序進行糾正。第二種觀點認為,經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提起撤銷訴訟,在該訴訟中判決撤銷除權判決。第三種觀點認為,法院可以基於查明的事實直接否定除權判決的內容,並在此基礎上,確認票據權利人合法權利人的身份,判決票據債務人履行支付義務。
第三種觀點應當是正確的,認為撤銷訴訟中不應對除權判決進行撤銷,理由是:
(1)公示催告程序屬特別程序,《民事訴訟法若干意見》第207條規定按照公示催告程序審理的案件,當事人不得申請再審。盡管《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審判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二條也明確規定案外人可以申請再審。但公示催告的對象是不確定的票據利害關系人,雖然提起撤銷訴訟的利害關系人已超出申報期間,但本質上仍是票據利害關系人,屬當事人范疇,對此不得申請再審。
(2)撤銷訴訟屬普通訴訟程序,在該程序中要解決的是實體的權利紛爭,無權對公示催告特別程序進行糾正。因此,該訴雖名為撤銷訴訟,但不宜直接判決撤銷除權判決,而應通過確認新的票據權利來消除除權判決帶來的票據權利障礙。從訴訟銜接角度考慮,撤銷之訴有六個月的審理期限,提起該訴訟時,除權判決通常已經或即將發生既判力,銀行有義務依除權判決對票據進行付款。如待在撤銷訴訟中撤銷除權判決,無法及時阻止付款行為的發生。對此問題,浙江省高院民二庭的理解是利害關系人提起票據訴訟,原除權判決即視為撤銷,無需另行判決撤銷原除權判決。
當然,撤銷訴訟除審理除權判決應否撤銷之外,還應區分不同的票據糾紛情形,根據不同的訴訟事實和訴訟請求進行判決。
2、不同票據糾紛情形對應不同的判決結果
審理和判決均基於請求權基礎,撤銷訴訟首先要確定當事人提起訴訟的事實依據和權利義務關系,進而審查其訴訟請求與權利是否對應,最終判決是否支持其訴請。
撤銷訴訟既然是票據糾紛訴訟,其根本目的是恢復已被宣告無效的票據權利,確認和行使真正的票據權利。筆者前述,審理該票據糾紛應區分兩種情形,一是除權判決作出後,票據尚未付款。二是除權判決作出後,票據已付款。不同情形下,當事人的訴求不同,判決結果也不同。票據尚未被付款情形下,原告訴求是為實現消除除權判決的效力,法院判決確認票據權利人享有訴爭票據的票據權利即可。在票據已付款的情形下,還應區分付款人是否有過錯,根據不同的訴訟事實和訴訟請求進行判決。如果票據的支付是按照法律規定善意付款,應認定已進行票據法意義上的付款,票據關系已經不存在,法院應根據侵權責任原則進行判決;如果付款人有過錯,可認定不構成票據法上的有效付款,付款人的票據債務未消滅,可根據當事人主張判決確認票據實際權利人的票據權利,並由付款人履行付款義務。
⑦ 何為法律上所說的公示催告程序
第十八章 公示催告程序
第一百九十三條 按照規定可以背書轉讓的票據持有人,因票據被盜、遺失或者滅失,可以向票據支付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申請公示催告。依照法律規定可以申請公示催告的其他事項,適用本章規定。
申請人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申請書,寫明票面金額、發票人、持票人、背書人等票據主要內容和申請的理由、事實。
第一百九十四條 人民法院決定受理申請,應當同時通知支付人停止支付,並在三日內發生公告,催促利害關系人申報權利。公示催告的期間,由人民法院根據情況決定,但不得少於六十日。
第一百九十五條 支付人收到人民法院停止支付的通知,應當停止支付,至公示催告程序終結。
公示催告期間,轉讓票據權利的行為無效。
第一百九十六條 利害關系人應當在公示催告期間向人民法院申報。
人民法院收到利害關系人的申報後,應當裁定終結公示催告程序,並通知申請人和支付人。
申請人或者申報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一百九十七條 沒有人申報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申請人的申請,作出判決,宣告票據無效。判決應當公告,並通知支付人。自判決公告之日起,申請人有權向支付人請求支付。
第一百九十八條 利害關系人因正當理由不能在判決前向人民法院申報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判決公告之日起一年內,可以向作出判決的人民法院起訴。
⑧ 惡意票據掛失可以追究罰金和刑事責任嗎
一般的話惡意票據掛失是指,持票人沒有丟失承兌匯票,謊稱丟失,然後向銀行掛失、向法院申請公示催告。 根據法律規定,只有票據在被盜、被搶、被毀、喪失的時候才可以向銀行申請公示 止付、向法院申請公示催告。手中持有的票據被人惡意掛失支付,申請公示催告的,就要及時向法院遞交《票據權利申報書》,從而終結公示催告,阻止惡意掛失止付成功。這個法院是會根據相關情況給與一定處罰的。
以上咨詢由票據寶官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