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受害人會被追究法律責任嗎

受害人會被追究法律責任嗎

發布時間: 2021-03-11 10:52:45

㈠ 詐騙案件的刑事案件受害人不追究刑事責任還會判刑嗎

2013年實施的新刑事訴訟法引入了刑事和解制度。如果犯罪嫌疑人和受害者就賠償問題達到協議,取得受害者諒解的,司法機關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於刑事處罰。取得受害人諒解後是否不追究刑事責任,還要根據具體案情具體分析。
法律依據:
1、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和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與「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騙公私財物達到上述規定的數額標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能夠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的規定酌情從嚴懲處:
(一)通過發送簡訊和撥打電話或者利用互聯網、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發布虛假信息,對不特定多數人實施詐騙的;
(二)詐騙救災和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醫療款物的;
(三)以賑災募捐名義實施詐騙的;
(四)詐騙殘疾人、老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人的財物的;
(五)造成被害人自殺、精神失常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
詐騙數額接近上述規定的「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的標准,並具有前款規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屬於詐騙集團首要分子的,理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其他特別嚴重情節」
2、《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 依照規定。
3、《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盜竊、詐騙、哄搶、搶奪、敲詐勒索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1000元以下罰款。

㈡ 故意傷人事件如果受害者不追究,是不是可以不負法律責任

首先,負法律責任有民事和刑事責任兩種。如果受害人的傷情經鑒定為輕傷以上,加害人就涉嫌故意傷害罪,肯定要負民事賠償責任的(受害人放棄的除外)。如果輕傷,受害人不願意追究加害人的刑事責任,則可免除刑事責任。如果鑒定為重傷,則無論受害人願不願意追究,加害人都應被追究刑事責任。

㈢ 如果民事了解了.受害者還能追究法律責任嗎

在刑事案件中,如果加害人與受害人事先就民事賠償問題達成協議的話,這個協議是可以認定有效的。
達成民事協議,並不會影響刑事部分的判決,如果賠償到位,徵得受害人的諒解的話,刑事判決的時候會考慮在量刑方面稍微照顧一下,但是,並不會影響刑事判決。
祝好。

㈣ QJ案 如果被告人法院當天無罪釋放 法院會不會追究被害人的刑事責任 說她報。假。案

一般情況下,如果誣告未造成實際損害的,公安機關不直接追究。但被告人有權以故意陷害罪對訴訟者發起訴訟。

㈤ 受害人撤訴後公安機關會繼續追究法律責任么

首先要確定是不是真的犯了敲詐勒索罪,如果是真的那8千元屬於數額較大。退贓只是減輕處罰的一個量刑情節而已,即使受害者不想追究責任,但是公安機關也不會撤銷案件,因為他已經觸犯了刑法。
陳先生的索賠肯定不合理的,房屋租賃是合同關系,合同具有相對性,我不知道當初這位陳先生用了什麼言語恐嚇了這位張先生。由於不了解案情,不敢隨意發表意見,但是敲詐勒索罪是有嚴格的構成要件的,建議請個律師了解一下,看能不能在公安階段解決一下,即使不能也取保候審出來再說。

㈥ 受害者不追究法律責任的情況下還是判刑了,怎麼回事

如果構成犯罪
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不是受害者所決定的,屬於公訴案件。

㈦ 報案後,自己不追究他人的責任,法律會追究嗎

家人的話法律一般是不追究的(除非家人強烈要求追究除外)。但報案的話,公安可能會把事情查清楚。再有現在盜竊1500元好像有些地區還不到追究刑事的數額起點。報案不必交錢。提供情況就行了

㈧ 過失傷人如果被害人不追究責任還會判刑嗎

過失傷人,只有在構成重傷、或者死亡的情形下才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被害人不再追究,只能對被告人從輕處罰。

㈨ 刑事案件受害人可以不追究刑事責任么.

這要看受害方站在什麼角度去看待和想要的結果去定追與不追的問題,如果把事實看為過去,是已經發生了無法更改就面對現實,只是想解決就是不去追究刑事責任了,只是進行多一點的經濟補償即可,冤冤相報何時了啊,錯的在前就不要再錯下去了,早結束早安穩,都安穩,時間和精力都耗不起,找個律師幫幫你吧。

㈩ 被害人因在刑警對和檢察院口供不符會被追究法律責任嗎

只要是如實陳述就沒有問題。

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三條 詢問證人,應當告知他應當如實地提供證據、證言和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要負的法律責任。
第一百二十五條 詢問被害人,適用本節各條規定。

熱點內容
芝加哥華人律師王志東 發布:2025-09-25 19:13:39 瀏覽:244
沭陽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25 19:08:30 瀏覽:184
重慶市村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 發布:2025-09-25 18:52:50 瀏覽:845
監察委法治倒退 發布:2025-09-25 18:31:42 瀏覽:910
支部選舉條例 發布:2025-09-25 18:23:58 瀏覽:83
我國特色立法解釋 發布:2025-09-25 18:22:23 瀏覽:745
山東省威海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25 18:14:30 瀏覽:71
讓法治光芒照耀每一顆心靈講稿 發布:2025-09-25 18:01:38 瀏覽:447
行政法人文精神 發布:2025-09-25 17:58:22 瀏覽:793
論民法的基本原則 發布:2025-09-25 17:57:36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