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抑鬱症精神病法律責任

抑鬱症精神病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3-11 12:22:54

① 抑鬱症患者要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在觸犯「憲抄法」的情況下,單純的抑鬱症是完全民事行為人,但大部分的抑鬱患者會同時伴有精神分裂,強迫症等精神病,在這種情況下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我國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應當滿足下列兩個條件:
(1)18周歲以上。18周歲是我國公民成年的界限。對於16周歲以上而不滿18周歲,但是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公民,法律將之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最高人民法院《意見》第2條還對「以自己的勞動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認定作出了具體的規定:「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能夠以自己的勞動取得收入,並能維持當地群眾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認定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2)精神狀況健康正常。公民能夠正確理解法律規范和社會生活共同規則,理智地實施民事行為。患有精神病而不能理智地從事行為的人,即使18周歲以上,也不屬於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② 法律上抑鬱症算精神病患者嗎

在法律上,抑鬱症也屬於精神疾病,患者屬於精神病患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第八十三條 本法所稱精神障礙,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感知、情感和思維等精神活動的紊亂或者異常,導致患者明顯的心理痛苦或者社會適應等功能損害。

本法所稱嚴重精神障礙,是指疾病症狀嚴重,導致患者社會適應等功能嚴重損害、對自身健康狀況或者客觀現實不能完整認識,或者不能處理自身事務的精神障礙。本法所稱精神障礙患者的監護人,是指依照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可以擔任監護人的人。

(2)抑鬱症精神病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第七十九條 醫療機構出具的診斷結論表明精神障礙患者應當住院治療而其監護人拒絕,致使患者造成他人人身、財產損害的,或者患者有其他造成他人人身、財產損害情形的,其監護人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八十條 在精神障礙的診斷、治療、鑒定過程中,尋釁滋事,阻撓有關工作人員依照本法的規定履行職責,擾亂醫療機構、鑒定機構工作秩序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③ 各位律師,重度抑鬱症在法律上屬於精神病嗎

在法律上,精神病涉及到刑事責任以及民事行為能力的問題,需要做專門的司法精神病鑒定,不是簡單的重度抑鬱症就可以斷定的。

④ 抑鬱症患者要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在觸犯「復憲法」的制情況下,單純的抑鬱症是完全民事行為人,但大部分的抑鬱患者會同時伴有精神分裂,強迫症等精神病,在這種情況下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我國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應當滿足下列兩個條件:
(1)18周歲以上。18周歲是我國公民成年的界限。對於16周歲以上而不滿18周歲,但是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公民,法律將之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最高人民法院《意見》第2條還對「以自己的勞動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認定作出了具體的規定:「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能夠以自己的勞動取得收入,並能維持當地群眾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認定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2)精神狀況健康正常。公民能夠正確理解法律規范和社會生活共同規則,理智地實施民事行為。患有精神病而不能理智地從事行為的人,即使18周歲以上,也不屬於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⑤ 法律對於抑鬱症患者犯罪的處理

抑鬱症和焦慮症是精神病的一種,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不負刑事責任,但要經法定程序鑒定。

刑法》第十八條【特殊人員的刑事責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5)抑鬱症精神病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臨床表現

抑鬱症可以表現為單次或反復多次的抑鬱發作,以下是抑鬱發作的主要表現。

1、心境低落

主要表現為顯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鬱悲觀。輕者悶悶不樂、無愉快感、興趣減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觀絕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鬱心境有晨重夜輕的節律變化。在心境低落的基礎上,患者會出現自我評價降低,產生無用感、無望感、無助感和無價值感,常伴有自責自罪,嚴重者出現罪惡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現幻覺。

2、思維遲緩

患者思維聯想速度緩慢,反應遲鈍,思路閉塞,自覺「腦子好像是生了銹的機器」,「腦子像塗了一層糨糊一樣」。臨床上可見主動言語減少,語速明顯減慢,聲音低沉,對答困難,嚴重者交流無法順利進行。

3、認知功能損害

研究認為抑鬱症患者存在認知功能損害。主要表現為近事記憶力下降、注意力障礙、反應時間延長、警覺性增高、抽象思維能力差、學習困難、語言流暢性差、空間知覺、眼手協調及思維靈活性等能力減退。認知功能損害導致患者社會功能障礙,而且影響患者遠期預後。

4、軀體症狀

主要有睡眠障礙、乏力、食慾減退、體重下降、便秘、身體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慾減退、陽痿、閉經等。軀體不適的體訴可涉及各臟器,如惡心、嘔吐、心慌、胸悶、出汗等。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的症狀也較常見。病前軀體疾病的主訴通常加重。睡眠障礙主要表現為早醒,一般比平時早醒2~3小時,醒後不能再入睡,這對抑鬱發作具有特徵性意義。

有的表現為入睡困難,睡眠不深;少數患者表現為睡眠過多。體重減輕與食慾減退不一定成比例,少數患者可出現食慾增強、體重增加。

⑥ 抑鬱症傷人輕傷付什麼法律責任

抑鬱症,並沒有喪失認知能力和責任能力,完全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因此,回如果致人輕答傷,其行為觸犯了〈刑法〉第234條之規定,涉嫌故意傷害罪,依法要承擔刑事和民事賠償的責任。
鑒定為抑鬱症的,可以作為從輕量刑的依據,但不影響對其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刑法〉第十八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⑦ 抑鬱症是精神病嗎,負法律責任嗎

你好
是否承擔法律責任,承擔何種法律責任,需要結合具體案情分析,沒有案情無法判斷問題。

⑧ 暴躁症和抑鬱症是否屬於精神疾病,觸犯法律是否需要負擔刑事責任

如果是可以控制自己的那種,還是需要承擔的。

⑨ 患有抑鬱症和焦慮症的患者犯罪付法律責任嗎

抑鬱症和焦慮症是精神病的一種,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專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屬結果,不負刑事責任,但要經法定程序鑒定。
《刑法》第十八條【特殊人員的刑事責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⑩ 抑鬱症患者在殺了人後要負法律責任嗎

我國刑法專門對特殊人員的刑事責任能力進行了規定,即,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內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容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對於抑鬱症患者故意殺人並無專門規定,因此,抑鬱症患者故意殺人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根據具體情節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據:
《刑法》第十八條【特殊人員的刑事責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熱點內容
芝加哥華人律師王志東 發布:2025-09-25 19:13:39 瀏覽:244
沭陽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25 19:08:30 瀏覽:184
重慶市村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 發布:2025-09-25 18:52:50 瀏覽:845
監察委法治倒退 發布:2025-09-25 18:31:42 瀏覽:910
支部選舉條例 發布:2025-09-25 18:23:58 瀏覽:83
我國特色立法解釋 發布:2025-09-25 18:22:23 瀏覽:745
山東省威海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25 18:14:30 瀏覽:71
讓法治光芒照耀每一顆心靈講稿 發布:2025-09-25 18:01:38 瀏覽:447
行政法人文精神 發布:2025-09-25 17:58:22 瀏覽:793
論民法的基本原則 發布:2025-09-25 17:57:36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