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法律事實引發二種責任
A. 在本案中,有幾個民事法律事實這些法律事實都引起了那些民事法律關系
你好
1、拾得寶石是事實行為,屬於民事法律事實
2、委託專家鑒定,有一個委託關系。這是第一個民事法律關系
3、丙盜走玉石、侵權行為。屬於民事行為。
4、丁和丙之間的保管關系。是第二個民事法律關系
5、交通事故死亡,肇事者與死者家屬之間的請求賠償關系
6、丁死亡屬於民事法律事實中的事件。 繼承關系
7、戊藝術創作屬於事實行為,獲獎屬於民事行為。與展覽會有一個接受獎品的民事關系
8、這屬於行政或者形式關系。公安捉小偷。
B. 法律事實分為
根據不同的標准可以對法律事實進行多種分類,以下是幾種最常見的劃分方法。
(一)事件和行為
按照法律事實是否與當事人的意志有關,可以把法律事實分為事件和行為,這是一種最基本、最重要的分類。事件又稱為法律事件,指的是與當事人意志無關的,能夠引起法律關系形成、變更或消滅的事實,事件的特點是,它的出現與當事人的意志無關,不是由當事人的行為所引發的。導致事件發生的原因,既可以來自於社會,也可以來自於自然,另外也不能來自於時間的流逝,如各種時效的規定等。
行為又稱有法律意義的行為,從法律關系的角度看,它指的是與當事人意志有關,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或消滅的作為和不作為。行為一旦作出,也是一種事實,它與事件的不同之處存於當事人的主觀因素成為引發此種事實的原因,因此,當事人既無故意又無過失,而是由於不可抗力或不可預見的原因而引起的某種法律後果的活動,在法律上不被視為行為,而被歸入意外事件。法律上所說的行為,僅指與當事人意志有關且能夠引起法律關系後果的那些行為。
(二)確認式法律事實和排除式法律事實
這是按事實的存在方式而作的分類。確認式法律事實指的是只有當該事實得到確認之後,才能引起一定法律後果的法律事實。與之相反的是排除式法律事實,指的是只有該事實被排除後,才能引起一定法律後果的法律事實。
確認式法律事實是法律事實的正態存在形式。它意味著只有當某一具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出現時,才能引起相應的法律後果。例如,只有完成婚姻登記之後,婚姻法律關系才能形成。
(三)單一的法律事實和事實構成
按照引起法律後果所需要的法律事實具有單數形式還是復數形式,可把它們劃分單一的法律事實和事實構成。單一的法律事實是無需其他事實出現就能單獨引起某種法律後果的法律事實。出生、死亡和放棄債權等,都是單一的法律事實,這種事實一旦出現,就會引起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或消滅。事實構成是法律事實的復數形式,是由數個事實同時出現才能引起法律後果的法律事實。多數法律關系的形成、變更或消滅,必須以同時具備數個事實為條件,缺一不可,例如,抵押貸款合同關系就至少同時具備數個事實後始得成立:一方要約、一方承諾、雙方意思表示一致,等等。
C. 有幾種法律事實就有幾種法律關系
在法學上,由於根據的標准和認識的角度不同,可以對法律關系作不同的分類調整性法律關系和保護性法律關系縱向的法律關系和橫向的法律關系單向法律關系、雙向法律關系和多向法律關系第一性法律關系和第二性法律關系。
D. 法律行為有哪幾種,分別對應什麼權利和責任
法律行為,是指法律事實的一種能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人的活動(行為)包括:
作為(即積極的行為)和不作為(即消極的行為);
單方行為和多方行為;合法行為、違法行為;
要式行為、非要式行為;
自主行為、代理行為;
公法行為、私法行為等。
E. 法律事實的種類
依據是否以當事人的意志為轉移,可將法律事實分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為兩類:
(1)法律事件是由法律規定的,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不以當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事實,如地震、火山噴發等。
(2)法律行為是由法律所規定的,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產生、 變更和消滅的、可以當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人的行為。
(5)一個法律事實引發二種責任擴展閱讀:
法律與事實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事實問題不同於法律問題,當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的時候,其實已經默認事實與法律是有區別的。
應當承認,在很多情況下,事實與法律的確存在著較為明確的區分,如一個人是否殺人,是一個事實問題,而要裁定該殺人行為是否構成犯罪(尤其是要作殺人「預備」、「中止」、「未遂」、「既遂」的區分) 並是否應當承擔刑事責任則是一個法律問題。
法律與事實的區別常常出現在分析法律案例中。
一般說來,事實問題是指事情的真實情況,強調事情的真實性,而法律問題主要是指國家制定認可的行為規則。
事實一般包括時間、地點、天氣、光線、速度、顏色、人物身份、所說、所做、所聞以及推斷的事實如行為人的意圖、精神、心情、知識等事項,法律問題主要包括對於某個問題應用何種法律規則,對法律規則如何作適當的闡述,及法律要求或許可做什麼。
事實問題所涉及的是某些通過感官、證據或據以進行推理而可認知的事物的存在、性質和狀況等問題,是通過調查過去某時間、某人、某事的存在狀態等來認知的情況;
法律問題涉及的是法律制度中某些規則是否存在、正確闡述和正確適用等問題,它要通過法規、案例和權威性法源的解釋來確定或否定。法律問題是法院或法官在考慮了從權威性的法律淵源中提出的規范,並聽取了法庭辯論之後決定的。
F. 法律規范,法律事實,法律關系,法律責任這四個范疇之間的邏輯關系
法律規范來主要包括條件假設,自行為模式和後果歸結,
1.條件假設(或稱假定)是指法律規范中指出適用法律規范的條件或情況的部分。
2.行為模式指法律規范所規定的行為規則部分。
3.後果(或稱為制裁)是指法律規范中規定的、人們在作出符合或者違反規范行為時,會帶來什麼法律後果的部分。
法律關系:就是法律的權利義務關系。
法律事實:可以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消滅的客觀情況。 分為事件和行為。
法律責任:法律責任是指因違反了法定義務或契約義務,或不當行使法律權利、權力所產生的,由行為人承擔的不利後果。
從概念上會了解到:
1、法律規范,就是由國家立法機構創制的或者經其認可的一系列行為准則,它是用來判斷某一行為正當、合法與否,應受到何種法律制裁的標准和尺度。
2、法律事實會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消滅。
3、打破和違背了正常的法律關系,就會承擔法律責任。
4、三者的發生順序是:法律規范、法律事實、法律關系、法律責任。
G. 法律行為、法律事實、法律事件、事實行為有什麼區別
法律行為、法律事實、法律事件、事實行為的區別如下:
1、概念不同
法律行為產生意定之債,事實行為產生法定之債。殺人產生侵權之債,無因管理產生無因管理之債,多找錢產生不當得利之債;
法律事實是法律規定的、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現象。法律事件是法律規范規定的、不以當事人的意志為轉移而引起法律關系形成、變更或消滅的客觀事實;
法律事實的一個主要特徵,它必須符合法律規范邏輯結構中假定的情況。只有當這種假定的情況在現實生活中出現,人們才有可能依據法律規范使法律關系得以產生、變更和消滅;
事實行為是「法律行為」的對稱。是指行政機關實施的不直接決定相對人的權利義務,不直接發生法律效果的行為。
2、分類不同
法律事件又分成社會事件和自然事件兩種;前者如社會革命戰爭等,後者如人的生老病死自然災害等,這兩種事件對於特定的法律關系主體而言,都是不以其意志為轉移的事件;
但由於這些事件的出現,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就有可能產生,也有可能發生變更,甚至完全歸於消滅;
例由於人的出生便產生了父母與子女間的撫養關系和監護關系,而人的死亡卻導致撫養關系、夫妻關系或贍養關系的消滅和維承關系的產生等。
事實行為可分為程序性行為和非程序性行為;前者與行政行為緊密相聯,對行政行為的產生過程和實施過程具有重大影響,常為行政程序法所規范,違法的可導致與其相關的行政行為的撤銷;
後者不依附於某一行政行為,如對相對人的監督檢査行為,也受行政法的規定,在其違法時可能發生行政主體或行政工作人員的責任問題,如賠償責任,懲戒責任等。
3、執行行為不同
法律事實是依法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消滅的客觀情況,是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消滅的前提。
對於事實行為,行政機關在管理中,除作出具有法律效果的行政行為外,其活動大部分屬於事實行為,如做出決定前的材料准備行為,作出決定後的實際執行行為等。
只有當符合法律規范邏輯結構中假定的情況在現實生活中出現,人們才有可能依據法律規范使法律關系得以產生、變更和消滅。如結婚產生夫妻間權利和義務關系,結婚即為法律事實;死亡引起婚姻法律關系的消亡、繼承法律關系的產生,死亡即為法律事實。
H. 法律事實和法律事件的區別
法律事實是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或消滅的客觀現象。法律規範本身並不能直接內引起具體法容律關系的出現,只有當法律規范的假定所規定的情況出現時,才會引起具體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
法律事實通常可以分為兩類:①法律事件,指能導致一定法律後果,而又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事件。如出生、死亡、風暴、洪水、地震等。這些事件都能在法律上導致一定權利和義務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例如人的死亡引起財產繼承關系的產生和婚姻關系的消滅。②法律行為,指能發生法律效力的根據人們意志所為的行為。包括合法行為與違法行為。由此可知,二者是總體和部分的關系。通常在我們的學習中,比較傾向於比較法律事件和法律行為之間的區別,這要考查比較有實際價值。
I. 法律關系、法律事實、法律責任之間的關系
法律關系;就是法律的權利義務關系。
法律事實:可以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內,消滅的客觀情況。 分為事容件和行為。
法律責任:法律責任是指因違反了法定義務或契約義務,或不當行使法律權利、權力所產生的,由行為人承擔的不利後果。
從他們的概念上會了解到,
1.法律事實會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消滅。
2.打破和違背了正常的法律關系,就會承擔法律責任。
3.三者的發生順序是:法律事實、法律關系、法律責任。
J. ·同一法律事實只引起一種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或消滅。試舉例分析此觀點正確與否。
上述觀點不全面。
例如商品致消費者的人身損害,同一法律事實,可引起至少兩種法律關系的產生或者變更,一,商家與消費者間的買賣合同的違約;二,廠家與消費者間的損害賠償。但,消費者只能任選其一,維護其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