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非法佔用土地行為的法律責任

非法佔用土地行為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3-13 13:16:48

A. 違法佔地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一、擅自將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出讓、轉讓的處罰:根內據《土地管理法》第容81條規定,擅自將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主管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非法所得,並處罰款。二、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處罰:根據《土地管理法》第73條規定:「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B. 非法佔用土地達到多少構成犯罪法律依據是什麼

非法佔用基本農田五畝以上;或者,非法佔用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十畝以上,可能涉嫌犯罪。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土地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佔用耕地改作他用,數量較大,造成耕地大量毀壞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條的規定,以非法佔用耕地罪定罪處罰:
(一)非法佔用耕地「數量較大」,是指非法佔用基本農田五畝以上或者非法佔用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十畝以上。
(二)非法佔用耕地「造成耕地大量毀壞」,是指行為人非法佔用耕地建窯、建墳、建房、挖沙、採石、采礦、取土、堆放固體廢棄物或者進行其他非農業建設,造成基本農田五畝以上或者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十畝以上種植條件嚴重毀壞或者嚴重污染。

C. 非法佔地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非法佔地的法律責任是:
(1)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
(2)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內擅自將農用容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
(3)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
(4)可以並處罰款。
(5)對非法佔用土地單位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6)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D. 非法佔用土地建房要負哪些法律責任

私自在土地上建房違反《土地管理法》。
土地管理法

第七十四條 違反本法規定,佔用耕地建窯、建墳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採石、采礦、取土等,破壞種植條件的,或者因開發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鹽漬化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並處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E. 非法佔用土地行為應受到什麼處理

《土地管理法》第76條規定,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對非法佔用土地單位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超過批準的數量佔用土地,多佔的土地以非法佔用土地論處。

F. 非法佔用他人土地違法行為的人怎麼處理

  1. 非法佔用土地是指單位或者個人未經批准擅自佔用土地、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佔用土地以及超過批準的數量多佔土地的違法行為。

  2. 《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條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對非法佔用土地單位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拓展資料:

第七十七條農村村民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多佔的土地以非法佔用土地論處。

違法行為構成編輯

(一)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的;

(二)農村村民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的;

(三)超過批準的數量佔用土地的;

(四)依法收回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有關當事人拒不歸還的;

(五)依法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當事人拒不交出土地的;

(六)臨時使用土地期滿,拒不歸還土地的;

(七)不按照批準的用途使用土地的;

(八)不按照批準的用地位置和范圍佔用土地的;

(九)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禁止開墾區內進行開墾,經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

(十)在臨時使用的土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築物、構築物的;

(十一)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制定前已建的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用途的建築物、構築物,重建、擴建的。

臨時使用土地期限一般不超過二年。

G. 非法徵用、佔用土地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憲法第十條第三款規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徵用。」土地管理法第二條第四項規定:「國家為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實行徵用。」從這兩項法律的規定可以看出,徵用土地是國家為了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將集體所有土地轉變為國有土地的強制手段。徵用土地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第一,徵用土地是一種政府行為,只有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才可以對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實行徵用,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沒有徵地權;第二,必須依法取得批准;第三,必須依法對被征地單位進行補償;第四,被征地單位必須服從,不得阻撓征地;第五,徵用土地的補償費用收支狀況必須公開,接受社會的監督。

非法佔用土地,主要是指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規定,未經合法批准佔用土地的行為。近些年來,在社會對非農建設用地需求強烈的情況下,有的單位和個人打著各種招牌非法徵佔農民的土地;有的村委會採取合法或非法手段將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以各種方式「盤活」土地,謀取利益。這些行為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切身利益。據有關材料表明,農民諸多上訪告狀中,最多者莫過於強占他們用以保命的土地;各地貪官諸種罪行中,最易者莫過於以地斂財;農村資本諸項流失中,最暗者莫過於土地權益的非法轉移。

對於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法律規定了嚴格的審批程序:一是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的道路、管線工程和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國務院批準的建設項目佔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由國務院批准。二是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規模範圍內,為實施該規劃而將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按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分批次由原批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機關批准。三是在已批準的農用地轉用范圍內,具體建設項目可以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四是在以上規定以外的建設項目佔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

盡管法律規定得非常明確,但仍然不斷出現違法現象,為此,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九條規定,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徵用、佔用土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等責任。

損害賠償是指當事人一方因侵權行為而對他方造成損害時應承擔賠償對方損失的責任。對於權利人來說,損害賠償是一種重要的保護權利的手段;對於義務人來說,它是一種重要的承擔責任的方式。賠償損失的范圍以實際造成的損失為限。例如,承包方在承包的土地投入了很多資金,施肥、打水井灌溉等等,由於非法徵用和非法佔用土地,將水井填平了,農作物也破壞了,承包人對土地的投入付之東流。這些都屬於損失的范圍。法律規定對於非法徵用和非法佔用而給農民造成的損失,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因此,損害賠償的范圍僅限於已發生的直接財產損失。至於損害賠償適用的法律應以侵權的主體而定,如果是國家機關或者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行政職權,侵犯土地承包經營權並造成損害,如果符合國家賠償法規定的條件的,由國家給予賠償。其他侵權行為,如村委員會侵害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就適用民事賠償的法律責任。如果非法徵用、佔用土地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刑法第四百一十條「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違反土地管理法規,濫用職權,非法批准徵用、佔用土地,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集體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按照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條「違反土地管理法規定,非法佔用耕地改作他用,數量較大,造成耕地大量毀壞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的規定處罰。

H. 侵佔他人土地,屬於違反哪些法律

違反了《土地管理法》,如果情節嚴重的,還可能涉嫌觸犯《刑法》,要承擔刑事責任。

《土地管理法》

第七十八條

無權批准徵收、使用土地的單位或者個人非法批准佔用土地的,超越批准許可權非法批准佔用土地的,不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用途批准用地的,或者違反法律規定的程序批准佔用、徵收土地的,其批准文件無效,對非法批准徵收、使用土地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應當收回,有關當事人拒不歸還的,以非法佔用土地論處。

非法批准徵用、使用土地,對當事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刑法》

第三百四十二條違反上地管理法規,非法佔用耕地改作他用,數量較大,造成耕地大量毀壞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據處或者單處罰金。

(8)非法佔用土地行為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五條 徵收下列土地的,由國務院批准:

(一)基本農田;

(二)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超過三十五公頃的;

(三)其他土地超過七十公頃的。

徵收前款規定以外的土地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報國務院備案。

徵收農用地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先行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其中,經國務院批准農用地轉用的,同時辦理征地審批手續,不再另行辦理征地審批;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征地批准許可權內批准農用地轉用的,同時辦理征地審批手續,不再另行辦理征地審批,超過征地批准許可權的,應當依照本條第一款的規定另行辦理征地審批。

網路 刑法

I. 土地違法行為應該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關於土地違法,你看屬於哪一種違法行為,可以依據《土地管理法》參考一下:
第七章法律責任
第七十三條 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四條 違反本法規定,佔用耕地建窯、建墳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採石、采礦、取土等,破壞種植條件的,或者因開發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鹽漬化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並處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五條 違反本法規定,拒不履行土地復墾義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責令繳納復墾費,專項用於土地復墾,可以處以罰款。
第七十六條 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對非法佔用土地單位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超過批準的數量佔用土地,多佔的土地以非法佔用土地論處。
第七十七條 農村村民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多佔的土地以非法佔用土地論處。
第七十八條 無權批准徵收、使用土地的單位或者個人非法批准佔用土地的,超越批准許可權非法批准佔用土地的,不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用途批准用地的,或者違反法律規定的程序批准佔用、徵收土地的,其批准文件無效,對非法批准徵收、使用土地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應當收回,有關當事人拒不歸還的,以非法佔用土地論處。
非法批准徵用、使用土地,對當事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七十九條 侵佔、挪用被徵收土地單位的征地補償費用和其他有關費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八十條 依法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當事人拒不交出土地的,臨時使用土地期滿拒不歸還的,或者不按照批準的用途使用國有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交還土地,處以罰款。
第八十一條 擅自將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罰款。
第八十二條 不依照本法規定辦理土地變更登記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限期辦理。
第八十三條 依照本法規定,責令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的,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必須立即停止施工,自行拆除;對繼續施工的,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有權制止。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對責令限期拆除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責令限期拆除決定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訴又不自行拆除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費用由違法者承擔。
第八十四條 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熱點內容
勞動法出現的背景 發布:2025-09-25 06:37:29 瀏覽:41
勞動法中有關農民工年齡的規定 發布:2025-09-25 06:37:29 瀏覽:669
耶利內克行政法 發布:2025-09-25 06:30:09 瀏覽:862
談談對法治中國的理解與認識 發布:2025-09-25 05:49:11 瀏覽:370
勞動法生育津貼2020 發布:2025-09-25 05:47:02 瀏覽:216
搜律師法律咨詢 發布:2025-09-25 05:46:25 瀏覽:747
建設項目環境條例 發布:2025-09-25 05:39:18 瀏覽:49
民法典有哪些重點 發布:2025-09-25 05:31:47 瀏覽:277
因為小三離婚小三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9-25 05:13:22 瀏覽:697
手指傷殘案例保險條例 發布:2025-09-25 05:12:45 瀏覽: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