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精神病殺人不負法律責任嗎

精神病殺人不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時間: 2021-03-14 07:10:53

⑴ 精神分裂症殺人了是否要負法律責任

精神病人了殺人是否要承擔刑事責任要看這個精神病人在殺人的時候是否能辨認自己的行為或者控制自己的行為。精神病人能否辨認或者控制自己的行為要經過法定程序進行鑒定即經過司法鑒定為准。如果鑒定出來該精神病人在殺人的時候能辨認或者控制自己的行為的,他要承擔刑事責任。如果不能就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在這樣的情況下法院一般會判決被告人不具有刑事責任能力,不負刑事責任。但不管這個精神病人是否要承擔刑事責任,對於民事賠償這一塊是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精神病人自己有財產的由病人自己的財產進行賠償。如果他沒有財產的由他的監護人承擔賠償責任。至於誰是他的監護人要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來確定,一般來說他的父母為他的監護人,沒有父母的由他的配偶作為監護人)。被害人可以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要求賠償。
相關法條:
刑法》第十八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 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⑵ 為什麼精神病患者殺人就可以不負刑事責任

第十八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也就是說精神病人發病的時候他的行為是不受控制的,可以理解為他沒有主觀故意,因為他本來就沒想殺人。

⑶ 患神經病的人殺人為什麼不用負法律責任

精神病人來在不能辨認源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其監護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八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三十二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責任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
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

⑷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殺人需不需要負法律責任

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病情發作期間殺人不需要負法律責任,否則就應當承擔法專律責任。

⑸ 請問精神病患者殺人需要負法律責任嗎

在發病期間殺人,不負刑事責任。

第十八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內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容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⑹ 精神病患者殺人了真的可以不用負法律責任嗎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其監護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對精神病人,我國區分為間歇性精神病人和完全喪失辨認或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後者不承擔刑事責任。前者只在發病期間犯罪,不承擔刑事責任;在間歇期犯罪還是要承擔刑事責任,但應視精神狀況,如果辨認和控制能力仍存在障礙可承擔部分刑事責任。 「不承擔刑事責任只是說可以不坐牢,但相應的民事賠償還是不能免除。」根據我國法律,殺人屬於嚴重的侵權行為,應承擔侵權賠償責任,在經濟上給予受害方適當賠償。如果精神病人有財產則用該財產賠償,如果沒有財產,監護人則可能面臨賠償義務。

⑺ 精神病殺人負不負法律責任

根據我國《刑法》第十八條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自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和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另外,精神病人在發病時雖然不負刑事責任,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兒第182條規定,過去不知道有精神病的成年人,精神病突友時致人損害的,由本人承擔民事責任,如過去有精神病,其突然發病致人損害的3按照民法通則第十七條的規定,由順序在前的有監護能力的人承擔民事責任。關於精神病的鑒定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呻訴訟法》第一百二十條規定,對精神病的醫學鑒定,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進行。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請可以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

⑻ 為什麼精神病人可以不負法律責任

我國刑法第十八條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版危害結果,權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認定精神病人犯罪是否免責還要視乎精神病人是否在發病時期內實施犯罪行為,精神病人的精神狀況及其行為能力、責任能力也要請有資質的鑒定機構評定,並非精神病人犯罪就免責。對於精神病人犯罪,針對不同的情況,則有不同的判決。

⑼ 為什麼精神病犯罪可以不負法律責任

法律太不公平,精神病不負法律責任,那被精神病迫害的就應該死嗎?對被迫害的人公平嗎?就就想問問誰為被迫害的人負責。瑪麗隔壁

⑽ 精神病人殺人一定不負法律責任嗎

「雖然精神病的確是一個人的責任能力喪失或者減輕的事由,但是我國《刑法》對精神病人的責任能力採用『三分法』,即完全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限制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和完全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
我國《刑法》第18條第1款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

《刑法》第18條第3款規定:「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刑法》第18條第2款還規定:「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熱點內容
勞動保護合同法全文 發布:2025-09-24 23:06:25 瀏覽:915
認證認可條例釋義 發布:2025-09-24 22:51:51 瀏覽:607
法院筆 發布:2025-09-24 22:46:45 瀏覽:512
2017勞動法職工請假規定 發布:2025-09-24 22:35:59 瀏覽:135
美國控煙條例 發布:2025-09-24 22:23:25 瀏覽:84
為人師表道德 發布:2025-09-24 22:22:33 瀏覽:388
刑事訴訟法簡述地區管轄 發布:2025-09-24 22:19:03 瀏覽:947
臨時購房合同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24 22:01:03 瀏覽:598
六五普法青少年法律知識 發布:2025-09-24 21:45:04 瀏覽:196
中央十二社會與法八點 發布:2025-09-24 21:34:49 瀏覽: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