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證據復印件的法律效力
A. 復印件作為案件證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作為證據一般應該舉示原件,但是復印件並不是當然沒有法律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十九條對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進行質證時, 當事人有權要求出示證據的原件或者原物。但有下列情況之一的除外:
(一)出示原件或者原物確有困難並經人民法院准許出示復製件或者復製品的;
(二)原件或者原物已不存在,但有證據證明復製件、復製品與原件或原物一致的。
B. 復印件能不能作為證據使用
在原件證據材料丟失的情況下,可以的。但是在向法庭提供復印件的同時,還應當提供與提供人無利害關系知情人、見證人等有關證據。一是應當有其他材料來加以印證;二是對方當事人對復印件的內容表示承認。符合了這二條中的其中一條,復印件才可以作為有效證據,這是由訴訟證據的三個基本特徵所決定的。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 書證應當提交原件。物證應當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交復製品、照片、副本、節錄本。提交外文書證,必須附有中文譯本。
但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第78條規定:證據材料為復製件,提供人拒不提供原件或原件線索,沒有其他材料可以印證,對方當事人又不予承認的,在訴訟中不得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10條規定: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證據,應當提供原件或者原物。如需自己保存證據原件、原物或者提供原件、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供經人民法院核對無異的復製件或者復製品。
(2)訴訟證據復印件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八條 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由當事人互相質證。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
第六十九條 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
第七十一條 人民法院對視聽資料,應當辨別真偽,並結合本案的其他證據,審查確定能否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第七十二條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
C. 證據復印件是否與原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經過認定與原件一致的復印件,才與原件有同等效力。
D. 復印件作為證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復印件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但可和其他證據形成證據鏈條。
《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權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六十九條 下列證據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一)未成年人所作的與其年齡和智力狀況不相當的證言;
(二)與一方當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關系的證人出具的證言;
(三)存有疑點的視聽資料;
(四)無法與原件、原物核對的復印件、復製品;
(五)無正當理由未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
E. 最高院出台的關於復印件可以作為定案依據的法律解釋是什麼
具體參閱山東高院的案件解析:
復印件能否作為定案的證據使用
【案情】
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期間,原告張某為被告棗庄某機械鑄造有限公司運送鎳土及成品鎳鐵,被告累計拖欠其運費款57萬余元未付。原告以其持有由被告出具的記賬詳單憑證復印件訴至法院,請求法院判令被告支付拖欠的上述運費款。
【分岐】
對於能否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有兩種不同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應當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因原告所提供的證據材料為復印件,沒有原件可以佐證,其真實性無法確認,被告對此不予以認可,該證據不具有法律效力,不應採信。第二種意見認為,應當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原告提供的證據材料雖然為復印件,但該復印件上有被告的工作人員負責經營業務的經理及會計的簽字確認,被告的工作人員在復印件上簽字認可的行為應當認定為公司對欠運費款的確認,且記賬詳單憑證原件存放在被告處,被告無故不提供,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後果。
【評析】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在民事訴訟中,一方當事人提出主張,就有責任和義務提供證明其權利主張的證據,即「誰主張,誰舉證」,這是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一般舉證規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證據規定)第10條規定:「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證據,應當提供原件或者原物。如需自己保存證據原件、原物或者提供原件、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供經人民法院核對無異的復製件或者復製品。」這一規定表明,當事人提供證據必須優先提供原件或者原物,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形,允許當事人提供經人民法院核對無異的復製件或者復製品,法院才能確認該證據的證明力。
在民事審判實踐中,有的案件證據確鑿充分,有的案件證據存在瑕疵或者比較少,在此種情形下,需要法官遵循職業道德,根據證據規定第64條規定,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觀地審核證據,依據法律的規定,運用邏輯推理和日常生活經驗,對證據有無證明力和證明力大小獨立進行判斷,並公開判斷的理由和結果。
本案中,原告主張被告欠其運費款事實存在的主要依據就是由被告出具的記賬詳單憑證復印件,要想認定原、被告之間是否存在這種債權債務關系,就必須解決原告舉證的「記賬詳單憑證」的證據效力問題。
記賬憑證是會計人員根據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按照經濟業務事項的內容加以歸類,並據以確定會計分錄後所填制的會計憑證,它是登記賬簿的直接依據。我國民法通則第43條規定,企業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被告的會計及負責經營業務的經理在原告提交的記賬詳單憑證上的簽名認可屬實,其行為在法律上應視為公司自身的行為,被告工作人員在該記賬憑證復印件上簽字的行為應當認定為公司對欠原告運費款的確認。
原告主張被告欠其運費款事實成立,並提交了記賬詳單憑證作為證據,同時對其未能提交記賬詳單憑證原件作出了符合情理的解釋,此時,原告的舉證責任已經結束。被告若想反駁原告的主張,就必須提供其不欠原告運費款或者已支付運費款的證據。但是,被告只是對原告提交的證據記賬憑證復印件提出不予認可的抗辯,也未能提供其已支付運費款的證據,被告有條件提供卻未提供記賬詳單憑證原件與原告提交的證據復印件相核對,顯然其抗辯的理由缺乏合理性,不足以對抗原告所提出的事實和主張,故被告應當承擔舉證不能乃至敗訴的法律後果。因此,對原告提供的證據記賬詳單憑證復印件應當予以採信,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