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食品安全法律責任
Ⅰ 教育局對學校食品安全應該負什麼責任
教育局對學校食品安全應該負監督責任,教育行政部門要指導督促學校落實食品安全校長(園長)負責制。要指導、督促學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指導、監督學校加強食品安全日常管理,落實集中用餐陪餐制度、集中用餐信息公開制度等,實施「明廚亮灶」。
學校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擅離職守或者不按規定報告、不採取措施處置或者處置不力的,對學校食品安全的相關工作人員、相關負責人給予警告或者記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低崗位等級或撤職;構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安全詳情: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要洗手。不良的個人衛
生習慣會把致病菌從人體帶到食物上去。比如說,手上沾有致
病菌,再去拿食物,污染了的食物就會進入消化道,就會引發
細菌性食物中毒。從而引起腹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校園食品安全
Ⅱ 2017學校食堂安全責任包括哪些
食品安全檢測,組織食品安全培訓,落實食品安全制度等。
依據《餐飲服務許可管理辦法》的規定,對符合條件的學校食堂,核發《餐飲服務許可證》。對學校食堂餐飲食品安全進行日常監督檢查。
對學校食堂餐飲食品安全責任人進行約談,約談內容包括:通報其違法違規事實及其嚴重性,剖析違法違規行為原因,告知整改內容和期限,督促其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
建立並落實學校食堂食品安全員(師)管理制度。
定期向縣政府、縣食安辦報告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及時向教育行政部門通報學校食堂食品安全隱患。
組織指導學校食堂開展從業人員食品安全相關知識培訓。在當地政府領導下開展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
補充內容:
學校校長為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第一責任人。校領導應把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學校重要議事日程,定期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食品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各級管理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主管校領導對食品葯品監管部門或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的整改意見,必須及時責成相關部門進行全面整改。
Ⅲ 學校內的食品安全該不該由學校負責
學校內的食品安全是由學校負責的,學校應當建立食堂物資定點采購和索證、登記制度與飯菜留驗和記錄制度,檢查飲用水的衛生安全狀況,保障師生飲食衛生安全。
根據《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第二十一條學校應當嚴格執行《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管理規定》、《餐飲業和學生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衛生規范》,嚴格遵守衛生操作規范。建立食堂物資定點采購和索證、登記制度與飯菜留驗和記錄制度,檢查飲用水的衛生安全狀況,保障師生飲食衛生安全。
(3)學校食品安全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第九條衛生部門對學校安全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一)檢查、指導學校衛生防疫和衛生保健工作,落實疾病預防控制措施;
(二)監督、檢查學校食堂、學校飲用水和游泳池的衛生狀況。
第五十四條衛生、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對校園周邊飲食單位的衛生狀況進行監督,取締非法經營的小賣部、飲食攤點。
Ⅳ 學校食品安全實施什麼負責制
校園食品安全實行「校長負責制」。地方各級城市管理執法部門在學生上學、放學等重點時段加強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快速發現、快速處置能力,嚴查校園周邊食品無證攤販。
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學校食品安全的日常管理,督促學校落實食品安全「校長負責制」,與行政區域內學校簽訂食品安全責任書,將食品安全列為年度考核的關鍵指標。
(4)學校食品安全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6部門關於進一步加強學校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公布,《意見》指出,學生食堂、學生集體用餐配送單位、校園周邊小食品商店、小餐飲、家庭托餐等進行許可或備案、登記,將學校校園及周邊食品經營者全部納入監督管理范圍。
每學期開學後的一個月內,基層食葯部門要對學校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進行聯合檢查,嚴厲打擊「三無」食品。嚴格管控原料采購、加工製作、清洗消毒和用水衛生等關鍵環節,定期開展食品安全自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