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之間簽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嗎
① 夫妻之間的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只要不與法律法規相違背的夫妻協議都具有法律效力。受法律保護。
② 家庭成員之間簽定的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嗎
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要看簽定的協議是否合法,合法的協議並且是家庭成員之間真實的意思表示,一經成立當然具有法律效力。但是,應提醒的是:家庭成員之間具有親情關系,大多數又具有血緣關系,倫理、道德關系。所以,某些情況下不是一紙協議就能夠合理規范的,因此,制定協議前,應考慮以上因素。
③ 夫妻自己雙方簽的協議有無法律效應
一、夫妻自己雙方簽的協議有法律效力。如果協議內容嚴重不公或者嚴重損害一方利益除外。
二、我國新《婚姻法》第19條規定:夫妻財產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17條、第18條的規定。
三、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及以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
四、針對以上法律精神,關於夫妻間婚姻關系存續期所簽的協議有效需注意以下三點:
1、根據婚姻法第19條規定,夫妻可以對婚前及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財產進行約定。但是需要採用書面形式。
2、第三人見證或者公證是必須的。
3、如果協議的內容不違反法律法規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應該都有效。
(3)夫妻之間簽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嗎擴展閱讀
《婚姻法》離婚條例
一、第三十二條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准予離婚。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准予離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的;
(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出離婚訴訟的,應准予離婚。
二、第三十六條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離婚後,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哺乳的母親撫養為原則。哺乳期後的子女,如雙方因撫養問題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子女的權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
三、第三十七條離婚後,一方撫養的子女,另一方應負擔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的一部或全部,負擔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議;
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關於子女生活費和教育費的協議或判決,不妨礙子女在必要時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過協議或判決原定數額的合理要求。
四、第三十八條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
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後,應當恢復探望的權利。
五、第三十九條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六、第四十條夫妻書面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各自所有,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較多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予以補償。
七、第四十一條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八、第四十二條離婚時,如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應從其住房等個人財產中給予適當幫助。具體辦法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④ 夫妻間簽訂的財產協議具備法律效應嗎
有效。
如果經過公證機關公證的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證,具有較高的法律效力。如果沒有經過公證機關的公證,即屬於夫妻間的協議,也是具有效力的,夫妻雙方應當遵守。
即使沒有協議,夫妻婚後共同購買的車,房,都屬於夫妻共同財產,離婚時,一般情況下要平均分割。當然,共同債務也需要共同償還。
《婚姻法》規定: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夫妻雙方都有參加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的自由,一方不得對另一方加以限制或干涉。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⑤ 雙方自簽的婚後協議有法律效應嗎
夫妻雙方婚後可以簽訂財產協議。財產協議可以約定婚後財產歸各自所有或者共同所有,也可以約定各自所有或者共同所有的財產份額或者比例。只要是雙方自願簽訂的,且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婚姻法第十九條「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
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
根據法律規定,財產協議必須要雙方在各自的律師的見證下簽字,並由律師出具證明,才具備效力。
簽署協議時,雙方必須公開全部財產信息;否則由於有欺騙或欺詐嫌疑,此份協議很可能在簽訂後被推翻。
如若在簽訂後各自的財產產生了重大的變化,也需要咨詢律師是否有必要留存證據,或重新簽訂協議。規范已有的財產關系在操作程序上相對簡單,規范未來的財產變化就比較困難,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根本不可行。
(5)夫妻之間簽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嗎擴展閱讀
1、在婚姻存續期間簽訂的夫妻忠誠協議受到法律保護,但協議約定的青春損失費等約定因違反公序良俗而不應得到法律支持。
夫妻雙方在婚姻存續期間簽訂夫妻忠誠協議,約定如一方道德品質出現問題,向對方提出離婚請求,要求對方賠償精神損失費和青春損失費的,該忠誠協議應當受法律保護,但協議約定的青春損失費等約定因違反公序良俗而不應得到法律支持。
2、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作出對婚姻忠誠的保證是真實的意思表示,具有法律效力。
夫妻忠誠協議和通常所講的民事協議並不相同,單純性的「夫妻忠誠」的約定或承諾,應該確認其有效;「不得離婚,必須離婚、放棄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權」等涉及特定人身關系的約定,因違反法律強制規定而無效。
各種違反忠實義務的,「損失費」,「賠償款」實質上是精神損害賠償,應按照婚姻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進行處理;「夫妻共同財產全部歸無過錯方所有」以及處分夫妻共同財產的約定或承諾,屬於違約責任,可以按照雙方約定處理。
⑥ 夫妻之間的雙方簽訂的協議有法律效應嗎急!
你們雙方簽訂的協議是隨條件的協議,但是此條件涉及人身內容,且舍法性存在疑慮,協議不具備法律效力。簽訂此類協議要謹慎。
協議是有效的,但在具體適用上舉證很困難,而且涉及到孩子撫養權的部分可能無效。
作為協議,先要確認對方有外遇的事實,婚內財產如何分配,再約定以後離婚如何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有二十年經為您解答:
有法律效力。
應屬無效。
根據上海市高級人民法民事法律適用問答2003年第1期對「夫妻忠誠協議」糾紛問題進行了解釋。
問:夫妻在婚前或婚後所簽訂的一方應當對另一方忠實,不得有婚外情,如有違反,違反的一方應當支付違約金或賠償損失的約定,是否具有可訴性,法院應否支持當事人的訴請?
答:婚姻法第四條所規定的忠實義務,是一種道德義務,而不是法律義務,夫妻一方以此道德義務作為對價與另一方進行交換而訂立的協議,不能理解為確定具體民事權利義務的協議,所以,經高院審委會討論,已明確,(1)嚴格執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的規定,對當事人僅以婚姻法第4條為依據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2)對夫妻雙方簽有忠實協議,現一方僅以對方違反忠實協議為由,起訴要求對方履行協議或支付違約金及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3)除婚姻法第46條規定的情形外,夫妻一方在離婚案件中以對方違反忠實協議或違背忠實義務為由,要求對方支付違約金或損害賠償的,審理該案的人民法院對此訴請不予處理。(4)之前已審結並發生法律效力的相關案件不再調整。
有效。
⑦ 夫妻之間簽訂的「忠貞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現實困惑
郭女士與湯先生在結婚前簽了一份「忠貞協議」,約定婚後任何一方出現婚外情,都要向對方賠償人民幣10萬元。婚後5年,郭女士發現丈夫在郊外另買了一套房子,常以加班、出差為由與一女子同居。郭女士向法院提出與丈夫離婚,並要求丈夫根據婚前簽訂的「忠貞協議」賠償她10萬元。郭女士的請求會得到法院的支持嗎?
律師答疑
根據我國《婚姻法》第四條和第四十六條的規定,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與他人同居導致離婚的,無過錯一方可以要求對方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本案中,郭女士與湯先生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婚前自願簽訂了「忠貞協議」,且該協議不違背法律,不損害公序良俗,因此應當認為其合法有效。湯先生因跟他人同居而違反了「忠貞協議」中有關條款的規定,應該按照協議上約定的賠償數額承擔賠償責任。
法條鏈接
《婚姻法》
第四條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
第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三)實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法理薈萃
在民事法律關系中,法律充分尊重當事人之間的約定,只要約定不違反法律,就會受到法律的尊重與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