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用法律知識維護權益

用法律知識維護權益

發布時間: 2021-11-21 08:09:06

⑴ 如何維權自己的利益,,需要知道哪些法律知識

發生勞動糾紛後勞動者首先可以和用人單位協商,協商不成的可以到勞動局申請勞動仲裁,也可以通過到人民法院訴訟的方式來維護自身權益。更多關於發生勞動糾紛怎樣維權?維權的途徑有哪些的相關知識,接下來法律快車小編就為您來解答這個疑惑。

一、發生勞動糾紛怎樣維權?
1、勞動糾紛屬於勞動監察的范圍,當事人填寫《投訴登記表》。屬於勞動仲裁范圍的,當事人填寫《勞動爭議仲裁申請書》。

2、審查後符合立案條件的,勞動監察根據當事人雙方提供的證據材料及詢問情況,進行調查取證,然後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責令改正、行政處理、行政處罰等處理。立案之日起60日內結案。確因案情復雜不能結案的,經上級領導批准後可延長30日。

3、經了解屬於勞動爭議的,當事人申請由區勞動仲裁委員會執行立案、開庭、裁決程序。裁決勞動爭議案件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45日內結束,案情復雜需要延期的,經上級批准,可延長期限但不得超過15日。

發生勞動糾紛怎樣維權?維權的途徑有哪些

二、維權的途徑有哪些
1、協商。協商是指當事人在發生勞動爭議後,在自願互諒的基礎上,依照法律的規定,直接進行磋商,自行解決爭議。

2、調解。發生勞動爭議後,勞動者可以向本單位的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提出申請,請求調解。調解申請,應當自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起30日內提出。調解應當在30日內結束。到期未調結的,視為調解不成。經調解達成協議的,製作調解協議書,雙方當事人應當自覺遵守。

3、仲裁。仲裁是指經爭議當事人的申請,經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對雙方發生的勞動爭議依法進行的評價活動。勞動者申請勞動爭議仲裁,應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

4、訴訟。勞動爭議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在收到仲裁裁決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一審法院適用民事程序審理勞動爭議案件,一般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結案;如果當事人不服一審判決,可在收到判決書之日起15日內提起上訴,二審法院審理期限一般為3個月。需要注意的是,未經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的勞動爭議案件,法院不予受理。

三、勞動者維權時的注意事項
1、提高自身素質,學法懂法用法。。2008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2008年5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及2008年 9月18日公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均對勞動者有了更詳盡的保護。廣大勞動者須認真學習文化知識及相關法律,做到學法懂法、知法用法,增強法制觀念,懂得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利益,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一旦發生爭議糾紛,要及時請工會維權或者聘請律師代理,尋求法律援助

2、注意收集與勞動關系相關的證據要證明勞動關系的存在。比如發生爭議之前就要注意搜集用人單位招工招聘記錄、考勤記錄、工資支付憑證、繳納各項保險記錄、工作證、出入證、工作安排、開會通知、報銷單據等等,以證明勞動者確實跟用人單位之間存在勞動關系。

取得用人單位單方面終止勞動關系的證據。比如單位的書面解除勞動關系通知、談話記錄、證人證言、公司發文等等。

如用人單位不簽訂勞動合同或不續訂勞動合同,則盡量取得用人單位不訂立勞動合同或故意拖延不續訂勞動合同的證據。比如你要求單位盡快與你簽訂勞動合同的談話記錄、證人證言、單位要你填寫的有關表格、單位借口拖延續訂的口頭錄音或書面證明等等。

3、尋求解決途徑。取得上述證據後,勞動者可以和用人單位協商,以求達成和解。但是,需由雙方自覺履行,如一方不履行,另一方不能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如果用人單位設有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勞動者可向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應當自當事人申請調解之日起30日內結束調解。到期未結束的,視為調解不成,即不能久調不決。另外,即使調解成功,調解協議也無法律上強制執行的效力。

如果協商和調解不成,則申請勞動仲裁。勞動者也可以不經過協商與調解程序,直接申請勞動仲裁。注意,勞動者應在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內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逾期申請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將不予受理。由於仲裁程序是解決勞動爭議的必經程序,勞動者將因超過仲裁時效而喪失受法律保護的權利。勞動爭議發生之日即勞動者知道或者應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

⑵ 談談學習法律基礎知識對於維護自身權益的意義

要學就學精一點,僅學基礎知識對維護自身權益作用不大,而且很容易形成一知半解。不過你可以著重於你所從事的領域重點學習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

⑶ 公民應怎樣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在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消費者維權要有勇氣、有策略、善於運用外部力量。「有勇氣」就是要敢於同國際名牌做斗爭,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一味地怕麻煩,反而會縱容這些國際名牌的不法行為。

「有策略」,是被侵權的消費者可以聯合起來,向侵犯其權益的企業索賠或者進行聯合抵制;「善於運用外部力量」,是消費者應該合理藉助消協等維權組織和媒體的力量來維護自身權益。



(3)用法律知識維護權益擴展閱讀

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

消費者享有依法成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社會組織的權利。消費者享有獲得有關消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的權利。消費者應當努力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務的知識和使用技能,正確使用商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享有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消費者享有對商品和服務以及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進行監督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檢舉、控告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中的違法失職行為,有權對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提出批評、建議。

⑷ 如何增強法律知識和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

當你有了意識時,你就會行動,我就是半路出家的。建議通過以下渠道:
1、平時多注意這方面的電視節目、報紙和廣播,象法律講堂,今日說法還有經濟與法等節目。
2、遇事情多咨詢查找,現在人的法律意識都很強,可以上網查下,但盡量要找律師咨詢下,因為自己查找不能窮盡;
3、可以自己找個法律匯編,查找相關的法律規定;
4、向原來有過相同經歷的人打聽下;
5、向有關的專業人員比方說我通過網路詢問。
反正涉及交付貨物和金錢時要多注意,要走道,不要相信天下會掉下餡餅。要內去痴心外防老千。

⑸ 如何應用政策與法律知識維護創業者的正當權益

農民或農民團體在創業過程中,也會遇見對某種現象感到困惑或者受到一些不公道待遇的情況,使創業者的積極性受到影響。

如果受到不公正待遇或者對某些現象感到困惑,首先要分析這些問題所屬的范疇,再從所屬的范疇里找政策,對照政策進行比較,分析具體情況,明確問題的症結所在。到底是創業者對某些政策法規了解不夠清楚,還是真正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如果是前者,那就要進一步提高政策法規的意識,加強相關法規的學習與應用;如果是後者,也要注意學習,進行知識儲備,提高政策法律知識意識,為以後的創業發展奠定相應的基礎。

在面對上述情況時,除了創業者自己學習,還可以向懂政策的人或者法律界人士請教,藉助他人的知識,增強創業者掌握政策與法律法規知識的能力。遇見一些困惑的現象或者正當權益受到真正傷害時,創業者也一定要保持冷靜頭腦,要注意用國家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知識提升自己、保護自己,要學會抗爭的藝術,切不能憑一時腦熱,做出違法違規的事情來。

⑹ 怎樣用法律思維方式維護合法權益

你好,遇到問題可以委託律師協助辦理即可。

⑺ 如何利用法律知識,維護自己和企業雙方的合法權益

平時多學習一些法律基本知識,這方面的書現在市場上也很多,買點回內來看看總是沒錯的
然後就是平時容簽訂合同之類的文書的時候細致一點,盡量不要有什麼遺漏的方面,不然起糾紛了就很麻煩
最重要的還是和別人溝通交流好,畢竟,最好的情況就是不會存在糾紛,是吧,呵呵

補充: 這就是我列的提綱,我覺得按照這個思路答,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

⑻ 為什麼大家不懂得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

現在法律知識普及的很好了。只是有時候你運用法律維權的成本太高了,與你的損失相比得不償失。時間成本精神成本會比你受到的不公平嚴重多了

熱點內容
浙江司法拍賣網站 發布:2025-09-22 23:57:24 瀏覽:752
寮國涉外婚姻法改了嘛 發布:2025-09-22 23:52:58 瀏覽:731
司法幹部隊伍建設 發布:2025-09-22 23:33:11 瀏覽:713
舍棄道德 發布:2025-09-22 23:32:59 瀏覽:552
司法鑒定報告圖片 發布:2025-09-22 23:14:47 瀏覽:159
中國法院司法改革 發布:2025-09-22 22:57:40 瀏覽:160
沒有簽名的保證書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22 22:56:59 瀏覽:149
杭州迪安司法鑒定中心 發布:2025-09-22 22:25:01 瀏覽:340
陳慶偉法官外國人 發布:2025-09-22 22:04:09 瀏覽:531
演講法律服務 發布:2025-09-22 21:54:02 瀏覽: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