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人民陪審員需掌握的法律知識

人民陪審員需掌握的法律知識

發布時間: 2021-11-21 19:37:04

⑴ 人民陪審員應負責貫徹執行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人民陪審員在人民法院執行職務期間,是他所參加審判案件的合議庭組成人員,與合議庭成員有同等權利。人民陪審員享有下列權利:
(1)閱看所審理案件的全部卷宗材料和參與調查核實案情;
(2)參加案件的庭審。庭審中,可向當事人、證人、鑒定人詢問,核對所有事實和證據;
(3)參與合議庭評議案件。評議時,提出自己對認定案件事實和處理的意見,並在評議筆錄及判決書上署名,對判決書共同負責;
(4)人民陪審員享有參加有關法律知識和審判業務知識培訓的權利,法院應當提供人民陪審員參與學習和培訓的便利和必要條件;
(5)法律規定的其他權利。
人民陪審員負有下列義務:
(1)遵紀守法,認真執行法律和依法辦事;
(2)學習法律,宣傳法律;
(3)按時參加陪審。接到法院通知後,因故不能如期到法院履行職務的,要及時通知法院,並說明理由;
(4)嚴守國家秘密和審判秘密。不得泄露正在審理的案件情況及合議庭評議、審委會討論的內容及結果;保守案件中涉及的國家機密、個人隱私、商業秘密等。

⑵ 人民陪審員的權力和義務

人民陪審員的權利:

1、參加審判活動權。

2、獨立發表意見權。

3、獲得履職保障權。

4、對案件的獨立判斷權。

5、案件表決權。

6、人身和住所安全受法律保護權。

7、參加審判活動期間,所在單位不得剋扣或者變相剋扣其工資、獎金及其他福利待遇的權利。

8、參加審判活動期間,實際工作日獲得補助的權利。

9、因參加審判活動而支出的交通、就餐等費用獲得補助的權利。

人民陪審員的義務:

1、忠實履行審判職責。

2、保守審判秘密。

3、注重司法禮儀,維護司法形象。

(2)人民陪審員需掌握的法律知識擴展閱讀

七類人員不能擔任陪審員

最高法方面透露,我國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已於5月啟動,將在北京、河北、黑龍江、江蘇、福建、山東、河南、廣西、重慶、陝西等10個省區市的各5家試點法院試點。

根據上述文件內容,公民擔任人民陪審員,應當具備下列條件: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具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年滿二十八周歲;品行良好、公道正派;身體健康。擔任人民陪審員,一般應當具有大學專科以上文化學歷,但農村地區和貧困偏遠地區德高望重者不受此限。

同時,文件還規定,三類人員不能擔任人民陪審員。一是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司法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二是執業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等從事法律服務工作的人員。三是因其他原因不適宜擔任人民陪審員的人員。

此外,還有四類人員不得擔任人民陪審員: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被開除公職的;被人民法院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因受懲戒被免除人民陪審員職務的。

隨機抽取確定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活動

根據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活動若干問題的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在開庭七日前採取電腦生成等方式,從人民陪審員名單中隨機抽取確定人民陪審員。特殊案件需要具有特定專業知識的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的,人民法院可以在具有相應專業知識的人民陪審員范圍內隨機抽取。

⑶ 本人在縣級法院擔任人民陪審員5年,懂法律知識,但是不是法律專業本科畢業,沒有律師職業資格證,我……

沒問題,很好。這樣的店面在大城市還是不少的。
提供法律服務,任何人都可以做,不需要什麼資格。
畢竟不是律師事務所,必須有律師證才能做。

⑷ 人民陪審員首次陪審注意什麼

人民陪審員最好要具備基本的法律知識,尤其是程序法知識和經驗。人民陪審員如果不具備基本的法律知識,在庭審中難免成為應景的道具。

⑸ 人民陪審員是干什麼的,懂法律嗎

人民陪審員是懂法律的,其工作內容:

各級人民法院設立人民陪審員工作指導小組,指導人民陪審員的管理工作。人民陪審員管理工作包括人民陪審員人事管理工作和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活動的日常管理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

第三條人民陪審員依法享有參加審判活動、獨立發表意見、獲得履職保障等權利。

人民陪審員應當忠實履行審判職責,保守審判秘密,注重司法禮儀,維護司法形象。

第四條人民陪審員依法參加審判活動,受法律保護。

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保障人民陪審員履行審判職責。

人民陪審員所在單位、戶籍所在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應當依法保障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活動。

適用范圍: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修正)》第九條第二款規定: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組成合議庭進行。

人民陪審員任期為5年。按照法律規定,除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和法律另有規定的案件除外,人民陪審員可以參審的案件為第一審案件,具體為:社會影響較大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刑事案件被告人、民事案件原告或者被告、行政案件原告申請由人民陪審員參加合議庭審判的案件。

(5)人民陪審員需掌握的法律知識擴展閱讀

人民陪審員的產生:

《人民陪審員選任辦法》

第二條 人民陪審員選任工作應當堅持依法民主、公開公正、協同高效的原則。

第三條 人民陪審員主要通過隨機抽選方式產生。因審判活動需要,可以通過個人申請和所在單位、戶籍所在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人民團體推薦(以下簡稱組織推薦)方式產生。

第四條 人民陪審員選任工作由司法行政機關會同基層人民法院、公安機關組織開展。

省級和設區的市級司法行政機關負責人民陪審員選任工作的指導監督,縣級司法行政機關負責人民陪審員選任工作的具體實施。

司法行政機關應當按照職責需要,健全工作機構,配備工作人員,建立完善工作制度。

司法行政機關、基層人民法院、公安機關應當加強溝通聯系,建立協調配合機制。

⑹ 怎樣爭做一名優秀的人民陪審員

一是爭做一名優秀的人民陪審員首先必須有強烈的公民意識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加深對人民陪審員制度的認識。人民陪審員來自人民,代表人民。我們要時刻牢記人民的囑托,認認真真地對待參加審理的每一個案件,不能稍有懈怠。
二是爭做一名優秀的人民陪審員必須努力學習法律知識,提高審判業務素質,掌握審判活動規律,提高辦案質量。學習的方法很多,途徑也不少。但學習時要結合具體案例學習有關的法律、司法解釋是比較好的學習方法。每次開庭前,要認真查閱案卷或是向審判長詢問案件及主要事實,就該案涉及的相關法律,先學一遍,使自己對該案大致有個了解。庭後再認真總結,找出同類案件的共性特點和本案的特殊之處,積累經驗。
三是爭做一名優秀的陪審員應當處理好三個關系。一是要處理好陪審與本職工作的關系。堅持以本職工作為主,到法院執行陪審工作時,根據預約,提前安排好本單位工作,使其不受影響或少受影響。二是要處理好與合議庭其他成員的關系。作為陪審員,一定要配合審判長工作,服從安排。評議時應當認真聽取審判長對案情及涉及法律的分析,既要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還要注意聽取合議庭其他成員意見,互相尊重,共同協作,做到正確、及時、合法地行使審判權。三是要正確處理發揚民主、保障司法公正與遵守陪審紀律,維護人民陪審員形象的關系。
(作者單位:江蘇省大豐市人民法院)

⑺ 擔任法院的人民陪審員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一、擔任法院的人民陪審員需要具備的條件如下:
1、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專憲法;
屬2、年滿二十三周歲;
3、品行良好,公道正派;
4、身體健康;
5、具有大學專科以上文化程度,年齡較大、群眾威望較高的公民,文化條件可以適當放寬至高中;
6、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執業律師和執業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等人員,不得擔任人民陪審員。
二、下列人員不得擔任法院的人民陪審員:
1、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
2、被開除公職的。
三、人民陪審員:
各級人民法院設立人民陪審員工作指導小組,指導人民陪審員的管理工作。人民陪審員管理工作包括人民陪審員人事管理工作和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活動的日常管理工作。人民陪審員人事管理工作由人民法院政工部門負責。政工部門設立非常設機構或指定專人負責人民陪審員的人事管理工作。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活動的日常管理工作由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具體管理部門。

⑻ 人民陪審員主要要具備什麼條件

人民陪審員需要的條件是:
1、遵紀守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不得有嚴重違法違紀行為;
2、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3、年滿二十八周歲;
4、具有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
5、一般應當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第五條
公民擔任人民陪審員,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二)年滿二十八周歲;
(三)遵紀守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
(四)具有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
擔任人民陪審員,一般應當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⑼ 人民陪審員參審要把握哪幾點庭審意識

覺得應該基本的有公正公平吧!

熱點內容
婚姻法女性權益 發布:2025-09-22 21:30:14 瀏覽:120
中國十大知名律師 發布:2025-09-22 21:01:20 瀏覽:992
工業創業園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22 20:56:27 瀏覽:536
法學體系與法律體系 發布:2025-09-22 20:47:30 瀏覽:551
2019民事訴訟法解釋 發布:2025-09-22 20:44:50 瀏覽:420
勞動者違法勞動合同法的後果 發布:2025-09-22 20:37:11 瀏覽:517
法官出入茶樓 發布:2025-09-22 20:35:22 瀏覽:748
裝修破壞結構刑法 發布:2025-09-22 20:34:47 瀏覽:373
道德說明書 發布:2025-09-22 20:20:50 瀏覽:365
私辦教育機構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22 20:08:54 瀏覽: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