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反導遊人員管理條例的法律責任
1. 導遊人員管理條例主要內容
第一條 為了規范導游活動,保障旅遊者和導遊人員的合法權益,促進旅遊業的健康發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導遊人員,是指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取得導游證,接受旅行社委派,為旅遊者提供向導、講解及相關旅遊服務的人員。
第三條 國家實行全國統一的導遊人員資格考試制度。
具有高級中學、中等專業學校或者以上學歷,身體健康,具有適應導游需要的基本知識和語言表達能力的中華人民共和
國公民,可以參加導遊人員資格考試;經考試合格的,由國務院旅遊行政部門或者國務院旅遊行政部門委託省、自治區、直
轄市人民政府旅遊行政部門頒發導遊人員資格證書。
第四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導游活動,必須取得導游證。
取得導遊人員資格證書的,經與旅行社訂立勞動合同或者在導游服務公司登記,方可持所訂立的勞動合同或者登記證明
材料,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旅遊行政部門申請領取導游證。
具有特定語種語言能力的人員,雖未取得導遊人員資格證書,旅行社需要聘請臨時從事導游活動的,由旅行社向省、自
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旅遊行政部門申請領取臨時導游證。
導游證和臨時導游證的樣式規格,由國務院旅遊行政部門規定。
第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頒發導游證:
(一)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
(二)患有傳染性疾病的;
(三)受過刑事處罰的,過失犯罪的除外;
(四)被吊銷導游證的。
第六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旅遊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領取導游證之日起15日內,頒發導游證;發現有本條例第五條規定情形,不予頒發導游證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
第七條 導遊人員應當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和職業技能。
國家對導遊人員實行等級考核制度。導遊人員等級考核標准和考核辦法,由國務院旅遊行政部門制定。
第八條 導遊人員進行導游活動時,應當佩戴導游證。
導游證的有效期限為3年。導游證持有人需要在有效期滿後繼續從事導游活動的,應當在有效期限屆滿3個月前,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旅遊行政部門申請辦理換發導游證手續。
臨時導游證的有效期限最長不超過3個月,並不得展期。
第九條 導遊人員進行導游活動,必須經旅行社委派。
導遊人員不得私自承攬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直接承攬導游業務,進行導游活動。
第十條 導遊人員進行導游活動時,其人格尊嚴應當受到尊重,其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導遊人員有權拒絕旅遊者提出的侮辱其人格尊嚴或者違反其職業道德的不合理要求。
第十一條 導遊人員進行導游活動時,應當自覺維護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不得有損害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的言行。
第十二條 導遊人員進行導游活動時,應當遵守職業道德,著裝整潔,禮貌待人,尊重旅遊者的宗教信仰、民族風俗和生活習慣。
導遊人員進行導游活動時,應當向旅遊者講解旅遊地點的人文和自然情況,介紹風土人情和習俗;但是,不得迎合個別
旅遊者的低級趣味,在講解、介紹中摻雜庸俗下流的內容。
第十三條 導遊人員應當嚴格按照旅行社確定的接待計劃,安排旅遊者的旅行、游覽活動,不得擅自增加、減少旅遊項目或者中止導游活動。
導遊人員在引導旅遊者旅行、游覽過程中,遇有可能危及旅遊者人身安全的緊急情形時,經徵得多數旅遊者的同意,可
以調整或者變更接待計劃,但是應當立即報告旅行社。
第十四條 導遊人員在引導旅遊者旅行、游覽過程中,應當就可能發生危及旅遊者人身、財物安全的情況,向旅遊者作出真實說明和明確警示,並按照旅行社的要求採取防止危害發生的措施。
第十五條 導遊人員進行導游活動,不得向旅遊者兜售物品或者購買旅遊者的物品,不得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遊者索要小費。
第十六條 導遊人員進行導游活動,不得欺騙、脅迫旅遊者消費或者與經營者串通欺騙、脅迫旅遊者消費。
第十七條 旅遊者對導遊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有權向旅遊行政部門投訴。
第十八條 無導游證進行導游活動的,由旅遊行政部門責令改正並予以公告,處1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
第十九條 導遊人員未經旅行社委派,私自承攬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直接承攬導游業務,進行導游活動的,由旅遊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1000元以上 3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旅遊行政部門吊銷導游證並予以公告。
第二十條 導遊人員進行導游活動時,有損害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的言行的,由旅遊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旅遊行政部門吊銷導游證並予以公告;對該導遊人員所在的旅行社給予警告直至責令停業整頓。
第二十一條 導遊人員進行導游活動時未佩戴導游證的, 由旅遊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500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二條 導遊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旅遊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暫扣導游證3至6個月;情節嚴重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旅遊行政部門吊銷導游證並予以公告:
(一)擅自增加或者減少旅遊項目的;
(二)擅自變更接待計劃的;
(三)擅自中止導游活動的。
第二十三條 導遊人員進行導游活動,向旅遊者兜售物品或者購買旅遊者的物品的,或者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遊者索要小費的,由旅遊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1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旅遊行政部門吊銷導游證並予以公告;對委派該導遊人員的旅行社給予警告直至責令停業整頓。
第二十四條 導遊人員進行導游活動,欺騙、脅迫旅遊者消費或者與經營者串通欺騙、脅迫旅遊者消費的,由旅遊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1000元以上 3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旅遊行政部門吊銷導游證並予以公告;對委派該導遊人員的旅行社給予警告直至責令停業整頓;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五條 旅遊行政部門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二十六條 景點景區的導遊人員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參照本條例制定。
第二十七條 本條例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1987年11月14日國務院批准、1987年12月1日國家旅遊局發布的《導遊人員管理暫行規定》同時廢止。
2. 《導遊人員管理條例》規定的導游的權利和義務是否對等如何分析
一. 權利和義務對立統一。
二. 權利和義務相互依賴
三. 權利可以放棄,義務不可放棄。
四. 權利和義務是一種對應關系。
五. 有時有些權利本身也是義務。
法律是規定人們權利和義務的行為規范。統治階級是通過法律規范為人們規定一定的權利和義務的辦法,來保護自己的利益,維護有利於本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的。例如,憲法從總的方面規定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其他部門法律從某個方面規定公民在某一社會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法律規范實施的目的,正是為了把對統治階級有利和合適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固定下來。法律是權利和義務相統一的規范。
在法律中,權利與義務永遠是同時出現的,它們呈現出以下的相互關系:
一. 權利和義務對立統一。
從辯證法的觀點看來,權利與義務這對矛盾的雙方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既有對立的一面,又有統一的一面,偏廢其中任一層關系都是不科學不全面的。一般說來,人們比較注意權利與義務的區別、對立以及相輔相成的關系,而較少注意它們之間更深一層的統一性關系,即在本原上的一致性。事實上義務並不是獨立於權利之外的一種異在物,而是發韌於權利大樹上的一簇分支,是權利的一種特殊形態,是對象化了的權利,是主體和內容發生了轉化的權利,每一權利主體只有盡其義務才有條件實現其權利並維護其權利。由此可見義務的實在內容和設定義務的目標指向仍然是一定的權利和利益,義務本身不過是為實現某種利益,享受某種權利而同時應盡的責任。從民法的角度看,權利是利益分配的法律技術手段,義務則是使這種利益分配能正常進行(只允許獲取正當利益)而設立的另一技術概念,所以義務是為權利設定的。權利界定利益,義務界定權利,義務設定的動機、目的、著眼點和落實點都是圍繞權利界定和利益分配這根中軸旋轉。法律上的各種禁止性規范、義務性規范都不是為義務而義務、為限制而限制。其目的是為了防止人們獲取非正當權利和人們的正當權利被侵犯。就是奴隸主以及許多封建統治者的立法,幾乎把一切義務推給被剝削階級,其目的也是為了維護剝削階級的權利和利益。
法以權利和義務為機制調整人們的行為和社會關系.正是鑒於權利與義務在法中的特殊地位,關於這一問題的討論一直在不同的法學學科領域中以不同的方式進行著.不過,由於種種原因,迄今為止人們對權利和義務關系的認識並不深入.因此,概括這些認識的理論觀點也往往在很大程度上經不起認真推敲.其中有的根據不足,有的停留在歸納現象層面,有的似是而非,有的錯誤明顯.作者認為,對權利與義務關系的研究必須建立在以下原則的基礎上:首先,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和辯證法的原則立場,必須立足分析活生生的法律現象,從權利、義務的產生、發展的整個歷史過程去總結和發現規律;其次,權利與義務關系理論應全面反映二者關系的一些內在規律,應該是法的價值、規范和事實運作的高度統一;再次,權利與義務關系理論要全面反映人類社會法的共性,具有普遍意義.該文正是在這一前提下對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問題進行分析,試圖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南,通過對現有理論的梳理,總結歸納出權利與義務關系發展的一般規律,也為法學研究提供一種辯證思維方式.
3. 導游是合法的,但沒盡到義務抿據導遊人員管理實施行辦法,年審理時會怎樣,旅行社應如何賠償遊客
荊政辦發〔2003〕15號 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荊門市旅行社導遊人員管理實施細則》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屈家嶺管理區,市政府各部門,各大中型企業事業單位: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荊門市旅行社導遊人員管理實施細則》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二○○三年一月二十二日 荊門市旅行社和導遊人員管理實施細則 為切實加強對旅行社和導遊人員的管理,規范我市旅遊市場秩序,推進全市旅遊業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旅行社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導遊人員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導遊人員管理實施辦法》和《湖北省旅遊管理條例》等有關法規、規章,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實施細則。 第一章 旅行社管理 第一條 市旅遊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旅行社申報和管理工作。 第二條申請從事經營旅行社業務的單位、組織或個人,應向市旅遊局提出書面申請,市旅遊局依據全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和旅遊市場發展需要,在接到申請後7個工作日內告知申請人審核意見,30個工作日內上報省旅遊局審批,經批準的旅行社,由省旅遊局頒發《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證》。未取得《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證》的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從事旅行社業務經營活動。 第三條 設立旅行社門市部(包括營業部),應嚴格按照國家、省旅遊局相關規定,並向省、市旅遊局辦理報批手續。 第四條 旅行社應按照核定的經營范圍開展經營活動,嚴禁超范圍經營。堅持公平競爭,誠信經營,自覺遵守商業道德,不得採用不正當手段競爭,並向社會公布同業誠信公約。 第五條 旅行社應當與旅遊者簽訂規范合法的旅遊格式合同,辦理旅行社責任保險,如期繳付保險費用。 第六條 各類旅行社需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發布信息和進行廣告宣傳等傳媒活動。旅行社旅遊線路和報價單,應當報旅遊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同意,未經旅遊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同意,不得向社會發布。旅行社應當提供真實可靠的旅遊服務信息,不得作虛假廣告宣傳。 第七條 旅行社從業人員應當持有國家、省或市級旅遊行政管理部門頒發的相應有效證件上崗。 第八條 旅行社應當依法與從業人員簽定勞動合同,建立合法公開的導游報酬機制,從業人員的工資、保險和提成標准,應在勞動合同中予以明確約定。旅行社應當與旅遊購物商店簽定合法公開的傭金協議。 第九條 旅行社變更經營地點、經營范圍、名稱,應向旅遊行政主管部門履行備案手續。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應對旅行社經理和導游員建立業務檔案,對在經營過程中嚴重違規的經理和導游員可以報省級旅遊行政主管部門建議吊銷其資格證書。 第十條 旅行社應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培訓,對經理人員、導游員持證上崗情況進行公示。 第二章 導遊人員管理 第十一條 荊門市旅遊局負責全市導遊人員的管理工作。 第十二條 從事導游活動,應當取得省旅遊局頒發的《導游證》或《臨時導游證》,不具有執業資格的人員,不得從事導游活動。 第十三條 導遊人員在導游活動中,應當自覺維護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不得有損害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的言行,不得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第十四條 導遊人員執業時應當佩戴《導游證》,《導游證》僅限持證人本人使用,不得偽造、塗改、轉讓和買賣。 第十五條 對導遊人員實行導游違章計分管理制度,計分管理實行年度10分制辦法,對違反導遊人員管理法規、規章及有關規定的人員酌情予以扣分。 第十六條 實行導遊人員等級考核制度和導游證年審制度,堅持考試和培訓分開、培訓自願的原則。導遊人員應在規定的時間內到導游服務中心參加培訓、考試,確定是否通過導游資格年審。逾期未參加年審的導遊人員,視為未通過年審,期間不得從事導游活動。 第十七條 導遊人員執業時,禁止下列行為: (一) 以明示或暗示的方法索要合同之外的費用; (二) 向旅遊者兜售物品或者購買旅遊者的物品; (三) 超出合同約定且未經旅遊者同意安排購物; (四) 欺騙、脅迫旅遊者消費或者與經營者串通欺騙、脅迫旅遊者消費; (五) 法律、法規和規章禁止的其他行為。第十八條 導遊人員有獲得社會保障和勞動報酬的權利,旅行社或者導游服務公司、景區(點)單位應當按照國家和本市的有關規定,保障專職導遊人員的基本收入並繳納社會保障費用;對兼職導遊人員按照其勞動支付合理報酬。旅行社或者導游服務中心、景區(點)單位應當為簽約或者登記的導遊人員辦理人身意外保險和國家規定的其它必保險種,同時其人格尊嚴應當受到尊重,其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第十九條 旅行社專職導游員應將《全國導遊人員資格(等級)證書》交由市旅遊局導游服務中心管理,社會導遊人員應將《全國導遊人員資格(等級)證書》和《導游證》交由導游服務中心統一管理,需要從事導游活動時,須持旅行社委派單及行程單到導游服務中心領取《導游證》,在結束帶團任務3日內交回導游管理中心。 第二十條 本實施細則由市旅遊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一條本實施細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主題詞:旅遊導游管理細則通知 抄送:市委各部門,荊門軍分區,各人民團體。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市政協辦公室,市法院,市檢察院。
4. 無證導游為我國法律所禁止。《導遊人員管理條例》規定,對無導游進行導游活動的人
無導游證進行導游活動的,由旅遊行政部門責令改正並予以公告,處1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
http://ke..com/view/438360.htm?fr=ala0_1_1
5. 《導遊人員管理條例》,《旅行社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當導遊人員違法時三部法律能同時適用
確切地說,前兩部不是法律,是行政法規,最後旅遊法是全國人大制定的,位階最高,這才是法律。看哪種情形適用。如果行為被投訴,相關行政機關要處理,可以同時適用。如果嚴重到追究到刑責或民責,只能引用法律,行政法規可以參照,不能被引用。
6. 《導遊人員管理條例》導游員私自包攬導游業務如何處罰
《導遊人員管理條例》第十九條 :導遊人員未經旅行社委派,私自承攬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直接承攬導游業務,進行導游活動的,由旅遊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1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旅遊行政部門吊銷導游證並予以公告。
7. 我想知道無證導游違反了哪些法律
無證導游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導遊人員管理條例》(1999年5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63號發布)、《導遊人員管理實施辦法》
8. 旅遊法與導遊人員管理條例發生沖突以什麼為准
第七條:導遊人員應當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和職業技能。
國家對導遊人員實行等級考核制度。導遊人員等級考核標准和考核辦法,由國務院旅遊行政部門制定。
9. 導遊人員管理條例
旅遊導游管理條例
第一條
為了規范導游活動,保障旅遊者和導遊人員的合法權益,促進旅遊業的健康發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導遊人員,是指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取得導游證,接受旅行社委派,為旅遊者提供向導、講解及相關旅遊服務的人員。
第三條
國家實行全國統一的導遊人員資格考試制度。
具有高級中學、中等專業學校或者以上學歷,身體健康,具有適應導游需要的基本知識和語言表達能力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可以參加導遊人員資格考試;經考試合格的,由國務院旅遊行政部門或者國務院旅遊行政部門委託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旅遊行政部門頒發導遊人員資格證書。
第四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導游活動,必須取得導游證。
取得導遊人員資格證書的,經與旅行社訂立勞動合同或者在導游服務公司登記,方可持所訂立的勞動合同或者登記證明材料,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旅遊行政部門申請領取導游證。
具有特定語種語言能力的人員,雖未取得導遊人員資格證書,旅行社需要聘請臨時從事導游活動的,由旅行社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旅遊行政部門申請領取臨時導游證。導游證和臨時導游證的樣式規格,由國務院旅遊行政部門規定。
10. 私自組織旅行社依據《導遊人員管理條例》該怎麼處理
《導遊人員管理條例》第十九條 :導遊人員未經旅行社委派,私自承攬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直接承攬導游業務,進行導游活動的,由旅遊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1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